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9849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完成峨眉山月歌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积累有关“惜别” 的古诗词名句,下列积累材料不适合的是( )。(A)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 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鲁迅的同类体裁作品,以下作品适合用于推荐的是( )。(A)祝福(B) 藤野先生(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故乡3 某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以对自然界科学探索为主题的文章,下列不合适的是( )。(A)化石吟(B) 紫藤萝瀑布(C

2、) 看云识天气(D)绿色蝈蝈4 在学习完契诃夫的变色龙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但却哲理丰富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性短篇小说有爱的牺牲 警察与赞美诗(B)契诃夫的代表性短篇小说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C)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D)莫泊桑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等5 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让学生分析学过的文言文中“亡” 的意思,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今亡亦死(陈涉世家

3、)逃跑 (B)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丢失(C)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消灭(D)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 无”,没有6 在拓展学习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赏析词中语句,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词人通过对“ 浓睡” 之后,“残酒”未消这一状态的描写,表现出从前夜至今晨的时间变化以及词人心理的变化发展(B)词人因花而醉,因花而嗔,因花时悲时喜,情感富于变化,表达了对雨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盛夏即将到来的暗暗期待之情(C)词中 “雨疏风骤” 的情景描写是“ 试问卷帘人” 的前情提要,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怕闻花落的矛盾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D)词中

4、“绿肥红瘦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 ”代指绿叶,“红” 代指花朵,表明春天即将消逝。盛夏即将来临7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叭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杨朔樱花雨)(B)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C)因为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那是个十足的流氓,比魔鬼还要恶三分。(艾青莱茵河流过的地方

5、.慕尼黑)(D)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8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B)为了教育公平,要尽可能地统一全国学校的课程资源(C)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D)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6、)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建议,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努力,其中不值得借鉴的是( )。(A)课前五分钟的主题演讲,让学生讲述其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B)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C)在自习课上,开展三国演义课本剧表演(D)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周记,记录心得感受10 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 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11 某版教材“ 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

7、性学习部分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有不少人,一方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洋气时尚 ,另一方面却到云南、西藏、贵州等边远地区去旅游、考察,表现出对当代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极大兴趣。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试展开讨论。 ”对此部分设计的编者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范围(B)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民俗文化,增加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学会欣赏民俗文化(C)辩证看待追求“洋气”“时尚”的行为思考现代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D)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能有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见解12 学习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

8、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体裁与形式的不同特点。理解诗句,掌握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 培养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朗读,品味诗句,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内容的异同。 比较、感悟、赏析三首送别诗的风格,力求当堂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目标评价不正确的是( )。(A)借助诵读、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同

9、类主题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B)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C)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识规律,难易适度(D)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教师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13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二、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 的开始 ?三、品味下面的句

10、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四、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以下对这则教学作业设计的意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感情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加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B)第二题意在

11、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C)第三题让学生品味句子的设计和第一题意图重复,可删去其中之一(D)第四题意在锻炼学牛的资料检索能力14 以下是教师上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阅读并回答问题。在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在1899 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代号34627 的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是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

12、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 1899 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34627 号罪犯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从此以后。34627 号一发而不可收,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学们知道他的笔名吗?对,是欧.亨利。非常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对上述课堂导语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C)这个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

13、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D)该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15 阅读以下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地当作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成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 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乐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事先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14、,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初期可由教师选定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发现的问题,所得的感受与启发记录下来。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临时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及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中后

15、期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做阅读实录。这种阅读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和深刻性,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大有益处。以下对上述教学论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变传统的“ 语段阅读训练” 为“自主阅读实录”式的批注(B)新阅读训练方法有利于学生从传统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C)阅读新形式尊重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教学要求(D)“自主阅读实录 ”式教学的阅读材料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以下某版语文教材七年级课文再别康桥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

16、。大家知道为什么题目要说再别康桥吗?(展示图片并讲解 )既然是“ 再别”,当属第二次离别。徐志摩先生生前曾三次到过康桥:第一次是 1920 一 1922 年游学于此,徐志摩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两年半的时间,回国前夕写下诗歌康桥,再会吧表达对康桥的眷恋之情;第二次,1925 年诗人再次来到康桥,回国时创作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在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旧梦重温,见到这里的一草一木,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师: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所介绍的背景知识,大声地自由朗读一遍诗歌。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里面生词的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师:读过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抬头看大

17、屏幕。(展示投影)大家刚才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些字词了吗?河畔( ) 荡漾 ( ) 青荇( ) 榆阴( ) 揉碎( )浮藻( ) 长篙 (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生读,师订正并出示答案)师提示:有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都要拿起笔来记到书上。师:读准了字音,哪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下?(生举手读课文,同学们鼓掌)师(笑 ):(对读课文的学生) 看来同学们都觉得你读得还不错!那么你自己觉得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师:每首诗中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而我们要把这首诗读好,就是表现出诗人的生:情感。 师:对,要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出来。那么,如果要生动地将诗中的情感传递出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

