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892558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习近平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讲到。中国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 这些语句借鉴到教育上体现了教学应该遵循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 中国历史上有聪明早慧的方仲永,也有大器晚成的姜子牙,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互补性(C)顺序性(D)差异性3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跟着学生走

2、(B)不对学生进行批评(C)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D)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4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醋除水垢(B)烧炭取暖(C)洗涤剂除油污(D)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5 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物质的是( )。(A)牛奶(B)某品牌钙片(C)氧化钙(D)葡萄糖酸钙6 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需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A)试管(B)烧杯(C)滴瓶(D)量筒7 四种离子半径最大的是( )。(A)Na +(B) Mg2+(C) O2-(D)F -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9 小明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后,学习笔记中有下列四

3、条,其中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A)爆炸都是化学反应(B)爆炸对人类都有危害(C)爆炸是一种特殊的燃烧(D)在敞开的空间更容易发生爆炸10 有一包铜粉中混有少量杂质铁粉,除去杂质得到纯铜,下面两个除杂方案 方案一:Fe+2HCl=FeCl 2+H2 方案二:Fe+CuSO 4=Cu+FeSO4 关于两个方案,评价合理的是( )。(A)方案二合理(B)方案一用到盐酸,盐酸有脱水性实验不安全(C)方案一合理(D)方案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蓝色现象明显二、填空题11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_和_。12 一题多解的数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_思维。1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_

4、的人为核心。14 写出下列物质的俗称15 若某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受热分解生成 CO2 和 H2O,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有_、_和_。16 古代“银针验毒 ”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根据_得出 X 的化学式为 Ag2S,还可以知道 Ag2S 的颜龟是_。17 在 Sn、Zn、Pt 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18 要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如果选用了铜,还需要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_。19 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0 某兴趣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时,提纯氯化钠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的用量,原因是_(填标号)。A保证所有固体都溶解 B缩短过滤时间 C缩短蒸发时间三、简

5、答题21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含是什么?22 实验室要给学生准备 100 g 6的氯化钠溶液,请简述其配制的一般步骤。23 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现有 100 g 的 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请列举出当温度改变时,改变其溶液质量分数的方法和温度不变时,改变其溶液质量分数的方法。24 请从氧化铁、铜、氢氧化钠、碳、氧气、盐酸六种物质的相关知识中以物质分类为题眼,编写一道单项选择题并作答(六种物质可不都用),再提出你对选择题出题方面的建议。四、案例分析25 语文课上,刘老师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小明同学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小刚回答: “雪化了变成了水。 ”刘老师评价

6、道:“小刚同学非常棒,标准答案就是水,小明的回答错误。”就上面的教学案例谈谈你的想法。26 下图为某位教师关于“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 1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 的板书设计,请谈谈你对此板书的看法。 课题 1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五、教学设计27 请根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具体内容请参照附录),完成相关教学设计,要求:至少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 附录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 。而水却有了甜味。

7、 让我们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 实验 3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表明,品红在水中扩散,而且,在热水中它会扩散得更快一些。 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如图 32),还能移动原子(如图 33)。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26kg,1 滴水( 以 20 滴水为 1 mL 计)中大约有 16710 21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 1 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

8、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 微观粒子(如分子 )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温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这就是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的原因。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约 20 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约 5 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如图 34)。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

9、象吗?我们知道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2017 年吉林省长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乍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提到的中国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

10、垒成的。”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这几句话引申意思基本上是做事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一步步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方能有所成就。借鉴到教育上体现的正是循序渐进原则。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人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在较晚的年龄才出现某些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故选 D。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故选 D。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11、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A 项食醋除水垢,利用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去除水垢的目的,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烧炭取暖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项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的过程中发生了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项洗涤剂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物质。故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如果要求相对密闭性较好的环境,就需

12、要对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磨砂处理。试管、烧杯、量筒都不需要密闭性环境,故答案为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当核外电子数相等时离子半径大小满足“径大序小”的原则,四种离子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依次为氧、氟、钠、镁,所以半径最大的为 O2-,答案为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选项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用氯化钡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有二氧化碳生成,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碳酸钠鉴别。B 选项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研磨会有刺激性气体生成,而熟石灰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用熟石灰鉴别硝酸铵同体和氢氧化钠

13、固体;用水溶解硝酸铵固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而用水溶解氢氧化钠,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而和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可以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碳酸钠均不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钾鉴别。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继续燃烧,而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熄灭,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氧气和氮气与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爆炸,一种化学或物理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

14、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反应,如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反应,而且对人类也没有造成危害。爆炸在密闭的空间较容易发生。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除杂,除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去铜粉中含有的铁粉,一般用稀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但是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硫酸亚铁能够溶于水,所以洗涤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铜粉,但是由于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铁的表面,导致铁慢慢与硫酸铜分开,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这样可能会造成除杂不彻底。因此方案一合理。盐酸没有脱水性,故 B 不正确。方案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 D

15、 不正确。二、填空题11 【正确答案】 生理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试题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发散。【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丧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可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13 【正确答案】 全而发展的人。【试题解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14 【正确答案】 水银 熟石灰

