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793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 ) 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A)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性、过程性、情感性(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技能性、方法性、价值观2 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 )。(A)研究一探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3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

2、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4 用 01 molL 盐酸分别与 25 mL NaOH 溶液和 25 mL 氨水完全反应,都消耗了 25 mL 盐酸,这表明:NaOH 溶液和氨水的关系是( )。(A)pH 相同(B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电离平衡常数相同(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 pH 相同5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下列各溶液:Na 2CO3NaHCO3C6H5ONaCH3COONaNaAlO2,请按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A)(B) (C) (D)6 下列科学家 与其主要贡献 (1)(4)组合一致的是( )。汤姆生 (1)证明了原子内有中子查德威克 (2)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盖.吕萨克 (3)最早发现氧气舍勒 (4)发现可使生产过程的转化率接近理论值的平衡原理(A)(2)(B) (3)(C) (4)(D)(1)7 下列反应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H

4、OCH 2CHCHCH 2O 2 OHCCHCH CHO2H 2O(B)(C)(D)CH 3CH2BrNaOH CH2CH 2NaBrH 2O8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学生的( )。(A)主体性(B)基础性(C)专业性(D)发展性9 用于表示测验的可靠性、一致性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易度10 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第四层级11 在温度和压强不变时,1L NO 2 高温分解2NO 2(g) 2NO(g)O 2(g),达到平衡时体积变为 13L,这时 NO2 的转化率为( )。(A)40(B) 20

5、(C) 60(D)512 用吸附了氢气的纳米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碳电极作阳极,电极反应为:H 22e -2OH - 2H2O(B)充电时,镍电极作阳极,电极反应为:Ni(OH) 2OH -e - NiO(OH)H 2O(C)放电时,OH -移向镍电极(D)充电时,将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13 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具有( )。(A)逻辑性(B)教育性(C)发展性(D)系统性和层次性14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15 化学教

6、学活动的四个组成要素是(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物质条件(A)(B) (C) (D)16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 3:2 的化合物是( )。(A)(B) (CH3)2CCH 2(C) CH3 CH3(D)CH 3 CH317 下列分子或离子,含有配位共价键的是( )。(A)NH 4+(B) N2(C) CCl4(D)CO 218 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C)溴化钾(D)氯化碘19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2 的 CH3COOH 溶液与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7、中:c(OH -)c(H +)c(CH 3COO-)(B)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 +)c(CH 3COO-)c(H+) c(OH-)(C) NH4Cl 溶于重水(D 2O)生成 NH3D2O 和 HD2O+(D)01 molL Na 2CO3 溶液:c(OH -)c(HCO 3-)c(H +)2c(H 2CO3)20 随堂实验的特点是( )。(A)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课边做实验(B)在课堂上教师讲课和学生实验结合(C)在课堂上学生边讲边实验(D)在课堂上教师实验与学生回答结合二、简答题21 以“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为教学主题,设计一个切断式的探究活动并说明设

8、计理由,(简要表述,将设计的核心思想体现出来即可)分析该教学主题采用探究教学的理由。22 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定义为“符合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大多数概念都包含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证和概念属性。以“置换反应 ”这一概念为例,进行概念分析。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 【例题】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 与 CO2 的混合物 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在标准状况下,N A 个H2O 分子所占体积为 224 L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

9、出 1 mol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D常温常压下,28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 结果有近一半的学生错选 D。 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解题思路是_。24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化学.必修 1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节讲到: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此内容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10、并滴加几滴酚酞。(4)【演示实验 】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可能是由杂质产生。实验(3)结论: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学生丙:钠呈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学生丁:钠呈球状游动,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让人看上去是球状的。但

11、是,即便是速度导致钠呈球形,也不能说明反应放热。实验(4)结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的方法和用途。问题:25 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26 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7 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28 本教学设计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如果有,请指出并简要说明。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人教

12、版)的目录。材料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人教版)“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原文。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至少写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根据题意,B 项正确。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实施学业评价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常见的有纸笔测验、学习

