[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9228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具有的结构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C)核糖体 (D)细胞核2 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和 RNA 中有相同的五碳糖(B) T2 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RNA 中(C)组成 DNA 和 RNA 的元素都有 C、H、O、N、P(D)洋葱根尖细胞中的 DNA 和 RNA 都分布在细胞核中3 图 1、图 2 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ATP(B

2、)图 1 中的 A 是 NADPH,图 2 中的 B 只来自丙酮酸(C)图 1、图 2 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图 1、图 2 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限制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4 在锥形瓶中装入约 容积的葡萄糖溶液,并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入充足的氧气,此后锥形瓶中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酒精的浓度降低 (B) CO2 的释放量减少(C)酵母菌的数量减少 (D)葡萄糖的浓度降低5 图 3 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B)图 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相同(C)

3、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是 6 关于消化与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唾液和小肠液都参与米饭的消化(B)胆汁中含有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C)胃中初步消化蛋白质,是因为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D)小肠内壁有很多皱襞及绒毛,扩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7 属于血液遗传病的是( )。(A)白血病 (B)白化病(C)血友病 (D)败血症8 为防止粮食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高温 低温 保持干燥 保持湿润暴露空气中 隔绝空气(A) (B) (C) (D)9 具有 m 个氨基酸,n 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其肽键的数

4、目是 ( )。(A)m+n (B) m-n(C) m-1(D)m-1+n10 线粒体内不具有的化学物质是( )。(A)DNA (B)磷脂(C)色素 (D)蛋白质11 图 4 为植物在不同的 CO2 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B) b 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C) c 点的限制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D)d 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12 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子西瓜通过低温进行诱变育种(B)无子西瓜因有

5、丝分裂异常不能形成种子(C)无子番茄组培苗成活后无法再结出番茄(D)无子番茄的培育需给未授粉的雌花喷洒生长素并套袋13 图 5 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B) 处发生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 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专一性(D)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14 水稻患“恶苗病 ”后,会出现疯长,比正常植株高 50以上,结实率降低。引起此现象的物质是( ) 。(A)乙烯 (B)赤霉素(C)生长素 (D)细胞分裂素15 下列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A)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利用花生子叶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6、C)利用新鲜的藓类叶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D)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6 果酒制作需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醋酸菌(C)酵母菌 (D)枯草杆菌17 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图 6 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的总量(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D)将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18 甲、乙、丙是同一

7、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B)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19 连续调查某生态系统中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它们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关系,如图 7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是捕食者, h 是被捕食者(B)如果 a 灭绝,b 也会受到影响(C)在进化过程中,a 和 b 能够进行相互选择(D)两者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0 下列各项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一致的是( )。21 教师在“种群数量的变化” 这一内容

8、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分析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 8)。该曲线属于( ) 。(A)生物模型 (B)物理模型(C)概念模型 (D)数学模型22 图 9 是草履虫的存活数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属于自变量的是( )。(A)温度 (B)活草履虫的数量(C)温度和草履虫的存活率 (D)温度和草履虫的数量23 研究人员对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采用第三人称陈述式的方式进行了记录和评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行动研究法 课堂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教育叙事案例法(A) (B) (C) (D)24 下列生命科学史素材中,不适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被用来学习“假说一演绎法”的是( )。(A

9、)显微镜的发明(B)促胰液素的发现(C) DN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D)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25 教师在“细胞的癌变 ”的学习中,邀请某位当地医院的医生作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 )。(A)学校课程资源 (B)家庭课程资源(C)社区课程资源 (D)生成性课程资源二、简答题26 图 10 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 表示相关的激素。(1)激素 的名称是_,激素 的名称是_。(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若受到外界寒冷刺激时,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_。(3)某患者体

10、内甲状腺激素偏低,当注射激素后,血清中激素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则病变的器官可能是图中的_。27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生产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图11 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多次重复实验均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1)控制品系甲与品系乙无法产生豌豆素的是_对等位基因。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有无豌豆素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 和 B、b 表示,以此类推)。(2) 利用图 11 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要求简要写出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杂

