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2868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武清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考试高三化学(理科)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考生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Cr:52 Fe:56 Cu:64 Sn:119 Br:80 I:127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 题每题 2 分,1120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钙和铁粉常作食品干燥剂B. 二氧化硫有毒所以不能作食品防腐剂C. 碳酸钡不溶于水因此在医疗上用作钡餐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钙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铁具有还原性,没有吸水性,铁能作还原剂但不能作干燥剂,故 A 错误;B二氧化硫有还原作用,可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二氧化硫能作食品防腐剂,但不能超量,故 B 错误;C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生成有毒物质氯化钡,用作钡餐的是硫酸钡,故 C 错误;D硫酸铜为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故 D 正确;故选 D。2.下列说法

3、错误的是A.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B.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C. 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 海水淡化能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A利用液态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制2冷剂,故 A 正确;B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电能等洁净能源,不产生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氮氧化物,故 B 正确;C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C 正确;D明矾能净水,但不能消除水中的无机盐,故 D 错误;故选 D。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A. 二氧化硅的结构式:O=Si=O

4、 B. COS 的电子式是:C. Cl 的结构示意图: D. Mg 原子的电子式:Mg【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1 个硅原子形成 4 个硅氧键,1 个氧原子形成 2 个硅氧键,所以二氧化硅中不存在硅氧双键,故 A 错误;B羰基硫(COS)分子中含有 1 个C=O 键和 1 个 S=C 键,其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 B 正确;C、Cl -的质子数为 17,电子数为 1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C 错误;D镁原子最外层为 2 个电子,Mg原子的电子式为 Mg:,故 D 错误;故选 B。4.类比法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比关系正确的是A. 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

5、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锂与氧气反应也生成过氧化锂B. Cl2、Br 2、I 2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铁氧化成+3 价的铁盐C. 铝与氧化铁能发生铝热反应,则铝与二氧化锰也能发生铝热反应D.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和硝酸反应都只生成盐和水【答案】C【解析】【详解】ALi 与 O2反应只会生成 Li2O,得不到过氧化锂,故 A 错误;B碘单质氧化性较弱,碘能氧化 Fe 生成+2 价亚铁盐,且 I-能被铁离子氧化生成 I2,故 B 错误;C铝活泼性大于铁和锰,Al 与 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 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类比关系正确,故 C 正确;DFeO 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生

6、成+3 价铁离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能和 FeO 反应生成 Fe(NO3)3,同时放出一氧化氮气体,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规律中的反常现象,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硝酸的强氧化性。3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 Al(OH)3胶体中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有沉淀产生B. 由于胶体带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在分散剂中做定向运动C. 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 NaClD. 制备 Fe(OH)3胶体时需要将饱和 FeCl3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答案】C【解析】【详解】ANaOH 溶液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

7、生聚沉生成 Al(OH)3沉淀,继续滴加 Al(OH)3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溶解,故 A 错误;B胶体是电中性分散系,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通电发生定向移动,故 B 错误;C氯化钠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故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的 NaCl,故 C 正确;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即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 NaOH 溶液中振荡,生成 Fe(OH)3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C。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

8、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密闭容器中 2 mol NO 与 2 mol O2充分反应,体系中的原子总数为 8 NAB. 10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水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0.4 NAC. 0.1mol 铁在 0.1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3 NAD. 常温下,0.1molL 1 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0.3 NA【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 NO 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故 2 mol NO 和 2 mol O2中含 8mol 原子,而反应过程中满足原子个数守恒,故将 2 mol NO 和 2 mo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原子

9、总数为 8NA,故 A 正确;B、在硫酸溶液中,除了硫酸外,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 0.4NA个,故 B 错误;C、0.1molFe 在 0.1mol 氯气中燃烧,铁过量,氯气完全反应,而氯气反应后边变为-1 价,故 0.1mol 氯气转移 0.2mol 电子即 0.2NA个,故C 错误;D、未注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0.1molL1 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故 D 错误;故选 A。7.根据相关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4B. 氯化钠发生状态变化时,一定会破坏离子键C. 物质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D. 都是由非金属

10、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 O2,故 A 错误;BNaCl 是离子晶体,状态发生变化,离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离子键一定被破坏,故 B 正确;C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化学键的强弱与分子的稳定性有关,故 C 错误;D都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但是离子化合物,故 D 错误;故选 B。8.根据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5Cl 和 37Cl 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B. CO2通入 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溶胶C. 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

