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9914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B)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D)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2 在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是:甲为 75,乙为85,丙为 60,丁为 40,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是( )。(A)甲(B)乙(C)丙(D)丁3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

2、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 0 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 Ta 和 Tb 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C)图乙中温度超过 Tb 时,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 A 点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 T04 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都为 710 岁(B)种群 和都为 110 岁(C)种群 为 01 岁,种群为 67 岁(D)种群为 1 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 7 岁以后各年龄期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完全取代的过程(B)以牺牲

3、这代人的需求而满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就是可持续发展(C)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标志6 下列四种关于芽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芽有顶芽、定芽和不定芽三种(B)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C)芽有活动芽、裸芽和被芽之分(D)芽有休眠芽、活动芽和潜伏芽之分7 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马铃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 。(A)块茎细胞自身利用无机物合成的(B)块茎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的(C)由叶肉细胞合成,再运输到块茎细胞中(D)由根细胞合成,再运输到块茎细胞中8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

4、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贮存大量遗传信息9 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10 基因型为 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 ) 。(A

5、)316(B) 516(C) 716(D)91611 下列 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型为 Dd 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 1:1 豌豆的灰种皮 (GG)与白种皮(gg)植株相互授粉,它们的种子全部为灰种皮(A)一种(B)二种(C)三种(D)都正确12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且生下来就有疾病(B)多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21 三体综合征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

6、人们常常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目的(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46 条 DNA 中碱基对的序列13 下列细胞内的物质变化或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 CO2+C52C 3(C) NADP+NADPH(D)氨基酸多肽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动物血清等(C)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D)动物细胞培养前和培养过程中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15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 pH 对某

7、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35左右,最适 pH 为 8(B)当 pH 为 8 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C)随 pH 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D)当 pH 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6 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常进行的是(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接合生殖17 2008 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

8、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 K 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18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 )。(A)等于光补偿(B)大于光补偿点(C)小于光补偿点(D)与光补偿点无关19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0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9、可用表示(B) 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21 生物课堂讲授所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启发式原则(B)精通性原则(C)感染性原则(D)间接性原则22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的类型不包括( )。(A)小组合作研究(B)个人独立研究(C)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D)个人独立研究与小组合作研究相结合23 贯彻新课程“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4 教学

10、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25 ( )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讨论问题(D)归纳问题二、简答题26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_ 。(3) 图丙中若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称为_ 。若刺激图丙中 b

11、 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 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27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模式 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 68 头猪,100120 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 20,草鱼占 40,鲤鱼、鳙鱼占 40,每亩投放鱼苗 4500 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模式

12、2 “四位一体” 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在模式 1 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的现象。(2)右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个月左右。 (3)模式 2 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成分) 。(4) 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 “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2

13、8 简述试题分析的步骤。三、材料分析题29 材料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片段)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师: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回答。很有

14、可能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科学,教师先不要对回答给出对或错的结论。) 师: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板书】第 3 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方法引导】师:大家注意到了,板书上显示的是“体液调节” ,关于体液调节之前我们没有接触过吧,什么是体液调节呢?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生:激素调节。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 2 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

15、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师:兔子在 CO2 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 CO2 有什么功能呢? 生:这说明 CO2 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师:CO 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生:体液。 师:所以,CO 2 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生:体液调节。 师:除了 CO2 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生: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 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根据材料回答: (1)简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2)在提问时应注

16、意的问题有哪些?四、教学设计题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 生物必修 3 中第 3 章第 1 节的内容。请针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知识。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这两个反应所需的酶不一样,所以 B 项错。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遗传物质可以表达。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代谢旺盛的组织中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低,因此本题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应该是

17、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甲表示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产物的积累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乙中,当产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经停止,酶的活性已经丧失。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对于种群来说,在 01 岁之间时下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来说,67 岁之间应重点保护。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逐渐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而不一定是完全取代;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芽的分类包括按结

18、构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按生长位置分为定芽(顶芽、腋芽) 、不定芽;按芽外有无牙鳞分为鳞芽、裸芽;按生长形态和形成季节分为休眠芽、活动芽。故 B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块茎细胞和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或合成有机物,马铃薯只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块茎中的淀粉是由叶肉细胞合成,再运输到块茎细胞中的。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遗传物质应该具有的特点:结构上存在差异,其基本单位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与生物性状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选项 C 说法错误,应为 DNA 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9 【正确答案】

19、 A【试题解析】 胸腺是 T 细胞形成的场所,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导致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所以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可在其体内增殖。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因型为 YyRr 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有 4 种,基因型为 9 种:黄色圆粒(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黄色皱粒(1 16YYrr,2 16Yyrr),绿色圆粒(1 16yyRR,216yyRr) ,绿色皱粒(1 16yyrr),则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有YYRR、YYRr、YyRR、YYrr 、yyRR,所

20、占的比例为116+2 16+216+116+116=716。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 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 Dd 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两种雌配子,D:d 比例为 1:1,也能产生两种雄配子,D :d 比例为 1:1。豌豆的灰种皮(GG)与白种皮(gg) 植株相互授粉,植株 (GG)上结的种子为灰种皮,植株(gg) 上结的种子为白种皮。的说法是正确的。故本题选 A。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葡萄糖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O 2+C52C 3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氨基

