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92996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燕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度燕岭学校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卷(历史科)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100 分钟2答案填写于答题卡、考试完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史学大咖黄仁宇指出:“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 ”这说明内阁A. 是专为制约相权而设定的B. 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的决策C. 拥有制约皇帝的法定权力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材料中叙述张居正通过提前与各

2、大臣们讨论国事以便到朝堂时可以迅速达成一致观点,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办事的效率,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误,此时的中国宰相制度已经废除;B 选项说法错误,这种形式不是对皇权的制约反而是一种维护;C 选项错误,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完备,内阁不具有制约皇权的能力。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明朝的君主权力问题。明朝宰相制度废除之后,皇帝的权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内阁的出现只不过是辅助皇上处理一些事务,这些事务处理权是皇帝给的,如果一旦皇帝将权力收回,那么他们依旧毫无权力可言。2.雍正元年(1723 年)八月,雍正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今朕特将此事(按-建储之事) ,亲写密封,藏于匣内,

3、置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 “常以随身” 。秘密立储制的建立表明A. 传统的宗法制已无法维系B. 公开立储威胁到了皇权C. 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顶峰- 2 -D.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雍正帝的秘密立储制,避免了诸子争储,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但冲击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宗法观念。故 A 项“已无法维系”错误。根据常识可知康熙帝公开立储带来了巨大的矛盾和纷争,雍正帝不得不改为秘密立储制,这表明公开立储威胁到了皇权,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顶峰的标志,

4、故 C 项错误。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故 D 项说法错误。3.2015 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可以联系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在今天的积极作用主要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本题选 C。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分封制是周王把王

5、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都与题意无关,故 ABD 三项排除。 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 、 “反西化” 、 “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A. 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 3 -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 “西化”指的是向西方学习, “反西化”指的是排斥西方, “进代化”是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等四个选项中只有义和团运动是排斥西方的,符合反西化,故排除 AC 两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有利于

6、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故 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近代化的说法,故 D 项排除。故选 B。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困驻兵权,一一取消。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B. 随者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答案】C【解析】一九四三年仍然处于旧中国时期,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7、会,故“最终独立”说法错误,故A 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故 B 错误;一九四三年美英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其原因在于中国抗战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故 C 正确;内河航行权源于天津条约 ,北平使馆区等特权源于辛丑条约 ,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战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史实错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美国时代周刊载:“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8、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A. 武汉会战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平型关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 、 “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至 11 月的淞沪会战- 4 -历时三个月,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答案为 B 项。武汉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1938 年,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排除 ACD 项。7.1938 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

9、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这些条款”最早出现于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中法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可知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最早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故 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后签订中法新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均不符合题意,故 BCD 三项排除。点睛:治外法权是指外国公民免受犯罪地司法管辖的豁免权。另外,一国在他国境内所行使的管辖权也称治外法权。根据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对处于缔约他方领土内的本国国民适用本国的法律,行使

10、本国司法管辖权,其国民不受所在国法律约束和法院管辖,这种治外法权就是领事裁判权。8.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经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D.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及对外部的学习。结合题干材料“19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的提示可知,这三个时期正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

11、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分析选项,C 项表述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5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9.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材料中的“转折点”可能出现在A.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时期B. 人民解放战争的笫二年C. 中共进行三大战役时期D. 渡江战役顺利进行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 1948 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揭开了人民

12、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B 项正确。1947 年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与材料信息的转折点不符,排除A。三大决战是发生在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排除 C。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 D。所以选 B10. 1948 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13、.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解题时依据材料中“1948 年底,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等信息可看出,材料中的文化古迹均在北京。据所学可知 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在北京发生的战争是平津战役,故 B 项正确;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均不发生在北京,故 A、C、D 两项排除。11.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 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下列对此后蒋介石-

14、 6 -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 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 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C.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 1947 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概况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7 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所以应选 C。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5、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2.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 2015 年 7 月 30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 1949 年 1 月 27 日, “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 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 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答案】D【解析】渡江战役发生在 1949 年 4 月,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

