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3057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古诗文阅读二(6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7 题。 (6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6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会的是 (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2 分)7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 (4 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17 分)崇明老人记请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 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 四子长,咸能自立

2、,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 而共养父母焉。伯仲叔季 ,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 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 ,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 明日 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 献寿。率 以为常。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 毕 ,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

3、,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 ,有删改)- 2 -【注】鬻(yu):卖。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率(l):文中指频次。称觞(shng):举杯。率(shui):大致,一般。樗蒲(ch p):古代一种游戏。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2 分)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 及 四子长 ( )(2) 方 得侍奉颜色 ( )(3)则 明日 蚤餐

4、季 ( )(4)老人每食 毕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 分)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译文: 11. 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 ,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4 分)(1)第节中“率以为常”指 (2)第节中“率以为常”指 12.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4 分)答: 答案6端午【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题目是“竞渡” ,契合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深深杨柳”也说明树荫浓密,暗示着夏季。7 (1)有道理, “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

5、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能辨别两字之间不同的表现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8.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解析】 “遂”是发语词,发语词后面要停顿;“而”前面往往要停顿。9 (1)等到的时候(2)才(3)第二天(4)完,完毕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皆出自课本,要求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解释。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上下文活学活用。10.橱中的钱少了,那么他的儿子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解析】翻译句- 3

6、 -子要在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的解释。比如“则” “潜”等,做到字字落实不扣分。11 (1)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2)四子让老人不缺钱花,老有所乐。 【解析】第(1)处概括可用第节的中心句“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扣住一个“养”字。第(2)处的概括扣住一个“乐”字。12 (1)能自立(2)兄弟和睦(3)曲尽孝道(4)用心使老人快乐【解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用文章原文直接作答,不能直接作答的就紧扣文本进行提炼概括。【参考译文】崇明县有一位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岁。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里穷,把这些儿子卖了后才能养活自己,于是四个儿子都成了

7、富户家里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独立了,各人就都自己赎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大家人又共同扶养父母亲了。兄弟几个有五阃门店,每个儿子一个店铺,中间留出一间,作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子赡养父母,百般孝敬。开始准备每家过一个月,按顺序轮转,他的媳妇们说:“父母都老了,如果一个月一家的话,那么要过三个月后,我们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 ”准备每天去一家,再按顺序轮流,媳妇们又说:“父母年纪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过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还是太长了。 ”于是以一餐为标准,如果早餐在大儿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儿子家,晚餐 就在三儿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儿子家,这样轮流。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个儿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

8、朝南坐,东边是四个儿子和孙子们,西边是媳妇和孙媳妇们。都按辈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寿,大概都是这样的。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捌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的钱少了,儿子们就偷偷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镇江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6-8 题。 (共 6

9、分)- 4 -送万巨 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万巨:人名。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 (1 分)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 分)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 分)答:(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完成 9-12 题。 (共 13 分)宋学士濂,洪武 中以文学承宠渥 最久,后以老致仕 ,每值万寿节 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 级踬 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 ”濂稽首 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

10、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 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 o。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 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 ,有删减)【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11、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j陟:登。踬:跌倒。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慎:人名,指宋慎。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5 -(1)至 明年 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 左右 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 遽 起: (4) 会 前使阻风钱塘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1)宋先生其来乎?(2 分)译文: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 分)译文: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

12、人才、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等缺点。 (2 分)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 分)答: 答案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不能忍受;发窘;为难。结合诗歌 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 “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 )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

13、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 “愁” “望断”进行思考。9 (1)第二年(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3)立即,匆忙(4)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 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明年”可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 ;“左右”可根据晏子使楚中的“左右对曰” ;“遽”可根据刻舟求剑中的“遽契其舟” ;“会”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 。-

14、 6 -10 (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其” ,表揣测语气。意思对即可) (2) (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 (发 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使使” ,派使臣;“方” ,正。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其” “乎 ”;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使使” 。11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

15、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学生在完成该题时,都免不了一次辨别人性优劣的过程。12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可借鉴出师表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对于劝谏方式的概括。【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 (

