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们通常认为“ 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 ,这属于 ( )(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2 “一俊遮百丑 ”“一坏百坏”等观点体现了 (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效应(D)投射效应3 从众有两个原因:一是相信大多数的意见是正确的;二是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客观的意见(B)是主观的意见(C)是权威的意见(D)是有助于他的4 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前三分钟,这是利用了 ( )(A)刻板印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5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
2、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6 “三个和尚没水吃 ”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B)社会惰化(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7 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社会促进8 一些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缩短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完成任务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去个性化作用(B)社会懈怠作用(C)社会助长作用(D)社会干扰作用9 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
3、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A)侵犯行为(B)兴奋转移(C)去个性化(D)个体化10 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 ( )(A)群体极化(B)群体思维(C)冒险转移(D)去个性化11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12 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属于从众类型中的 ( )(A)真从众(B)权宜从众(C)不从众(D)伪从众13 警察要求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将车开到路边停下,这种现象是 ( )(A)从众(B)依从(C
4、)服从(D)顺从14 以己度人,认为自己身上有什么特点别人也会有。这属于 ( )(A)晕轮效应(B)投射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近因效应1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关系。(A)社会上的(B)心理上的(C)情感上的(D)行为上的16 在非正式群体中对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识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成熟成分二、填空题17 由于他人在场而使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是_。18 不期望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是_。19 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的行为称为_。20 群体决策时的一致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叫作_。21 “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
5、种现象属于 _。三、简答题22 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23 简述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四、案例分析题24 初中女生陈某十分关心集体荣誉,做事极认真,也很敏感。她说:“班级中有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但她对其他人也很好,我觉得我把她当成是唯一的朋友,对她这么好,她还和别人有说有笑的,不管我,我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可她不理解,我太不值得了,付出总应该有回报吧。”问题:试从人际关系需要的角度分析材料。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社会心理)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们对许多种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刻板观念,认为某个人具有他所在类别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叫作刻板效应。人们
6、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就是刻板印象的体现。【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均是晕轮效应的体现。【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众一般认为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二是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面试时的前三分钟是对人印象形成的关键时间,说明先前获得的信息
7、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体现的是首因效应。【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群体规范一般可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惰化也叫社会逍遥,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三个和尚没水吃”体现的正是这种现象。【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干扰也叫社会抑制,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个体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监考老师来回走动对考生造成干扰,进而影响他们的发挥,属于社会干扰现象。【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8 【正确答
8、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助长也叫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去个性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来的,指群体中的人们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通常所谓的个性感,并进而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从而做出过激行为的现象。题干所述符合去个性化的概念。【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9、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看到别人穿什么,自己也买来穿,就是从众的表现。【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权宜从众是从众的一种主要类型,表现为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现象称为服从。服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二是在一定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
10、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点。“以己度人”是投射效应的最好诠释。【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正式群体中,行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调节着人际关系;在非正式群体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及稳定持久程度。【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二、填空题17 【正确答案】 社会抑制社会干扰【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8 【正确答案】 利他行为攻击行为【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19 【正确答案】 侵
11、犯行为【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20 【正确答案】 群体思维【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21 【正确答案】 晕轮效应【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性别差异。(2)群体的规模。(3)群体的一致性。(4)对任务的熟悉程度。(5)个性特征。(6)刺激物的性质。【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23 【正确答案】 (1)包容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希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建立联系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2)控制需要 (支配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在权力或权威基础上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3)感情需要。这种需要表现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2)中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有三种,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于初中生而言,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家庭以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3)美国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即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支配需要 )以及感情需要。初中生最希望从集体当中获得包容需要,从同伴身上获得感情需要。陈某主要的困惑在于感情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4)陈某的朋友需要对陈某加以积极的关注;陈某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有其他的朋友,陈某可以积极融入朋友的朋友圈中。【知识模块】 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