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 CO 2 与足量 Na2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 A(B) 50 mL 12 mol/L 的盐酸与足量 MnO2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 A(C) 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失去 8NA 电子(D)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 01N A2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 Cu2+、Na +、H +、SO 42-、CO 32-、OH -这6 种离子中的某三种。已知甲烧杯
2、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 2+、H +、SO 42-(B) Na+、OH -、CO 32-(C) CO32-、OH -、SO 42-(D)Na +、H +、SO 42-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4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5 在 t时,AgBr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 1 所示。又知 t时 AgCl 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
3、确的是( )。(A)在 t时, AgBr 的 Ksp 为 4910 -13(B)图中 a 点对应的是 AgBr 的不饱和溶液(C) b 点对应的是加入 NaBr 固体后的 AgBr 饱和溶液(D)AgCl 沉淀能较容易转化为 AgBr 沉淀6 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 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 HClO2、ClO 2-,其中 HClO2 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CLO 2 是有毒的气体,各组分含量随 pH 变化如图 2 所示,由图 2 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 pH 为( )。(A)13(B) 3(C) 4045(D)65707 如图 3 表示反应 M(g)+P(g)
4、 nQ(g)的平衡体系中,Q 的物质的量浓度 c(Q)与温度 T 的关系(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过分析图 3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 状态与 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 v(A)v(C)(C)在 T1、D 状态时,v 正 v 逆(D)在 T2、B 状态时,改变体积始终有 v 正 =v 逆 ,则 n=28 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9 下列晶体模型对应的物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 )。10 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 4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 和互为同系
5、物(B) I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 I 和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 NaOH 溶液反应(D)I 和各 1 mol 分别完全燃烧I 的耗氧量比少11 为了适应学生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知识结构化策略(B)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概念同化策略、联系-预测策略(C)概念形成策略、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主动参与策略(D)联系一预测策略、练习反馈策略、可视化策略12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 过程与方法 ”类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
6、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13 李老师在教“ 身边的化学物质 ”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身边都有什么化学物质。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发现法14 教师在描述物质的“ 溶解性 ”和“溶解度”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1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就“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评价目标规定“ 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
7、须与“ 课程目标” 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16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17 完成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 )。(A)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B)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C)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18
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中提出了“评价建议”。以下观点,不是其所提倡的是( ) 。 (A)纸笔测验难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取消(B)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C)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活动的促进作用19 “看到 CuSO4 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20 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
9、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二、简答题2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老师 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老师 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
10、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 18 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 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能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
11、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问题:(1)纯碱的化学名称是什么?(2)结合材料,谈谈侯氏制碱法有哪些优点?(3)从化学教学的“ 三维”目标来看,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价值 ?三、诊断题23 某初中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某温度下,某实验小组在用粗锌(杂质难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与 200 g 稀硫酸反应时,实验数据如表 1 所示。问题:计算实验 3 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求书写具体计算过程,没有过程不得分)【考试结果】有 58的学
12、生提交了下面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 解得:x=32 5g y=805 g 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锌的质量为 805 g。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计算过程及答案。(2) 试对上述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3)上述实验中,粗锌中的锌有剩余的是实验_(填实验序号)。四、案例分析题24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 质量守恒定律 ”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问题:(1)试对该教学过程进行评价。(2) 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3)请设计课后作业,并说明理由。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 “金属与金属矿物 ”部分的内容: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材料二某版本化学教科书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资源的利用
14、与保护” 的部分内容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活动与探究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试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思考: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你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仔细观察并参考图 823 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制品锈蚀需要条件,例如,
15、要有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相互接触,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等等。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而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H2O)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要求: (1)试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分析。 (2)根据上述材料,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方面进行。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56 L
16、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CO 2 与足量的Na2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氧元素,其实是 Na2O2 中的氧元素的歧化反应,025 mol 的 CO2 参加反应,生成0125 mol 的 O2,转移电子数为 025mol,转移的电子数为 025N A,A 项错误。MnO2 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变稀时,反应即停止, 1 mol 盐酸反应时转移05 mol 电子。50 mL 12 molL 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但这 06 mol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03 mol,所以转移的
17、电子数小于03N A,B 项错误。1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 时失去 mol 电子,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 时失去 8 mol 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 8NA,C 项正确。每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 1 个碳碳双键和 1 个碳氧双键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02 mol 双键,所以双键的数目为 02N A,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甲中一定含有 Cu2+,因为 Cu2+能分别与CO32-、OH -结合生成沉淀,则 CO32-、OH -一定在乙烧杯中,又因为 H+、OH -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共存,则 H
18、+在甲烧杯中。再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则乙烧杯中的阳离子为 Na+。故本题选 B。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浓的无机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如饱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产生沉淀,如硫酸铜等,A 项错误;向溶液 X 中滴加稀硝酸,若溶液 X 中含有 SO32-,则 SO32-会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再滴加 Ba(NO3)2 溶液时也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则溶液 X 中不一定含有SO42-,B 项错误;向 Na2SiO3 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CO2,反应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H2SiO3(胶体)+Na 2CO3,该反应发生的原理为强酸
