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9929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2 某教师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深度了解文本,与话剧中的人物对话“专题活动,准备组织学生排练话剧,以下文本适合用来参演的是( )。(A)曹禺一雷雨;老舍一茶馆(B)田汉一关汉卿;茅盾一林家铺子(C)郭沫若一棠棣之花;老舍一四世同堂(

2、D)巴金一寒夜;田汉一武则天3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 名著导读 ”共选十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两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 ”“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 三个部分。其所推荐名著涉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包括小说、戏剧、语录体散文等多种文体作品。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对该“名著导读” 部分所实施的建议恰当的是( ) 。(A)名著学习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应规定学生课内外均要大量反复阅读(B)以 “名著导读” 部分所推荐的作品为重点,依据学情适当增补推荐作品(C)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以迅速取得此专题的教学成果(D)课内学习

3、计划的文章足以丰富学生阅读,能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名著导读可忽略4 在学习完逍遥游一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虚词“而” 字的用法,四位学生分别给出了以下答案,请从中选出答案错误的一项( )。(A)学生甲: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顺承)(B)学生乙:怒而飞(连词,表修饰)(C)学生丙:决起而飞(连词,表顺承)(D)学生丁: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5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如下:掌握“ 负”“ 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 ”“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 怀”“ 归 ”“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体会本文把人物放在矛盾斗争

4、的激流漩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写法;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准确(B)教师对本文特有的写作手法给予足够重视(C)教师把握好节奏,教学目标可一课时完成(D)教师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6 在翻译王勃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时,有学生直接翻译成了“ 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从千里以外之地赶来的高朋坐满了座位” ,下列教师评价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A)结合生活常识,注意互文修辞,再想想这样

5、翻译对不对 ?(B)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翻译的跟他一样的?(C)是这个意思吗?(D)你翻译的不对还请深入思考后再回答 17 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 的画面 )课文是小说中最具浓墨重彩的部分之一,环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

6、长,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8 教师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一课时,有如下一段话:“逍遥游选自庄子,庄子是先秦说理文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其中等都是阐发作者思想观点的名句。”之后教师又列举了其他出自先秦说理文的语句。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9 教学某版语文必修(5)第六课逍遥游,以下关于该课教学的建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庄子思想、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观点以及写作手法进行讨论(B)本

7、文是自读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必干涉,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不必过多解答(C)学生在诵读时应该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讲述道理并且结合课后的练习理清作者的思路(D)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历来对其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教师对此不必过多阐发,也不必过多批判10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会人物描写,播放了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视频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恰当的是( )。(A)通过视频片段,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B)播放视频影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C)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习知识的

8、过程更富有趣味性(D)视频的播放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11 阅读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 传道、授业、解惑 ”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 “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 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女此。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其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

9、观至关重要(B)语文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C)有了情感的注入,才会有个性的形成,符合教学理念(D)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基本特点1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郑伯当时没采取军事抵抗的手段来解除危难,而是听取佚之狐的意见,运用游说敌军主帅的方式。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烛之武很快答应了吗?生 1:没有,因为他有突出的才能却没有被重用。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情。(全班同学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教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文中郑伯、佚之狐、烛之武能对话,但是感情把握不到位)师:请你们说说自己朗

10、读角色的心情。生 2:佚之狐很恭敬。生 3:郑伯很诚恳表达出真诚的歉意。生 4:烛之武心里不满,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全是因为君王的过错,所以他表现出很委屈。以下对这段教学实录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时忽略了结合文本来点拨(B)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采用学生阅读的方式而应该由教师负责阅读,学生负责解析理解(C)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这位教师要没能帮助学生建立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进入到文本深处与文本、与作名展开真诚对话(D)分析

11、人物形象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捕捉人物语言背后隐含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感知的浅层,始终没能走进入物的内心13 阅读善良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两个寓言讲的都是善良的人“好心不得好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 “善良”这个话题,也有“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谚语、俗语。你对善良有什么看法呢?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王蒙先生的善良,看看他是持什么观点的。(学生通读全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勾划出的最能表现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生:最后一段中的“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生:我找

12、的是“ 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 。生:我认为上面两句话合起来才是作者的完整的观点。师: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吗?生(稍作思考 ):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没有了。师:好,看来作者的基本观点就是:“喜欢善良,希望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下面迅速通读全文,看一看王蒙先生是分几个部分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速读,思考、交流)对上述教学实录中“ 教师的提问 ”分析的不正确的是 ( )。(A)提问激发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初步对话(B)提问用时过长,容易引发学生零碎地肢解文本、片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C)通过提问促使

13、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清晰的整体理解(D)提问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14 阅读一高中语文教师讲授必修(3)老人与海的课后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贝壳阶段我参考了教师参考书等许多资料,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现状,确定了两课时的教学方案,B第一课时是题解,作者生平与创作介绍,熟悉课文。课文朗读阶段,我按座位将学生分成四组。采用朗读家分制。提议大家踊跃加入,自愿朗读,一个人读完另一个起来继续朗读。学生课堂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几个同学抢读课文的情况。C第二课时是分析读文。在课上我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分析这部小说中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并

