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92541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知识构建 瞄准考向 明晰考频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6 年 2 次人口迁移 6 年 3 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6 年 1 次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6 年 2 次命题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典例探究12018全国卷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 T6-1 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图 T6-1(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2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22016天津卷 读图 T6-2,图 T6-3 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图 T6-2 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A BC D图 T6-3考点透析1.人口增长模式图 T6-4(1)判断3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高(3.0%) 高(3.0%) 低(1.0%)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4(2)影响图 T6-5【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3、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区)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 1%乃至为负值,为现代型。(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判断: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形状为下宽上窄,则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若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为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为现代型。2.人口问题(1)人口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人口年

4、龄结构变化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5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每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人口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畸高,国家应加

5、大思想宣传教育,同时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等等。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2)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图 T6-6新题预测考向一 人口增长的表现及原因我国自 1980 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2016 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表为 20132017 年我国出生人口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 12 题。年份出生人口(10 4人)一孩数量(104人)二孩数量(104人)人口出生率()2013 年 1640 1056 511 12.08

6、2014 年 1687 972 606 12.372015 年 1655 886 652 12.072016 年 1786 973 721 12.952017 年 1723 724 883 12.431.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导致( )6A.出生人口持续增加B.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C.一孩数量明显减少D.二孩数量显著增加2.影响该时段一孩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医疗设施状况B.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C.居民收入水平D.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考向二 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017 年是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出生人口

7、 1723 万人,比 2016 年减少了 63 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 0.52,只有 12.43。图 T6-7 示意我国 1974 年到 199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20 年后 1994 年到 2014 年的 GDP 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 35 题。图 T6-73.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 B.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C.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于人口变化 20 年 D.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4.导致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年龄构成 B.人口性别构成 C.就业人口年龄 D.老年人口比重5.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

8、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 )A.大力发展经济 B.调整生育政策 C.实行晚婚晚育 D.禁止人口迁移7命题点二 人口迁移典例探究32016全国卷 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

9、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4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四个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其中净迁移量=迁入量-迁出量。据此完成(1)(2)题。时间(年) 1949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10净迁移量(104人)+700 -72 -23 -322.5(1)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广东 B.新疆 C.

10、黑龙江 D.河南(2)该省级行政区 20002010 年的人口迁移 ( )A.主导影响因素是气候 B.导致出生率下降速度加快 8C.有利于人才引进,促进经济发展 D.年均人口净迁移量仅次于 19491979 年考点透析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 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影响青壮年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

11、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发达(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经济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

12、转移,人口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入地 迁出地有利影响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9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13、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某地学龄儿童迁入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方法技巧】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图T6-8:图 T6-8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图T6-9:图 T6-9再次,分析迁入(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推)力的

14、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拉(推)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图 T6-10新题预测考向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图 T6-11 示意 2000 年、2010 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读图完成 68 题。10图 T6-116.201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C.西部地区以省级行政区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级行政区内县际流动为主7.图中数据反映,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省级行政区际经济差异变小 省级行政区际经济差异变大A. B.C. D.8.促使我国劳动

15、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教育水平的差异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居住环境的差异 考向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在城市工作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911题。9.“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

16、.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土地撂荒1110.“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11.“城归”现象最先给乡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命题点三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典例探究52017全国卷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 T6-12 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图 T6-12(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

17、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12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考点透析1.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图 T6-13【方法技巧】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

18、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区和住宅区内部的交通畅通,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工业区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区应在公路、铁路、可通航的河流沿线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第三,合理布局工业区,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位置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19、。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1)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

20、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13图 T6-14(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图 T6-15新题预测考向一 城市功能区的规划与特征判断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图 T6-16),完成 1213 题。图 T6-1612.图中拟建住宅和拟建道路都合理的是 ( )A.N、 B.M、C.Q、 D.P、1413.现代城市居民出行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悄然兴起,蓬勃发展。工作日的 6:00 和 17:00,下列地点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分别是 ( )A.a、c B.b、cC.c、d

21、D.b、d考向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图 T6-17 是我国某大城市已建地铁线和新建机场的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 1415 题。图 T6-1714.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位置推测其所处的功能区,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乙低级住宅区 B.甲高级住宅区C.丙科技产业园 D.丁中心商务区15.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命题点四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典例探究62014全国卷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图 T6-18)。据此完成(1)(2)题。图 T6-18(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22、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15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72017江苏卷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图 T6-19 为 1986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 年 B.2005 年C.2007 年 D.2011 年图 T6-19(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

23、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考点透析1.城市化(1)城市化的三个标志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是最主要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T6-20 所示。16图 T6-20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地理环境受到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不利影响图 T6-2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

24、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图 T6-22(3)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城镇规模的扩大,将使郊区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将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引起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变。3.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城市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所示:17图 T6-23新题预测考向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的数量及其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是经济、人口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 T6-24 是我国 1997 年和 2013 年南、北方及全国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统计图。据此完

