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 的科学。(A)社会对心理制约(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C)心理的发生发展(D)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 (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外部强化(D)自我强化4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
2、因果联系。(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5 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地用于新问题的解决。(A)知识理解(B)原型操作(C)知识表征(D)学习迁移二、名词解释6 多元智能论7 人格8 教材直观9 案例教学10 挫折三、案例分析题11 一位大学教授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在武汉很多学校设立所谓“发泄室 ”,让青少年在经受到各种情绪压抑时,到里面去打沙包,去攻击橡皮人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怨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应当立即撤消。针对该现象,这位教授向全社会特别是设置了“发泄室” 的各个学校提出了严重警告:学生今天在发
3、泄室里打沙包、攻击橡皮人,明天就会去打人,攻击人,因为他们由此养成了攻击行为和习惯,某些学校如果执意这么做,那这些学校负责人实质上就是在教唆学生犯罪。但心理学家认为,该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请分析该教授观点不正确的心理学依据。四、综合运用题12 利用感知理论的内在规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13 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理学是研究心
4、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强化,即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应该应用变式,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地用于新问题的解决属于学习的迁移。二、名词解释6 【正确答案】 多元智能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
5、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人际智力(也即社交智力)、自知智力(也即内省智力) 。7 【正确答案】 人格为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8 【正确答案】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直观的过程就是知识感知的过程。9 【正确答案】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
6、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0 【正确答案】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认为该教授观点不正确的心理学依据有:(1)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榜样与示范。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影响观察学习的另一
7、个主要因素是强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学习者也能从各种示范行为中获得有关信息,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而强化则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首先,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也就是传统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受
8、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b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抑制受到惩罚的行为;c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化的心理期待;d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最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会调节他们将表现出哪些可观察到的习得行为,他们倾向于作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班杜拉认为,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学习,因此即使提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
9、相匹配的反应,就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们如何去再现这种行为,并在他们失败时从客观上给予指点,在他们成功时给予奖励。所以,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得知,人的攻击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学来的。榜样的攻击行为如果得到强化,观察者就会模仿,如果榜样攻击行为受到惩罚,观察者就不会学习。(2)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十分强调个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及人深层的精神材料的重要性,注重人内心的情感与欲望。人们的痛苦与焦虑往往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因此解决心理问题以及症结的关键就在于患者能自由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或对早年经验的再体验。如果让患者重新在心理上体验过去的挫折,并把潜抑的感情宣泄出来,患者就有了认识
10、它、克服它的可能性。人在心理压抑时应当用喊、哭、攻击替代物来发泄,这可以使被压抑的力量得到释放,有益于心理健康,综上所述,该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四、综合运用题12 【正确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感知规律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和对比律。(1)强度律是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2)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
11、开来越容易。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第一层次即通常所说的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第二层次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这一层次尤应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读书时用有色笔将重点和难点作记号,这也是为了突出对象,便于感知。(3)活动律是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
12、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4)组合律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其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即使是零散的材料也要按上述各种关系组合起来,才易于形成整体概念。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5)对比律是指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
13、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因此,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能更清晰地被感知。如进行颜色对比、形状对比、人物对比、环境对比等,都可以加深感知印象。13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期待有两种:一是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
14、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二是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帮助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2)树立成功的榜样。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3)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个体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牢固的。(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加学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充满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