19、制弱酸,即H2CO3 的酸性比 H2SiO3 的酸性强, C 项错误;反应总是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同类型的沉淀,溶度积小的沉淀先析出,即 ksp(AgCl)k sp(AgI),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A 项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为 SiO2,SiO 2 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 SiF4 和 H2O,不能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B 项错误;生石灰只能用于干燥中性或碱性气体,不能用于干燥 Cl2,C 项错误;AlCl 3 为共价化合物,熔融 AlCl3 不导电,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 Al2O3 的方法冶炼铝,D
20、 项错误。故本题选 A。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合图 1 中 c 点的 c(Ag+)和 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 的Ksp=4910 -13,A 项正确;在 a 点时,Q=c(Ag +)c(Br-)K sp,所以 a 点为不饱和溶液,B 项正确;在 AgBr 饱和溶液中加入 NaBr 固体后,c(Br -)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 +)减小,b 点与 c 点相比只有 c(Br-)增大,C 项错误;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易实现,根据 Ksp,AgCl 的溶解度比 AgBr 溶解度大,所以 AgCl 沉淀能较容易转化为 AgBr 沉淀,D 项正确。6 【
21、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 2 可知,酸性太强时,容易生成 ClO2,而酸性太弱时,又生成ClO2-。pH 在 404 5 之间时 HClO2 的量较多,并且生成的有毒气体 ClO2 较少,故本题选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Q) 变小,说明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A项正确。A 状态与 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 v(A)v(C),B 项正确。在 T1 温度下,平衡状态在 A 点D 状态要到达 A 状态,平衡需正向移动,所以 v 正 v 逆 ,C 项错误。在 T2 温度下,B 状态是平衡状态,若改变体积始终有 v 正
22、 =v 逆 ,则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 n=2,D 项正确。故本题选 C。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用 CCl4 提取溴水中的溴,应采用萃取的方法,需要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A 项正确;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升华,剩余 NaCl,不能得到 I2,B项错误;实验室一般用铜与浓硫酸或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是粉末状的且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c 项错误:乙酸丁酯的制备需在 115126的条件下,水浴加热达不到所需温度,并且乙酸易挥发,缺少冷凝回流装置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
23、体。熔化时破坏的是 CO2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B 项,C 60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 C60 的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C 项,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化时断裂的是共价键; D 项,NaCl 是离子晶体,熔化时断裂的是离子键。故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十个“一 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I 和两种物质相差一个一 OCH2,不是同系物,A 项错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I 和 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 项错误。 I 和两种物质中均含有酯基,能与 NaOH 反应C 项正确。I 和各1 mol 分别完全
24、燃烧时,I 的耗氧量比多,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知识结构化策略,A 项正确。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形成策略是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常用的教学策略: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主动参与策略是化学情意类内容常用的教学策略:练习反馈策略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教学策略。可视化策略是化学计算常用的教学策略。B、C、D 三项错误。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类目标强调学生必须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属于这类目标的是 B 项。故本题选 B。1
25、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李老师让学生各抒己见,就“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属于讨论法。故本题选 B。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质的“溶解性”是定性描述,物质的“溶解度”为定量描述。故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化学实验课。故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内容的反思。故本题选 B0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建议
26、中指出,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同时,也指出,考核要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故本题选 A。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过学生对研究对象的主观自述可以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题干中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自述。 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做好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以系统观做指导;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故本题选 B。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老师 1 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
27、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情况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老师 2 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
28、简明准确;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22 【正确答案】 (1)碳酸钠。(2)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3)化学史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化学史知识,创设化学教学,将抽象、枯燥、单调的化学知识赋予具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内涵
29、,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开启学牛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化学由,向学牛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从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更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化学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解得:x=325 g y=8
30、0 5 g 反应后剩余样品的质量为 45 g一 325 g=125 g 则反应后固体中硫酸锌的质量为 175 g125 g=5 g 所以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 805 g 一 5 g=755 g 答: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是755 g。 (2)学生答错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审题不清,题干要求计算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锌质量,而学生计算成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导致得出上述错误答案:二是没有考虑生成的硫酸锌是否能完全溶于水,误认为生成的硫酸锌可以全部溶于水,导致得出上述错误答案。 (3)3。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 老师采用了实验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有趣的化学知
31、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该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该教师的实验设计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开展实验探究教学,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该教师在课程开始即提出问题“ 在生成新物质以后,物质的总质量
32、,跟反应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让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与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采用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给予学生自主发挥和创造的机会。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老师也给予学生发挥探究和创造能力的机会,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适时适度给予指导并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探究结果总结。学生通过实验最终得到“ 反应前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并且注意对实验及改进结果进行总结。(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质量守
33、恒定律的小故事,下节课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理由:采用开放式的作业,能够给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做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等涂漆,都涉及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习内容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铁跟氧气起作用,也了解许多生活中的防锈做法,但实际上他们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
34、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且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进行收集材料、猜想、设计、验证、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铁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措施。 教学难点: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