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92397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林芝二高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4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5下图为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图中描绘的应为A 酿酒源于东汉的史实 B 世代相袭的匠户制度C 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 D

2、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26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 ,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 、 “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B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 D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27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

3、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2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281873 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 、 “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 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A 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C 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920 世纪 30 年代, “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 “复兴农村” “农村改进” “改革土地制度” ,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

4、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A 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D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301948 年 8 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542 人,其中共产党员 376 人,非党人士 166 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 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 8 名。这次会议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311957 年 9 月 14 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

5、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问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 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C 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 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32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对贵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这法律的颁布A 推动了罗马立法工作的开展 B 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C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 D 废除了罗马的债务奴隶制33据统计,18 世纪末,英

6、国棉纺厂中,约 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A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C 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 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3 -341959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 1650 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2.2%,到 1960 年全国城镇人口达 13073 万,城市化水平达到 19.8,三年净增 31.4%。材料表明A 生产力发展推动城市化 B 城乡社会结构严重失衡C 城市化脱离城市承受力 D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35 二战后初期,冷战在愈演愈烈地进行数

7、年之后,到 1953 年开始减弱。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朝鲜战争和平协议已经签订 B 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成功实施C 美苏两极格局已经正式确立 D 美苏对外政策作出重大调整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 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 ,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 、 “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

8、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 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 。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 1300 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 ,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 18 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

9、是欧洲各国的习惯。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1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如表所示- 4 -时期 曹操形象三国到隋唐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 、 “超世之杰” 。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文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宋宋朝南

10、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金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好雄。元明清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 ,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经多次赞场曹操,特别是 1957 年至 1959 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一一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

1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改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 ;“保护富农- 5 -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 ;“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如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 ;在土地改革完成后,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度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土改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

12、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新区土改于1952 年基本结束,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 6070%,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40%左右。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8 分)46(题文) (历史-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1949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社鲁门在就职演说中,着重阐述了第四点计划,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

13、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它又被称为“开发落后区域计划” 。该计划出笼后,伊朗成为美国实施该计划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资本随之大量涌入伊朗。乘英国与伊拉克关系紧张之际,美国石油财团竭力挤进伊拉克,扩大在伊开采权。通过实施“第四点计划” ,美国进一步笼络伊拉克,向它提供军事援助。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除了与苏联接壤或接近的国家外,中东诸多国家同祥受到“第四点计划”的冲击。美国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以此为契机,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惊人的发展。1939 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

14、的比例为 13.1%,1956 年则增加到 65%,而英国则由 1939 年的 80%下降到 1956 年的 30%。(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四点计划”实施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知识,评述美国的“第四点计划” 。 (9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墨子是中国第一位集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造物设计家,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包含的是宽广与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张岱年教授曾指出:“墨家的自然科学研究从属于墨子的为天下兴除利害的最高宗旨。 ”墨子发明的工具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力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

15、,如桔槔这种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相应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墨子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6 -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在墨子看来,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限,主张“去无用之务” ,是“天下之大利” 。如出行造车方面,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他的造物思想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器物或者事件,而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特别重要的是,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摘编自王凯、唐亚华工匠精神的境界从鲁班、墨子、庄子谈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6、概括墨子工匠精神的内涵。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墨子工匠精神的影响。 (7 分)- 7 -历史参考答案24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 C 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 B 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25D【解析】 “宽袍大袖”者 应该是豪强地主,酿

17、酒画像、仓房等体现的是酿酒作坊,所以材料反映的主题就豪强地主的酿酒作坊,是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酿酒并非源于东汉,选项A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匠户制度,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酿酒业并非自给白足的家庭副业,选项 C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6B【解析】根据材料“抽长制” “膳田” 、 “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的存在,体现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 ”不能说明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A。材料不能说明社会保障机制在清代已经

18、发展完善,而是强调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排除 C。材料主旨强调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而不是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排除 D。27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制定的“冲繁疲难”制度不仅打破了天下州县官尽由吏部选用的权力格局,而且更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故 D 项正确,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用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故 AB 项排除。28D【解析】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封建势力的阻碍,同时又依附于封建势力,因此民族资产阶级表现出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故答案为 D 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改变了对民族工业的

19、态度,排除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8 -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 20 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29B【解析】20 世纪 3

20、0 年代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开始探究救国救民道路,材料中描述现象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 正确;A 是 1919 年;材料中论述“农村危机” ,不能说明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C 错误;农村危机是指外国入侵的信息,D 错误。30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 B 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 A 项;1949 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

21、制度的确立,排除 C 项;1954 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 D 项。点睛: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1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已经完成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故 A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 1980 年,故

22、B 项和材料逻辑关系错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是在 1958 年,故 C 项错误;“三包一奖”制度的推行能够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故 D 项正确。32A【解析】根据所学,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成果,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 ,表明在平民的斗争下,罗马法得到进一- 9 -步发展和完善,A 正确;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C 项“罗马帝国”表述错误,排除;D 不符合史实,排除。33B【解析】材料“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反映了生产规模较大,而动力机器的技术

23、水平高于珍妮机或骡机,这说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问题,故 C 错误;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D 错误。故选 B。34C【解析】材料表明大跃进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超过了城市承受力,C 符合题意;A 与当时是历史史实不符;材料所述城市化水平达到 19.8,不能说明城乡社会结构失衡,B 不正确;材料中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大跃进的结果,不是生产了发展的产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D 不正确。35D【解析】本题分析的是 1953

24、 年冷战衰弱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美国总统更换为艾森豪威尔,他开始调整对苏联的政策,而苏联方面在 50 年代中后期由于斯大林的逝世与赫鲁晓夫的执政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B 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 选项时间错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确立是 1955 年。41 (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 ;惩罚措施严厉。 (4)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习惯为主;等级差别明显。 (4)(2)原因:中国: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4)西方:罗马以军事立国,对外战争频繁;宗教盛行,教会地位高;受传统习

