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90633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1 维尔达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状态称为( )。(A)过程稳态(B)控制稳态(C)技术稳态(D)分析稳态2 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 )。(A)用于分析、寻找过程稳态(B)起到贯彻预防作用(C)实时分析数据,监视过程运行状态(D)消除不合格品3 分析用控制图首先要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态,( )的控制线延长能作为控制用的控制图。(A)状态 I: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稳态(B)状态 :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稳态,技术控制状态达到稳态(C

2、)状态 :统计控制状态达到稳态,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稳态(D)状态: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稳态4 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的是( )。(A)状态 I(B)状态 (C)状态 (D)状态5 状态_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_。( )(A);I(B) ;I(C) ;(D);6 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 )不断改进的过程。(A)质量(B)技术(C)工序(D)状态7 在生产线的末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状态( )为宜。(A)(B) (C) I(D)8 如果生产过程尚未充分稳定,此时( )。(A)采用分析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程调整到稳态(B)不能使用控制图(C

3、)采用控制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程调整到稳态(D)采用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都可以9 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是( )。(A)先确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B)先确定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C)常规控制图的 取得较大(D)常规控制图的 取得较小10 在国标 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的 8 种判异准则中,判定过程平均值的较小趋势比准则 2 更为灵敏的是( )。(A)准则 3(B)准则 5(C)准则 7(D)准则 811 造成连续 8 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 C 区中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数据虚假(B)数据分层不够(C)数据虚假或分层不够(D)其他原因12 下列有关判异准

4、则 1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准则 1 不能对参数 的变化或参数 的变化给出信号(B)准则 1 不能对过程中的单个失控作出反应(C)在 3 原则下,准则 1 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 0=00027(D)准则 1 可对计算错误,测量误差,原材料不合格,设备故障等单个失控作出反应13 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的 8 种判异准则,主要适用于( )。(A)Xs 图和 X 图(B) s 图和 R 图(C) c 图和 np 图(D)p 图和 u 图14 ( )是针对由于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员轮流进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统效应。(A)准则 3(B)准则 5(C)准则 4(D)准则 61

5、5 过程能力的含义是( )。(A)劳动生产率(B)过程加工的质量能力(C)设备能力(D)操作者的技术水平16 过程能力指数不包括( )。(A)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B)单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C)无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D)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17 在双侧限有偏移情况下,偏移系数 K 的表达式为 ( )。(A)(B)(C)(D)18 在双侧限有偏移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 Cpk 为( )。(A)(B)(C)(D)19 在双侧限无偏移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 Cp 为( )。(A)(B)(C)(D)20 单侧限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A)(B)(C)(D)21 在过程性能指数

6、的计算公式中, 的估计式为( )。(A)(B)(C)(D)22 某种规格的绝缘材料,规定其击穿电压不低于 1200V,已知样本均值X=4000V,样本标准差 s=1000V,则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 CpL 约为( )。(A)09973(B) 095415(C) 093(D)0682723 某种物质的纯度要求大于等于 95,经抽样测量得 X=97,=0.003 ,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 CpL 为( )。(A)22(B) 12(C) 022(D)0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基得 0.5 分。

7、24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 )。(A)分析用控制图(B)正态分布控制图(C)控制用控制图(D)二项分布控制图(E)概率分布控制图25 根据状态是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可将状态分为( )。(A)状态 I: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B)状态 :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C)状态 :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D)状态: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E)状态 V:统计控制状态永远无法达到,技术控制状态始终能够达到26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内容有( )。(A)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B)该过程的能力指数是否符

8、合规定要求(也称技术稳态)(C)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统计稳态)(D)所分析的过程是否满足顾客要求(E)分析过程的合格品率27 下列有关控制用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过程达到了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B)由分析用控制图转为控制用控制图不需有正式交接手续(C)进入日常原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定的状态(D)控制用控制图相当于生产中的立法,南分析用控制图转为控制用控制图应有正式交接手续(E)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异常,应查出异因,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恢复统计过程控制状态28 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有( )。(A

9、)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是先确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再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B)按照 3 方式确定 CL、UCL、LCL ,就等于确定 0=027(C)休哈特为了增加使用者的信心把常规控制图的 取得特别小,这样 就大(D)休哈特的做法,需要增加第二类判异准则,即既使点子不出界,但当界内点排列不随机也表示存在异常因素(E)犯第一类错误概率 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同时确定29 属于常规控制图的图标 GBT409l 一 2001 的八种判异准则的有( )。(A)连续 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B)连续 6 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 14 点中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 15 点在 C 区中心线上下(E)