18、需要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带着感情去读。生:把握好读诗的语速。师(笑 ):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读诗的基本技巧。好,那请你带着我们刚才讨论的技巧再来试着读一遍。(生再读 )师:(对其他同学) 大家感觉她这次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的优点就是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能够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而且读出了其中的抑扬顿挫。不过我感觉她有些地方还是读得快了些。师:那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读得慢一些呢?生:比如说“ 寻梦? 撑一支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师:不错。其他同学有补充吗?生:她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在我的心头荡漾” 她读成 “在我的心上荡漾了”。师:很好,听得很认真!要读准,一个字都不能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

19、:我觉得这首诗很抒情,应该再读得缠绵一些。(有学生点头,有学生笑)师: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这种理解给我们大家读一遍呢?(生有感情地读诗歌)(掌声)师:(指名学生) 你来点评一下。生:虽然声音小了一点,但更让能人感觉到一种依恋的情感。师: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生:(犹豫)我感觉我还没有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师:哦,这不要紧,我们才刚刚接触这首诗,我相信我们学完这首诗后你会读得很好的先请坐!同学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小声地模仿。(听录音 )师: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那你感觉录音和我们自己读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生:他自己都投入其中了,而且不仅

20、声音有起伏变化,感情也在变化。师:感情在变,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问题:请结合案例对该教学实录片段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6 案例:阅读下面的习作,完成第 1718 题。摘豆捉鱼,不亦乐乎奶奶家后面有一条长长的铁路,铁路的前面有一块块碧绿的菜地。星期天,我和妹妹跟着爸爸来到菜地里。金黄的油菜花已经不多了,青色的枝上结满了像小辣椒一样的果实。用手剥开一个瞧一瞧,里面挤满了许多圆圆的、绿绿的“小豆子 ”,它们就是青菜妈妈的宝宝,还可以用来榨油呢!现在地里长势最好的要数大豆了。这些大豆不仅枝繁叶茂,而且还结出了许多饱满的豆荚,在微风中向我们频

21、频点头。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开始摘起豆子来。爸爸告诉我们,把豆荚转着拧下来,会比较省力,又不会伤及整株豆苗。我和妹妹摘了好多豆荚,回到奶奶家,迫不急待地把豆子剥开,放在锅里煮。我发现豆荚里面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像海绵一样软软的。哈,豆妈妈真爱自己的孩子啊,让豆宝宝睡在沙发床上!豆子煮熟了,我和妹妹争先恐后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一碗豆抢了个精光,爸爸看着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跟爸爸去捉鱼。我们在菜园边选择了一处比较干净的水塘。爸爸弯下腰,用网兜在水塘深处使劲一捞,就捞出了许多东西:有头大尾尖的螺蛳,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其中有两条鱼的样子很像金龙鱼,它们的鳞片和尾巴都是红色的。还

22、有一条泥鳅的肚子大大的,分外娴静。爸爸说它就要产卵了,我好期待能够见到它的宝宝哦!我要把它单独养在一个鱼缸里,经心照顾它。啊!田园之行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真令人难忘。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 1921 题。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23、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研讨与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中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单元介绍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

24、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课外作品,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 45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19 从

25、“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20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1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诗句出自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写灵澈上人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的情景。B 项诗句出自李白送友人。诗句以浮云行踪不定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C 项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

26、武判官归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D 项诗句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谈论的却是巴山夜雨之时,表达的是思念之情。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A 项,祝福是一篇小说,选自彷徨;B 项,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C 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是一篇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D 项,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呐喊 。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C 项,看云识天气 属于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D 项,绿色蝈

27、蝈是观察随笔,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在本文讲述了蝈蝈的特征和习性。B 项,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面对着繁花盛开的“瀑布”,回顾十几年来花和人的命运,感悟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命的道理而创作的散文,因此不属于科学探索类文章。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而马克.吐温并未位列其中。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句中的“亡”为使动用法,可译为 “使灭亡”。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词中词人因花而愁,因花而醉,因花而嗔,因花而悲,其情感看似处于变化之中,实则在“应是绿肥红瘦”的感叹中以落花自喻,在伤

28、春、惜春、悲春的同时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年华老去、青春易逝的惆怅之情。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D 三项分别把“樱花”“岭”“冬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题干中的句子赋予“粉蓝色报春花”以人的行为,说它们“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也是拟人手法。C 项句子运用了比喻中强喻的修辞手法。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句中本体不如喻体或超过喻体,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句中说“她”“比魔鬼还要恶三分”,用的即是强喻。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语文教育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

29、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B 项“尽可能统一全国学校的课程资源”说法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对学生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系统地讲授阅读方法。 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游褒禅山记是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一专题应属于诗歌与散文类。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编者设计这一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类人的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强调的重点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化,而非现代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C 项表述重心偏离编者意图。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此外

