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2866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津市宝坻区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三校联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坻区普通高中三校联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是A. 舜B. 尧C. 禹D. 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位世袭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也就成了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第一位国王,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国王是启而不是舜,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国王是启而不是尧,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国王是启而不是禹,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2、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父系家长制C. 礼乐制D. 等级制【答案】A【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划分等级,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A 正确。父系家长制不是宗法制最大特点,B 错误。礼乐制是配合分封制实行制度,C 错误。等级制不是宗法制最大特点。D 错误。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2A. 周王的姻亲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 周王的亲族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答案】C【解析】根据“姬

3、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及史实不符,排除 A、B、D 项。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 “授民” ,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4.“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4、,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井田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体现了宗族亲情的特点,故 B 正确。井田制,与材料无关,故 A 排除。分封制,主要是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C 错误。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

5、”是实, “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3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 “皇帝是国家元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 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答案】C【

6、解析】【详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基伯里克利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点和繁荣,三次改革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健全。故选 C。雅典城邦里妇女无政治地位,因此 A 项错误。 B 项是罗马人的法律演变内容之一。城邦政权只向公民开放,D 项明显错误。7. 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度C. 议会内阁制度 D. 民主共和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其权”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建立君

7、主立宪制,让议会限制君主的权力。故选 B。A 项明显与材料相反;C 项内阁制度材料未体现;D 项说法错误,材料名的确提到保留君主。考点:维新变法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4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

8、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是指由于清政府拒绝与英国的平等贸易结果引发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观点既没有认清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更未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要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扩大殖民侵略权益,所以费正清的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应该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以便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 错误,排除;鸦片战争是非正义性,材料没有体现作者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

9、略的正义性,排除 B;材料中不是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 D。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实质【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是列强为获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结束。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要特别注意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进步作用,这是新课改的核心考向之一,可以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9.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

10、可于未战前决之。 ”据此,判断梁启超会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B. 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5C. 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 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答案】D【解析】【详解】梁启超分析 19 世纪下半世纪中日差距,显然是从两国政治体制角度分析,中国是君主专制,日本是君主立宪制,这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D 正确。军队装备中国不落后于日本,A 错误。中国闭关锁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打破,B 错误。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不是主要原因,C 错误。【点睛】 “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大致可从日本

11、在战前确立的这几个方面优势体现:1、政治制度先进,日本是君主立宪制,而中国还是君主集权制,所以无怪乎挪用水师经费的发生;2、工业水平先进,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已进初步向工业化迈进,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主要是官办的军事工业,整体上发展缓慢,这也是装备落后,买进装沙子的炮弹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3、军事装备先进,日本海军战前装备了一系列先进舰船,而北洋水师舰船已趋老化,水师经费被用作修建颐和园一节,令国人扼腕叹息;4、军队训练先进,北洋水师在炮管上晾衣服,这是广为人所知的故事了,训练管理水平可见一斑。10.下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

12、因是A. 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 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D. 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答案】A【解析】6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的是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排除 B 项,C 项不选因为腐败的清王朝只依靠政府军队反抗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终失败,所以 D 项也不能选。只有 A 项范围最广,既包括了中国的军也包括了中国的民,是列强没能把中国吃掉的根本原因。所以本题答案选 A 项。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意义。11.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

13、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 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 都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C. 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D. 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的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犯了绝对平均主义错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缺乏社会基础没能实现,故 A、B、D 三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故 C 正确。12.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14、;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可见第一点指的是民族意识增强,第二点指的是民主意识增强,只有 A 项符合。B、C 和 D 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13.2011 年 8 月 15 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 l787 年宪法规定,7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15、A. 人民选举B. 总统任命C. 国会选举D. 各州竞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由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因此,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等产生方式是总统任命。故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14. 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义是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C. 南昌起义 D.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

16、产党于 8 月 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义。所以应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15.下列历代制度或措施中,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是A. 隋唐实行科举考试B. 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C.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D. 清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考试实行有利于不同阶层的流动,促使不同阶层的人加入到统治阶级中来,8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正确。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下诸侯权力较大,容易导致对抗中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错误。节度使属于割据一方实力派,容易导致对抗

17、中央,C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主要是涉及君主集权的问题,D 错误。16. 对下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唐朝时期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能够集思广益,这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三权分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不是衰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正确选项是 B 项。17.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

18、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签署了“双十协定”D. 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答案】D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隐含信息, “蒋介石和毛泽东言和”即国共第二次合作。A 是国民党“一大”成果,B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就,均不符合题目要求,可排除。C 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和谈的成果,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又可排除。故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成就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合作抗日18.伯利克

19、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这里的“人民”是指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 雅典妇女C. 外邦人D. 奴隶【答案】A【解析】雅典公民才有民主权力,公民是指本邦成年男子,故 A 正确;其余三项均没有民主权利。19.2008 年 10 月 28 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 77 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年)第 46 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A. 宗法制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禅让制【答案】A【

2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年)第 46 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嫡长子孙继承的是宗法制。故选 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0.宋代官制辞典记载:“乾德三年(965 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10赋,此为道一级别之设官。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实现了中央集权B. 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 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21、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宋代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总揽地方财政,这样可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会弱化地方开展经济建设的资金,所以 D 项符合题意,宋代建立后 BC 两项中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已经不复存在,A 项说法过于笼统,不如 D 项具体,答案选 D 项。【名师点睛】材料说明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即通过削弱地方的经济实力,以加强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加强思想控制。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21. “紫