25、成 1617 题。图 T6-2416.1997 年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北方远超南方,这是因为 ( )A.北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南方人才流入 B.我国大力开发资源、能源 C.北方现代农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流入 D.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国策17.2013 年南、北方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差异显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差异 B.资源和环境状况差异 C.自然条件差异 D.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考向二 城市化问题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一般低于 15 千米/时,主要是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的气象统计资料表。据此完成 1820 题。18北京 哈尔滨 昆明 重庆气温年变化

26、范围() -9.430.8 -24.127.9 1.523.9 5.933.7年平均降水天数(d) 45.9 104.4 96.3 1522016 年空气优良天数(d) 198 282 362 30118.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之关联度较小的因素是 ( )A.交通拥堵严重 B.环境质量下降C.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D.人口迁移规模扩大19.综合分析气象资料,慢行交通条件最优越的城市是 ( )A.北京 B.哈尔滨C.昆明 D.重庆20.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相对较高的城市类型是 ( )小型城市 多核心城市 园林城市 山地城市A. B.C. D.19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命题点一【典例

27、探究】例 1 (1)C (2)D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变化特征。由图可知,20062016 年,该直辖市常住人口一直少于户籍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由于外出务工人口一般是青壮年人口,所以可推测20062016 年该直辖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常住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直辖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该直辖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判断。20062016 年间,该直辖市常住人口一直少于户籍人口,外来务工人口较少,说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比较选项给出的四个直辖市可知,最有可能是重庆市。例 2 D 解析 图

28、示该省 19902014 年人口总体上逐渐增加。2000 年前人口增加较快,但每年增加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递减趋势,即人口增长率较高但逐渐下降;2000 年后人口增加缓慢,人口增长率也比较稳定。【新题预测】1.D 2.B 解析 第 1 题,据表分析可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出生人口并未持续增加;据表分析可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提高,但并未显著提高;2017 年一孩数量比 2016 年减少,但这并不是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导致二孩数量显著增加。第 2 题,读表分析可知,从2013 年到 2017 年,一孩数量整体减少,这主要与相应年份的育

29、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有关;当前我国医疗设施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不再是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最主要原因;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会影响劳动力质量,但是其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较小。3.C 4.C 5.B 解析 第 3 题,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我国 1974 年到 1994 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20 年后1994 年到 2014 年的 GDP 增长率呈正相关,说明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于人口变化 20 年。第 4 题,结合上题分析不难发现,导致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就业人口年龄。第 5 题,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据此可知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调整生育政策。1.2018江苏卷

30、图 B6-1 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图 B6-1(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20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解析(1)C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读图,该国少儿人口性别比相对平衡,说明其重男轻女的观念并不突出,是人口迁移导致了其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B 错误。政局动荡、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但不会形成如此严重的性别比失衡,A、D 错误。产业结构中,某些主要需要男性劳动力的产业部门占比大,则会吸引

31、青壮年男性大量迁入,造成当地青壮年性别比失衡,所以 C 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特征。图示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所以 B 正确。2.2017 年世界总人口约为 73 亿,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9%和 18%。读 2016 年中国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 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 代表两个年龄段),完成(1)(2)题。注:中国人口数据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数据。图 B6-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 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

32、 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C.F 人口高峰与 E 人口关系密切 D.图中按 10 岁一个年龄段分组(2)预计到 2022 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原因可能是 (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 B.印度有大量人口迁入 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解析(1)C (2)C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推知,M 处为 3135 岁和 3640 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 两年龄段人口相差约 20 岁,最有可能是 E 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国青少年人口比

33、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而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这是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的主要原因。印度劳动力工资低,不可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目前,印度总人口比中国少,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超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于中国。213.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图 B6-3,含预测),完成(1)(3)题。图 B6-3(1)图示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 )A.巴西 B.瑞典 C.

34、俄罗斯 D.中国(2)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 ( )A.人口增长数量 B.人口增长速度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老龄化程度(3)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解析(1)B (2)D (3)A 第(1)题,读图,根据各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比较,可知变化最小的是瑞典。第(2)题,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中位数越大,说明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第(3)题,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主要是增大很快。鼓

35、励农村人口增长,会导致农村人口增长快,加剧人地矛盾,不可行,符合题意。命题点二【典例探究】例 3 (1)A (2)C (3)D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近年来上海市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后,部分低效益、高污染的制造业萎缩,相应的企业转移出去,导致用工减少,所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入。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市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今后上海市将