11、交方案:_。实验结果:_。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的教学片段(1)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粘贴一幅手绘鱼的图案。(2)给每个学生发 5 张白纸,要求他们在 2 分钟内完成一幅临摹手绘鱼的复制图作为第一代。(3)收集所有学生的临摹复制图。(4)选择其中一幅画作为第二代的临摹复制模板,确定一个形态特征作为选择方向,例如:体型最长。(5)要求学生在 2 分钟内依照第二代临摹复制模板进行第二次临摹复制。(6)再收集所有学生第二次的临摹复制图,根据体型最长的选择方向做第三代定向选择。(7)依此类推,每临摹复制完成一代,马上就选择新一代临摹复制模板,贴在黑板上。如果把学生每一代复制的手

12、绘图都保留下来,选择方向就会明显,学生的复制也会慢慢变得比较夸张。(8)停止练习,在黑板上张贴教师的手绘图。每一代选出的模板鱼以及每一代相对于其临摹复制模板产生的变异范例(见图 12)。(1)材料中的教学活动具有哪些优点?(2)结合材料,指出“ 活动教学” 设计的基本要求。29 材料:“DNA 是遗传物质” 的教学片段一、课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认为,被视为生命中心分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理由是蛋白质一方面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质不仅有二十种基本组成单位,并且形状和大小多样。简单地说,蛋白质是复杂的,这正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条件。直到 1928 年,英国的医学细菌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

1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为人类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奠定了基础。二、教师呈现问题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实验最重要的是哪一步?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经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为什么?三、教师展示格里菲思实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组 1:我们认为第四组实验最重要,因为这组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菌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菌混合,可以转变成有毒的 S 型活菌,是本实验的最大发现。组 2:我们也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组实验,因为这组实验说明已杀死的有毒性的 S型菌体内的遗传物质还有活性。组 3:我们同意前两组的意见。同时,我们认为,R 型菌由于某种原因稳定地转化成了 S 型菌。五、教师归纳总结,进

14、行追问师:大家说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当初做这个实验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杀死的 S 型菌里的某种因子促使 R 型菌转变成了 S 型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思认为只要找到了构成转化因子的化学物质,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他找到了吗?生:还没有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细菌体内不仅含有 DNA,还有糖类、蛋白质等物质。师:对!格里菲思实验确实还不能找到遗传物质的证据,但是,在那个寻找遗传物质的努力没有显著进展的年代,这无疑已经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给其他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请大家继续阅读材料,思考:艾弗里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它体现出怎样的科学方法?师:所

15、以说,格里菲思发现了转化现象,而艾弗里找到了转化因子。六、教师展示噬茵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艾弗里与同伴的研究结果发表后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许多学者质疑,由于技术的限制,他提纯的 DNA 样品中带入了很微量的蛋白质。直到 1952 年,噬茵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成果发表后,艾弗里的观点才被人认可。师:看了这份资料,同学们有什么体会?生 1:科学研究过程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生 2: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七、教师总结师:看来同学们收获很大,确实科学研究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现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深入。(1)分析材料,指出该教师为本教学片段设计了怎样的教学目标

16、。(2)材料中该教师是如何突破本片段教学难点的。四、教学设计题30 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的内容标准是:描述血糖调节。某教材关于该内容的具体呈现如下:模型建构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模拟活动 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以下模拟活动对这个过程进行了简化和模式化的处理,以便突出其主要特点。活动准备 13 人一组,分别简称为甲、乙、丙。2准备 3 张不同颜色的纸和一把剪刀。3用某种颜色的

17、纸剪出 15 张卡片。卡片正面写上“每 1L 血液中的 01 g 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 ”。这些是 “糖卡”,翻转过来则代表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糖卡” 是否翻转及怎样翻转需要严格依照步骤 4、5 来进行。4甩另一种颜色的纸剪出 2 张卡片,并在上面写上“胰岛素” 。每张“胰岛素卡”能使 1 张糖卡由正面翻到背面。5用第 3 种颜色的纸剪出 2 张卡片,并写上“胰高血糖素”。每张 “胰高血糖素卡 ”能使 1 张糖卡由背面翻到正面。6将 9 张“糖卡” 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代表正常血糖水平(09 gL)。甲拿着 2 张“ 糖卡”(正面朝上)。丙拿着剩下的 4 张

