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2386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00 分 时间:150 分钟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中,做在试卷中无效。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失其所与,不知 令将军与臣有郤B. 张良出,要项伯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卒惶急,不知所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

2、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A项, “知”通“智” ,明智;“郤”通“隙” ,嫌隙。B 项, “要” ,通“邀” ,邀请;“反”通“返” ,返回。D 项, “卒”通“猝” ,仓猝;“蚤”通“早” ,早些。ABC 三项都有通假字。D项不含通假字。故本题选 D 项。【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 ;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因为

3、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范增数目项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封府库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2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例句:“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鄙” ,名词意动,以为边邑;“迟” ,形容词意动,以为迟;“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间” ,名词

4、作状语,从小路;“籍” ,名词作动词,登记户籍;“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名词作动词。故选 C 项。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 秦王必说见臣 范增说项羽曰C.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 项, “微”:(如果)没有。A 项

5、, “度”:常态/估计。B 项, “说”通“悦”高兴;/说服,劝说。D 项,回头/考虑。故本题选 C 项。4. 下列画横线的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荆卿岂无意哉C. 而听细说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答案】B【解析】A 古义是穷是处境困顿,困是穷困。今义为一个词。B 与现在同。C 古为小人的谗言。现指细细地说。D 古指为儿女约为婚姻。现在指结婚。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吾属今为之虏矣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校- 3 -C.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D

6、.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使使以闻大王【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 项“为”:介词,被。B 项, “而” ,假设连词,如果;/修饰连词,可不译。C 项, “因”介词,趁机;/介词,依靠。D 项“以” ,修饰连词,可不译;/介词,把。故本题选 A 项。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B. 三亚作为海蓝沙白、浪平风轻的“东方夏威夷” ,四季如夏,鲜花盛开,椰树成

7、林,风华正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C. 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坐以待毙。D. 抗日战争时,我解放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答案】B【解析】A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B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指风景不合词义。C 坐以待毙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D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

8、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答案】C- 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 。B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使得”删去。D 项,搭配不当, “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改成“两个人

9、”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30 篇,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C. 春秋时期有公、侯、子、伯、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

10、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顺序错误。正确的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本题选 C 项。【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

11、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 “文集命名常识” “科举常识” “地理常识” “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 ,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5 -9. 下列语句中的“在”属于介词的是

12、( )我在家 他在黑板上写字 把东西放在桌子上 他在看书 在家要孝顺父母A. B. C. D. 【答案】C【解析】是动词。是介词。是介词。副词。是介词。10.下列各组短语中都是同一类型的一组是A. 祖国万岁 品质优良 天气晴和 思想品质B. 看了两眼 打扫教室 洗得干净 热了起来C. 讲解语法 讲述清楚 种植玉米 制造火箭D. 十分伟大 我的书包 小声地说 很热闹【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短语中都是同一类型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辨析短语的类型。A 项, “思想品质”是并列短语,其它是主谓短语。B 项, “打扫教室”是动宾短语,其它是动补短语。C 项, “讲述清楚”是动

13、补短语,其它是动宾短语。D 项都是偏正短语。故本题选 D 项。二、基础知识主观题11.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1)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2)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3)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答案】 (1)精神鼓舞(了)我。(2)警察们守卫。(3)祖母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本题考查分析并提取句子的主干。一个句子在结构上起主要作用的主语、谓语、宾语三者的中心语,就是句子的主干。本题可以采用成分分析法。 (1) (这) (小) (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14、。主干- 6 -就是:精神鼓舞(了)我。 (2) (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主干就是:警察们守卫。 (3) (我)的祖母曾经 常常 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主干就是:祖母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点睛】怎样提炼句子的“主干”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一、局部分析法:先把全句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然后直接提出主语中心语和谓语中心语。如果有宾语,要把谓语分成两部分,把宾语单独分开后,提出宾语中心语。如: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主干:心里有事。二、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各个成分,显示出中心语,然后提出主干。如:(赵州桥) (高度)的(技术)水

15、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因人之力而敝之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 素善留侯张良 (6)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 (1)损害 (2)视如粪土 (3)通“猝” ,突然(4)赠送 (5)友善,交好 (6)使活下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1) “敝”后跟宾语“之” ,故形容词作动词,译

16、为“损害” ;(2) “粪土”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3) “卒”通“猝” ,副词,突然;(4) “遗”:赠送;(5) “善” ,形容词作动词,交好;(6) “活”后跟宾语“之” ,故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13.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群臣侍殿上者(3)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 (4)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答案】 (1)被动句 (2)定语后置句 (3)判断句 (4)状语(介宾)后置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 (1)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是被动句。 “见”表被动,译为“被” 。

17、(2) “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 “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为”表判断,译为“是” 。 (4)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是介宾后置句,应该是“以事具告” 。- 7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共有七种,这里之重点讲解两中,即宾语前置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 “者也”的判断句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者”的句式中,“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语

18、意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二、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在动词前边用“见(于) ”“受(于) ”表示被动。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 “为动词”的形式。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 “为所”或“为所”式。如: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19、去。6语意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五、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