22、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日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据材料“紫禁城内个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日本等国家组成的侵略集团对中国北京的暴行,属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故 C 项正确;日本没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故 A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只有日本发动,没有各国参与,且没有侵占北京,故 B 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也没有各国参与,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

23、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紫禁城寇兵分国占据日本” ,学生再结合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22.1927 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B. 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了上风C.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D.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要是指中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 正确。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A 错误。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了上风是大革命失败主观因素,B 错误。C 是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2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

24、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 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 、最大的一次”等信息可以看出,文中的“大迁移”指的长征。A、B、D 项均与材料中的“武装宣传”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24.“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25、. 五四运动D. 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应该是五四运动,故 C 项符合题意史实和题意,A B 项运动中均没有工人参与,D 项没有青年学生。所以答案选 C。12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2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 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

26、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里的“清代” 、 “ 军机大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责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材料里军机大臣的话直接说明的就是这一点,故选 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26.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 周王卿诸侯士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 周王诸侯士大夫D. 周王大夫士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

27、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故选 B。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7.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A. 秦朝和唐朝B. 秦朝和隋朝C. 秦朝和元朝D. 唐朝和元朝1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得以推广;行省制是在元朝创设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地方的有效管理,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因此 C 符合题意。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28、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2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为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号令、审核、和执行;尚书省下设置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户部六部,负责相应职责。故修建水利工程应是皇帝下旨,中书省起草诏令,故排除 AD;门下省封驳,再到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是工部的职责,故 C 项正确。户部掌管户籍,与工程建设无

29、关,排除 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运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朝时开始形成,宋元时期发展演变,其相关史实也需要掌握。2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是指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是指加强中央集权,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而是中央政府收回财权,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加强中

30、央集权与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无关,14排除 C;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在北宋之前,北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藩镇割据成的血的教训,排除 D。所以选 A点睛:纵观材料不难发现,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才是本题题眼,材料多次提到“收了”收到哪里去了?运用所学即可得出答案。30.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正确的是参知政事的设置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有效地加强了君权;宋代的时候,为进一步加强君主的权力,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参知政事

31、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明初,太祖朱元璋干脆废除了宰相制度,大权独揽;清雍正帝时,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所以应选 D。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31.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 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 相权的日益加强C. 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 中央机构的精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15清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排除 B,选 A。CD 只是现象,没

32、有揭示实质,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32.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 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设丞相是封建国家统一之后政权建设需要,明朝废丞相是加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二者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A 正确。相权威胁皇权不是前者原因,B 错误。秦朝设丞相和明朝废丞相与国家统一没有关系,C 错误。古代社会是君主专制,不是分权制衡,D 错误。3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33、”文中“上”指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答案】D【解析】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故选 D。3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 487 年, “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A. 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B. 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C. 有盗窃行为的公民D. 伤害主人的奴隶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主要是保障民主制度的, “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是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故选 B;陶片放逐法不是审判机构,在雅典,公民法庭是审判机构,A、C、D 项错误。【名师点睛】陶片放

34、逐法是保障民主制度的,解题关键是知道设立此制度的目的。35.谭嗣同在 1896 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A.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B. 英国占香港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D. 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沿海地区基本沦陷【答案】A【解析】【详解】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描绘的是台湾被日本割让情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台湾人民因此掀起了反对割让台湾斗争。故 A 项正确。香港割让是 1842 年,B 错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是 1900年,C 错误。D 是 1937 年之后,不符合材料时间。36.叶圣陶在一则

35、日记中写道:“课毕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 清政府B. 南京临时政府C. 北洋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题目中的“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武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 1911 年的武昌起义,再就是新军,17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重要举措,其它三个政府存在时期,没有新军这名,因此可排除B、C、D。从材料中的“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即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

36、民主革命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的腐朽3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句话中所说的“战争”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日俄战争D. 克里米战争【答案】A【解析】由“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 1917 年十月革命的发生,故 A 项正确;二战后苏联没有发生革命,故 B 项正确;C 项之后发生 1905 年革命,但不符合“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排除;D 项之后是 1861 年改革,不符合“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37、 ,故排除。点睛:对“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8.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A.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B.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C. 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D. 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答案】B【解析】材料“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反映了四月提纲的主张,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故 B 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错误;

38、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于四月提纲之后,18故 C 错误;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发生于十月革命后,故 D 错误。故选 B。39.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兴奋和鼓舞”的是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C.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D.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第一次开始实现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并没有实践;B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是

39、没有成功;C 选项武昌起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起义。40.共产党宣言有 7 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 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精神B. 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C. 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 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答案】A【解析】据材料“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 1872 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得出马克

40、思、恩格斯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体现了其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A 正确;BCD 均与材料主旨不符。二、材料分析题(共 2 小题,41 题 8 分,42 题 12 分,共 20 分)4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19为三。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

41、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请回答:(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答案】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使决策具有科学性。(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古代君主专

42、制可知不同意该说法;第二小问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分权制约是为了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分析中国是个人决策;依据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可知雅典是集体决策。(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国是君主专制以及雅典是民主政治角度回答。【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 。“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 “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42.材料一

43、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20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英国威廉格莱斯顿材料三 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材料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

44、什么权力。(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示的现象?(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相同点。(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定宪法或法律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什么?【答案】 (1)立法权。(2)依据:1787 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原因:当时宪法存在忽视人民权利,特别是歧视妇女的倾向。(3)相同点: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4)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是立法权。(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 1787 年宪法忽视人民权利角度归纳局限性。(3)依据材料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 1787 年宪法从确立了21三权分立政体角度回答。(4)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