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1814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 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知人论世_国学,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知人论世_先秦诸子,儒家,开创者:孔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性质: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代表著作:四书五经六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即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知人论世_儒家,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都是我国

2、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知人论世_儒家,孔子,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 、 、孔子和 。,知人论世_孔子,苏格拉底 佛陀 耶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 兼善天下的仁者、乐观坚毅的通者,孔子,在世时间:公元前551-前479年 姓孔名丘,字仲尼 籍贯:鲁国 家世: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第六代先祖孔父嘉在一次宫廷斗争中被杀,其子木金父(此说本于匡亚明;杨伯峻说是曾孙孔防叔。)避难奔鲁,从此定居鲁国的陬邑。父亲叔梁纥为鲁

3、国陬邑的大夫,母亲叫颜征。,知人论世_孔子,生平经历: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父亲是个军人。 3岁:父死。母亲带他从陬邑迁居到鲁国都城曲阜。 26岁至27岁:出仕,任“乘田”、“委吏”。 30-37岁:开始收学生。 37-55岁:教育事业的发展。 55-68岁:周游列国,宣传主张,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68-73岁:回鲁国,开始修订工作。,知人论世_孔子,孔子,孔子故居,孔子像,知人论世_孔子,孔子周游列国,编撰诗书,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知人论世_孔子,讲学传道,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知人论世_孔子,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

4、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知人论世_孔子,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

5、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知人论世_孔子,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sng脑门儿 ,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go yo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法官 ) ,其肩似子产(春秋后期郑国人,政治家、思想家 ) 。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知人论世_孔子,楚国的高级官员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6、。 子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孔子于是有些责怪的味道:“你呀,为什么不这样告诉他,我老师是这样的人,他每天充满激情探索真理且不知疲倦往往不记得吃饭了,他还津津乐于这样的事业从而忘记了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他彷佛都不知道衰老正在悄悄地等待他啊。今后,你就这样去回答别人吧!”,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知人论世_孔子,思想的核心:礼 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理想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知人论世_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

7、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 解释为语助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Jng hng xng,高山,人们仰望;宽广的大道,人们沿着它伸引的方向前进。,知人论世_孔子,儒家思想及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关于书名的来源 论ln:编纂。 语:言语、言论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知人论世_论语,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直录孔子及其弟子

8、的言论; ()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知人论世_论语,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知人论世_论语,为什么要学论语,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海尔老总案头常备着两本书:论语、孙子兵法,知人论世_论语,辉煌的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

9、这个洪荒时代,充斥着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的企望、束缚与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但世态炎凉。,写作背景,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复习旧知,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10、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解 题,1.仪封人请见(xa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1【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至于:古义:到,患:担心,忧虑。,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1【

11、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侧面描写,思考: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象的?,鉴赏评价,2.长沮(j)

12、、桀(ji溺(n)耦(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2【译文】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里路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问津:打听渡口,后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无人问津”,长、桀:形容高大。桀:通“杰”。,耦而耕:两人并耕,而:表修饰,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译文】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

13、说:“这个人(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是。”,是:这个人。,与:通“欤”,句末语气词,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2【译文】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滔滔: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局势混乱到了极点。,而:通“尔”,谁以:即“与谁”,以:与,易:改变,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2【译文】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辟:通“避”,岂若:怎么

14、比得上,辟世之士:出世隐居的人,辍:停,中断,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译文】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与易:参与变革,以告:“以之告”,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

15、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补充资料,仲由路边难师 据民间传说,孔子师生一行数人到卞国都城(今泗水之卞桥)东边游玩,走到仲村时口渴难耐,便向正在提水的仲由讨水喝。仲由说:“要喝水,先认一字,若不识此字,须叫我三声老师。”孔子不以为然,满口答应。只见仲由将扁担在井口中央一放,站在井边一动不动,说:“这字念什么?”孔子师徒围着水井面面相觑,不得其解。 仲由说:“井口加一竖是中,旁有一人是仲。”满腹经纶孔子被一少年难住,不禁叹曰:“神童仲子,乃我师

16、也。”此语一出,仲由连忙跪下说:“仲由有罪,本想与您开个玩笑,没想您却当真了,请受我三拜。”孔子扶起仲由,说:“仲子路边难师,实为奇事,你就取字子路吧。”,补充资料,仲由路边难师 这是民间传说而已,实际上孔子和子路的相识并不如此文质彬彬。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和孔子一开始是有些矛盾的,后来因为被孔子以文化折服,才拜入孔子门下。原文如下: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补充资料,本章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长沮嘲孔丘; 第二层,桀溺劝仲由; 第三层,孔子论路津。,1、“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辟人之士:指

17、躲避人的人,“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 辟世之士:指躲避社会的人 ,即长沮、桀溺之人。,2、长沮为何说孔子是“知津矣”?,长沮的意思是:你孔子周游列国,栖栖遑遑地四处奔走,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3、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3、桀溺为何劝子路离开孔子?,桀溺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

18、士。,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4总结分析:这一段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接舆:楚国狂人,也有人说是楚国贤人,为了避世而装疯。,凤:比孔子。,谏:匡正,挽回,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改变,歌:名作动。,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