11、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最高化合价D. 1 mol HCl 分子和 1 mol HF 分子断键需要的能量前者大于后者【答案】B【解析】【详解】A 35Cl 和 37Cl 属于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 错误;BCO 2通入 Na2SiO3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硅酸,可以得到硅酸溶胶,故 B正确;C氧元素、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其它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故 C 错误;D键长 H-FH-Cl,故 H-F 键键能更大,则断开 1molH-F 需要的能量更多,故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为 C,要注意一些特殊例子,如氧元素、氟元素一般没有最高正化

12、合价,其中 F 元素没有正化合价,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9.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 NaCl 溶液中少量 CaCl2:加入过量 Na2CO3,过滤B. 除去 KCl 溶液中少量 MgCl2:加入适量 NaOH 溶液,过滤C. 除去 CO2中的少量 HCl:通入 Na2CO3溶液,收集气体D. 除去 N2中的少量 O2:通过灼热的 Cu 粉末,收集气体【答案】D5【解析】【详解】A加入过量 Na2CO3,可除去氯化钙,但引入新杂质,应再加入盐酸除杂,故 A 错误;B加入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应加入适量 KOH 除杂,故 B 错误;C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应用饱和碳酸

13、氢钠溶液除杂,故 C 错误;D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可除去杂质,故 D 正确;故选 D。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 CaCO3反应:CaCO 32H Ca 2 H 2OCO 2B.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Ca 2+2ClO-+H2O+SO2CaSO 3+2HClOC. 用氨水吸收足量的 SO2气体:OH SO 2 = HSO3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2+4H+NO3 3Fe 3+2H2O+NO【答案】D【解析】【详解】A醋酸和碳酸钙都应该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

14、3COO-,故 A 错误;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aSO4 沉淀,故 B 错误;C氨水吸收过量 SO2反应为NH3H2O+SO2=NH4HSO3,离子反应为 NH3H2O+SO2=NH4+HSO3-,故 C 错误;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 2+4H+NO3-3Fe3+2H2O+NO,故 D 正确;故选 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B. 短周期第 IVA 族与 VIIA 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 8 电子结构C. N、C、O、H 四种

15、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A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过渡元素为副族元素与第族,全部为金属元素,故 A 错误;B短周期第 IVA 族与 VIIA 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为 AB4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合价绝对值之和均为 8,满足 8 电子结构,故 B 正确;CC、N、O、H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氨基酸或蛋白质或碳酸铵等,其中氨基酸中没有离子键,故 C 错误;D应描述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6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如非金属性

16、 ClS,而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 D 错误;故选 B。12.向含有 Fe3+、Fe 2+、Mg 2+、NH 4+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上述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变化的是A. Fe2+ B. NH4+ C. Fe3+ D. Mg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又因为亚铁离子极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所以在反应过程中,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以及氨气生成,则再加入盐酸后,生成氯化铁和氯化镁,则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镁离子,答案选 D。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有关问题。13.向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的相应气体后,下列各组离子还能大量存在的

17、是A. 氨气:K +、Na +、AlO 2-、CO 32-B. 二氧化硫:Na +、NH 4+、SO 32-、C1 -C. 氯气:K +、Na +、SiO 32-、NO 3-D. 乙烯:H +、K +、MnO 4-、SO 42-【答案】A【解析】【详解】AK +、Na +、AlO 2-、CO 32-之间不反应,通入氨气后,溶液显碱性,也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A 正确;BSO 32-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 HSO3-,不能共存,故 B 错误;C氯气溶于水,溶液显酸性,与 SiO32-反应生成硅酸沉淀,通入氯气后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H +、MnO 4-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乙烯,通

18、入乙烯后不能共存,故 D 错误;故选 A。14.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 A 逐滴加入到固体 B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7A. 若 A 为浓盐酸,B 为 MnO2,C 中盛品红溶液,则 C 中溶液褪色B. 若 A 为稀盐酸,B 为石灰石,C 中盛 CaCl2溶液,则 C 中溶液变浑浊C. 若 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C 中盛 A1C13溶液,则 C 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D. 若 A 为浓硝酸,B 为铜屑,C 中盛紫色石蕊溶液,则 C 中溶液变红色【答案】D【解析】浓盐酸与 MnO2反应产生氯气,干燥的氯气不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A 错误。稀盐酸与石灰石生成 CO2,CO 2与

