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89794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 CO 2 与足量 Na2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 A(B) 50 mL 12 molL 的盐酸与足量 MnO2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 A(C) 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失去 8NA 电子(D)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 01N A2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B) 1 mol 苹果酸能与 3 mol NaO

2、H 发生中和反应(C) 1 mol 苹果酸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 672 L CO 2(标准状况下)(D)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1 种3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4 用 FeCl3 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 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 Fe2+(C)若溶液中有 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 Fe2+则一定有 Cu 析出5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 + Ba2+ Cl- SO42-(B

3、) Na+ Ag(NH3)2+ OH- NO3-(C) OH- Na+ HCO3- K+(D)H + Na+ CH3COO- Cl-6 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7 在进行滴定分析时,酸式滴定管的准备有三个步骤,即( )、对滴定管进行洗涤和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A)将滴定管活塞涂凡士林(B)将滴定管活塞涂甘油(C)将滴定管活塞涂硅胶(D)将滴定管活塞涂标准溶液8 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可以作为亚硝酸钠法的外指示剂的是( )。(A)含锌碘化钾一淀粉指示液(B)二苯胺(C)亮甲酚蓝(D)橙黄一亚甲蓝中性红9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2(g)+O2(g) 2SO3(

4、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O 2、SO 3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 L、01 molL 、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 2 为 04 mol L,O 2 为 02 molL(B) SO2 为 025 molL(C) SO2、SO 3 均为 0 15 moLL(D)SO 3 为 040 mol/L10 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Cu+H 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B)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

5、-2e-=Cu2O+H2O(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1 mol Cu 2O 生成11 下列属于“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 ( )。(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C)生活中的化学材料(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12 (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13 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

6、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14 学生在学习“ 电离平衡 ”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 ) 来帮助学生学习“ 电离平衡”。(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15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资源的是( )。(A)学校里的化学教师(B)学校里的化学实验室(C)最新化学科学研究成果(D)学生的智力水平16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

7、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17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18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19 关于高中

8、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 1、化学 2 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 “过程与方法” 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 模块20 以下不属于化学学习过程的诊断方法的是( )。(A)提问(B)谈话(C)演讲(D)测验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材,回答有关问题。高中化学新课程由 8 个模块组成(见下图),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方面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高中化学

9、新课程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2)举 3 个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22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问题

10、:(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三、诊断题23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的错误原因。(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4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课堂教学行为一(开场白)“ 同

11、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课。”有人认为把这句话作为开场白很恰当,“共同学习” 体现出老师跟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育思想可嘉。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导语很不好,语言淡如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初,设计一段好的导语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行为二(课堂提问)“,请你回答一个问题。”随后,老师提出问题。像这种指名在前,提问在后的提问方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一直沿用的,如今这种提问方式已被指出具有很大的弊端。若指名在前,提问在后。某同学已被老师指名站起,班上其他同学谁还会对下边提的问题积极动脑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学生的思维活动。

12、尽管教师主观上并不是这样想的,但客观效果确是如此。反之,若提问在前,指名在后。老师将问题提出之后,每一个学生必然要认真思考,并且做好回答的准备。老师此时的短暂期待,也就是常说的“空白” ,正是学生思考之时。这样,有利于启发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尽管最后答问的只是一个学生,但它却起到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确保全班学生处于积极思索的状态。问题:(1)什么是课堂导入 ?(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对课堂导入有何要求?(3)现代中学化学课堂导人类型主要有哪些? 材料中的老师分别采用的是哪种导入类型?五、教学设计题25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

13、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 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 min(分)或 s(秒) 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

14、ol(Lmin)或 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 5 min 内由 6 mol/L 变成 2 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8 mol(L.min) 。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 25】 在 2 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 2-3 mL,约 5的H2O2 溶液,分别滴入 12 滴 1 mol/L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 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 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

15、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 25 的现象。 (4)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而 CO2 与足量Na2O2 的反应是歧化反应,1 mol CO 2 发生反应时转移 1 mol 电子,所以 025 molCO 2 发生反应时转移 025 mol 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 025N A,

16、A 项错误。MnO2 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变稀时,反应即停止, 1 mol 盐酸反应时转移05 mol 电子。50 mL 12 molL 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这 06 mol 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03 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 A,B 项错误。1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 时失去 mol 电子,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 时失去 8 mol 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 8NA,C 项正确。每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 1 个碳碳双键和 1 个碳氧双键,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02 mol 双键,所以双键的数目为

