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9801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5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2 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 在( )。(A)幼儿期(B)青少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3 学生能相信并接纳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人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了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哪一个阶段 ?(

2、)(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5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B)课堂情境(C)课堂纪律(D)课堂气氛6 为了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艾宾浩斯设计了( )。(A)回忆法(B)再认法(C)重构法(D)节省法7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8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商人乃至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 )的认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儿童决定论(D

3、)辐合论9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遵循的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0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11 下列不属于教学的意义的是( )。(A)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B)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C)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D)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12 ABC 论

4、中的 B 指的是 ( )。(A)观念(B)理智(C)结果(D)事件13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14 第斯多惠曾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长期性15 目前,学校中的德育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中,缺少实践活动锻炼。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

5、长善救失原则16 “亲其师而信其道 ”反映了 (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A)教师知识(B)学生认知(C)师生关系(D)师生合作17 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异性18 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练习法(D)情景教学法19 皮亚杰认为,12 至 15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积极性、主动性、多变性(B)适应性、社会性、

6、稳定性(C)内化性、意志性、多变性(D)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21 魏老师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议每个学生在自己床前贴一条最喜欢的学习习惯名言,时时鼓励自己。魏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个人修养法22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23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24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

7、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25 “最近发展区 ”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赞科夫(B)维果茨基(C)皮亚杰(D)布鲁纳26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27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 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 “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负迁移(C)逆向迁移(D)正迁移28 “拔苗助长

8、 ”违背了(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量力性原则29 下列不属于教学任务的是( )。(A)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5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青少年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9、“心理断乳期”。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以及;价值一致,同时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题干所述正是体现了内化阶段。故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

10、而形成课堂纪律,因此,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故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系统地对遗忘进行了研究。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又叫重学法,即学习材料到恰能背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次数,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故本题选 D。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说明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认识到了学习的关键期问题,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差。故本题选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环境决定论否定

11、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决定性作用。题干所述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认识。故本题选 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正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体现。故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

12、物。教师在讲课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引起的就是学生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的意义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D 项为教学的任务。故本题选 D。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BC 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是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事件的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所致,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其中,A 指诱发性事件,B 指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即个体的观念

13、,C 指在特定条件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故本题选 A。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三阶段理论中的第三阶段,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结合选项,本题选 B。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结合题干,本题选 C。16 【正确答案】 C【试

14、题解析】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指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教师时,才会相信、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意在表达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故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二,触类象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故本题选 A。19 【正确答案】 D【

15、试题解析】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可以进行抽象思维。故本题选 D。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人修养法也称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个人修养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

16、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结合题干,本题选 D。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记忆的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学习后马上睡觉,没有学习新内容,因此无倒摄抑制的干扰,保持的效果更好。故本题选 C。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包括

17、领会监控、策略监控和注意监控。(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A 项属于计划策略,故本题选 A。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其生产工作效率、质量的能力。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故本题选 A。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初,维果茨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

18、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故本题选 B。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抉择。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观念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题干中学生

19、不能抗拒诱惑,结果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正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故本题选 C。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根据题意,本题选 D。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拔苗助长”违背了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 C。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的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故本题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