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师反思方法的是( )。(A)反思日记(B)组织化观摩(C)交流讨论(D)行动研究2 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3 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复习谈话(C)启发谈话(D)讨论法4 下列选项中关于德育过程的规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德育过程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为终结(B
2、)德育过程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平衡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提高的过程5 在中学体育、美术、音乐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更适合使用( )。(A)讲授法(B)练习法(C)实习法(D)讨论法6 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同伴群体7 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8 下列选项中全部体现启发性原则的一项是( )。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坏的教师
3、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A)(B) (C) (D)9 学校中曾被记过的学生因表现好而被撤销了记过,这种做法是( )。(A)正惩罚(B)负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10 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初中阶段以( )为主。(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和综合并举(D)选修课程11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12 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 m(a+b)=ma+
4、mb 的影响而错误得到 lg(a+b)=lga+lgb,这种现象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重组性迁移13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了什么德育原则?( )。(A)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的是( )。(A)讲究语言艺术(B)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C)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D)要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15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寻求认
5、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D)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16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7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8 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品德评价法(B)情感陶冶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说服教育法19 下列不属于行为改变
6、的方法的是( )。(A)自我控制法(B)系统脱敏法(C)强化法(D)示范法20 根据不同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在教材中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 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22 关于考试焦虑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必要时可用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
7、可以(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23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A)均衡性(B)综合性(C)单一性(D)选择性24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A)实施素质教育(B)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C)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5 班级授课制中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全班上课(B)小组讨论(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26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海因茨应该怎么办?( )(A)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被抓住,抓住后要坐牢(B)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他妻子吃了药病就好了,海因茨会为此感觉好受些(C)海因茨不应该
8、去偷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去偷药,社会就变得混乱了(D)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27 许老师通过表扬夏夏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让夏夏找到了自信,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许老师是运用了(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28 班集体首先是一个社会,它是(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合法组织(D)营利组织29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30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 )年的京师同文馆。(A)1865(B) 1898(C) 1862(D)1895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9、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师反思方法包括: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集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组织和团结集体;(2)第二阶段:初步建立核心和舆论;(3)趋于成熟并和谐发展的阶段,集体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正是谈话法中复习谈话的定义。故选 B 项。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A 项错误;德育过程是有
10、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教育者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好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和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B 项正确;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 项错误;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 项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适用于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其中,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11、、有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述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讲读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文、外语等。讲演是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中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通过深人分析、推理、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
1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以及第斯多惠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等观点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学说,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对学习者消除某种厌恶性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正惩罚是指对学习者施
13、加某种厌恶性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减少;负惩罚是指消除某种刺激之后,学习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减少。题干中学生因为表现好而被撤销了记过,这种做法就是一种负强化。因此本题应选 C。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特点,建构了新型的课程结构。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阶段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阶段主要是分科课程。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经常表现为思维固化,缺乏灵活性、变通性,使某种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学习效率低下。题干中的表述属于负迁移
14、现象。因此,本题选 B。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方向性原则是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原则是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是我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的根本标志。结合题干可知本题选 A。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授法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第三,讲究语言艺术。D 项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
15、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因此本题选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
16、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1)表扬与奖励;(2)批评与惩罚;(3)评比;(4)操作评定。故选 A。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系统脱
17、敏法是属于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题选 B。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体现的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本题选 B。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试焦虑的形成
18、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是远远不够的。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本题答案为 C。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基本策略是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规范和法律代替了同伴群体的规范。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不冉是道德判断的依据,更重要
19、的是要遵守法规、尊重权威,尽个体的责任和本分,维护社会秩序。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认为,海岗茨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他偷窃违反了法律。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如果人人都违法偷东西,社会就会变得混乱。A 项属于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B 项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 项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题干许老师通过肯定夏夏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品质,而使夏夏找到自信,符合品德评价法的定义。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他说:“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中国,1862 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