10、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C 区以外30 在控制图中发现( ) ,应判为过程不稳定。(A)数据有波动(B)有越出控制线的点(C)控制线内连续 6 点以上递减(D)控制线内连续 6 个以上的点递增(E)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C 区以外31 判断过程异常的准则包括( )。(A)在控制图上,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异常(B)在控制图上,点子超出控制界限(C)生产中断(D)生产出现大故障(E)生产出现混乱32 控制界限( ) 。(A)可用于区分合格不合格(B)不能用规范界限代替(C)可用于区分偶波与异波(D)可以用规范界限来替代(E)是判断过程是否稳定的惟一准则33

11、 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 )。(A)由 TQC 小组决策如何改善(B)改善成本高(C)可以通过分析过程能力发现(D)只是偶然出现(E)称为局部问题34 关于系统改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由控制图发现(B)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通过分析过程能力发现(C)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由控制图发现(D)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通过分析过程能力发现(E)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需高一级管理人员决策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过程控制)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1 【正确答案

12、】 C【试题解析】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以及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状态称为技术稳态。【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总存在异因。如果就以这种非稳态状态下的参数来建立控制图,控制图界限之间的间隔一定较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控制未来,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一开始,总需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即分析用控制图主要用于分析、寻找过程稳态。【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状态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I。

13、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稳态,是最理想的状态,在生产线的末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状态 I 为宜。过程达到了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状态是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可以将它们分为四种情况:状态 I: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状态: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 状态: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状态: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6 【正确答案

14、】 A【试题解析】 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几乎总不会恰巧处于稳态,也即总存在异因。因此,总需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等到过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用控制图的阶段。【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是先确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再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

15、控制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准则 3 是针对过程平均值的趋势进行设计的,它判定过程平均值的较小趋势要比准则 2 更为灵敏。产生趋势的原因可能是工具逐渐磨损、维修逐渐变坏等,从而使得参数随着时间而变化。【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造成连续 8 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 C 区中的现象符合准则 8 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据分层不够。如图 431 所示。【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准则 1 可对参数 的变化或参数 的变化给出信号,变化越大,则给出信号越快;准则 1 可以对过程中的单个失控作出反应;在 3原则下

16、,准则 1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 n=00027。【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准则 4 描述的现象是连续 14 点相邻点上下交替。它是针对由于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员轮流进行操作而引起的系统效应。实际上,这是数据分层不够的问题。【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存在三种情况: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单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

17、力指数; 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不重合,即有偏移时,过程能力指数 Cpk 的计算公式为:C pk=(1 一 K)Cp=(1 一 K) 其中,相对偏移系数(偏移度 )K 为: 式中,T 1 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L分别为上、下规格限; 为分布中心 对于公差中心 M 的偏移。【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双侧限无偏移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 Cp 的计算公式为:C p=式中,T 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18、L 分别为上、下规格限; 为质量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只有上限要求,而对下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为:(U),其中,C pU 为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若只有下限要求,而对上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为: 其中,C pL 为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C 系列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 的估计采用 ,且必须在稳态下计算;而 P 系列过程性能指数的计算公式中的 的估计采用是在实际情况(不一定是稳态)下计算的。【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绝

19、缘材料的击穿电压只有下限要求,而对上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 pL=(一 TL)3 ,式中,C pL 为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T L为下规格限, 为质量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CpL=(40001200)3000=093。【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物质的纯度要求只有下限要求,而对上限没有要求,则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为:C pL=(一 TL)3 ,式中,C pL 为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 TL 为下规格限, 为质量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 CpL=(97一95) 0009=209=22。【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

20、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基得 0.5 分。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两类。根据控制对象分布规律的不同分类,控制图可分为正态分布控制图、二项分布控制图和泊松分布控制图。【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两方面的内容: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把过程能力指数满

21、足要求的状态称作技术稳态。【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7 【正确答案】 A,C,D,E【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8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国标 GB/T40912001 的八种判异准则除了 ABCD 四选项的内容外,还包括:一点落在 A 区以外; 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B 区以外;连续 5 点中有 4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C 区以外;连续 8 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 C 区中。【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判异准则有点出界和界内点排列不随机两类。在