17、02N A,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羟基和羧基,A 项正确。羧基能与 NaOH 发生中和反应,1 mol 苹果酸中有 2 mol 羧基,能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B 项错误。羧基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1 mol 苹果酸与足量NaHCO3 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 2 mol CO2,标准状况下为 448 L 。C 项错误。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氧化

18、性,A 项正确。AgI 沉淀中滴入稀 HCl 溶液,不会出现白色沉淀,因为 AgI 比 AgCl 更难溶,B 项错误。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说明 Na 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C 项正确。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会变蓝。说明浓氨水显碱性,D 项正确。故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若无固体剩余,说明铜全部反应,加入的铁全部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可能含有 Fe3+,A 项错误。若有固体存在,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B 项正确。若溶液中有 Cu2+,加入的铁不足。可能只与 Fe3+反应。也可能与 Fe3+反应,剩余

19、部分与 Cu2+反应生成铜,可能有固体析出,C 项错误。当加入的铁较少时。只发生 Fe+2Fe3+=3Fe2+的反应,不会有铜析出,D项错误。故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a 2+与 SO42-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A 项错误;OH -、HCO 3-不能共存,C 项错误;H +、CH 3COO-不能共存。D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B 项,苯与氯气反应,铁做催化剂会生成氯苯,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C 项,硝基苯与发烟硝酸反应生成二硝基苯,属于

20、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 项,苯酚与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正确答案为 A。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凡士林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还能防锈和防水,涂在活塞上,有利于控制活塞,能更好地控制滴定。所以选 A。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利用亚硝酸钠滴定液在盐酸溶液中与芳伯氨基化合物发生重氮化反应,定量生成重氮盐,来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以碘化钾一淀粉作外指示剂的方法,适用于多种药物及其制剂的亚硝酸钠滴定法,亚硝酸液(01 mol/L)在过量 12 滴(005 mL-01 mL)时可灵敏地指示终点(变蓝),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NO 2+2KI

21、+2H2SO4=K2SO4+Na2SO4+I2+2NO+2H2O。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若 SO3 全部转化为 SO2 和 O2,则 SO2 为 04 molL,O 2 为 02 molL;若 SO2 和 O2 全部转化为 SO3。则 SO3 为 040 mol L,但是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每一种物质均不能完全转化,所以 A、 D 选项错误。C 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C 项错误。故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可知,Cu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阳极相连的是直流电源的正极,则 Cu 电极

22、为阳极,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A 、C 选项错误。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 -一 2e-=Cu2O+H2O,B 项正确。当有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05 mol Cu 2O 生成, 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而定,而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 B。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

23、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故本题选 C。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人力、物力都属于课程资源。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常见的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现和建立学习档案等。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

24、出科学的结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中化学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模块有化学 l 和化学2,A 项错;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引导学生研究材料、进行探究、形成认识、领悟方法、习得能力和体验情感的活动载体,是实现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的主要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关键,B、C 项错。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诊断方法主要有提问、谈话和测验。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课程构成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

25、自然。(2)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有:凸显模块教学特色。展现课程内容的变化;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核心化学知识的教学: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相同教学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平要求。22 【正确答案】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

26、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合成新元素,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 (3)例如:学习钠、镁、铝与水的反应时根据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小金属性越来越弱的理论,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解释金属性强弱 NaMgAl。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 NaMgAl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B。 (2)对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不清楚,误选 A、C;对物质的性质不清楚,误选 D。 (3)稀硫酸与 N

27、a2S 反应生成的 H2S 通入中,由于 中存在 NO3-氧化 H2S,从而得不到 Ag2S 沉淀,A 错误;因为 中存在 NO3-氧化稀盐酸和 Na2SO3 反应产生的 SO2,生成 SO42-,SO 42-与 Ba2+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C错误;因为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会与生成的 CO2 一起进入 中,由于硝酸是强酸,也可以与 Na2SiO3 反应,产生硅酸沉淀,所以无法确定产生的沉淀是由于 CO2 与Na2SiO3 溶液反应产生的,D 项错误。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起学生注意,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2)课堂

28、导入要遵循科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引入新课所涉及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必须是符合现代科学的、正确的、可靠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相关性原则。导入所运用的方法和所选用的材料要与所学知识内容密切关联。趣味性原则。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富有风趣、造成悬念。启发性原则。课程导入尽量以生动的、具体的事例或者实验为基础,设问与讲述要能够启迪学生心智。适度性原则。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宜繁。应做到简洁明了。(3)现代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的类型有: 社会导入; 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 直接导入; 化学史导入。材料中的老师分别采用了直接导入和问题导入。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三维

29、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观察的能力。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实验 25 的现象为:升高温度,H 2O2 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 H2O2 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4)教学流程图(5)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s) 或mol(L.min)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