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风” “雅”以后有李杜苏渊雷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 “雅”以后有李杜。 “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 “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
2、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 “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 “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 “雅” “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 ,而杜则偏于“骚雅” 。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 “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 。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
3、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
4、缘故。注: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1. 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 ”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A. 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B. 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C. 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D. 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2.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 “雅” “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诗偏于“风骚” ,而杜诗则偏于“骚雅” ;“风雅”李杜这条线,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
5、。B. 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 “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C.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D. 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 “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3.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B. 李白和杜甫既继承
6、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C. 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D. 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 ”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
7、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3 -最后进行辨析。由原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 。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C 项最准确。【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来看,C 项,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 。真正的原因是“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 。【3
8、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 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品茶栊翠庵
9、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10、。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 4 -让她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呢。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攽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 ,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
11、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喬” 。妙玉斟了一盅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 ,她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 ,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
12、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13、”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她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 ”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宝玉道:“这
14、是自然的。 ”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 5 -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她带去罢。 ”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相关链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第五回妙玉判词)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的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摘自红楼梦第十八回)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栊翠庵东禅堂,贾母和妙玉关于选茶和用水进行了一番问答,这段对话看似浅白无奇,却可见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B. 妙玉在招待黛玉宝钗时用“古玩奇珍”而招待宝玉却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说明妙玉对宝玉到来心中不喜。C. 作者通过妙玉待客的茶具暗示了妙玉显赫的家世,通过妙玉给不同客人用不同茶具说明她虽隐身空门却通晓人情。D. 妙玉先笑宝玉“吃一海”茶是“饮驴饮骡” ,又说黛玉是尝不出“旧年雨水”的俗人,这是和他开玩笑,并暗示其品茶的技巧。5. 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6. 红楼梦第五回中用世难容曲来暗示妙玉的性格和命运:“气质美如
16、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但是也有人反对上述的观点,认为妙玉做作、虚伪、假清高。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妙玉的评价。【答案】4. B 5. 环境对比,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 妙玉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对比,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对待贾母与宝钗、黛玉的不同;妙玉与黛玉对比,“黛玉知她天性怪癖”性情怪癖的黛玉衬托出性情绝怪的妙玉;妙玉与宝玉对比,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 (答出三点即可) 6. 示例一:赞同曲子观点:(1)从形象看,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气质高雅,但因为自幼在寺庙
17、带发修行,所以对尘世的丑恶极为反感,形成了孤独清高的个性。 (2)从环境看,- 6 -寺庙清幽的环境和孤高的性格让她和世俗格格不入,花季芳龄却没有一个朋友,反而被人嫉妒和嫌弃。示例二:赞同“假清高”观点:(1)从形象看,妙玉虽然自幼出家,但是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从她对贾母周到的招待和逢迎,可见她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 (2)从情节看,她虽然身在空门,但是依然无法遏止青春的萌动,她对宝玉的“嗔怪”和取笑,其实是对宝玉的好感,她虽然身在空门,见到宝玉后也不免心猿意马,不顾自己的洁癖而把自己平常吃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所以,妙玉的孤高实际是假清高,虚伪和做作。【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8、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 “说明妙玉对宝玉到来心中不喜”错误。有洁癖的妙玉拿自己饮茶的茶具招待宝玉说明她对宝玉亲近,而非不喜欢。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属于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明确了题目要求,要认真阅读文本中对妙玉描写的语句,
19、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对比的。如文本第一段“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根据语句可以看出环境对比,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其次人物对比,妙玉对不同人物的对比,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对待贾母与宝钗、黛玉的不同;妙玉与黛玉对比, “黛玉知他天性怪癖”性情怪癖的黛玉衬托出性情绝怪的妙玉;妙玉与宝玉对比,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点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
20、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还要注意对比与衬托的区分: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 7 -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
21、。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答题时首先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如赞同曲子观点,可以结合【相关链接】内容“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的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分析,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气质高雅,但因为自幼在寺庙带发修行,形
22、成了孤独清高的个性。寺庙清幽的环境和孤高的性格让她和世俗格格不入。赞同“假清高” ,妙玉清高怪癖,不能一视同仁,虽是出家人却不能做到世法平等。她嫌刘姥姥用过的茶具脏要打碎扔掉,却拿出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用旧年的雨水为贾母泡茶,用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为宝钗、黛玉泡茶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
23、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8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 “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
24、,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 ,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选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附图: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
25、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 9 -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 “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是文
26、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 ,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
27、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同时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
28、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文化归属感。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 10 -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
29、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答案】7. A 8. AC 9. 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营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
30、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选 A。【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材料中就选项内容只提杨振
31、宁一人;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AC。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9 题详解】-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三则材料,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相
32、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由材料一可筛选出“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全面对接的平台” “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等信息,由材料三“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可概括出中国渴望与世界潮流接轨等,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到本题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商隐传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
33、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
34、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
35、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B.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C.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 12 -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D.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取“字” ,
36、“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 古代男子 15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后泛指男子 15岁左右的年纪。C.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 “会昌二年” “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左迁”指降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
37、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但无操行,受到当时宦途中人的鄙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
38、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 (2)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解析】【10 题详解】-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断句题,疏通文意是关键,如“从事令狐楚幕”指的是“在令狐楚幕中任职” ,据此排除 B 项、D 项;还应关注虚词,如“尤”是“尤其”的意思,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C 项。句意: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
39、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故选 A。【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15岁左右的年纪”错误,应该是 20 岁,女子 15 岁成年称“及笄” 。故选 B。【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40、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结合文本内容“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分析可知,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卒” ,去世;“以” ,介词,
41、因为;“尤” ,尤其;“恶” ,嫌恶、厌恶;“无行” ,品行不端、没有德行。 (2) “明年” ,第二年(古今异义词) ;“屡” ,多次;“陈” ,陈述、陈说;“之” ,代词,他;“绹不之省”(宾语前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14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
42、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 ,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 、汴州(今河南开封) ,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 。开成二年(837) ,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
43、)县尉。会昌二年(842) ,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
44、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 ,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 ,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
45、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 。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春题湖上 - 15 -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湖,即杭州西湖。14. 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B. 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
46、,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C. 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D. 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E. 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15. 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答案】14. BC 15. 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物增添无限神韵。
47、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 项, “西湖全部景点” ,概括不当;C 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 “排”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故选 B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
48、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规范答题:第一步,- 16 -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如用比喻修辞,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49、部分。(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李白在蜀道难中采用此说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_,以手抚膺坐长叹” 。(2) 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句子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_,_。(3) 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4) 马嵬(其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答案】 (1).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 (2 )一去紫台连朔漠 (3). 独留青冢向黄昏 (4). (3)东船西舫悄无言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6). (4)空闻虎旅传宵柝 (7). 无复鸡人报晓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