18、“ 糖卡”(正面朝下),代表储存的糖原。乙保管 “胰岛素卡”和“ 胰高血糖素卡”。活动步骤 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甲将 2 张“ 糖卡 ”放到桌子上。讨论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正常血糖水平,并由乙、丙尝试用卡片进行操作。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甲从桌子上拿走 1 张正面朝上的“糖卡 ”。讨论这时又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井由乙、丙尝试用卡片进行操作。分析与结论 1乙代表什么器官?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 ?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请根据活动中所理解的体内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的机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怎样调节血糖含量的。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如果有条件,可以

19、在计算机上制作出具有动态效果的模型。交流与其他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相互借鉴,并就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应用模型进行分析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1)设计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2)设计“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的教学过程。2016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是低等的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因此 C 正确。2

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 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 错误;T2 噬菌体是 DNA 病毒,其遗传物质贮存在 DNA 中,B 错误:组成 DNA 和 RNA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 C、H、O、N、P,C 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的 RNA 不在细胞核中,D 错误;故选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 1 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的内囊体膜):水的光解:H 2OH+O 2,ATP 的形成:ADP+Pi+光能ATP。图 2 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24H+6O 2 12H2O+34ATP+热能。因此A 正确、C

21、错误。图 2 中 B 是H,它来自葡萄糖和水,B 错误。呼吸作用的发生不受光的影响,D 错误。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前期密封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后充入氧气,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 和水,二者均消耗葡萄糖。因此只有 D 正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是 , D 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2、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A 错误。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B 正确。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淀粉在口腔中经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液中的麦芽糖酶的作用,消化为葡萄糖,A 正确。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B 错误。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 正确。小肠绒毛的存在,扩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D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

23、解析】 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作遗传病,其特点是致病基因可通过生殖细胞在家族中传递,遗传病一般具有家族性;血液遗传病的症状表现为血液异常,致病基因来自父母,且可以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白血病是血液病,但是致病基因不是来自父母,是后天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的细胞癌变引起的疾病,A 错误。白化病是遗传病,但不是血液病, B 错误。血友病是血液病,且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属于血液遗传病,C 正确。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不是遗传病,D 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粮食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

24、引起的。因此粮食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低温、保持干燥、隔绝空气等,而高温、保持湿润、暴露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物变质,因此答案选 B。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因此具有 m 个氨基酸,n 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其肽键的数目是 m-n,因此答案选 B。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具有 DNA。线粒体有两层膜,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线粒体内膜中有催化反应的酶,由于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可以说线粒体中也有蛋白质。但线粒体中不含有色素,

25、因此答案选 C。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也逐渐增加,当光照强度到达 c 和 d 点时,虽然光照强度在增加,但光合速率趋于稳定,且 CO2 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强,由此可知 a 和 b 点的限制因素有光照强度,而光照强度不再是 c 和 d 的限制因素,故 A、B 正确、D 错误。c 点时,较高 CO2 浓度和强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仍然趋于稳定,其限制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或是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C 正确。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无子西瓜是由于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即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26、所以不会有种子。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由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只有 D 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A 正确;突触前膜,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 错误;是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具有专一性,C 错误;突触可以由轴突和树突或轴突和胞体连接, 不一定是树突膜,D 错误。故选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恶苗病”的出现可能与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故选 B。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

27、真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可以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A 正确;花生子叶富含脂肪,可以作为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材料,B 正确;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是观察叶绿体形态的理想材料,C 正确;过氧化氢酶在较高温度下也会加快分解,不能用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反应物,D 错误。故选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果酒制作用的菌种。故选 C。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的总量,A 错误;据图分析,群落演替至成熟

28、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 B 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C 正确;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D 正确。故选 A。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分为:增长型种群(金字塔形,幼体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死亡率);稳定型种群(子弹形,老、中、幼比例合理,出生率、死亡率大致相平衡);衰退型种群(倒梯形,幼体少,老年个体较多,死亡率出生率)。根据表格能够明显得出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故选 D。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解可知,a 生物的数量远多于 b,而且

29、 b 生物随 a 生物数量的增多而增多,故 a 是被捕食者,b 是捕食者,A 错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 a 是被捕食者,b 是捕食者,因此,a 灭绝,b 必然会受到影响,B 正确;生物的进化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和 b 两种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关系而进行相互选择,适应者生存下来,C 正确;由图看出,两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有规律性,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正确。故选A。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滴加 03 gmL 蔗糖溶液,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实验,A 不符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目的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C 不

