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3057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 嫡长子继承B. 兄终弟及C. 大宗与小宗对立D. 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 A项正确;B 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 两项原则与材

2、料不符,排除。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及各自所控制土地的规模来看,西周时期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排除 A 项;西周时期还未能建立起集权体制,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

3、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 、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 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 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 错误。4.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

4、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A. 侯国B. 郡县C. 九州D. 行省【答案】D【解析】元朝疆域辽阔,元朝对地方管理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所以对材料中“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行省而非侯国、郡县以及九州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D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所以选 D。5.“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 。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汉朝郡国并行制 C. 唐

5、朝三省六部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 3 -从材料中“宰相的人数增加”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宰相不仅仅有一位。A 选项三公九卿制中只有一位丞相;B 选项郡国并行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问题,与中央内部权力无关;C 选项符合题意,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D 选项行省制也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清楚材料涉及到的是哪一问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一个是中央内部权力分化的问题,本题是第二个问题,因此排除B、D 选项。6.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

6、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A. 郡国并行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 ,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由中央组织进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有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 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 A;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品德,不符合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B;九品中正制选官依据是门第,不符合“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

7、管理网络中” ,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7.“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 传达皇帝旨意B. 参与行政决策C. 总领全国政务D. 负责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根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 ,结合所- 4 -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 A;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排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排除 D。8.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

8、,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9、 项。9.“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 5 -D. 【答案】B【解析】【详解】 “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描述的是播种工具,耧车属于播种工具,西汉时期发明,故 B 项正确;A 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排除;C 属于耙地技术,不符合题意;D 是唐朝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10.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 产

10、品精美,面向市场【答案】A【解析】“三服官”是汉代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表明规模大,耗费大,A 正确。BC 不符合材料,排除;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故排除 D。11.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从中可以得出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反映了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故 C 正确;商业突破

11、时空限制并不能说明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商业政策宽松,不能说明市的管理制度废除,故 B 错误;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材料未涉及,故 D 错误。故选 C。- 6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同时区分新的经济因素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突破时空限制的角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水排是冶铁工具,是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的;司母戊大方鼎属于青铜器,出现于商代;粉彩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素纱禅衣出现于西

12、汉时期;先后顺序应该是,故 C项正确;故 ABD 三项组合错误。1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由此可见草市A. 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B. 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 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C【解析】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往往出现于交通发达的地区,草市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正确;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A 错误;.打破贸易时空限制是北宋时期,B 错误;草市并不受到政府严格限制,D 错误。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

13、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 7 -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14.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 激化阶级矛盾B. 打压商人群体C. 削弱军队实力D. 阻碍经济进步【答案】B

14、【解析】根据材料中对经商之人,或与之有关的人都征发到边疆服役可知,秦汉打压商人,是其推行重农抑商的表现,故 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并不能体现军队实力被削弱,故排除 C 项。材料所涉不能说明会阻碍经济进步,故排除 D 项。15.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交子的出现 B. 坊市界限的突破C. 商帮的形成 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答案】C【解析】试

15、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结合所学,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帮在明清出现,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选 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16.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 “禁- 8 -海” 、 “迁海” 、 “南洋贸易限令” 、 “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

16、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清代的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而海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正常的发展,而不是破坏,排除,故 A 项正确。17.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7、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出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国,排除 B;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

18、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 D。18.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 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 B.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9 -C. 思想统一局面正式形成 D. 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杂家思想。儒墨学说在战国时期都不是主流思想,故排除 B 项;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思想统一局面没有形成,故排除 C 项;君主专制政治是自秦代开始才逐步确立,故排除 D 项。杂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诸子思想互相借鉴融合的特点,故选 A。1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

19、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 A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 B 项错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道家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

20、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20.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 道家B. 法家C. 儒家D. 墨家【答案】A- 10 -【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

21、21.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这位学者是A. 老子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董仲舒。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主张,将天意与人事结合起来,给专制皇权披上了神话色彩,所以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老子、孔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提出诸如此类的理论,故排除 A、B、D 项,故选 C。【点睛】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22.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朱熹的着眼点

22、是A.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 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D. 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排除 A;B 是明朝王守仁的观点,排除;C 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排除;由材料“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说明朱熹的着眼点是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故选 D。23.17 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 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23、主张人民为主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1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与法国的启蒙运动。在中国思想家的思想中没有体现理性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变革政治制度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他们思想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在经济上,中国的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而法国思想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上,中国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而法国思想家则构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蓝图。故排除 A、C、D 项,故选 B。【点睛】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要是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当时的社会主流依然是君主专制

