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2158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第1讲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讲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课时 提能增分检测卷一、选择题1实验发现,肾上腺素可以使心脏收缩增强。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属于拮抗作用B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C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失活D在上述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均属于体液调节解析:选 C 激素间存在协同关系和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属于体液调节中的激素,乙酰胆碱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神经递质,两者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A 错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乙酰胆碱是一种有机碱,它们的化学本质都不

2、是蛋白质,B 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失活,C 正确;在上述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错误。2如图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 X 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在 b 点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若 X 代表血糖浓度,在 d 点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都增多C若 X 代表抗利尿激素,在 c 点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D若 X 代表 CO2浓度,在 c 点时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性较高解析:选 C 若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在 b 点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错误;若 X 代表血糖浓度,在

3、d 点时血糖含量最高,因此,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多,B 错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在 c 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C 正确;CO 2能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在 c 点时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D 错误。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 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A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Ba 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 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 c 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Cd 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 a、c、d 调

4、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解析:选 D 据图分析,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 表示神经递质,c 表示抗利尿激素,d 表示胰岛素,e 表示水分的重吸收。a 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A 错误;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a、c 激素都可到达全身细胞,B 错误;d 表示胰岛素,作用于胰岛,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C 错误;a、c、d 调节过程都是激素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D 正确。4(2018天津河西区一模)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激素 B 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 b 特异

5、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若激素 B 是胰高血糖素,受体 b 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的解析:选 C 若激素 B 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 b 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 错误;若激素 B 是胰高血糖素,受体 b 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降低,B 错误;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C 正确;一般来说,蛋白

6、质类的激素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代谢信息的,但脂质类的激素则是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代谢信息的,D 错误。 5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解析:选 D 肌肉及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肌肉和神经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针刺肌肉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图中电流计所在的传出神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A 错误;感受器产

7、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 错误;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C 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其原因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脊髓中枢内相应的突触受到抑制的结果,D 正确。6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B含有 GC 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C机体内 GC 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若 GC 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 GC 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拮抗作用解析:选 D 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A 正确。

8、据图可知,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GC 可以作用于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说明这些细胞上有 GC的受体,B 正确。下丘脑可分泌激素通过腺垂体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 GC,这属于分级调节;GC 又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活动,说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 正确。若 GC 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 GC 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 错误。7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 ,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 24 小时胰岛细胞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05 min 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其可能主要来源于胰岛 B

9、 细胞中以前贮存的胰岛素B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C控制胰岛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只存在于胰岛 B 细胞中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解析:选 C 由于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及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05 min 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可能是由胰岛 B 细胞中先前贮存的胰岛素大量释放引起的,A 正确;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该过程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 正确;人体内的细胞一般都含控制胰岛素合成的相关基因(成熟红细胞除外),C 错误;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

10、正确。8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 X 神经元的小鼠模型,以研究 X 神经元对水盐平衡的调节作用。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开始光刺激后,测量 15 min 内的饮水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进行相应处理;“”表示没有进行相应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X 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实验中的甲组比乙组小鼠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多C甲组实验小鼠的下丘脑产生渴觉导致饮水增加D光激活 X 神经元所诱导的饮水与口渴程度无关解析:选 C 由图分析可知,X 神经元对水盐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而下丘脑中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所以 X 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A 正确;实验中的甲

11、组进行了 48 h 限水处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所以比乙组释放抗利尿激素多,B 正确;实验小鼠产生渴觉在大脑皮层,C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没有限水的丙组小鼠用光处理激活X 神经元饮水量增加,D 正确。9(2019 届高三马鞍山模拟)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5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C兴奋在 A 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钾离子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

12、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解析:选 B 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 错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B 正确;兴奋在 A 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 错误;图中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D 错误。10(2018永州三模)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患糖尿病小白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 60 只健康的雄性小白鼠进行适应性饲喂 5 d 后,随机均分为甲己共 6 组。其中甲戊 5 组腹腔注射 3%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

13、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 己组每天灌喂的溶液30 mg/kgSAC60 mg/kgSAC120mg/kgSAC25mg/kg二甲双胍生理盐水生理盐水4 周后小白鼠血糖的测量值(mmolL 1 )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注:SAC 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上使用的降血糖药。根据以上所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LX 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可能是通过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小白鼠的胰岛 B 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升高B本实验中对照组是丁组、