30、符合;在液面滴加一薄层石蜡是为了阻绝外界空气,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产物,D 不符合。故选 B。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数学模型。故选 D。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草履虫存活数量和温度的关系中,温度是自变量,草履虫存活数量是因变量。故选A。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

31、实的基础上。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根据定义,本题答案选 D。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假说一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促胰液素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适合用来学习“假说-演绎法”。显微镜的发明没有经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放选 A。25 【正确答案】

32、 C【试题解析】 社区资源包括:博物馆、少年宫、医院、卫生防疫站;以及社区中的生产实践人员、生物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等。当地医院的医生属于社区课程资源,故本题选 C。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负反馈:增加(3)垂体【试题解析】 皮肤表面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冷的刺激,沿传人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然后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寒冷时,冷觉感受器刺激下丘脑活动,甲状腺激素增加

33、,从而机体产热增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并未变化,说明病变的是垂体。27 【正确答案】 (1)两;AABB;aabb (2)选用实验二的 F1 与品系乙杂交;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试题解析】 (1)分析实验二:F 2 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 =3:13(是 1:3:3:9 的变式),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中存在两对等位基因的差异,F 1 的基因型为 AaBb。若将表现型用基因型填空的形式表示,则无豌豆素的植株有 A_B_、aabb、A_bb 或 aaB_,有豌豆素的植株为 aaB_或A_bb。分析实验一:F 2 中有豌豆素:无豌豆

34、素=1:3,说明 F1 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结合题意“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若野生型纯种的基因型为 aaBB,品系甲为 aabb 时,F 2 的基因型为:aaBB(有豌豆素):2aaBb(有豌豆素):aabb(无豌豆素),与题干不符;品系甲为 AABB 时,F 2 的基因型为:AABB(无豌豆素 ):2AaBB(无豌豆素):aaBB(有豌豆素),与题干相符。同理可推野生型纯种的基因型为 AAbb 时,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的基因型应为 AABB、品系乙的基因型为 aabb。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可设计测交实验(让双杂合子与双

35、隐性纯合子交配)加以验证,即选用实验二的 F1(AaBb)与品系乙(aabb)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 3。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活动教学具有以下优点:该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下进行学习。该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材料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进行鱼进化图的绘画,其他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该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求异

36、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在绘制鱼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能力。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好知识。(2)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差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亦有所不同,新课改中指出,运用活动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进度都不容易控制,因此,活动教学的设计要求是:课前必须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学习中所用的学具或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用的教具。材料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白纸。学习过程中,对于如何使用学具,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材料中教师明确说明了鱼

37、绘制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材料中教师明确要求 2 分钟完成,保证了课堂纪律。活动必须有明确目的,使活动有序进行。材料中活动的目的是达尔文选择学说的选择过程的演示,通过手绘鱼的临摹,很好地演示了选择的过程,达到了教学目的。29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

38、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本课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材料中,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并明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共同学习后的结果,既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收获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根据上一个实验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

39、探究的过程,从而自然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2)教学过程:设置悬疑,导入新课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后设问过渡:当机体处于长期饥饿或肝功能不强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血糖含量过低时,体内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因而,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能量的供应,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人体内血糖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有哪些激素在起作用呢? 是怎样起作用的呢?(教师用 PPT 展示胰岛

40、A 细胞和 B 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引导学生分析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并引入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合作探究,模型建构教师介绍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方法、要求、表演者的职责和注意事项,然后让 6 名同学一组进行模拟活动。每小组成员自行分配角色人物,其中 3 人进行角色扮演,1 人监督,另 2 人负责画出血糖调节示意图。请 3 名学生上台做示范性表演。提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血糖调节机制的示意图,另一位同学用语言描述血糖调节过程。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小组之间相互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讲评。(PPT 展示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教师辅助讲解,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以及意义。)总结提升,延伸课外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所建模型的优点、缺点,以及本次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最好还能提出自己在活动中想到的其他问题,与大家交流。提出课后思考题:胰岛素的分泌是怎样调节的 ?糖尿病是不是遗传病?是否只是缺乏胰岛素而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