22、控制图中,八条判异准则用于判别过程是否稳定,具体内容包括:准则 1:一个点落在 A 区以外;准则 2:连续 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准则 3:连续 6 点递增或递减;准则 4:连续 14 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准则 5: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B 区以外; 准则 6:连续 5 点中有 4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c 区以外;准则 7:连续 15 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 C 区内;准则 8:连续 8 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 C 区内。【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1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与规范界限是

23、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代替;控制界限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若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可认为过程异常;但是点子在控制控制界限内,也可能出现异常。【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通过分析过程能力发现,但其改善往往耗费大量资金,需高一级管理人员决策,称为系统改进。【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34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由控制图发现,通常由过程人员负责处理,称为局部问题的对策。由偶然原因造成的质量变异可通过分析过程能力发现,但其改善往往耗费大量资金,需高一级管理人员决策,称为系统改进。【知识模块】 统计过程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HRAE 4836-2006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f Supply Air Temperature and Outside Air Intake Rate of a VAV Air-Handling Unit《某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 室外空气摄入率和送风温度模型预测控制》.pdf ASHRAE 4836-2006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of Supply Air Temperature and Outside Air Intake Rate of a VAV Air-Handling Unit《某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 室外空气摄入率和送风温度模型预测控制》.pdf
  • ASHRAE 4837-2006 Modeling and Testing of a Utility Peak Reducing Residential Hot Dry Air Conditioner (HDAC) Using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用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峰减少住宅热 干空调器(hdac)效用建模和测试》.pdf ASHRAE 4837-2006 Modeling and Testing of a Utility Peak Reducing Residential Hot Dry Air Conditioner (HDAC) Using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用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峰减少住宅热 干空调器(hdac)效用建模和测试》.pdf
  • ASHRAE 4838-2006 Simulated Influence of Roof Reflectance on the Building Energy Balance in Two Northern Cities《两个北方城市 屋顶反射对建筑物能源平衡的影响模拟》.pdf ASHRAE 4838-2006 Simulated Influence of Roof Reflectance on the Building Energy Balance in Two Northern Cities《两个北方城市 屋顶反射对建筑物能源平衡的影响模拟》.pdf
  • ASHRAE 4839-2006 Smoke Control Through a Double-Skin FaCade Used for Natural Ventilation《通过一个双层皮外墙 采用自然通风烟气控制》.pdf ASHRAE 4839-2006 Smoke Control Through a Double-Skin FaCade Used for Natural Ventilation《通过一个双层皮外墙 采用自然通风烟气控制》.pdf
  • ASHRAE 4840-2006 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Combining a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with a Heat Pump in a Hot and Humid Climate《除湿冷却系统与热泵 在炎热和潮湿的气候中相结合适用性研究》.pdf ASHRAE 4840-2006 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Combining a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with a Heat Pump in a Hot and Humid Climate《除湿冷却系统与热泵 在炎热和潮湿的气候中相结合适用性研究》.pdf
  • ASHRAE 4841-2006 The Effect of Elbows on the Accuracy of Liquid Flow Measurement with an Insertion Flowmeter《用插入式流量计来测试液体流量测量准确性在管道处的影响》.pdf ASHRAE 4841-2006 The Effect of Elbows on the Accuracy of Liquid Flow Measurement with an Insertion Flowmeter《用插入式流量计来测试液体流量测量准确性在管道处的影响》.pdf
  • ASHRAE 4842-2006 VAV Airflow Sensor Response in Relation to “Poor” Upstream Duct Geometry《变风量空调气流传感器的反应在有关“欠佳”上游管几何(反相1137)》.pdf ASHRAE 4842-2006 VAV Airflow Sensor Response in Relation to “Poor” Upstream Duct Geometry《变风量空调气流传感器的反应在有关“欠佳”上游管几何(反相1137)》.pdf
  • ASHRAE 4843-2006 Effect of Data Availability on Modeling of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for Energy Calculations《节能计算(RP-1197)的建模住宅空调和热泵可用性数据效果》.pdf ASHRAE 4843-2006 Effect of Data Availability on Modeling of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for Energy Calculations《节能计算(RP-1197)的建模住宅空调和热泵可用性数据效果》.pdf
  • ASHRAE 4844-2006 Literature Review on Calibr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Programs Uses Problems Procedures Uncertainty and Tools《标定的建筑能耗模拟程式的文献综述 用途 新问题 新的程序不确定性和工具(RP-105.pdf ASHRAE 4844-2006 Literature Review on Calibr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Programs Uses Problems Procedures Uncertainty and Tools《标定的建筑能耗模拟程式的文献综述 用途 新问题 新的程序不确定性和工具(RP-105.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