24、、自然经济和传统儒家思想,所以他们的思想必然带有时代局限性。24.“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知善知恶是良知”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答案】C【解析】【详解】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增添了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故 C 正确;A 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BD 是陆王心学,不符合明清之际“新时代内容” ,

25、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回答。25.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 65 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 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答案】D- 12 -【解析】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 ,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

26、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26.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 “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 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B.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理性精神C. 阻碍了古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 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导致了极端个人

27、主义,易使社会混乱,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的观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思想力(知识、美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理性精神,故 B 正确;苏格拉底不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排除 A;C 不符合史实,排除;D 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27.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彼特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 ,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不成熟状态” 。可见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普罗泰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28、,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强调了人的自由;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 ,要求打破神学的束缚,提倡追求人的自由;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也主张人的自由;故他们的主张都是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而是强调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排除 A。材料主旨强调对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与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无关,排除 B。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13 -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 C。28.“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

29、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该运动最有可能是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倡导人文化主义思想,B 正确;A 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起源;C 是宣扬宗教仪式改革,D 属于倡导理性,批判封建等级制度。29.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 “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 16

30、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 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 B 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 18 世纪,故 D 项错误。30.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 “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C. “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D.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答案】D【解析】【详解】孟德斯鸠的主张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

31、法律不能- 14 -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D 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的思想,符合孟德斯鸠的主张,故选 D;A 是康德的思想,BC 是卢梭的思想,排除 ABC。二、材料阅读(共 3 题,共 40 分)31.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

32、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的职责。为

33、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答案】 (1)职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 (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 - 15 -(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详解】 (

34、1)根据“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秦代为了限制相权,在中央设置太尉掌管军事,设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亦并称三公。(2)根据“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三省长官通过一套流程化程序共同议事,同时宰相拥有较大的决定权,虽然最后还需要皇帝的批准,但皇帝的决策往往也需要“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所以说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

35、帝个人行为” 。(3)根据“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 、 “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可知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主要是丞相权力过大,吸取元代丞相跋扈的教训,同时自身经历也导致朱元璋的不自信。(4)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由秦代丞相制度的设置,到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再到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历朝历代都不断对相权进行限制和分割,所以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总的来说就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32.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

36、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 16 -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

37、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答案】 (1)伦理信仰:忠、孝;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行

38、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 ;主要途径:格物致知;内心反省(致良知) 。(3)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现实意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第(1)问, “伦理信仰” ,依据材料一信息“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 ,得出:忠、孝。 “主要措施” ,依据所学知识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角度回答。第(2)问, “出发点” ,依据材料二信息“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

39、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得出: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 “主要途径” ,依据所学知识从格物致知、内心反省两个角度回答。第(3)问, “新内涵” ,依据材料三信息“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得出:家国天下、世界意识。 “现实意义” ,依据所学知识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分析。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17 -材料二: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

40、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 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答案】 (1)智者

41、运动或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奇梦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 、天赋人权。(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详解】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是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信息“(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第(2)问, “运动” ,依据材料二信息“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得出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是由马丁路德引发的。 “历史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第(3)问, “主要观点” ,依据材料三信息“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第(4)问, “主题” ,依据材料中智者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得出:- 18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X 834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pdf ITU-T X 834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pdf
  • ITU-T X 834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pdf ITU-T X 834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pdf
  • ITU-T X 8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wo.pdf ITU-T X 8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Security Exchange Service Element (SESE)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wo.pdf
  • ITU-T X 835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pdf ITU-T X 835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pdf
  • ITU-T X 835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pdf ITU-T X 835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pdf
  • ITU-T X 835-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 S.pdf ITU-T X 835-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Generic Upper Layers Security Protecting Transfer Syntax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 S.pdf
  • ITU-T X 84 FRENCH-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编码网对帧中继业务的支持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传输信令和交换》.pdf ITU-T X 84 FRENCH-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编码网对帧中继业务的支持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传输信令和交换》.pdf
  • ITU-T X 84 SPANISH-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编码网对帧中继业务的支持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传输信令和交换》.pdf ITU-T X 84 SPANISH-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编码网对帧中继业务的支持 X系列 数据网及开放系统通信 公共数据网 传输信令和交换》.pdf
  • ITU-T X 84-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S Public data networks C Transmission signalling and swi.pdf ITU-T X 84-2004 Support of frame relay services over MPLS core networks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S Public data networks C Transmission signalling and swi.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