25、惯影响。 (4)影响:中: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对后世道路交通规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5)西: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4)【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不得在街市走马” 、 “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 “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多为军备所设置,- 10 -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 “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归纳回答。(2)中国和罗马的原因依据唐朝和罗马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中国从教化了

26、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角度思考回答;西方影响从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以及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角度思考回答。42示例一:变化: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 (3)论述:三国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曹操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利于完成国家或局部的统一,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心理需求;曹操采取屯田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陈寿三国志为曹操的正面形象定下了基调;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 (7)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

27、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2)示例二:变化:从南宋到元明清。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 (3)论述: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盛,民间文艺作品对曹操奸雄形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和渲染表演民间感情色彩浓重,尤其在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中国影响巨大的巨著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7)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

28、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2)【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要围绕着曹操形象的变化这个主题按照题目中两个相邻的时段的要求结合相应的史实进行论述即可,最后还要强调曹操形象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45 (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保障)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改经验;致力于秩序稳定和生产发展,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种力量(广大农民支持) ;土改法规兼具严密性与灵活性,并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 (7)- 11 -(2)意义: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

29、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减轻了社会震动,巩固了人民政权。 (8)(1)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和以前土地改革的经验的影响。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状可以得出,土改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换取农民阶级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据材料“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可以得出有法律的保障。(2)结合土地改革的内容可以得出有利于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40%左右。 ”可以得出促进了农业的恢

30、复和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民获得了土地,换取了对新兴政权的支持,有利于巩固新中国。【解析】 (1)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和以前土地改革的经验的影响。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状可以得出,土改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换取农民阶级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据材料“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可以得出有法律的保障。(2)结合土地改革的内容可以得出有利于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40%左右。 ”

31、可以得出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民获得了土地,换取了对新兴政权的支持,有利于巩固新中国。46(1)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争夺势力范围;二战后,美国借机在全球进行资本扩张,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中增强了实力;亚、非、拉美国家经济残破,需要得到援助。 (6)(2)第四点计划是美国以技术援助为手段,加强全球扩张的策略。美国的出发点是在全球争霸,扩大美国的世界影响;通过该计划的实施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在亚非拉美地区影响得到增强;该计划的实质是美国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与扩张;该计划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受援国的政局稳定和经济恢复,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倾销地和投资场所,但不能从

32、根本上改变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的贫困现象。 (9)【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在全球进行资本扩张、亚非拉国家经济残破等方面概括美国“第四点计划”实施的背景。(2)本题根据材料“美国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以此为契机,- 12 -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以技术援助为手段加强全球扩张、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在亚非拉美地区影响增强、有利于受援国的政局稳定和经济恢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的贫困现象等方面评述美国的“第四点计划”

33、。47 (1)内涵:体现“兼爱” ,心系万民的思想;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对技术精益求精;注重技术实用性,关注技术传承;主张节用,反对浪费(8)(2)影响:推动手工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7)【解析】 (1)内涵:根据“兼相爱,交相利” “包含的是宽广与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得出体现“兼爱” ,心系万民的思想;根据“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得出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得出对技术精益求精;根据“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得出注重技术实用性;根据“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限”得出主张节用,反对浪费;根据“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得出关注技术传承。(2)影响:根据“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得出推动手工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根据“相应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得出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14120-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Guards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xed and movable guards《机械设备安全 护罩 固定式和活动式护罩的设计和构造的一般要求》.pdf BS EN ISO 14120-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Guards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xed and movable guards《机械设备安全 护罩 固定式和活动式护罩的设计和构造的一般要求》.pdf
  • BS EN ISO 14122-1-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Choice of fixed means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acces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固定方式的选择和访问的一般要求》.pdf BS EN ISO 14122-1-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Choice of fixed means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acces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固定方式的选择和访问的一般要求》.pdf
  • BS EN ISO 14122-2-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Working platforms and walkway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工作台和通道》.pdf BS EN ISO 14122-2-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Working platforms and walkway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工作台和通道》.pdf
  • BS EN ISO 14122-3-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Stairs stepladders and guard-rail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楼梯、阶梯和护栏》.pdf BS EN ISO 14122-3-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Stairs stepladders and guard-rail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器的专用通道 楼梯、阶梯和护栏》.pdf
  • BS EN ISO 14122-4-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Fixed ladder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械的专用通道 固定梯子》.pdf BS EN ISO 14122-4-2016 Safety of machinery Permanent means of access to machinery Fixed ladders《机械安全性 永久式进入机械的专用通道 固定梯子》.pdf
  • BS EN ISO 14123-1-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Reduction of risks to health resulting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 emitted by machinery Principle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machinery manufac.pdf BS EN ISO 14123-1-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Reduction of risks to health resulting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 emitted by machinery Principle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machinery manufac.pdf
  • BS EN ISO 14123-2-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Reduction of risks to health resulting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 emitted by machinery Methodology leading to verification procedures《机械安全.pdf BS EN ISO 14123-2-2015 Safety of machinery Reduction of risks to health resulting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 emitted by machinery Methodology leading to verification procedures《机械安全.pdf
  • BS EN ISO 14126-1999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in the in-plane direction《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平面方向压缩性的测定》.pdf BS EN ISO 14126-1999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in the in-plane direction《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平面方向压缩性的测定》.pdf
  • BS EN ISO 14129-1998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in-plane shear stress shear strain response including the in-plane shear modulus and strength by the.pdf BS EN ISO 14129-1998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in-plane shear stress shear strain response including the in-plane shear modulus and strength by the.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