13、活动表现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故 D 项说法错误。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盐酸与 NaOH 溶液和氨水反应消耗的体积相等,且对应关系一样。所以 NaOH 和氨水的物质的量相等,又因它们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五种物质均为强碱弱酸盐,所以都呈碱性。要比较它们的pH,也就是要比较它们的碱性强弱。强碱弱酸盐所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则形成的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弱。因为酸性:醋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偏铝酸。故碱性:醋酸钠碳酸氢钠苯酚钠碳酸钠偏铝酸钠。故本题选 A。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查德

14、威克证明了原子内有中子。盖.吕萨克提出了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的盖吕萨克定律,而发现了平衡移动原理的是勒夏特列。舍勒最早发现氧气。故只有 A 项符合题意。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为氧化反应,B 项为酯化反应, C 项为取代反应,D 项为消去反应。故本题选 D。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主要受

15、测验长度的影响。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第二层级是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第三层级为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没有第四层级的说法。故选 C。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学化学知识是按照一定的年级和章节来划分的,各个章节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有一定的系统性;知识的设置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来的,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而知识具有教育性、发展性,不是知识结构的性质。故选 D。14 【正确答案】

16、B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学教育学中指出,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四个要素组成。故选 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为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所以可知该物质中含有两种环境的氢。A、B 两项均具有 3 种环境的氢,故排除。而 C 项中两种氢的数目分别为 6和 8,其峰面积之比应为 3:4,故 C 项错误。本题选 D。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为分子晶体,溴化钾和氯化碘为离子晶体。故本题选 B。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01 molLNa 2CO3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17、相等,而一部分氢离子结合碳酸根形成碳酸氢根,另一部分氢离子结合碳酸氢根形成碳酸。故 D 项正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随堂实验叉称协同实验、并进实验、边讲边实验,是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实验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实验。这类实验通常较简单,占用时间短、安全、可靠性高。故选 B。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探究活动设计: 可以将“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的探究” 这一核心问题分解为四个二级问题,依次抛给学生,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加深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说明:在该教学活动设计中,未把“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

18、因素的探究” 这一核心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先对问题做了拆解,降低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难度,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同时在实验中还要关注对科学实验方法的指导,如对比实验的方法;另外,还要关注证据的丰富性,可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作为结论的补充证据。 采用探究教学的理由: 第一,“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这一主题的内容属于蕴含着多因素、多变量的研究,是对典型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模拟,所以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二,这个教学内容的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很容易体现出过程方法的探究价值,所以是一个很经典的探究教学内容。第三,该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较为常见,实验步骤和操

19、作简单,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学校均能提供该实验的所有材料和条件,也适合学生自主动手完成,所以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教学。22 【正确答案】 概念名称:置换反应 概念定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它是一类化学反应共同特征的概括。 概念例证:一切符合置换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的例证,如:FeH 2SO4 FeSO4H 2,这又称为概念的正例。一切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特征的反应,如:CuOCO CuCO 2,被称为概念的反例。 概念属性:又称关键特征,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的共同本质属性。“置换反应” 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是: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只是一种

20、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题干中题目的正确答案是 AC。解题思路是: B 项,标准状态下,H2O 是液态,不是气态,故错误;D 项,28 g 氮气是 1 mol,即 NA 个氮分子,2NA 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有 7 个核外电子,所以 28 g 氮气共有核外电子数为14NA。24 【正确答案】 出现错误可能的原因是部分同学考虑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时,将核外电子与最外层电子的概念混淆了,或者是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想当然地认为问的就是最外层电子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四、案例分析题25 【正确答案】 该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要

21、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26 【正确答案】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学生不应只接受知识,而更应该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民主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展示、讨论、实验、提升来得出结论。合作性:自主学习有时与合作学习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课程改革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

22、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充分实现了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27 【正确答案】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一种导演的角色,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只要是条件允许,教师应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形成一种

23、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循着科学发展的过程,去认识科学规律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教师积极创设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铺设了一条道路。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它,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同时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大脑,解放他们的手、眼睛、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心,让心里装着这样一个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和记忆能力。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