19、CaCl2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浑浊。B 错误。 浓氨水与生石灰产生氨气,A1C13溶液与氨气产生沉淀不会溶解。C 错误。浓硝酸与铜屑产生 NO2,酸性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5.某阳离子为钠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含有 SO42 、CO 32 、Cl 的一种或几种,只取原溶液一次,便能一一检验其中存在的阴离子。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最合理的是A. HCl、BaCl 2、AgNO 3 B. Ba(NO3)2、AgNO 3、HNO 3C. 酚酞、Ba(NO 3)2、AgNO 3 D. HNO3、Ba(NO 3)2、AgNO 3【答案】D【解析】【详解】A先加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干扰 Cl 的检验,故 A

20、不选;B先加 Ba(NO3)2,CO 32-、SO 42-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一一检验,故 B 不选;C酚酞不能检验SO42 、CO 32 、Cl ,故 C 不选;D试剂的顺序为 HNO3、Ba(NO 3)2、AgNO 3,可依次检验出CO32-(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SO 42-(有白色沉淀生成)、Cl -(有白色沉淀生成),故 D 选;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把握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一一检验的限制条件。本题的易错点 A,要注意盐酸对氯离子检验的干扰。16.下列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 除去 SO2中少量的 HCl,可将混合

21、气体通入饱和 Na2SO3溶液中B. 粘在试管内壁的硫单质,可用热的稀盐酸洗涤C. 稀盐酸、NaOH、AlCl 3、Ba(OH) 2四瓶无色溶液,可用 NaHCO3鉴别D. 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答案】C8【解析】试题分析:A SO2、HCl 都可以与 Na2SO3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 Na2SO3溶液除杂,要用饱和的 NaHSO3溶液,错误;BS 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盐酸,所以粘在试管内壁的硫单质,不可用热的稀盐酸洗涤,要用热的 NaOH 溶液洗涤,错误;C NaH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放出气体;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 AlCl3溶液混

22、合产生沉淀,同时有气体产生;与 Ba(OH)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四瓶无色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因此可用 NaHCO3鉴别,正确;考点:考查实验方案或实验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I 、NH 4 、Cu 2 、SO 32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肯定不含 I 肯定不含 Cu2 肯定含有 SO32 可能含有 I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还原性 SO32-I -,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说明一定含有 SO32-,溶液中可能含有 I-离子,因加入溴水少量,I -没有被氧化,含 Cu2+离子的溶液呈蓝

23、色,原溶液无色说明不含铜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正确的有,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明确亚硫酸根离子和碘离子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的判断,要注意溴水是少量的,溴水只与 SO32 反应,与碘离子没有发生反应。18.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亚铁离子可将其氧化为一种常见的高效水处理剂,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 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氧化性:Na 2O2Na2FeO4FeSO4B. FeSO4只作还原剂,Na 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 由反应可知每 3

24、mol FeSO4完全反应时,反应中共转移 12 mol e _D. Na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杀菌消毒,还能起到净水的作用【答案】C【解析】A.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可知 ,氧化性:Na 2O2Na2FeO4FeSO4 ,A 正确;9B.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Fe 元素的化合价由 +2 价升高为 +6 价 ,O 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 1 价降低为 2 价, 部分由 1 价升高为 0 价 ,所以 FeSO4只作还原剂,Na 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 正确;C2FeSO 410e -,所以每3molFeSO4完全反应时,反

25、应中共转移 15mol 电子,C 错误。DNa 2FeO4处理水时,Na 2FeO4可以氧化杀死微生物,生成的还原产物氢氧化铁又具有吸附作用,可以起到净水的作用,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解答本题特别需要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Na2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19.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3 B. 2:3 C. 1:1 D. 3:1【答案】A【解析】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二氧化硫是还原产物,生成1mol 二氧化硫得 2mol 电子;氮气是氧化产物,生成 1mol 氮气失去 6mo

26、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比是 1:3,故 A 正确。20.向 100 mL 的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 Cl2 3.36 L,所得溶液中 C1-和 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 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75 molL1 B. 1molL1 C. 1.5 molL1 D. 2 mol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溶液中微粒反应的顺序是 Fe2+Br-.n(Cl2)=3.36L22.4L/mol=0.15mol;n(Cl )=0.3mol;假设 FeBr2溶液的浓度是 x,则在原溶液中n(Fe2+)=0.1xmol;n(Br )=0.2xmol;根

