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92541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 12题。1.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2.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物有 20

2、0 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图 X5-1 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图 X5-2 示意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据此完成 35 题。图 X5-1 图 X5-23.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4.南海诸岛土壤中富含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2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死亡分解 D.珊瑚、贝壳碎屑分解5.海岛土壤剖面中磷含量的分布特点是( )A.自表层向下逐渐升高

3、 B.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 C.表层以下 5080 厘米间逐渐下降 D.表层以下 2050 厘米含量最大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以下)、降水等条件影响,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表,回答 68 题。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地区 纬度位置 海拔高度(m)天山 42N 2800长白山 41N 2400四姑娘山(四川) 31N 4200色季拉山 29N 4600玉山(台湾) 23N 34006.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是( )A.冬温 B.夏温 C.积温 D.均温7.根据表可知( )A.纬度越高,林线越低 3B.降水越多,林线越

4、高C.同一纬度,降水越多林线越低 D.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林线越低8.西藏林芝的色季拉山是全球林线最高的山,与此相关的是( )A.暖湿气流的影响 B.冰雪融水多 C.垂直地带性显著 D.太阳辐射强图 X5-3 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 M 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 911 题。 图 X5-39.图中、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

5、落叶阔叶林带10.导致该地区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11.导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 M 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水分 B.太阳辐射 C.热量 D.坡度二、非选择题 4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纳米布沙漠(见图 X5-4)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多雾是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的固有特征。在狭长的近海沙漠有远古时代留下来的一种特有植物“活化石”“千岁兰”(见图 X5-5),有的千岁兰植株已经存活了约 2000 年之久。千岁兰茎十分短粗,直径有 1 米左右,高出地面 2030 厘米。在茎的顶部边

6、缘分别向两侧生出两片巨大的叶片,每片叶长 23 米,宽 30 厘米左右。这两片叶一经长出,就与整个植株终生相伴。图 X5-4图 X5-5(1)分析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解释该地沿岸多浓雾的原因。(3)在空气干燥的沙漠中,叶片面积大往往是植物的致命弱点,但千岁兰巨大的叶片却成为其生命得以辉煌的保证。请分析其中的原因。5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界线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

7、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 X5-6(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 X5-6(b)、图 X5-6(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X5-6(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图 X5-6(a)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2)简述图 X5-6(b)、图 X5-6(c)最热月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6(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专题限时集训(五)1.D 2.D 解析 第 1 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增加沙漠表层有

8、机质含量。有机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变化。放牧、旅游和火烧等高强度的活动会导致结皮减少甚至消失,结皮形成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结皮形成过程会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但不是破坏原生生态环境。第 2 题,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御风、水侵蚀的能力,显著降低风和水等对土壤的侵蚀。生物土壤结皮对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昼夜温差影响不大。3.B 4.C 5.D 解析 第 3 题,南海诸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烈,使除滨海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含盐量较低。第 4 题,根据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可知,鸟类大量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后,磷物质在鸟体内大量富集,再通过鸟粪和鸟类

9、死亡后的分解作用在土壤中富集。第 5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直接读出海岛土壤剖面中的磷在表层以下 2050 厘米含量最大;表层以下 6080 厘米间含量稳定。6.B 7.C 8.A 解析 第 6 题,一年中,夏温最高,冬温最低;由题干材料“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以下”知,夏温是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第 7 题,据表可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林线越低,但并不绝对。如天山与长白山纬度相当,天山林线海拔高于长白山;长白山降水多于天山,故林线低于天山。故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第 8 题, 亚热带、热带的热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条件。西藏林芝位于藏南谷地,谷

10、口敞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在此降下地形雨,导致色季拉山森林茂密,成为全球林线最高的山。9.D 10.C 11.A 解析 第 9 题,读图可知,图中、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南向北,随着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第 10 题,读图可知,、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第 11 题,同一自然带在东西坡出现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西坡同海拔高度处多。而东西坡同海拔在太阳辐射及热量上差异很小,坡度对图示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基本没有影响。12.(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副热带地

11、区和东南信风带的大陆西岸,常年盛行下沉气流或离岸风,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减湿作用明显。(2)近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或近地面气温低),不利于大气的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向上输送,近地面水汽充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风力小,水汽不易扩散。所以该地易形成浓雾。(3)千岁兰只分布在近海地带,近海地带多浓雾,巨型叶片有利于吸收雾中的水汽,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解析 第(1)题,结合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雾形成条件,结合当地地理位置,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当地多雾的原因。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及千岁兰植物特征,巨型叶片利于吸收雾中

12、水汽,以满足植株生长需要。13.(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山体内部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山体内部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 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约 700米),40N 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 米);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及山体内、外部大气受热状况原理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从山体内部和外部、山体外部东西侧之间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及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