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材料分析题1 材料: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2 材料: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
2、容是一篇文言文。上课开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 说完,便转过身去写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学生喊“报告 ”。“什么事?”老师问,“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为什么不同意呢 ?”老师和蔼地问。“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两节课了。”老师听了该学生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
3、,那么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了满意的欢呼声。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2 材料:高贵的施与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有一次,佐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她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福特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 600 美元。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
4、拿出 600 万美元交给了贝蒂。我赞赏福特的顽固,他的顽固中有一种对受施者的老辣调教。福特的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受他人恩惠的资格。彼此的信任,为“慷慨” 培植了一个堪慰心怀的伟大理由。我们时常赞美慷慨无私的捐助,尤其在意捐助数额的大小,以为一个数目所昭示的正是与这个数目等值等量的一颗爱心。我们很少见到捐助者与受助者相得益彰的完美辉映,更何谈双方心灵的深切契合。其实,善意是不能标价的,恩惠也不必承载过多的酬酢。懂得了善的真谛,受助者与捐助者通过对一袋花生
5、种子的精妙阐述与透辟理解,灵魂都获得了神圣的濯涣与提升。问题:3 文中论述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结合文章,对画线的句子中“精妙阐释” 与“透辟理解”做简要分析。5 材料: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要求做好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找到一只蚂蚱。” 其他同学围过来看,突然一位同学说:“这是一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啊!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
6、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跑来告状:“ 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它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很多遍的说教来得更为深刻有效!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6 材料:高二下学期,班上陆续
7、有学生年满 18 周岁。有些“小寿星” 想隆重庆祝自己的“成人礼”,邀请我参加生日聚会。面对学生的邀请,我思考了很久。“学生邀请我,说明他们把我当朋友,是对我的信任。去参加,他们肯定很高兴,可是,这样会不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气?但是,如果拒绝学生,会不会让他们伤心?”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庆祝生日。我发动班干部,组织了“18 岁,我们成人啦 ”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全体学生给 “小寿星”们进行了简朴的庆祝,之后我引导学生们构想十年之后自己的生活。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做科学家,有的说要做企业家,有的说要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我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读大学、工作以来
8、的经历,启发学生认识要实现梦想,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小寿星” 们把原本计划请客的钱凑起来,买了一台饮水机放在教室里,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本来有些同事觉得我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但看到效果后也纷纷效仿,开展了类似的活动。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 的教育行为。6 材料:没有任何借口在西点,长官曾问我:“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我说:“我太忙,没时间擦。” 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会是一顿训斥,而正确的回答只能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是西点军校奉
9、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个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 ”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本就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学校时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没有任何借口 ”的
10、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无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 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 制度不行”“ 政策不好”“我已经尽力了 ”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有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个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
11、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摘编自美费拉尔凯普没有任何借口)问题:7 “没有任何借口 ”中的“借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8 结合文本,分析“ 没有任何借口 ”这一行为准则对人的品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9 材料: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 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
12、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对全班同学说:“ 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 ”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
13、个“ 优秀” 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0 材料:“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你看,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路边的杨树挂满了毛毛虫 ,风中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公园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玉兰花、金黄的迎春花盛开了。”这是一个 13 岁的初中女孩写的日记,从她的文笔中可以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却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责备,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请结合学生观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11 材料:小李是某重点大
14、学的毕业生,他刚成为一名教师时,对工作非常负责,上课方式新颖活泼,对学生也十分友好。但是在学期末的考试中,他们班的成绩在年级倒数第一,为此,他非常生气,认为是学生给自己丢脸了。从那之后,他一改往日的风格;变得对学生非常严厉,经常因为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而体罚学生,还照搬其他教师的教案。学生们渐渐地对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感到不满,并且成绩也没有起色。问题: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12 材料:我国古代有很多蕴涵深刻道理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些名言警句都引人深思。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这两句名言进行分析。13 材料:记得在一个寒
15、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 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件事情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问题: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理
16、论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14 材料: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培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孔子在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请分析这句话蕴涵了怎样的教学理念,并分析它对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有怎样的启示。15 材料:王老师在讲雨巷这一课时,叫了几个学生起来朗诵这首诗。平时就对诗朗诵很感兴趣的小蕾举手示意,非常希望能在同学们面前朗诵。然而王老师却对她说:“你还是先把你的学习搞好吧,上次考试就没及格!” 小蕾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
17、。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问题:请运用教师职业理念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16 材料: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 波意耳定律 ”。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 P 代表压力,V 代表体积,K 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 个大气压,且衡量为 8,那么体积就是 4 立方厘米。 2 个大气压4 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 4 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 2 立方厘米,4 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 。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懂了,可是小妮和小刚还是搞不明白。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于是他对小