30、,结合题干教学目标内容来看,该教学目标中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等教学目标,均以学生为行为主体。D 项表述错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第一题和第三题同为品味句子的题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题重在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味语言风格;第三题是在具体分析重点句子的基础上,品味诗化语句中的哲理和激情。故两者设计意图不重复,C 项表述错误,当选。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导入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这个导语是以一个详尽的故事导入,教师描述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虽然显得篇幅过长,但是可以增强真实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情境,所以并不会影响讲解

31、课堂后续内容。故 B 项说法错误,当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教学论文指出,在开展“自主阅读实录”式教学的过程中,初期可由教师选定阅读的内容。而在中后期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D 项“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表述有误。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诗歌教学中,诵读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诵读既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切入点。本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教师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 读”上,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意识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之后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埋下伏笔;从作者的情感变化起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再次诵读,自读感悟之后体会名家

32、范读,对比之下,提升了学生的诵读能力;采用齐读、自读相结合的方式,以读起势,为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做准备。在要求生读诗歌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感情;打下课文生词基础,减少学生诵读过程中基础知识错误;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实现诵读过程中情感的丰满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评、自评、他评之后反复诵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情感,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本部分的教学是较为成功的,但也存在缺点,比如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时提问“那么你自己觉得凄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过于宽泛模糊,不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虽然在之后的提问中,教师及时进行了问题提示与补充

33、,但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生的困惑。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 迫不急待”改为“迫不及待” ;第段,“ 经心”改为“精心”。病句:第段“ 爸爸看着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中,“忍俊不禁” 与“笑了” 语义重复。应去掉“地笑了 ”或改为“爸爸看着我们忍不住发笑”。18 【正确答案】 优点:语言活泼,充满童趣。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比如长得像“小辣椒 ”一样的是油菜果实,圆圆绿绿的 “小豆子”是青菜妈妈的宝宝,豆荚里白白的一层是豆宝宝的“ 沙发床 ”,大豆在微风中点头,分外娴静大着肚子的泥鳅。小作者通过孩子独特的视角,赋予这些动植物丰富而有趣的想象,让读者也不禁对奶奶家的菜园和池塘心生向往

34、。 缺点:细节刻画稍弱,描写不够细腻。作者通过记叙摘豆和捉鱼来表现童真、童趣,这样的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但增强细节刻画更能打动人。作者可以将摘豆和捉鱼的动作、情态刻画得再详细些,让读者阅读时仿佛也在跟着作者一个一个动作、一步一步摘豆和捉鱼。还有对豆子味道的描写可再具体些,仿佛读者也能透过文字品尝到美昧。这些细节描写能让作者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作者说的“不亦乐乎”。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很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全文紧紧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述了忧患意识必不可少,人才要在艰难困苦中

35、造就的道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加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这篇文章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本文的主旨,明白忧患挫折对于人成长并获得成就的意义,不应该贪溺安逸享乐,并在个人生活学习乃至日后的工作中践行这一道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感知内容大意,掌握文章的论点以及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本所论述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也可出示更多社会生活实例加以讲解,还

36、可引导学生联系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感受进行领悟。总之,教师应设置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并且践行“ 忧患意识不可少,乐观向上,艰苦奋斗” 这一道理。20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清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生平,学习文言文知识,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说理顺序,学会运用文中所出现的论证方法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简单论证。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并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体会并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37、(2)确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要求,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此外,单元导语也指出,应阅读单元经典作品,思考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文本特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具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

38、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并学会运用;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文章的精神内核,培养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学生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21 【正确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方案设计一、设疑启思导入语:孟子的文章擅长论辩说理,其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这样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的立论文。可孟子的文章为何长于雄

39、辩呢?孟子又是如何在文章中做到步步论证论点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孟子的论辩之道与文辞之美。二、品读探究1指名朗读第一段,探究问题: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教师展示六位圣贤的相关资料并明确。明确: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极富气势,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变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磨砺,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事实根据。2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孟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这些条件的?这些困难有何意义?学生讨

40、论、归纳并发言,教师明确。明确:“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 ”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人才造就不可或缺的条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如此,一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能发展人的才能。3齐读第二段,互相讨论: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列举古代圣贤事例说理,接下来孟子又是如何深入论证观点的?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加以引导,总结明确。明确:文章第二段采用道理论证方法,首先说人在犯错以后,经过“困于心,衡于虑” 的主观思想斗争,才能改正错误,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

41、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其后又提到,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侵扰本国的敌国外患(国君就会安于享乐,骄奢荒淫),那么国家必将灭亡。最后作者推出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巩固拓展提问:文中为了论证论点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联系课外,再列举几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失败发明电灯,诺贝尔多次被炸伤制成炸药,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镭元素,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学成四国语言四、总结提高1总结: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等,往往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方能实现。2提高: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个人生活及社会现实书写 300 字左右的感悟,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