14、分别我学生就人物进行介绍。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进行品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海明威的语言特点。D课间我还跟学习委员聊天,他反应朗读课文阶段,他们的心里就是要争抢着读,因为那样可以为本组加分增光,米诶有抢到课文的机会他们会很失落。我突然意识到,以后开展这样的朗读活动要跟学生们强调,我们是为了提高朗读水平。锻炼朗读能力而积极参与朗读,而不是单纯为了加分而强读。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

15、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15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赞叹的,语气上扬) 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生:(异口同声) 好!师:(试探的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文章的形式还是生:(齐声 )内容 !师:(满意的 )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内容!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断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问题设计低稚,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B)教师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需思考,依靠教师语气即可判定答案(C)教师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属于填空式发问,相比较而言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D)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出发点应是教学目标,这两个问题,都忽略了教学目标二、案例分析

16、题16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呢?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怎么样? 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好!请看第一场遣归。第一幕:相恋形式:哑剧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第二幕:婚后形式:哑剧背景音乐:小

17、提琴协奏梁祝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惠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生配乐表演第三幕:逼归(形式:话剧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兰芝:(低眉顺眼) 婆婆,我这就给你做饭,今天,咱们吃面汤。焦母:(脸孔朝天) 面条太滑。兰芝:(委曲求全) 那咱们吃包子。焦母:(顿拐)包子太腻。兰芝:(声音哽咽) 那吃饼。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么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兰芝黯然而下)第四幕:请归形式:话剧(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兰芝(停止啜泣,哽咽) :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留下,只是婆

18、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仲卿(声音洪亮) :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兰芝仍啜泣不语)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曲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他声音洪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 ,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 自挂东南枝 ”的悲剧发生吗?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

19、来,请欣赏第二场誓别。第二场:誓别配乐诗朗诵配乐:古筝梁祝刘兰芝:焦仲卿:山那边;夜的那头你在想我;我在想你机杼旁困顿的身影;在梦的小舟里飘荡纺织娘的唱鸣;弱小的身躯是我疲惫的声音;能否承受繁重的劳累夜幕下的星星;刚韧的性格是你眼睛流放的精莹;能否经得住母亲的苛刻师:欣赏完这优美的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也来一点精彩点评。生甲:这种内心独白,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的坚韧。这么美好的爱情却遭到焦母的棒杀,让我们真正地痛其所痛,恶其所恶。生乙:我觉得女同学朗诵感情充沛,让我们感受到兰芝如泣如诉;男同学比女同学朗诵“稍逊风骚 ”,把一个文弱小吏

20、变成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生丙:两位同学的表演各自为战,表演有一些呆板,最好能有一些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和这首优美的诗珠联璧合。师点评:同学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既看到了优点:形式的多种多样,激发同学们的观看兴趣;也看到了不足,同学暂时还不能把握住仲卿的软弱、兰芝的忠贞以及焦母的蛮横这些性格特点。但是,尽管这第一只小板凳做得不够精美,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把第二只、第三只做得会“更上一层楼” 。师:故事正在一点一点地展开,接下来,请看第三场抗婚第三场:抗婚形式:话剧由大屏幕显示汉代建筑,为灰色的瓦房;气氛:沉闷压抑刘母(抚兰芝背)(柔声):兰儿,咱们已经回绝了县令的好意,难得太守家也派

21、人来提亲,你就答应了吧!兰(眼含泪水 ):我刚回来时,仲卿还曾一再嘱咐过我,我们发过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答应了,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娘,您还是帮我回绝了吧!母:哎!真是乱透了。难为我可怜的兰儿了。(刘母拭泪下)兄(大模大样上) :母亲,怎么样?(母摇了摇头)兄:这下可糟了。(进房,坐下,跷腿)妹子,县令家派人来提亲,按你的意思没答应,可是太守家派人来提亲你还是一口回绝?兰(低头,小声) :是兄(瞪眼 )(大声):你真是愚蠢至极,你回来多日,那个焦仲卿找过你了?本来你被送回来就够让人笑话的了,你就算不为母亲和我想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师总结: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

22、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由以上几幕剧,我们对人物性格、故事主题有了深刻的了解;希望我们这堂课能抛砖引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回去自编第四场殉情,做出精美的“第二只小板凳” 。问题:请根据实际教学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知识对本案例进行评析16 知足常乐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不知足者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 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那

23、么只能是徙生郁闷,自寻烦恼。追逐名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幸福,却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纯真和快乐。即便最终获得了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无法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何苦呢? 很多人为了名利舍弃亲情、友情,成功之后的落漠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失去的东西,再也无法找回,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知足者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要学会知足,这样你才能获得快乐。唐伯虎曾经写下“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的诗句,尽管他与仕途擦肩而过,但却没有悲伤,而是沉浸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劝伊好向红窗醉

24、,须莫及,落花时”,纳兰容若沉醉于他的恬适生活,他很满足,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他虽然仕途不顺,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豁达的胸襟来面对这一切,让人如何不敬佩?还记得那个“ 奉旨填词“ 的柳三变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一句话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向命运妥协,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虽然他们在仕途上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学财富。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会快乐的。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这些东西的珍