19、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3.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殆:危险。,【译文】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而:连,表顺承。,已而:罢了,算了,下:名作动下车。,趋:快步走。,辟:通“避”,躲避。,何:多么。,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 又有接舆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

20、嘲; 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 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 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1、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 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2、你是如何看待孔子此时的行为的呢?,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4、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蓧(di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2【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

21、的农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后:名作动,落在后面,丈人:古-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妻子的父亲。,荷:担,背负,蓧:古代一种用来除草的农具。,夫子:旧时对老师的称呼,而:连,表转折,但,却,【译文】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芸:通“耘”,除草,而:(连),表修饰,植:插在地上。一说,植,通“置”,放下。,四体:四肢,勤:劳动,五谷:稻、黍、稷、麦、菽等五种粮食作物,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而:连,表顺承,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而食(s)之。见(xan)

22、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止:使动,使留下来,为:做,食:名作动,拿东西给人吃,见:介绍,引见,【译文】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而:表承接,宿:过夜,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反:通“返”,【译文】让子路返回去见这位老人。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原则。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则:表转折。但是,却,行:指出门去了,无义:违背了做人的道理,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

23、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译文】君臣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至于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其: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洁:使洁,乱:使乱,破坏,大伦:指君臣间的根本关系,行为准则。,仕:名作动,做官,而:连,表转折,如之何:怎么,1、子路为什么跟从孔子周游列国,落在后面?,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家曾多次彼此相失。 例如,经匡时颜回掉队了; 过郑时孔子一个人跑到外城东门,后来才被子贡找到。 子路偶而掉队也属正常。 其实这问题并不重要。,补充资料,2、丈人为什么不但不告诉

24、子路老师的去向,反而借题发挥,予以嘲讽,并且自顾去除他的地呢?,丈人倒不是因为孔子轻视劳动而批评他,而是因为政见不合。 一个主张消极避世,认为社会混乱无法整治,还是回归田园去自力更生,洁身自好; 一个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可能而去整治天下。 这样两者就产生了冲突。归根到底是丈人看不惯孔子这一伙奔波求仕的人,也就不愿、不屑正面回答子路了。,3、面对丈人的批评和不理睬,子路为什么态度反而是那样的恭恭敬敬?,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只小其九岁,据说勇敢好斗,为人直率,有时还有些粗鲁,这次彬彬有礼,是说明他感觉丈人出语不凡,非等闲之辈,不是一般的老农,而是一个隐士。大凡隐士都很有学问的

25、,他们也忧国忧民,其“忧”和孔子一样,只是处理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子路才恭恭敬敬站在那儿。,4、丈人为什么前倨后恭,还要热情款待子路,叫儿子相见?,这是丈人有意让子路看看他宁静的田园生活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的思想观点,以热情打动子路的心,让他放弃周游入世。,5、丈人为什么在子路返回来时又走了呢?是偶然的,还是故意的?,古人追求“至理无言”,因为彼此政见不同,“道不同不相谋” ,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如避而不见。何况丈人信奉的道家的“行不言之教” ,不愿争论,点到为止。其避而不见,显然是故意的。,6、孔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

26、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译文】子路在石门外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进城),早晨看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奚:疑问代词,何,什么地方?,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自:从,【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

27、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仪封人:崇敬 长 沮:嘲讽 桀 溺:不屑 接 舆:婉劝 丈 人:不满 晨 门:不解,1、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不避嘲讽,积极入世,不避讽劝,积极入世,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批评隐士:不仕无义,2、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有何异同? 同: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 异: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选 择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辟人与辟世,3、总结:这五个选段,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反映了社会

28、动荡,诸侯纷争,有志之士皆避世隐居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 之,立志宣扬大道,勇于 担当的精神。,孔子的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他恓惶而寂寞,迷惘而执拗。“志于道”的人越来越少了,不少人顺应潮流,从而成了新贵,或成为新贵的红人,其中甚至有他的门徒,比如那个顶善于察言观色的弟子冉求。又有不少人冷了心,折断宝剑为锄犁,平戎策换得种树书,如长沮,桀溺;其中也有他的弟子,如樊迟。樊迟向他问稼,问为圃,大概也是准备避世了吧。望望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看看身后,追随者渐渐寥落。

29、“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补充资料,讨论: 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决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之”,最终他只能是一个孤独者,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是怎么看待孔子这种行为的?,在“礼乐崩坏”、秩序紊乱的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仁、礼”的主张,想恢复西周的“礼制”是不现实的。孔子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儒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个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光照千古。,4、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提示:在我国传统中

30、,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三、归纳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 思考挖掘素材的不 同侧重点:,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抗清名将):城亡我亡,头可断,志不可屈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关押审问 八年,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火会更使真理永恒”西西弗斯:蔑视众神的命运安排,每天将巨石推上山顶,滚落,再推,决不屈服,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 科学发展:布鲁诺,西西弗斯愚公精卫, 人生道路, 社会进步,知其不可而为之,归类挖掘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勇于担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对真理的坚决捍卫、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对不平现实的勇敢抗争,“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