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3041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班级 姓名 , 1 课时 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2、通过讨论理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体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过程。3、用解析法和图象法求解电动势和内阻。4、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重点 利用图线处理数据难点 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二、自学检测一、实验原理和方法1画出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滑动变阻器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2画出用电流表、电阻箱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3画出用电压表、电阻箱测定电

2、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二、数据处理1计算法:取两组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列方程:Error!,解得:E_,r_.为了减小误差,多取几组数据,分别列若干组联立方程,求若干组 E 和 r,最后以电动势的_和内电阻的_作为实验结果2图象法:若采用第一种实验电路,在坐标纸上以_为横坐标、_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三、合作探究任务一、实验原理和方法问题情境电池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处处需要电池,新旧电池的主要不同是内阻不2同从前面的学习可知伏安法可以测电阻,用欧姆表也可以直接测电阻而电源的内阻在里面,那又应该怎样测量呢?1三种测量方案,其原理均遵从什么定律?

3、 2第二、三种方案中的可变电阻与第一种方案中的相同吗?要点提炼1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有下列三种测量电路,如图 1(1)、(2)、(3)所示分别写出对应的物理关系式:(1)_;(2)_;(3)_图 12水果电池不太稳定,也可改为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_(填“新”或“旧”)干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问题延伸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电路图连好实验器材,使开关处于_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到使接入电阻值_的一端任务二、数据处理问题情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手电筒内的电池用久了,灯泡的亮度会下降;收音机、录音机内的电池用久了,声音会变小,这是什么原因呢?1用两组 I 和 U 的数据,解方程组就可以算

4、出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这样做虽然简单,但有什么缺点?2描点作图时,为便于研究问题,画出的图象是直线好,还是曲线好?要点提炼1数据处理的方法可用以下两个方法,_法和_法2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使画出的图象尽量是直线,如_图象问题延伸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 U 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 UI 图3象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 I 必须从零开始)此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_,但纵轴的截距仍然是电池的_,直线斜率的绝对值| |照样还是电池的_. U I例1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图有甲、乙两

5、个可供选择的电路,应选用甲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误差的来源是 读数比实际值偏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 图线如图所示,则求得的电动势是 V,内电阻是 。例 2 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020,连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实验图 10-7 所示(1)指出该同学接线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做法是:_A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B电流表接线有错C电压表量程选用不当 D电压表接线有错(2)画出这个实验的正确电路图例 3 有两只电压表 A 和 B,量程已知,内阻不知等于多少,另有一节干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但不知等于多少只用这两只电压表、开关和一些连接用导线,通过测量

6、计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干电池不允许拆开)(1)画出你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2)以测得的量作为已知量,导出计算电动势的式子【当堂检测】1在“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B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D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 UI 图线时,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画一条直线,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2. 如图 5 所示为闭合回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 UI 图象,下列判断4正确的是( )A电动势 E1E 2,

7、发生短路时的电流 I1I 2B电动势 E1E 2,内阻 r1r 2C电动势 E1E 2,内阻 r1r 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 2 的路端电压变化大3如图 6 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 UI 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C根据 r ,计算出待测电源内电阻为 12 EI短D电流为 0.3 A 时的外电阻是 18 4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实物连接图中(如图 7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都尚未连接,为了做这个实验,应该把( )A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 c 点相连B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 b 点相连C

8、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 a 点相连D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 c 点四检测清盘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为使实验效果明显且不易损坏仪器,应选择下列哪种电源为好( )A、内阻较大的普通干电池 B、内阻较小的普通蓄电池C、小型交流发电机 D、小型直流发电机2、图所示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路图有错误,缺少一只与电流表相串联的保护电阻B、用一节干电池做电源,稍旧电池比全新电池效果好C、几节相串联的干电池比单独一节干电池做电源效果好D、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短路3、为了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源和开关、导体以外,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

9、、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5B、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C、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4、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时的作图,正确做法是( )A、横坐标 I 的起点一定要是零 B、纵坐标 U 的起点一定要是零C、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边D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布满整个图纸5、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 a、b 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 Ea、E b和内电阻 ra、r b时,画出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由此图线可知( )A、E aE b 、r ar b B、E aE b 、r ar b C、E aE b 、r ar b D、E aE b 、

10、r ar b6、如图所示为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 U 随电流 I 变化的图线,已知图线 ab,则两个电池的电动势 Ea、E b和内电阻 ra、r b的关系是( )A、E a=Eb 、r a=rb B、E aE b 、r a=rb C、E aE b 、r ar b D、E a=Eb 、r ar b7、如图所示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路端电压 U随电流 I 变化的图,由图线可知,该电池的电 动势 E= V,电池的内电阻 r=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为标准电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动势的测量值 真实值,内电阻的测量值 真实值,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9、在

11、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若线路器材接触良好,某同学按实验图10-11 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以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 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的示数均无变化,产生 这样的故障的原因是 ;又若在实验中出现两电表的示数正常, 但移动变阻器触头时,两电表的示数不变化,产生这样的故障原因 是 。10、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 UI 图线,关于此图线,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纵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即 E3.0VB、 横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即 I 短 0.6AC、 电源的内阻 r5D、 电源的内阻 r1.0611、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源的电动势约为 6V,内阻约为 0.5,电流表的内阻为 0.5,电压表的内阻为 6k。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当采用的电路是如图所示中的:( )12、下面给出的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A、测出两组 I 和 U 数据,代入 rIE21方程组,求出 E 和 rB、测出多组 I 和 U 数据,代入方程求出几组 E 和 r,最后求出平均值C、测出多组 I 和 U 数据,画 UI 图线,根据图线求出 E 和 rD、测出多组 I 和 U 数据,分别求出 I 和 U 的平均值,然后代入公式求出 E 和 r五、学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