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15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2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3 ( )曾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A)戴尔(B)布鲁纳(C)斯金纳(D)勒温4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5 中国古代所
2、指的“ 六艺”教育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札、乐、射、御、文、算(D)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 商君书6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 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8 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墨子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B
3、)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0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11 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时间知觉的差异?( )(A)情绪(B)兴趣(C)态度(D)个人知识经验12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需要13 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具有的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A)心理定势(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4 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过程的是( )。(A)赫尔巴特(B)莫依曼(
4、C)杜威(D)桑代克15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 一刀切 ”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6 掌握了“蔬菜 ”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17 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18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9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A)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察举制(C)科举制 察举制 提拔制(D)科举制
5、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20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21 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 60,他属于( )。(A)智力中等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智力中下儿童(D)智力落后儿童23 做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
6、往24 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A)能力(B)努力程度(C)工作难度(D)机遇或运气25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26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27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28 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
7、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29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0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 26 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二、多项选择题31 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分为( )环节。(A)审题(B)联想(C)解析(D)课题类化32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包括(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33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
8、分为哪几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4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失用律35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把道德发展分为哪几种水平?(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阶段水平36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括( )。(A)认知(B)情感(C)动作技能(D)态度37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38 奥苏贝尔按学习的发生方式将学习的发生分为( )。
9、(A)发现学习(B)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D)有意义学习39 “性相近,习相远 ”中的 “习”包括( )。(A)禀赋(B)性格(C)习惯(D)品行40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 )。(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班集体的设计者(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班级的教育者三、简答题41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42 教师如何备好课?四、论述题43 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44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45 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功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15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通常指
10、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曾在 1 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他认为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为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
11、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就属于学科课程。故本题应选 A。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现代教育评价的总目标可概括成以下类别:(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包括知识和技
12、能目标、情意目标;(2)与学业成就间接相关的评价目标,包括学生的智能和性格目标、环境目标、身体目标。故本题应选 A。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但它同时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简捷性;认识的引导性。故本题应选 A。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3、】 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刻板效应就是把某人归为某一类别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个类别的特征。故本题应选 B。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
14、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故本题应选 A。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将萝卜、白菜的概念归属于原有的“蔬菜”概念当中,使之相互联系,这显然属于下位学习。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5、是教育。按照他的看法,“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创造天才。”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表明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1 300 多年。故本题应选 A。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
16、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就是一种无意想象。故本题应选 A。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智商在 90109 之间称为智力中等或平常,智商在110119 之间称为智力中上,120139 之间称为智力优异,智商在 140 以上称为极优等或智力超常,智商在 8089 之间称为智力中下,智商在 70 以下称为智力落后。故本题应选 D。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单向交往是指交往的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无反馈系统。做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单向交往。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归因;努力程度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工作难度
17、是外部的稳定的归因;机遇或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故本题应选 D。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为描述性知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A、B、D 项指的是程序性知识。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课程结构的主
18、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故本题应选 D。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对中间字母的记忆同时受到前
19、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因此记忆效果较差,而两头字母的记忆只受单一抑制的影响,故记忆较容易。故本题选 D。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知识应用一般分为审题、联想、解析和课题类化四个环节。审题即分析问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初表征。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或者图式。解析即统一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将问题结构的各部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有关部分进行匹配。课题类化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通过在审题、联想和解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的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而实现的。32 【正确答
20、案】 A,B,C,D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7 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2 15岁)。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给以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强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S-R 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次数越多,就变得越来越
21、强,反之,变得越弱。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中,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3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3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布卢姆等人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
22、,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3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
23、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3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的发生分成两个维度:(1)按学习的发生方式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2)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39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积久养成的习性。性格、习惯、品行都形成于后天的影响,故本题应选 BCD。40 【正确答案】 A,B,C,D三、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
24、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42 【正确答案】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出准确的预见;(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
25、即:(1)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 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四、论述题43 【正确答案】 (1)智力通常被看作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
26、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给学生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
27、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44 【正确答案】 学生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尤为重要。(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各科教师要结合社会新形势及学科特点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而班主任则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28、。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参与,学校应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早、也是最长的环境,家长的素质、人格、言谈、举止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子女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学生一向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应做好表率,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4)建立优良班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
29、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气氛,学生在班集体生活有压抑感,其性格就不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竭力倡导一种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不要怕教师,要敢于对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敢于同教师就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其次,倡导学生之间可以认真负责地评价班级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学校、班集体的“小主人” 。第三,教师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都要坚持耐心说服诱导的原则,平心静气地指出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
30、第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培养学生在友爱、和睦的气氛中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它决定了教育也只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进行。对于一些个性表现比较明显的学生,教师必须区别对待,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45 【正确答案】 具体讲,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动机促使个体为
31、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个体做出某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越高。(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序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以完成任务。(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个体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起到关键作用。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的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机械的水平上进行学习。(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自我强化) 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小群体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