25、贵。怎么会不快乐呢?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18 请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简要评析这篇作文。三、教学设计题18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节选)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

26、,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 “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

27、之为 “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 ”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 ”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 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课文介绍本课文为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单元导读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

28、到增添了某种向上的力量。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这种思想冲击的力量。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级 45 人。教学条件教室配

29、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问题:19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教学重难点。20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请为本文设计两道探究题,并附上相应答案。21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的内容为: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2 【

30、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林家铺子是短篇小说,C 项四世同堂是长篇小说,D项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应该得到培养,但不可过分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排除 A;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引导关系到学生对名著阅读部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不能以速度取胜,排除 C;“名著导读”教学不一定花大量课时,可在课外自主安排,但不可全盘忽略。排除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句子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故当选。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目标体现了教师对基础性要求的理解,目标 体现了教师对写作特色的重视,

31、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情感目标的关注,故 A、B、D 正确,排除;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重点课文,内容情节较多。即使把握好节奏,文言知识与重难点的攻克也不是一课时能完成的,故 C 项错误,当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既能让学生联想到刚刚讲过的互文修辞,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项属于转移问题,C 项的反问也不太确切, D 项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结束语是拓展型,先总结归纳本课主要内容,再通过画面引出环境描写的魅力,让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多媒体画面的插入验证了环境描写的魅力,并没有拖沓之嫌。故 C 不恰当,当选。8 【正确答案】 C【试题

32、解析】 A 项语出孟子,B 项语出老子 ,D 项语出韩非子,它们均是先秦说理名著。C 项语出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在教授自读课文时,应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解答。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做法符合学习知识点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学会知识,使教学过程趣味化。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

33、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故文言文的阅读不能由教师代替,而应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教师的提问虽然用时不长,但对下一步开展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来说却是必要的。没有这个环节,就无法对文本有比较清晰的整体理解。故 B 项错误,当选。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在课程设

34、计和课堂实施阶段完全给学生以自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让学生自己确定朗读方式。故 D 项说法错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于这段教学实录中的填空式问题,教师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分解成了两段教师问上半段,学生回答下半段,是学生没有思维含量的参与。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当今的学生由于远离那个封建专制的年代,所以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单纯地学完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映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根本无关痛痒;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己编剧、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

35、在书中,学在课堂” 的效果。且由于该教师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变“教坛” 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华章意境。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感情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

36、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 徙生”应为“徒生” ,“落漠” 应为“落寞”。病句:还记得那个“ 奉旨填词” 的柳三变吗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一句话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向命运妥协,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应改为: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 的柳三变吗?“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只因这一句诗就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他也曾悲伤过,徘徊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18 【正确答案】 本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从“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

37、 的角度立意。提出 “知足常乐”的观点。选材丰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一蓑烟雨任平生 ”等诗词信手拈来,穿插其中,显示了学生平日丰富的阅读积累;唐伯虎、苏轼、纳兰容若、柳永等名人的事例,诗文与分析交相辉映,内容丰富,充满理趣,又显情趣。此外,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且各有特色,前半部分偏于推理,分析透彻、到位:后半部分偏于例证,事例丰富,展示了学生相当深厚的阅读积累与写作功底。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方法变化多样,为一篇难得的佳作。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 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掌握

38、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写作能力;(3)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20 【正确答案】 探究一、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要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答案: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

39、” ,却先谈“闭关主义”和“ 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 ”的铺垫, “拿来主义”的提出就是顺理成章了。二是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 “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探究二、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案: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 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余字的杂文中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

40、折服。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和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及“ 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组成部分,用“ 占有 ”“挑选”“创新” 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中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21 【正确答案】 精读课文,细悟“拿来主义” 。一、阅读以下两段,回答问题。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41、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 ”的仪节,说道:拿来!1第 1 段“别的且不说罢” 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学艺上的事。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 。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 的媚外丑态的?明确:“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42、;还有几位 “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字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 “一路地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 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二、阅读以下两段,回答问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43、,他发了疯。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 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 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1一味奉行“ 送去主义” 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 ”,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 “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 ”?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 和“残羹冷炙” 奖赏”等词语

44、,形象、深刻地写出了“ 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明确:“抛来 ”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 ”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三、阅读以下三段,回答问题。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 之外,还得 “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

45、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拿”?明确:“送来 ”不等于“拿来”;“送来” 是被动接受,而“ 拿来”是主动获取:“送来” 的是别人剩余的东西,而“ 拿来 ”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明确:“运用脑髓 ”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四、阅读以下两段,回答问题。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

46、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 者是全不这样的。问题:“大宅子 ”比喻什么 ?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明确:“大宅子 ”就是“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拿来!”孱头昏蛋废物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辩证吸收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 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 怕未免有些危机。“拿来主义”者是怎样“

47、挑选”文化遗产的?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 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 应采取什么态度 ?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 应取什么态度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 应采取什么态度 ?坚决抛弃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

48、张的句子。“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一言以蔽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先占后挑。五、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 拿来 ”!2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4怎样才能“ 拿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两个字概括)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