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2708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泸水五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泸水五中 2018-2019学年 11月份考试理科综合物理一、单选题 1.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 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 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 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 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0.1 s,声速为340 m/s,则(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 34 m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 34 m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答案】D【解析】【分析】前一滴水滴到

2、盘子里面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 n次听到水击盘的总时间为 t,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根据 求出重力加速度。h=12gt2【详解】A、B 项:人耳能区分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0.1s,所以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差最小为 0.1s,设盘子到人耳的距离为 x,则 ,t 为滴水的时间间隔,由于不知道 t的具体值,x340+t=0.1s所以无法算出 x,故 A、B 错误 ;C、D 项:从前一滴水滴到盘子里面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 n次听到水击盘的总时间为 t,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 ,所以水从水龙头到盘子的时间为t=tn1t1=tn1由公式 得: ,故 C错误,D

3、 正确。h=12gt2 g=2(n1)ht22故应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求出重力加速度。h=12gt2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正值B.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C. 物体的速度等于 0,其加速度也一定等于 0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可能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如果两者方向相同,就是加速运动,相反就是减速运动,如果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

4、,是减速运动的,所以 A、B 错;物体速度为 0,其加速度可能不为 0的,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时刻,速度为 0,但加速度不为 0的,故 C错;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的,如:竖直上抛运动。故 D正确。考点: 加速度;速度3.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 O点,且铅笔靠着线的左侧向右上方 45方向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 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橡皮参与了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矢量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解直角三角形即可确定合

5、速度的大小。3【详解】橡皮参与了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沿斜面方向上的速度大小等于铅笔运动的速度,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绳子的竖直部分减少的速度,也为铅笔运动的速度,设都为 v0;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v=(v0+22v0)2+(22v0)2=2+2v0所以橡皮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故应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确定橡皮的运动情况,确定两个分运动的方向和大小是难点,同时要注意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象该题,做出辅助线分析合速度与分速度大小之间的几何关系是非常重要的。4.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 v匀速下滑的物体 A通过轻质

6、细绳拉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 B向右匀速运动B. 物体 B向右匀加速运动C. 物体 B向右做变加速运动D. 物体 B向右做减速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4物体 A以速度 v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绳子的速率等于物体 B的速率,将 A物体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绳速,由几何知识求解 B的速率,再讨论 B的运动情况。【详解】将 A物体的速度按图示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绳子速率 v 绳 =vcos而绳子速率等于物体 B的速率,则有物体 B的速率 vB=v 绳 =vcos。因 减小,则 B物体加速运动,

7、可知物体 B向右做变加速运动,故 C正确,ABD 错误。故应选:C。5.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 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A. 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 大小和方向均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铅笔向右匀速移动,故物体会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物体向上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同时参与这两个运动,这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的运动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橡皮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均不变,选项 A正确。考点:运动的合成。二、多选题 6.如图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

8、一端固定于 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5测力计,分别用 F1和 F2拉两个弹簧测力计,将这端的结点拉至 O点现让 F1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某一角度,且 F1始终处于 PO左侧,要使这端的结点仍位于 O点,则关于 F的大小和图中的 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大 F2的同时增大 角B. 增大 F2的同时减小 角C. 增大 F2而保持 角不变D. 减小 F2的同时增大 角【答案】ABC【解析】【分析】要使结点 O位置不变,应保证合力大小、方向不变,保持 F1的大小不变,即要求一个分力大小不变,故根据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正确分析得出结果。【详解】对点 O点受力分析,受到两个弹

9、簧的拉力和橡皮条的拉力,由于 O点位置不变,因此橡皮条长度不变,其拉力大小方向不变,F 2的大小不变,ob 弹簧拉力方向和大小都改变,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如图 1所受示,可以增大 F2的同时增大 角,故 A正确;6若如图 2变化所受,可以增大 F2的同时减小 角,故 B正确;如图 3所受示,可以增大 F2而保持 角不变,故 C正确;同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减小 F2的同时增大 角是不能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故 D错误。故应选:ABC。【点睛】明确矢量合成的法则,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题,本题实质上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7.如图所示,质量为 M5 kg 的箱子 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10、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 m21 kg的物体 C,质量为 m12 kg 的物体 A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箱子 B相连,在 A加速下落的过程中, C与箱子 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取 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 A处于失重状态B. 物体 A的加速度大小为 2.5 m/s27C. 物体 C对箱子 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2.5 ND. 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 30 N【答案】ABC【解析】【分析】先假设绳子拉力为 T,分别对 A和 BC整体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加速度和拉力 T。【详解】A、B 项:假设绳子拉力为 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