27、据物质反应时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结合电子守恒可知:0.05x+(0.2x-0.3)0.5=0.15,解得 x=2,因此选项是 D。考点:考查微粒反应的顺序及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21.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 C 为金属元素。A、C 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E 的原子序数,D 与 B 同主族且 D 原子序数是 B 原子序数的 2 倍。AB 2和DB2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C 2D 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10(1)E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工业上制取 C 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2)A 的最低负价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_;C、D、E

28、 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化合物 C2D3中,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变质,生成一种单质,所得溶液呈强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答案】 (1). 第三周期A 族 (2). 2NaCl 2Na+Cl2 (3). 正四面体 (4). S2- Cl- Na+ (5). Na2S3 + O2 + 2H2O = 4NaOH + 6S【解析】【分析】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 与 B 同主族且 D 原子序数是 B 原子序数的 2 倍,则 D 为 S 元素,B 为 O 元素,E 为 Cl 元素;只有

29、C 为金属元素,化合物 C2D 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则 C 只能为 Na 元素,硫化钠水解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C 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E 的原子序数,则 A 的原子序数为 6,A 为 C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 为 C 元素、B 为 O 元素、C 为 Na 元素、D 为 S 元素、E 为 Cl 元素。(1)E 为 C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A 族,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 NaCl 制取金属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Cl 2Na+Cl2,故答案为:第三周期A 族;2NaCl 2Na+Cl2;(2)A 的最低负价氢化物为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

30、,离子半径越大,则钠离子半径最小,S 2- 、Cl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S2- Cl- ,因此 C、D、E 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2- Cl- Na+,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 2- Cl- Na+;(3)化合物 Na2S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变质,生成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3 + O2 + 2H2O = 4NaOH + 6S,故答案为:Na 2S3 + O2 + 2H2O = 4NaOH + 6S。【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正确判断元素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3),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2.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

31、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在浓 CaCl2溶液中通入 NH3和 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11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该产品。D 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可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 mol/L 盐酸 d氯化铵 e氢氧化钙。(1)A 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_。(2)B 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3)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4)在实验过程中,向 C 中通入气体有先后顺序,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是:_。(5)检验 D 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_。(6)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

32、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a c (2). 除去 CO2中的 HCl (3).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4). NH3 (5).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 D 出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试纸不变蓝,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D 出口处,若有白烟,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没有白烟,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 ) (6). CaCl 2 + H2O + CO2 + 2NH3 CaCO 3 + 2NH4Cl【解析】【分析】(1)根据装置特点可知,A 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E 为氨气的发生装置;(2)根据生成的二氧

33、化碳中混有氯化氢,结合 C 中的反应分析判断;(3)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的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4)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溶解性判断先通入的气体;(5)根据氨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6)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详解】(1)装置 A 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是石灰石和 6mol/L 盐酸,故答案为:ac;12(2)饱和 NaHCO3溶液可除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3)实验室制取氨气采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的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 2O,故答案为:2NH

34、4Cl+Ca(OH)2 CaCl2+2NH3+2H 2O;(4)氨气极易溶于水,易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应先通入氨气,故答案为:NH 3;(5)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能和浓盐酸反应生成白烟,故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 D 出口处,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氨气逸出,反之则不逸出(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处,若观察到白烟,则证明氨气逸出,反之则不逸出) ;(6)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能和碱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和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CaCl 2+CO2+2NH3+H2O=CaCO3+2NH 4Cl,故答案为:CaCl

35、2+CO2+2NH3+H2O=CaCO3+2NH 4Cl。23.某课外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氯气并探究其相关性质(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白粉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 C 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 中的现象_。(3)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C 中、依次放入_(选填表中字母) 。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有色布条b 干燥的有色布条 硅胶 湿润的有色布条c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干燥的有色布条13d 湿润的有色布条 无水氯化钙 干燥的有色布条(4)设

36、计装置 D、E 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当向 D 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之后打开活塞,将装置 D 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 E 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则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大于碘。(5)有同学提出该实验方案仍有不足,请说明其中的不足及后果。_;_。【答案】 (1). Ca(ClO)2+2HCl=Cl2+H 2O+CaCl2 (2). 长颈漏斗中液面明显上升,形成水柱 (3). d (4). 黄(或橙) (5). 溶液变蓝色 (6). E 处未能排除 D中过量 Cl2的干扰,而置换出 I2 (7). Cl2通入 NaHSO3溶液中