16、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 (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 ”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 (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 (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 (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 (发现宋濂还是)没到。 (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 (发现)宋濂正和 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 (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 )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

17、)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 )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 ”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 ”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 (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 (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 (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 (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 7 -濂, (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 ”皇上

18、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2017 年无锡市初屮毕业升学考试阅读与赏析(一) (14 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 治 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 于 抚按 ,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

19、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 咸 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 闻 。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 卒 ,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删改)【注】抚按:官职名。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每假借 于 藏书之家 B苛政猛 于 虎也C

20、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 D达 于 汉阴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 有错误 的一项是(3 分) (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8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立捕 治 之: (2) 咸 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 闻 : (4)明年 卒 :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幼学执敏置诸狱。 (2 分

21、)译文:(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2 分)译文: (二) (4 分)菩萨蛮 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4 分)(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 分)答:(2) “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 分)答: 答案7. (3 分)A【解析】此题考查对“于”这个字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于”有下列意项:- 9 -(1)介词(a在,如“生北京” b到,

22、如“荣誉归老师” ;c对,如“勤学习” ;d 向,如“出自愿” ;e给,如“问道盲” ;f自,从,如“取之民” ;g表比较,如“重泰山” ;h 表被动,如“限水平” ) 。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 (3)姓。 “言于抚按”的“于”应解释为“向” ;下面四个选项的“于”分别解释为“向” “比” “给” “到” ,故选 A。8. (3 分)C【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C 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9. (4 分)治:惩治,治罪 咸:皆,都闻:使听到 卒: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

23、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可结合课内文言字词的解释。比如, “咸”可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 ;“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 。10.(4 分) (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放在监狱中。 (得分点:执,诸) (2 分)(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得分点,举,荒政,活、有奇)(2 分)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即可。【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

24、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

25、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 10 -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

26、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常州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 710 题。 (共 13 分)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27、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 ,巴国 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 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摘自华阳国志 ,有删改)【注】季世:末代。弭:平息,消除。7解释下列加点

28、的词语。 (4 分)(1) 牺牲 玉帛: (2)齐师 败绩 : (3) 夙夜 筹谋: - 11 -(4)楚使 请 城: (5)乃自刎以 死国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译文: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 分)答: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

29、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D曹刿的“肉食者鄙” 、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 、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答案7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军队溃败。 (3)日夜。 (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5)为国而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 “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 ,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 (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

30、:(1)连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2 -10A【解析】B 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 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参考译文】【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

31、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 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徐州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19 分)(一)阅读下面文

32、言文语段,完成 59 题。 (16 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 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

33、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 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3 -B所造诣/人莫测也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6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4 分)(1)主人日 再 食: (2)同舍生皆被 绮 绣: (3) 闻 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4) 会 福唐刘彝赴阙: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 的一项是(3 分) ( )A当余之 从 师也 其徒转

34、相传授,将往 从 焉B久而乃 和 光谓斯人神清气 和C乃 归 葺小室 太守 归 而宾客从也D所造诣人莫 测 也 夫大国,难 测 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译文: 9 【甲】 【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2 分)(二)古诗词鉴赏。 (3 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0下列分析 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

35、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14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答案5D【解析】应停顿为“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6 (1)两次(2)通“披” ,穿(3)听说(4)恰逢,恰巧遇到【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1) (2)是课内文言文中的内容,学习时注意识记、积累。 (3) (4)是

36、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可结合课内文言文内容完成。比如, “闻”可联系醉翁亭记中的“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会”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和口技中的“会宾客大宴” 。7B【解析】A 项中的“从”都解释为“跟从” ;B 项中的“和”可解释为“暖和平和” ;C 项中的“归”都解释为“回家” ;D 项中的“测”都解释为“揣测(预料、推测) ”,故选B。8 (1)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翻译时,应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

37、注意相关的特殊句式。9刻苦勤奋 高洁操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完成时,应先在文中找到两段文章中人物的共同特点。【参考译文】【 乙】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 ,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 。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 (徐中行) (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