11、A,有:m 1g-T=m1a;对 BC整体,有:T=(M+m 2)a;联立解得:T=15N,a=2.5m/s 2,方向向下,故处于失重状态,故 AB正确;C项:对 C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2a=12.5=2.5N,故 C正确;D项:绳子的张力为 15N,由于滑轮两侧绳子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对滑轮的作用力为 ,斜向右下方,故 D错误。152N故应选:ABC。【点睛】本题关键是分别对 A和 BC整体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求解 C与 B间的静摩擦力即可。8.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

12、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8B. 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 N/mD. 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胡克定律分析乙图,得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关系等信息,分析橡皮条两次拉伸长度关系和橡皮条和绳的结点的位置关系。【详解】A 项: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l-l0)=kx,即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与弹簧长度不成正比,故 A错误;B项:根据 F=kx,k 一定,有F=kx

13、,可知,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故 B正确;C项:在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图象上,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由此可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N/m,故 C正确;D项: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特性决定,当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故 D正确。故应选:B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图象斜率的意义,考查了对胡克定律的理解。三、实验题 9.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时,长度记为 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

14、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 L1至 L6,数据如下表表: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9_。(3)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的差值(填“ 或 ”)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9.8 m/s2) 。【答案】 (1). 竖直; (2). 稳定; (3). ; (4). ; (5). L3 1mm Lx; (6). 4.9; (7). 10;【解析】试题分析: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

15、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mm,所以长度 应为 3340cm,由表L3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1mm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g砝码,所以弹簧的形变量应该是弹簧长度与 的差值Lx充分利用测量数据 ,通过图和表可知k=Fx=4.9N/m L0=25.35cm,Lx=27.35cm所以砝码盘的质量为 m=kxg=10g考点: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名师点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对于实验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来减少偶然误差视频10.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 约为

16、 ,电压表 V的内阻约为 ,电流表 ARx 200 2k10的内阻约为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 a)或图( b)所示,结果由公式10计算得出,式中 与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Rx=UI U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 和 ,则 (填“ ”或“ ”)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x1 Rx2 Rx1 Rx2且测量值 (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真实值,测量值 (填“大Rx1 Rx2于” 、 “等于”或“小于” )真实值。【答案】 大于 小于Rx1【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待测电阻满足 ,所以电流表应用内接法,即 更接近真RVRX=2000200 RxRA=

17、20010 Rx1实值;根据串并联规律可知,采用内接法时真实值应为: ,即测量值大R真 =UUAI UI=R测于真实值;采用外接法时,真实值应为: ,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R真 UIIV UI=R测考点:伏安法测电阻【名师点睛】应明确: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方法是:当满足 时,电流表应用外接RVRXRxRA法,此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满足 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此时测量值大于真实RVRXRxRA值。四、计算题 11.人们认为某些白矮星(密度较大的恒星)每秒大约自转一周(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半径 R约为 6.4103km).(1)为使其表面上的物体能够被吸引住而不致

18、由于快速转动被“甩”掉,它的密度至少为多大?(2)假设某白矮星密度约为此值,且其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则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大?11【答案】 (1)1.4110 11kg/m3(2)4.0210 7m/s【解析】【分析】(1)万有引力大于自转所需向心力是物体不被甩掉的条件,由此分析即可;(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分析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详解】(1) 设白矮星赤道上的物体 m恰好不被甩出去,万有引力刚好提供自转所需向心力有:则 GMmR2=m(2T)2R可得白矮星的质量:M=42R3GT2根据球的体积公式知,白矮星的体积:V=43R3所以其平均密度:;=MV=3GT2=1.411011