16、:15 【正确答案】 碳 氢 氧。16 【正确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 灰黑色。17 【正确答案】 Zn。【试题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Ca、Na、Mg、Al、Zn、Fe 、Sn 、Pb(H)、Cu、Hg、Ag、Pt、Au。18 【正确答案】 硝酸银。【试题解析】 铜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可以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19 【正确答案】 2KMnO 4 K2MnO4+MnO2+O2。20 【正确答案】 AC。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17、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22 【正确答案】 (1)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6 g,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一溶质的质量,即所需水的质量为 94 g;(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量所需的溶质氯化钠 6 g,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 94 g,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

18、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5)在瓶上贴好标签,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氯化钠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6)放入试剂柜,注意标签向外。23 【正确答案】 当温度改变时,改变其溶液质量分数的方法:对饱和氯化钠溶液降温,随着温度的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进而析出氯化钠晶体,溶液中溶质氯化钠质量分数减小,溶液的质量分数也变小,从而达到改变质量分数的要求。当温度不变时,改变质量分数的方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少量水,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增加而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从而达到改变质量分数的要求。24 【正确答案】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哪一项?( )A氧化铁B氢氧化钠C氧气D盐酸【答案】

19、C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指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氧化铁由氧和铁两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钠由氢、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盐酸是由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属于混合物,它们三者都不属于单质。氧气只有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选择题出题的建议:(1)题干要明确题意和考查内容。(2)题干措辞要精练和但蕴含的内容要丰富。f3)题干要兼顾选择项。(4)题干的难度不要太大。(5)干扰项要起到干扰作用,一般与正确答案相似。(6)不要有荒谬干扰项。四、案例分析25 【正确答案】 题干中的老师只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

20、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自身的经验。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26 【正确答案】 题干中该老师的板书具有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形式美观等特点。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计划性事先要对板书内容、板书形式、板书布局、大小标题、图文位置、字体疏密等做考虑。(2)准确性板书设计的准确性应体现在:第一,能准确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关键,能

21、使教学的新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重心;第二,教师书写、绘画必须准确无误,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符号或语言。(3)简洁性好的板书是一份“ 微型教案 ”,能刻画出本节课内容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切忌杂乱无章、密密麻麻。(4)启发性板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通过板书设计设疑解难,步步深人,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积极思维。(5)示范性教师的板书应具有示范性。(6)艺术性好的板书在实用的前提下还必须“中看” ,讲究形式美。它主要包括:板书的规范美、板书的结构美、板书的色彩美等。五、教学设计27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过

22、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认识一些宏观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三、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坊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者酒的香

23、气?(2)湿农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3)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课题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实验】向盛水的小烧杯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讲解】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在水中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在水中扩散的现象。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由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书中的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提问】分

24、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阅读】可知,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约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约 5 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讲解】实验完毕后学生写出实验现象,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建立起宏观现象向微观实质的过渡,老师进行总结。【提问】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用于做饭的瓶装液化气,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进钢瓶?【阅读】阅读书上材料可知,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体积减小,可以装入钢瓶中。第三环节:结课【随堂练习】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我们平常能闻到花香,说明了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看见分子?【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习题 2。【板书设计】课题 1 分子与原子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4分子间有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2591-208-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08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rated current German version EN 2591-208 1996《.pdf DIN EN 2591-208-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08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rated current German version EN 2591-208 1996《.pdf
  • DIN EN 2591-209-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09 Current temperature derating German version EN 2591-209 1996《航空航天 光电连接.pdf DIN EN 2591-209-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09 Current temperature derating German version EN 2591-209 1996《航空航天 光电连接.pdf
  • DIN EN 2591-210-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0 Electrical overload German version EN 2591-210 1998《航空航天系列 电气和光学仪器连接元件.pdf DIN EN 2591-210-1998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0 Electrical overload German version EN 2591-210 1998《航空航天系列 电气和光学仪器连接元件.pdf
  • DIN EN 2591-211-2003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1 Capacitanc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2591-211 2002《航空航天系列 光电连接元件 .pdf DIN EN 2591-211-2003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1 Capacitanc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2591-211 2002《航空航天系列 光电连接元件 .pdf
  • DIN EN 2591-212-2006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 Test methods - Part 212 Surface transfer impedanc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2591-212 20.pdf DIN EN 2591-212-2006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 Test methods - Part 212 Surface transfer impedanc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n EN 2591-212 20.pdf
  • DIN EN 2591-213-1997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3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from 100 MHz to 1 GHz German version EN 2591-2.pdf DIN EN 2591-213-1997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3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from 100 MHz to 1 GHz German version EN 2591-2.pdf
  • DIN EN 2591-214-2012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 Test methods - Part 214 Lightning strike current and voltage puls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pdf DIN EN 2591-214-2012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 Test methods - Part 214 Lightning strike current and voltage pulse German and English versio.pdf
  • DIN EN 2591-216-1997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6 Engagement depth of contacts German version EN 2591-216 1997《航空航天系列 光电.pdf DIN EN 2591-216-1997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6 Engagement depth of contacts German version EN 2591-216 1997《航空航天系列 光电.pdf
  • DIN EN 2591-217-2003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7 Voltage drop under specified current for terminal lugs and in-line spl.pdf DIN EN 2591-217-2003 Aerospace series - Elements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 Test methods - Part 217 Voltage drop under specified current for terminal lugs and in-line spl.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