36、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故其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22例 4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表格信息,该省级行政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以人口迁入为主,之后以迁出为主,说明改革开放后其社会经济发展较慢,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据此推知可能为黑龙江省。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省级行政区大量迁出人口中,以青壮年为主,且迁出人口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该省级行政区出生率下降速度加快。【新题预测】6.B 7.D 8.C 解析 第 6 题,根据图例分析,201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以省级行政区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37、,全国平均以省级行政区际和县内流动为主。第 7题,图中数据反映,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县内人口流动比例减小,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比例增大,说明省级行政区际经济差异变大。第 8 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较少。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差异。自然条件的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异、居住环境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9.C 10.D 11.B 解析 第 9 题,结合材料信息,“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38、第 10 题,“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反映人口红利升级。第 11题,“城归”现象最先给乡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属于经济、环境效益。不能最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4.2017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 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答案 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

39、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可以从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等方面回答。5.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 2.21 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表。据此完成(1)(2)题。地区年份 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 年 6.95 11.97 3.13 7.98 10.98 9.71 20.58 28.702010 年 6.20 13.22 4.13 11.14 13.53 11.01

40、 19.86 20.9123(1)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比重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晋 B.赣 C.豫 D.粤(2)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经济发展加快 B.产业转移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国家政策支持解析(1)D (2)C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吸收流动人口比重最高的经济板块是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吸收流动人口比重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简称粤。晋是山西省简称,赣是江西省简称,豫是河南省简称,三个省级行政区都不在南部沿海地区。第(2)题,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

41、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有国家政策支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指东部沿海地区。6.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入。图 B6-4 为 20002014 年我国区域层面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图 B6-4(1)有关图示时期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B.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C.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迁入量呈较强的波动性D.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2)影响东部地区大

42、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就业机会 C.收入水平 D.基础服务设施(3)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可以 ( )A.缩小城乡间差距24B.协调区域发展C.加快城市化进程D.缓解生态压力解析(1)C (2)B (3)C 第(1)题,图示时期,东部地区绝大部分年份迁入量高,但也有部分年份迁入量低,甚至低于中西部地区;2004 年中部地区的迁入量高于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迁入量一直处于较强的波动之中;材料没有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状况。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入量;充足的

43、就业机会使得人口最终参与社会生产,满足相应的生活需求,是引起人口迁入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口迁移的意愿,其不属于影响东部地区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第(3)题,城市化的演进,可以缩小城乡间差距,但短期内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迁移,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将进一步扩大城乡间差距;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不利于协调区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迁入地而言,会加重生态环境的压力。命题点三【典例探究】例 5 (1)B (2)A (3)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

44、式,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站点周边的人流量。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由图可知,甲、乙、丙站点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该区域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高,应属于中心商务区。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新题预测】12.B 13.C 解析 第 12 题,图中拟建住宅 N 距铁路太近,拟建道路占用农田,A 错。拟建住宅 M 靠近林地,环境好,拟建道路不占农田,B 对。拟建住宅 Q 靠近风景名胜,会影响景区环境,C 错。拟建住宅 P 太靠近铁路,D错。第 13 题,现代城市居民出行越来越多

45、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悄然兴起,蓬勃发展。工作日的 6:00正值早晨,居民可能骑车准备去上班,c 地所在住宅区可能自行车最多。工作日的 17:00 刚下班或准备下班,d 点所在工业区可能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最多。14.C 15.B 解析 第 14 题,甲站点附近区域主要位于市中心,有多条地铁线交会,交通通达度最高,人流量大,地租最高,应为中心商务区;丁没有位于市中心,不适合中心商务区布局;乙站点附近区域靠近地铁 1 号线和 4 号线交汇处和湖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且在城市外缘,应为高级住宅区;丙站点附近区域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洁净,靠近地铁 2 号线和 5 号线,且有专线与机场相连,交通便

46、捷,应为高新技术产业园。第 15 题,该城市新建机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的东北部,故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东北方向发展。7.2016全国卷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 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

47、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25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解析(1)A (2)B (3)D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服务功能的相关知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分工明确,由此可知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集聚

48、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规划的影响。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8.图 B6-5 为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 B6-5(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可以 ( )A.控制市中心人口,限制该城镇的服务范围B.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的工业化发展C.直接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技术创新D.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26(2)若该城镇布局合理,据

49、图可知 ( )A.当地盛行东北风 B.河流自西向东流 C.W 为住宅区 D.城镇功能组团占地约 3 平方千米解析(1)D (2)A 第(1)题,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增大,各组团之间距离较远,有利于分散市中心区人口,不会限制城镇的服务范围;不会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可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对产业活动的技术创新并无影响。第(2)题,图示工业区在该城镇西南,当地盛行风为东北风;工业区应在河流下游地带,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W 靠近主干交通线和工业区,污染较重,不利于住宅区建设;图示功能组团半径约 16 千米,占地超过 3 平方千米。9.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会出现多核心化现象。图 B6-6 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价格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图 B6-6(1)影响图中 8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