19、kgm3(2) 白矮星表面重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MmR2=mv2R解得:第一宇宙速度 v=GMRM=43R3所以第一宇宙速度:。v= GMR= 42R2T2=2RT=4.02107ms【点睛】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根据近地卫星的周期可以求出中心天体密度,这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12.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 FT,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如图中 B、 C为该夹子的横截面)测量时,只要如图所示那样用一硬杆竖直向上作用在绳上的某点 A,使绳产生一个微小偏移量 a,借助仪表很容易测出这时绳对硬杆的压力 F.现测得该微小偏

20、移量为 a12 mm, BC间的距离为 2L250 mm,绳对硬杆的压力为 F300 N,试求绳中的张力 FT.12【答案】1.610 3N【解析】【分析】对 A点受力分析,抓住 A点合力为零,运用合成法求出绳子中的张力大小。【详解】对 A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2Tsin当 很小时,sintan由几何关系得: tan=aL解得: T=FL2a代入数据解得 T=1.6103 N。【点睛】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问题,对数学的几何能力要求较高,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求解。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

21、B. 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它间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都是可以自发地进行的E. 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答案】BDE【解析】凡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13选项 A错误;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选项 B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它间接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 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

22、定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都是可以自发地进行的,选项 D正确;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时,则体积变小,气体分子密度变大,则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选项 E正确;故选 BDE.14.如图是粗细均匀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 U形玻璃管,大气压强 Po=76 cmHg,当两管水银面相平时,左管被封闭气柱长 L1=20cm,温度 t1=310c,求:(I)当气柱温度 等于多少 0C时,左管中气柱长为 21cm?(II)保持 温度不变,为使左管气柱变为 19cm,应在有管加入多长的水银柱?【答案】(I) 54.6C ()6cm【解析】【详解】(1) 当左管气

23、柱变为 21cm时,右管水银面将比左管水银面高 2cm,此时左管气柱压强: P2=76+2=78cmHg研究左管气柱由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其中 P1=P0=76cmHg,V1=20S,T1=273+31=304K,V2=21S,T2=273+t2代入数据解得:t 2=54.6C;(2) 设左管气柱变为 19cm时压强为 P3,由题意可知左管气柱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P3V3=P1V1得:7620 S=P319S解得: P3=80cmHg右管加入的水银柱长: h=80-76+(20-19)2=6cm。15.如图所示为半圆形的玻璃砖, C为 AB的中点, OO

24、为过 C点的 AB面的垂线。 a, b两束14不同频率的单色可见细光束垂直 AB边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且两束光在 AB面上入射点到 C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 P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在半圆形的玻璃砖中,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b光的传播速度B. a光的频率大于 b光的频率C. 两种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的间距 a光的较大D. 若 a, 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 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 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E. b光比 a光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玻璃砖对 b束光的偏折角大于对 a束光的

25、偏折角,根据折射定律得知:玻璃砖对 b束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a束光的折射率,由 得到,a 光在玻璃砖中v=cn的速度大于 b光的传播速度故 A正确;b 光的折射率大,则 b光的频率高故 B错误;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a 光的频率小,波长长,故相邻明条纹的间距 a光的较大故 C正确;由公式 分析得知,a 光的折射率 n小,则 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sinC=1n大于 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故 D正确;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强,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可知 a光比 b光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 E错误考点:考查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双缝干涉,光的衍射【名师点睛】解决光学问题的关键要掌握全反射的条件折

26、射定律 临界角公式n=sinisinr光速公式 ,运用几何知识结合解决这类问题sinC=1n v=cn16.如图所示,一列沿 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这列波恰好传播到 P点,且再经过 1.2s,坐标为 x=8m的 Q点开始起振,求:该列波的周期 T15从 t=0时刻到 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振源 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y及其所经过的路程 s.【答案】 (1)0.4s (2)y=3cm 0.45【解析】解:波速 v= = m/s=5m/s由 v= 得:T= = s=0.4st=0 时刻 O点沿 y轴负方向振动由 t=0时刻至 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经历时间 t= = s=1.5s所以 O点在此过程中振动了(3+ )T,则在 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 O点的位移为 y=3cm它通过的路程 S=34A+ =153cm=0.45m答:该列波的周期 T是 0.4s从 t=0时刻到 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振源 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y是 3cm,所经过的路程 s是 0.45m【点评】本题要波的传播方向熟练判断出质点的振动,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确定波形,要知道波速两个公式 v= 和 v= 都可以运用,要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