20、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句读不知,惑不解。 (4)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 “一定”等,而助词“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等,就是这种格式。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

21、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何以知之?”(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8 -余是以记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14.课内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 (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时,郑国可以随时供给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

22、处。(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为”:“让(郑国)作为” ;“行李”:“使者” ;“乏困”:“缺乏的东西” 。第二句关键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太子和知道这

23、件事的宾客” ;“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第二句关键点:“所以”:“的原因” ;“非常”:“意外的变故” ;“者,也”:判断句, “,是”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独立寒秋,湘江

24、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5.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有两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并分析其妙处。16.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 -【答案】15. “击”和“翔” 。 “击”在句中指鹰飞得矫健有力,准确地写出了雄鹰矫健飞腾的姿态;“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这两个词写尽了事物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 16. 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

25、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解析】诗人发问,对自然的发问,自信的展露,理性思考。所以答题时要点出诗人的胸怀与壮志。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恰同学少年,_;书生意气,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 。(3)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_,_” 。(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

26、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 。【答案】 (1). (1)风华正茂 (2). 挥斥方遒 (3). (2)士皆瞋目 (4). 发尽上指冠 (5).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4)动心忍性 (8). 曾益其所不能 (9). (5)肉食者谋之 (10). 又何间焉 (11). (6)群臣进谏 (12). 门庭若市【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7、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茂” “斥” “遒” “瞋” “冠”“知之” “忍” “曾” “间” “谏” “庭” ,理解字义去记忆。- 10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

28、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三、课外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海瑞:带棺进谏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

29、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8.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大怒,抵之地 抵:掷,扔B. 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通“促” 。急忙,赶紧C. 此人素有痴名 素:本来D. 市一棺,诀妻子 市:买19.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答案】18. C 19. 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解析】【18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 11 -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

30、用法的正误。C 项,素:副词,一向,向来。【1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本句关键点:“比”:“与相比” ;“第”:“只是” ;“朕非纣”:判断句, “我不是纣王” ;“耳”:“罢了” 。故本题选 C 项。【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

31、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而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

32、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 ”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 (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孙振基:抵制科场舞弊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

33、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 12 -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节选自明史孙振基传 )20.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嫌挤排前辈 嫌:嫌疑,疑忌B. 所取童学贤有私 私:偏私C. 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发:揭发D. 帝乃下廷臣更议 更:更换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B.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

34、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C.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D.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答案】20. D 21. C【解析】【20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 项,更:交互,相互。故本题选 D 项。【2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35、,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 “下”这里是“交付”的意思, “礼官”为名词作其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A 项、D项。 “礼部侍郎翁正春等”为名词,作“议黜”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 B 项。句子翻译为:- 13 -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

36、。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故本题选 C 项。【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

37、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 “斯须” “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里二十九年进士。授

38、官莘县知县,有人到政务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为政有成绩被征召,授给事中,先授官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达,孙振基得任户科。当时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韩敬受业于宣城汤宾尹,汤宾尹任会试阅试卷的考官,韩敬的试卷被其他考官所摒弃。汤宾尹找到了它,强迫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用韩敬为第一。发榜后,文士议论强烈。知贡举侍郎吴道楠想上奏这件事,因为萧云举、王图资历深,隐忍没有揭发。事情过去了三年,恰巧进士邹之麐任校阅顺天乡试的考官,录取童学贤有偏私,于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

39、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孙振基认为商议的人庇护他们,再次上疏弹劾。皇帝才交付朝臣重新审议。当初,汤宾尹在家居住时,曾经夺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从,自缢而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 14 -后来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淫乱的罪状。御史熊廷弼素来和汤宾尹交好,判决的文书说这是施天德对付汤宾尹的老办法,打算借此洗雪汤宾尹以前的耻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缙。当时南北台谏正争论喧嚣,各有所袒护。孙振基等人上疏主张审核很是用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

40、敬、元诗教等人反对这样,奏疏共几十封上呈。孙振基及众给事中御史又极力进言熊廷弼应当审问,斥责官应震等结党营私,此次与熊廷弼结党的人大为理屈。皇帝终于采纳了进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职务。他的同党非常怨恨,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孙振基刚强正直敢于进言。任谏官仅半年,多次有进谏。离开后,科场的争议还没有平息,刘策又上疏竭力论述。而汤宾尹的同党一定要将十七人治罪,来安慰韩敬。孙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议。仍然判定韩敬暗中行贿勾结官吏有罪,为十七人昭雪。汤宾尹、韩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帮助,所以议论长久不能决定。凡与韩敬作对的,朝中没有一人。孙振基不久因忧虑成病离开,

41、在家中去世。(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 ”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 “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 “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

42、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15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

43、?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 “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

44、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

45、,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16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

46、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2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 金科是一个耿直刚烈、坚持原则的演员。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但也显现了他的故步自封。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 “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

47、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23. 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 ,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答案】22. A 23. 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照应。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勉强默认为后文埋下伏笔,之后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之形成照应。 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也使得后文的按老剧本演戏更能凸显金科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 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在高潮处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解析】【2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 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B 项,错在“显现了他的故步自封” 。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