18、妮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马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因此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一侧面颊变得硬邦邦的,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 波意耳定律”。请结合学生观的相关理论分析马老师的做法。16 材料:阳光的香昧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
19、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
20、的哲学了。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他开颜地笑了,说:“ 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阳光的香味? 我不解地望着他。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
21、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竞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他笑得更得意了:“ 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
22、经庄重,农夫说:“ 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问题:17 声音一般都是用“ 听” 来形容,文章第一段作者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 ,这里为什么用 “想着”?18 文章最后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 ,结合全文,分析农夫通过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19 材料:王,女,某乡镇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在班内居上游,只是数学成绩不稳定。初一时在数学教师刘老师的帮助下,她对学习数学仍然充满信心,决心让自己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优秀。进入初三年级后,刘老师请了病假,由刚从学校毕业的张老师担任他们班的
23、数学老师。王感到很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时,她只考了 52 分。在发数学试卷时,张老师读着名字和分数,让学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一个一个到讲台上去领。当王走到讲台上时,张老师拎着她的试卷大声说:“ 也长这么大了,才考这几分,知不知道丢人? 我看你呀,还不如回家种地去!”王 从此再也不愿意上张老师的课,数学成绩也没再及格过,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受到影响。初中毕业后,只好以高价生的身份到县二中就读。背景:这所乡镇中学以考试成绩评估教师业绩,分数代表着教师的一切。张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对教育规律一知半解,并缺乏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也急于得到学校承认。请分析上述案例,对事件本身进行理性分析,同时要提出解决此
24、类问题的办法。20 材料:金堂县清江镇希望学校是所农村学校,胡老师在这里一待就是 19 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她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使她能够在教学中将人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同时,她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语文课散发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展现中华文
25、化的灿烂光辉。请结合现代学生观的内容评析胡老师的做法。20 材料: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听不清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头微向前伸,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
26、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并要到省里夺奖。这件事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但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语文、数学课了,所以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因此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有个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样子活泼、纯真、可爱。最后这个作品报上省里去,夺得特等奖,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
27、样的台上,他神情局促不安,只是低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寂静,静得连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选自杂文报,有改动)问题:21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第四段“嗫嚅” 一词的含义;22 文章的标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23 材料:学生珂珂在课堂上声称找不到上课要用的练习册,教师刘某在其课桌抽屉内找到后,一气之下用练习册抽打其脸部,还拿起凳子
28、砸向珂珂,导致珂珂肋骨骨折。请运用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评析上述教师的行为,并说明任课老师刘某应该承担的责任。23 材料: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 518 米,皇穹宇高 192 米,祈年殿上升到 38 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 3 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
29、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 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 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 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
30、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
31、人深思。(选自杨辛的天坛)问题:24 结合全文,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具有什么含义?25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 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 为什么 ?26 材料:学生上课说话,给予罚款,屡罚不改者,嘴巴上贴“封条” ,这是发生在某校班级的怪事。该班男生郑某、池某因上课大声说话,嘴巴被当场贴上胶布。其中郑某嘴巴被封竞达三天半之久。这个班的班主任、青年女教师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采取上述极端措施,是因为个别学生素质太差,拿他们实在没有办法。问题: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相关知识对教师这一行为进行评析。27 材料:某初中英语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竞写
32、上“狗屁” 二字,遭到学生家长发帖投诉。在发帖人贴出的图片上,可以看到这是一张英语试卷,试卷第六大项为阅读表达题,共 3 小题,每空 1 分,满分 5 分。这名学生 3 道题都做错了,5 分全被扣了。在错误回答旁边,有红笔标注好的正确答案。在“5”的上方,还有红笔写着的“狗屁”两个字,非常醒目。不少网友认为老师是“恨铁不成钢” ,气急了才会写下这样的评语,虽然语言不太恰当,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样的老师还是很负责的,为了小孩好”。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此教师的行为。28 材料:叶圣陶先生说过:“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先生
33、的话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29 材料:上高一的小同处于叛逆期,不主动完成老师们安排的课后作业,尤其是对写作文特别反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语文老师刘老师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她在布置周末作业时特别布置了“这个时期的我” 为作文题目,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真实的自我。在小同的作文中,他把自己不主动完成作业、不爱写作文、和父母顶撞等青春期叛逆的变化都写了出来,在周二的语文课上,刘老师说:“今天我要给大家念一下一位同学写的作文,他写得非常真实非常好,把真正的自己写出来了,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下。”说完,刘老师开始念这篇作文,小同越听
34、越像自己的,在刘老师念完之后问大家:“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然后刘老师夸奖小同: “希望大家多像他学习,认真思考老师之前的命题要求,不光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小同听后脸都红了,看着全班同学都在看他,感觉特别自豪。最后小同的这篇作文被作为范文在班级的板报中展示。此后的小同不光爱上了写作文,也按时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任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刘老师的教学行为。30 材料:5 月 20 日因为谐音是“我爱你” ,这一天成为情侣们的节日。然而,令有些家长尴尬的是,有老师半真半假通过微信段子索要红包。某学生家长刘先生说:“5
35、20的前一天晚上,接到女儿老师发来的微信段子:明天就是 5 月 20 号了,喜欢我的人可以提前发红包发 520 元,爱我的人就发 1314 元,自认为是土豪的发8888 元,自认为最爱我的人就发 520 元。觉得我胖的发 15 元,觉得我丑的发 10元,觉得我长得一般的发 5 元,觉得我美的发 3 元,天气热,给我 8 块钱买冰棍,见证感情的时刻来了。类似的段子,从 5 月 20 日晚上到 5 月 21 日,朋友圈里都陆续有人发”,刘先生说,刚开始自己觉得是节日应景的玩笑,一笑了之。随后他看到老师在朋友圈里晒出收到的红包,还附上留言说“感情得到了检验” 。刘先生一番纠结后,给老师分别发了 52