14、戊组、己组C丙组的实验结果与丁组相比,降血糖的效果基本一致,说明一定浓度的 SAC 可作为有效的降血糖药代替二甲双胍DSAC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解析:选 D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LX 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它能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大鼠的胰岛 B 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血糖升高,A 正确。由于本实验是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患糖尿病小白鼠血糖的影响,故丁组、戊组、己组均为对照组,B 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随SAC 浓度增加,其降血糖的作用越显著,丙组的实验结果与丁组相比,降血糖的效

15、果基本6一致,故在实践上用一定浓度的 SAC 可作为有效的降血糖药代替二甲双胍,C 正确。SAC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图 1 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示意图。将一示波器连接在 D 上,用不同方式同强度电刺激 A、B、C 产生如图 2 所示波形,其中:单次电刺激 A 或 B; :连续电刺激 A;:单次电刺激 C(阈电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 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2)静息电位大小是影响细胞兴奋性强度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

16、0 mV,当静息电位由70 mV 变为75 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由此判断 C 释放的是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3)单次电刺激 A 或 B 不能在 D 上记录到动作电位,判断的理由是_。(4)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刺激)或空间上(在相邻部位给予多个刺激)叠加。通过和对照说明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具有时间总和效应。请用图 1中的结构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空间总和效应。(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解析:(1)A、B、C 神经纤维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叫突触小体。(2)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外侧的电位作为参照,

17、记为 0 电位,由于膜内为负电位,因此静息电位表现为负值。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动作电位越难发生,兴奋性降低,由此判定突触 C 处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3)根据图 2,如果刺激产生的电位不能超过阈电位,则不能在突触后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4)图 2 中的波形是连续电刺激 A 产生的,若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有空间总和效应,则用同等强度的多个阈下电刺激同时刺激 A 和 B,示波器能够产生与相同的波形。答案:(1)突触小体 (2)外 减小 抑制(3)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或超过阈电位 (4)用同等强度的多个阈下电刺激同时刺激 A 和 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相同的波形712调

18、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细菌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图 1 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 2 为此过程中的部分调节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数字代表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_,其活动受激素及_等信息分子的影响。(2)图 1 中 AB 段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_(填“上移”或“下移”),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图 2 中_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3)图 1 中 BC 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_,此时产热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散热量。(4)图 1 中 CD 段病人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引起图 2 中_的分泌量增多,促进G_对水的重吸收,该过程中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 G 的原因是_。(5)图 2 中 E 表示_,F 的生命活动受_(用数字表示)的调节,E 对 F 的调节方式为_。解析:(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活动受激素和神经调节,故激素及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会对其产生影响。(2)图 1 中 AB 段体温升高至 40 ,原因是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逐渐升高。(3)BC 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 40 ,且维持相对稳定,故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CD 段病人大量出汗会导致细

20、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图 2 中 E 表示下丘脑,G 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故 CD段病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促进 G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相应受体。(5)图 2 中 E 表示下丘脑,F 表示垂体,垂体的生命活动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共同调节,下丘脑对垂体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或体液调节)。答案:(1)骨骼肌和肝脏 神经递质 (2)上移 甲状腺激素 (3)40 等于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G 细胞膜上具有相

21、应受体 (5)下丘脑 和 激素调节(或8体液调节)13高山姬鼠是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重要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区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科研小组检测了实验鼠瘦素含量和下丘脑神经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1)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合成的瘦素受体依次由_(填细胞器)加工、分类和包装并运送到相应部位,与瘦素结合后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2)瘦素是一类激素,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抑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合成促进食欲的神经肽 NPY、AgRP;另一方面是促进下丘脑另一些神经元合成抑制食欲的神经肽POMC、CART,从而调节动物的食欲。在低温胁迫下,高山姬鼠体内瘦素的含量_(填“增加” “不变

22、”或“减少”),而摄食量增加,原因是_。(3)综上分析,高山姬鼠通过_调节,实现体重、摄食量等指标的生理变化,维持了内环境的_,最终适应了低温环境。解析:(1)瘦素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合成的瘦素受体依次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并运送到相应部位,与瘦素结合后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2)由题图可知,在低温胁迫下,高山姬鼠体内瘦素的含量随着体脂的减少而减少,而摄食量增加,其原因是瘦素对下丘脑中合成 POMC、CART 的基因表达量影响不显著,对合成 NPY、AgRP 的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体内 NPY、AgRP 基因的表达量增加。(3)综上分析,高山姬鼠在低温下的调节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相对稳定),最终适应了低温环境。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 (2)减少 瘦素对下丘脑中合成 POMC、CART 的基因表达量影响不显著,对合成 NPY、AgRP 的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体内 NPY、AgRP 基因的表达量增加 (3)神经体液 稳态(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