37、会产生 SO2,污染空气【解析】【分析】(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其中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2)依据装置中气体压强变化和长颈漏斗中液体液面变化分析判断;(3)依据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进行实验设计;(4)依据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液体溴单质和碘化钾溶液中的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结合溴水的颜色和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分析解答;(5)依据装置图气体流向分析,E 装置中 D 处不能排除氯气的干扰;装置 F 处不能吸收生成的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分析解答。【详解】(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38、Ca(ClO) 2+4HCl(浓)=CaCl 2+2Cl2+2H 2O,故答案为:Ca(ClO) 2+4HCl(浓)=CaCl2+2Cl2+2H 2O; (2)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 C 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堵塞,装置 AB 中气体压强增大,会把 B 中的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长颈漏斗中液面明显上升,形成水柱; (3)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a、氯气从食盐水中出来会含有水蒸气,干燥有色布条会褪色,通过碱石灰后,氯气会被吸收,后续试验无法验氯气是14否具有漂白性,故 a 错误;b、氯气从食盐水中出来会含有水蒸气,干燥有色布条会褪色,通

39、过硅胶后,水蒸气会被吸收,但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会褪色,不能证明其漂白作用的物质,故 b 错误;c、氯气从食盐水中出来会含有水蒸气,湿润有色布条会褪色,U 形管中加入浓硫酸,气体不能进入后面装置,不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故 c 错误;d、氯气从食盐水中出来会含有水蒸气,湿润有色布条会褪色,通过固体干燥剂氯化钙吸收水后,遇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证明氯气无漂白性,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4)D 中是溴化钠,当向 D 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所以现象为:溶液从无色变化为黄色: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打

40、开活塞,将装置 D 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淀粉溶液的装置 E 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故答案为:黄(或橙); 溶液变蓝色; (5)装置中在验证溴单质氧化性大于碘单质的实验验证方法中 不能排除氯气氧化碘离子的干扰作用;最后装置 F 氯气通入会和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污染气,不能被吸收,故答案为:E 处未能排除 D 中过量 Cl2的干扰,而置换出 I2; Cl 2通入 NaHSO3溶液中会产生 SO2,污染空气。【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以及氯气化学性质的应用。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性质,不是氯气的性质。2

41、4.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 及少量 Au、Pt 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步 Cu 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得到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_。(2)第步加 H2O2的作用是_,使用 H2O2的优点是_。(3)用第步所得 CuSO45H2O 制备无水 CuSO4的方法是_。15(4)由滤渣 2 制取 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上述三种方案中,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方案更合理。【答案】 (1). Cu4H 2NO 3 Cu2

42、2NO 22H 2O 或3Cu8H 2NO 3 3Cu2 2NO4H 2O (2). Pt 和 Au (3). 把 Fe2+氧化为 Fe3+ (4). 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污染 (5). 坩埚中加热脱水 (6).甲 (7). 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 (8). 乙【解析】【分析】(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具有强氧化性,Cu、Al、Fe 发生反应生成 Cu2+、Al 3+、Fe 2+,Pt和 Au 不反应;(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且被还原为水;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易于沉淀除去;(3)加热固体应该在坩埚

43、中进行;(4)依据实验方案过程分析制备晶体中是否含有杂质,使用的试剂作用,原料的利用率,原子利用率因素分析判断。【详解】(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具有强氧化性,Cu、Al、Fe 发生反应生成Cu2+、Al 3+、Fe 2+;所以滤渣 1 的成分是 Pt 和 Au,滤液 1 中的离子是 Cu2+、Al 3+、Fe 2+;第步 Cu 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4H+2NO3- Cu2+2NO2+2H 2O 或 3Cu+8H+2NO3- 3Cu2+2NO+4H 2O,Au、Pt 和酸不反应,所以滤渣是 Au、Pt,故答案为:Cu+4H+2NO3- Cu2+2NO2+2H 2O 或 3Cu+8H+

44、2NO3- 3Cu2+2NO+4H 2O;Au、Pt;(2)第步加 H2O2的作用是将 Fe2+氧化为 Fe3+,2Fe 2+H2O2+2H+=2Fe3+2H2O,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后为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将 Fe2+氧化为 Fe3+;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16(3)第步由五水硫酸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应是在坩埚中加热脱水,故答案为:在坩埚中加热脱水;(4)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 H2SO4,生成 Fe2(SO4)3和 Al2(SO4)3,再加 Al粉和 Fe2(SO4)3生成 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 NaOH,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 NaAlO2,再在滤液中加 H2SO4生成 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最合理,因为丙加的NaOH 和制备的 Al2(SO4)3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造成原料浪费,故答案为:甲;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