36、0 元和 1314 元两个红包。微信显示,老师很快拆了红包,并回复“ 笑脸” 表示感谢。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教师的行为。31 材料: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几乎全校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并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对英语更是恨之入骨。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让小文讲讲自己的爱好、特长,说说他爱上什么课并以他每天来学校的时间比较早为由,将教室的钥匙交给了他,还让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员。小文自从拿了教室的钥匙,每天放学都会关好灯、关好窗、锁好门后才离开教室,做事情非常井
37、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小文也在不断地进步。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材料分析题1 【正确答案】 教育观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王老师在进行作文课前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通过细致观察,直观感知,独立地分析、探索来实现写作的目标,用实践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如何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促进
38、学生“学” 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然知识、写作技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2 【正确答案】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该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的教学不应完全按照预先计划进行,而应该考虑学情。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学生的意见,将两节课改为一节课,鼓励学生学习更多其他的内容。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师生关系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
39、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该教师认真听取该学生的意见,而不是打断或是忽视,体现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学生是有差异的,在课堂上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教师询问了所有学生的意见后听取了该生的建议,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性的教学理念。该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教学理念。3 【正确答案】 论述中心:善的真谛是捐助者关注受助者的领受资格,关注金钱的使用,受助者有领受的能力并对点滴施与拥以至高的尊重,双方彼此信任、心灵契合,相得益彰。4 【正确答案】 精妙阐释:受助者马沙贝蒂校长通过带领孩子们种植花生向福特证明,他们懂得善的真谛是受助者对点滴施与抱以至高的尊重,他们有能力有资格
40、领受他人恩惠。她和孩子们种花生的做法,是对善的真谛的精妙阐释。透辟理解:捐助者福特认为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隐藏的苦与智,进而不懂得利用与珍惜。因此他没有直接给马沙贝蒂校长捐助,而是在看到她带领孩子们用一年的时间种植花生并交还给自己 600 美元之后才捐助。他看到了马沙贝蒂校长对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对善的真谛的精妙阐释。福特的做法,反映了他对善的真谛的透辟理解。5 【正确答案】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1)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41、点。材料中的老师在上科学课时,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有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把学生看作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把学生看作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该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的理念。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能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会到生命的可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42、。(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更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6 【正确答案】 材料中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从教育观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材料中,该教师抓住部分学生过生日请自己参加生日聚会这个机会,
43、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体现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另外,该教师组织的这次教育活动对学生今后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在材料中,该教师首先从学生是一个完整个体的学生观出发,适时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仅仅认为传授给学生知识即可;其次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会有思想不够成熟的时候,如可能有攀比之心,此时教师没有强硬地否定学生的想法,没有对学生讽
44、刺、挖苦,而是采用适当的办法转变学生的观念,帮助学生成长;最后将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让学生接受,而是以自身的经验为例,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教师观的角度来看,材料中的教师注重自己在新教育背景下的角色转换,将自己看作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教师从过去“道德说教者” 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总之,材料中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下的职业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是值得我们
45、学习的。7 【正确答案】 “ 借口” 在文中指人们为自己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寻找的理由。8 【正确答案】 坚持“ 没有任何借口 ”这一行为准则,能让我们产生 “毫无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会让我们在做事时更加积极进取,而不是未做事就先藻求退路、寻找失败的借口,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能全心全意、认真负责(根据要点适当展开,含义正喃即可)。9 【正确答案】 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要持一种乐观的学生观
46、,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做得好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材料中的语文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班里朗读、分析优秀的作文,并让写作文的同学站起来,让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材料中的语文老师通过课堂上公开评析作文、开设作文园地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学生是完整的人,其发展是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文化
47、性的统一。教师在认识学生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学生作为人的某一个方面,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产生片面的学生观。材料中的语文老师没有因为学生是“ 差生 ”而歧视学生,每次在批改学生的周记和日记时,都会很认真地写评语或者盖“ 优秀 ”字样的图案,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4)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教师应该具一一有的基本态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特优势,帮助其不断完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材料中的语文老师在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可以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10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小女孩既
48、有热爱自然、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的一面,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批评和父母责备,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造成小女孩悲剧的原因多种多样,综合来说,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教师和家长要遵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
49、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对待学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该案例中,如果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小女孩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引导她正确看待成绩,允许她犯错误,宽容对待她,相信她能够健康地发展。(2)现代学生观强调,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 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案例中,如果教师和家长关注小女孩的心理状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成绩,那么小女孩的悲剧可能不会产生。(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进行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案例中,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该小女孩热爱自然、天真无邪的独特性,多鼓励小女孩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其真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11 【正确答案】 材料中小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