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墨子2 根据教学评价的参照指标,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 温故而知新 ”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4 (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A)自我认知(B)自我意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
2、控5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专职的科研人员(B)教师(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D)学生6 人类的学习是以( ) 为中介的。(A)语言(B)行动(C)思想(D)情感7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有( )(A)客观性(B)有序性(C)可度量性(D)可转换性8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9 从教师角色行为和教学行为效果这两个维度的教学行为分析,可以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 )(A)基本教学行为(B)无效教学行为(C)低效教学行为(D)高效教
3、学行为10 经济学家能够通过物价、失业率等来判断社会的经济状况,这体现了思维的哪个基本特征?( )(A)灵活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1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12 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13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
4、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些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保护性知识14 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 ),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B)一致性;差异性(C)一致性;独立性(D)同质性;独立性15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6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A)坚持“循序渐进 ”(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 “教学相长”(D)发展学生个性17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 岁左右(B) 3 岁左右(C) 6
5、 岁左右(D)9 岁左右18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9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是(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20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 )(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二、简答题21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2 简述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23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
6、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材料分析题24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 这问题太简单了。 ”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 “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总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 小公主”。她很傲气,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小学
7、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问题:(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四、教学设计题2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把 1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 1 分米。 (2)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每份是 1 厘米。 (3)王东身高130 厘米,写成小数是( ) 米。想一想:(1)1 元是 10 角,7 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2)1
8、元是 100 分, 7 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问题: (1)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7 下面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 2000 年来的“表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 2000 年来竟决口 1500 多次,改道 26 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
9、,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 68 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 1 6 亿吨,其中 12 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 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 4 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 34 米,有的甚至高出 10 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
10、成可怕的大水灾。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 4000 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 550 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
11、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问题:(1)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
12、题解析】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都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
13、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课程结构的可度量性特征的内涵。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只是为了短暂记住电话号码以便拨号,可采用复述策略。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思维的特征有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
14、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题干中的学生缺交作业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
15、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价值取向比较一致;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正式群体中的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而非正式群体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的。各种非正式群体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同非正式群体间的价值取向有差异性。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所以“发明创造”属于问题解决。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
16、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3 岁左右。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3 岁左右基本成熟)到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送到学生面前。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
17、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22 【正确答案】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
18、育,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23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三、材料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
19、己。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25 【正确答案】 (1)能
20、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
21、,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2)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
22、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四、教学设计题26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2)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教师出示 PPT 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
23、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2区别整数与小数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 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二、认识小数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
24、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完成表格中的填空。(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元一角一分”。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三、例 1 教学师:(出示课件) 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 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设计理由】将小数融入学生的身高这一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本堂课的兴趣。(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 1 米多少厘米?(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出示课件:把 1
25、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凋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 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出示课件: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3 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 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5)小组讨论。出示:王东身高 1 米 30 厘米,写成小数是()米。同桌交流后汇报。
26、写成 130 米和 13 米都是对的,因为 30 厘米也就是 3 分米。【设计理由】在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四、巩固应用五、拓展:小数的历史27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生词“摇篮、不禁、高原、叫苦不迭、生息繁衍、忧患、流域”。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2)(一)出示课件,引出课题师:听了“ 资料袋”
27、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问什么?为什么要“ 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 读懂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第 2、3 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第 46 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
28、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 流域、河道、河床、悬河” 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29、” ,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 “摇篮”对比,感悟“忧患”。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 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 数管齐下 ”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 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 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六)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多、大量砍伐。治理:牧林为主、规划田地、修筑水利、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