21、酸多肽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NADP +NADPH 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结构上。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细胞的癌变一般是在多次传代培养后才会发生;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不需要加入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会使用的植物激素;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可以获得细胞或者细胞代谢产物;在动物细胞培养前先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从而使组织分散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在传代过程也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培养瓶上脱离下来进行分装。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比较图中四条曲线,无论在图中所示哪种温度条件下,当 pH 为 8时,反应速率都最大,故该酶的最适 pH 为 8;在一定 pH 的范围内,当 pH 相

22、同时,四条曲线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总是温度为 35的那条曲线,故 A 选项叙述正确。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只是起了选择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的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种群数量的 K 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盲鱼作为科研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植物正常生长

23、所需的光照强度要求大于它的光补偿点,才能吸收更多的 CO2,使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才能不断积累有机物。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的生命活动越旺盛,呼吸释放的量越多;消费者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一部分呼吸消耗;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24、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否则生物就不会生长,农田就不会有有机物的输出。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讲授技能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启发式原则、精通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感染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故答案选 D。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 a、c、d、e 3

25、(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5)兴奋或抑制【试题解析】 图甲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出现如图甲类型的图,要判断图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即分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有以下方法:(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2)根据前角(大) 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图乙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为:突触前神经末梢兴奋,膜电位发生变化,使得大量的突触小泡向

26、前膜靠拢,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使得兴奋继续在神经纤维中传递。由题意可知,图丙是一个模式化的反射弧结构,代表感受器, 代表传入神经,代表神经中枢, 代表传出神经, 代表效应器。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也是单向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 b 受刺激,a、c、d、e均可产生兴奋。突触小体可以和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27 【正确答案】 (1)环境容纳量 分层(2)“S” 8(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光能进入生态

27、系统 分解者(4)物质循环再生【试题解析】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即 K 值。不同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2)图示曲线为“S”型,最佳捕捞时间是既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又能保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故是在接近 K 值时捕捞,捕捞后的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左右。(3)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产甲烷杆菌为分解者。28 【正确答案】 (1)将试卷按得分的高低排列。(2)由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试卷数的 27或 13,称为高分组。(3)再由最低分向上取与高分组相同份数的试卷,作为低分组。(4)分别计算高、低分组,选答各试题每一

28、选项的人数,记录在试题卡上。(5)计算各试题的难度,以百分比表示,其计算方法如下:难度=(RU+RL)2N ,其中 RU 为高分组答对该题人数;RL 为低分组答对该题人数。(6)计算各试题的区分度。(7)评价每一试题的选项的有效性或诱答力。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 对学生的作用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其次,提问还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对教师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

29、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比,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进度。除了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提问还能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提问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当课堂氛围沉闷时,老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回答与点评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提问又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2)关于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顺序性、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生成性。提问要讲究时机。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当

30、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时,即为“ 最佳时机 ”。a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b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可以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之,提问时

31、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 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 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提问要注意态度。a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 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b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

32、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c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做回答的学生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听别人的回答。d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中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在必修

33、 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情分析】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 2 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 ,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

34、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应“奇” 教师一上来进行叙述:前阵子在居民楼那边发生过一次很惨烈的“跳楼事件” ,不知道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学生们很惊奇,马上议论纷纷,显出很诧异的表情。老师接着说:太惨了,粉身碎骨啊!太可惜了,那么好的一盆花!学生们哄堂大笑,也长舒了一口气原来跳楼的是花盆啊。此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据知情者说,这盆花的主人很懒,把它放到外面窗台上好长时间了。请思考:为什么长期位置不动的花盆会掉下去呢

35、? 自然引出植物的向光性。 2“ 发现过程 ”的主线要“清” 这几个实验的探究过程的学习是本节重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将 4 个实验连接为一个整体。而连接的主线就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靠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设计逐步推进,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其主线大体为:植物的向光性尖端“可能” 产生了某种刺激(达尔文) 该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詹森)弯曲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拜耳)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温特)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具体的探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确定了教学主线,设计相应问题,效果肯定不错。3板书设计要“美” 通过科学史我们知道,很多

36、科学发现都是渐进的,许多科学家前后经过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最后才发现科学的真谛。据此,本节我设置的板书为阶梯状。能很好地体现逐步推进的发现过程。设计如下:板书设计4发现过程的总结要“准”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 )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这一结论的得出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是非常关键的。5课堂小结要“新” 给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各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他们坐在了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 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语言要生动、准确。选一个小组表演一下。下面是我的学生创作的一个片段:甲:大家好,我是达尔文。乙:我是詹森。丙:我是拜耳。丁:俺是温特。(原来温特还是山东人? 作者加 )甲:我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经过实验,我猜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刺激。乙:这种刺激还能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呢!丙:弯曲的原因原来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三人一起:这种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啊!丁【点了点头】:通过我的实验,证实这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