24、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要不拘一格地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28 【正确答案】 有。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水的反应比较激烈,且该实验是在开放的器皿中进行,如果操作不当,或其他人为疏忽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是否应选择该演示实验作为学生的自主实验还值得商榷。五、教学设计题2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及 NO、NO 2 的物理性质; (2)掌握 NO、NO

25、 2 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 (3)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运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探究、讨论、实验、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的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NO、NO 2 的相互转化,NO 2 与 H2O 的反应。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充满 NO2的试管、水槽、导管、O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F1ash。 教

26、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1】“ 魔鬼谷 ”的图片 情景:在新疆与青海的交界处有一个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甚至闪电常把人和动物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提问】为何“魔鬼谷” 内牧草会长得如此茂盛 ? 【引导分析】植物生长是需要养分的,“魔鬼谷” 内肯定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充足的养分。 【展示 2】“雷雨发庄稼 ”的 Flash。 【提问】雷雨过后,为何庄稼越发生长茂盛?(学生讨论) 【 引导分析】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是含有 N、P、K 元素的肥料等,而自然界中的 N 大部分都以游离态的氮气存在于空气中,除少数的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外,

27、其他植物要靠外界环境直接提供。而雷雨时,空气中的 N2 和 O2 在放电条件下化合成氮的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可吸收的氮随雨水落到地面,进而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氮肥,使植物更茂盛。 该转化过程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从而引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 【回顾】空气的主要成分:O2 和 N2(体积比为 1:4) 。 【分析】在常温条件下,二者不反应。但通过刚刚播放的 F1ash 我们不难知道二者在放电或者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生成 NO,而NO 又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生成 NO2,NO 2 又溶于水生成某种氮的化合物,最终被植物吸收,所以植物才会生长茂盛。 【板书】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8、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 2O 2 2NO(无色) 2NOO 2 2NO2(红棕色 ) 【设问】NO 和 NO2 是氮的两种重要化合物,那么他们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 展示】两瓶收集满的 NO 和 NO2 气体。 【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已有知识归纳其物理性质。 【引导】物理性质要注意从颜色、状态、气味、有无毒性、溶解性、稳定性、密度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学生归纳并板书】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不稳定,密度比空气略大。 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稳定,密度比空气大。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NO 和

29、NO2 的化学性质。 【板书】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2NOO 2 2NO2 【引导】NO2 与水的反应 【探究实验】NO 2 与水的反应产物的验证 3NO2H 2O 2HNO3NO 【分析】(1) 生成的气体与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是NO; (2)生成的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有酸生成,进一步根据元素来源可知,该酸是 HNO3。 【视频】播放 NO2 溶于水的现象。 【结论】3NO 2H 2O2HNO3NO 【思考】(1)现有两瓶气体,分别是 NO 和 CO,如何进行鉴别? (2)如何鉴别 NO2 气体和溴蒸气?( 二者都是红棕色) 【分析】(1)分别让 CO 和 NO 与O2

30、接触,若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则为 NO,无明显变化的则为 CO。 (2)分别加水,使之充分反应,溶液颜色变成无色的则是 NO2,溶液仍有颜色的是溴蒸气。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NO 2 与 H2O 能发生反应,但 NO2 不能完全转化为 HNO3,怎样可使 NO2 完全转化为 HNO3 呢? 【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 NO2被水吸收。 【引导】从理论分析实验方法,从实际考虑实验器材。 【分析】不断提供 O2,使之完全被吸收。(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 【视频】播放实验过程 【结论】2NOO 2 2NO2 3NO2H 2O 2HNO3NO 2 化简得:4NO 2O 22H 2O

31、4HNO3 【思考】此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过渡】氮元素在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氧化物中的 NO、NO 2 都是有毒的气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种氧化物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其对空气的污染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展示】图片:NO、NO 2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好的一面(污染)。 【引导 】学习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堂小结 氮的氧化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我们更应该充分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善用它们好的一面,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其不好的一面,使之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板书设计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 2 2NO(无色) 2NOO 2 2NO2 (红棕色)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不稳定,密度比空气略大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稳定,密度比空气大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2NOO 2 2NO2 3NO2H 2O 2HNO3NO 4NO2O 22H 2O 4H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