16、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是在 1947 年,故 BC 两项错误; 1949 年 1 月三大战役即将结束,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故 D 项正确。13.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A. 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7 -B. 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 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 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答案】D【解析】实行民主宪政,符合民主法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存在的问题,故 A 项错误;B 项通过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制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 B 项错误;C 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 C 项错误;D 项违背材料中“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的问题,不符合法制精神,符合题意,故选 D 项。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分析解答。14.普拉特认为, “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 ”“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 ”英国“放弃

18、中立”的表现为A.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 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可知“两个国家的内战”分别指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内战。因此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是“中外合作”联合纹杀太平天运动,故答案选 B 项。AC 两项不符合题干中“内战”这一信息,D 项不符合史实, 故 ACD 三项排除。15.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A. 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 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 顺

19、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 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答案】C- 8 -【解析】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 C 项正确;A 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是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实行的条件,故 D 项错误。16.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 中共七大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

20、知,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了筹备新中国的成立,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国家名称、国家性质、国旗、国都等,这与材料信息“政协组织法” 、 “ 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相符合,故 B 项正确。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召开,会上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 A 项排除。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制定宪法,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 CD 两项排除。17.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 。

21、小说的故事背景是A. 文化大革命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改革开放以后【答案】A【解析】- 9 -根据题干“20 世纪 70 年代初” “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可知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 A 项正确。解放战争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抗日战争是 20 世纪 3040 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是 1978 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 三项排除。18.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

22、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答案为 B 项。一届人大于 1954 年召开,排除 A 项;C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排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于 1956 年提出,而不是 1949 年,排除 D 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9.共

23、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下列哪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全体会议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 ,并被确定为施政纲领,故 B 项正确;B 项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排除;C 项是 1949年 3 月召开,排除;D 项是 1954 年召开,排除。20.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

24、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说明- 10 -A. 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方针B. 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 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 错误;“台湾归还祖国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说明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故 C 错误;一国两制不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必要条件,故 D 错误。故选 B。二、非选择题(21 题

25、18 分 22 题 14 分 23 题 8 分,共 40 分)21.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

26、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请回答:(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保证民主防止袁世凯专权的?- 11 -(4)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目的:维护皇权(2)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牵制。(3)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

27、】(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加强监察的措施。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 ,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监察官”是御史大夫。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制定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皇权服务,巩固统治。(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可知,唐代“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是指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即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从分散相权和加强皇权回答。(3)结合临时约法内容回答即可。(4)结合新中国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回答即可。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所涉及的题材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是目前高考中测

28、试能力考查较好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解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22.2015 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70 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7 年 7 月 7 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 ,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 7 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29、祭铭文节选)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 (1)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到 1945 年抗战胜利,一共十四年。(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徐州会战等。敌后:百团大战。(3)牢记历史,维护和平。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

30、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解析】(1)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之间的差距就在六年的时间。我们知道全面抗战时间是 1937 年七七事变的发生,而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两者之间差的就是六年,所以这就是两者的依据所在。(2)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协同抗战的态度,因此它所指的是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共同合作,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敌后战场主要是百团大战。(3)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体现出的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平鸽象征着和平,因此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铭记历史,和平发展的态度。意义:结合所学

31、知识可以分析,教材中已经明确给出,直接回答即可。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 ,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 一词- 13 -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 年至 1914 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含义时段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18641894 12 323 7 518951900 149 640 102 719011908 391 1210 39 019091914 76 490 16 0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

32、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释)【答案】18641894 年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 “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18951900 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 ,但对民主的- 14 -理解存在较大分歧。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

33、,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19011908 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 “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这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蒙思想宣传有关。19091914 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并出现较大起伏,人们对民主政体的关注远超过人民权利。这与民主政体初建,北洋军阀操纵政权、民主有名无实的政局有关。也与这一时期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共和”一词在使用频率上压倒“民主”有关。对民主问题关注程度和民主内涵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艰辛探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要探讨的问题是:近代民主观念发展变化趋势。依据材料,民主观念的发展趋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864-1894 年间;18951900 年间;19011908 年间;19091914 年间。四个时间段中任意选择两个时间段进行论证。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对四个阶段的发展趋势给予判断,然后从相应时代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其变化趋势的原因。从答题规范性上来说,小论文题观点要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切忌简单罗列史实,结尾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