38、之物) ,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 ,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 ,亲自耕种- 15 -抚养母亲。 (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 ,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10B【解析】 “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而是长势茂盛。泰州市二 0 一七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阅读

39、分析(一)阅读文天祥的泰州 一诗,完成第 7 题。 (6 分)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 外,身游坎窞(dn) 中。长淮 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7.(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 分)答: (2)赏析尾联。 (4 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 (14 分)东 坡 居 士 极 不惜 书 ,然 不 可 乞 ,

40、有 乞 书 者 ,正 色 责 之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元 祐 中 锁 试 礼 部 ,每 来 见 过 案 上 纸 ,不 择 精 粗 ,书 遍 乃 已 。性 喜 酒 ,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 已 烂 醉 ,不 辞 谢 而 就 卧 ,鼻 鼾 如 雷 ,少 焉 苏 醒 ,落 笔 如 风 雨,虽 谑 弄 皆 有 义 味 ,真 神 仙 中 人 ,此 岂 与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争 衡 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龠(yu)古代容量单位。谑弄:开玩笑,嘲弄。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6 -有 乞 书 者 ( ) 不 择 精粗( )书遍乃 已 ( ) 虽 谑弄皆有义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B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已 烂 醉10. 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正 色 责 之 ,或 终 不 与 一 字。 (2 分)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42、酒也。 醉翁亭记 (2 分)译文: 11. 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7 (1)【答案】这句诗用象征手法, “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 【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 “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 【境】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 【情】 语言含蓄,情真意切。 【语言风格】【解析】本题属于“理解诗句”题,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理解“手法技巧“,二是理解“内容意境” ,三是理解“思想感情” ,四是理解“语言风格” ,这样对一句诗的理解才能算全面。(2)【答案】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43、, 【手法(宁可多写) 】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 【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情】【解析】本题属于“欣赏语言”题,也同样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手法技巧二是“内容意境” ,三是“思想感情” ,四是“语言风格” (可省略) ,这样赏析才能算全面。- 17 -诗前原有小序“予至海陵问程,趋通州凡三百里河道,北与寇出没其间,真畏途也。 ”明确了文天祥要去的地方通州,指出这一路,北兵与贼寇“出没其间,真畏途也” 。全诗除了描写行路“难”外,一句“晚鹊传佳耗,通州路已通” (傍晚时分,鸟鹊入林的叫声中

44、传来好消息,去通州的路已通) ,道出了文天祥欣喜若狂的心情和期待胜利的乐观精神。一晃,在泰州十多天了,是泰州给了他休整,是泰州给了他希望,虽然前途吉凶未知,但在告别泰州之际,这位离家万里的“羁臣” (旅途漂泊不定的人)以“天目鉴孤忠”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是啊,泰州境内的天目山怎能不知道他是宋朝的忠臣呢?8.(1)的人; 选择,讲究; 停止; 即使【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 “者” ,很常见,如“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 。 “择” ,来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八则 ) 。 “已”来自“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 ) “惧其不已也” (愚

45、公移山 )“不能自已” (一面 ) 。 “虽”见“虽乘奔御风” (三峡 )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 。在做题时,第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意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2)D【解析】例句中的“然”是转折连词,然而。A 项中的“然”是“的样子” , B 项是“这样” ,C 项是“正确” ,D 项是“然而” ,与例句意思一样。9.然/不 能 四 五 龠(yu)/已 烂 醉【解析】句首联词“然”后要停顿, “不能 四 五 龠” 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 “已 烂 醉”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自然这两个短语之

46、间停顿。10.(1) (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喝)酒上。 【解析】翻译题要译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如第(1)句“正色” “诘责” “或“与” ,第(2)句的“得” “寓” “酒” 。课内翻译句子题,见“知识清单三十三醉翁亭记 ”。11. 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却要喝醉) ;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 。【解析】此题属于“领悟主旨”题。扣住“神人” ,从内容分析称为“神人”的具体原因。附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

47、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 18 -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南京市 2017 年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8-10 题。 (12 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 为 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 得 借光,以 是 以无光也。 ”或曰:“不 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 中,前之却之 ,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