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3134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24 分)1下面各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如椽(chun)大笔 潭柘(zh)寺 房檩(ln) 梵(fn)天B方枘(ru)圆凿 廿(nin)四桥 驯(xn)鸽 蕈菌(jn)C平平仄仄(z) 腓(fi)肠肌 垝(gu)垣 猗(y)郁D靡(m)日不思 明月珰(chng) 鲑(gu)珍 混(hn)沌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潺媛 联袂 绣腰濡 嗳嗳远人村 B踟躇 玳瑁 摄丝履 伏惟启阿母C踯躅 演怿 流纨素 环顾望旧乡 D猃狁 伶娉 咥其笑 欲度愁攀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3-5 小题。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

2、鸟,在隋唐文献里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贵族王室对猎鹰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

3、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B.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C. 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D. 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A.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B.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C.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D.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

4、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B.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C.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6、选出完全运用互文修辞方法的一项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秦时明月汉时关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烟笼寒水月笼沙A B C D7选出下面几个话

5、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舍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C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D病人捧着一幅字画凑到大夫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3却之不

6、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大夫脸上堆满了笑容。8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李白白居易辛弃疾B 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陆游C 楚辞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龚自珍D屈原建安诗人李白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龚自珍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屈原列传(有删改) ,完成 9-12 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

7、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8、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9.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4B.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9、/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1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

10、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 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11下面对文章内容概括,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子兰的谗言,所

11、以王怒而疏远了屈原.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 “离骚” ,就是忧愁苦闷的意思.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5(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

12、而自令见放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氓)(2)离骚中诗人被小人嫉妒、中伤:“ , 。”(3)离骚中诗人忍受着委屈和责骂,抑郁难平:“ , 。”(4)离骚中诗人的马走走跑跑又停下休息:“ , 。”(5)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短歌行) (6)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四、诗歌阅读(12 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5 题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13、。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14.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经离骚涉江采芙蓉等都是这一类。唐诗,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为近体诗。6B.从题材来看,本诗属于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诗中的荆轲也是诗人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的艺术折光。C.从抒情方式来看,本诗的最后四句,是直接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

14、神犹在, “既惜之,复慕之” 。D.从语言风格来看,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15.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B.易水饮饯的场景,诗歌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 “悲筑” 、 “高声” 、“哀风” 、 “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英雄主题。C.“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是他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其中“凌厉”二句运

15、用写实的手法,展现荆轲迅逼秦廷的气势。 ,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D.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更是正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重在肯定荆轲的精神。(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 鸨翼,集于苞 棘 。王事靡盬,不能艺菽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 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 ,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注:怙,依靠。肃肃:大雁振动翅膀的声音。苞:丛生。栩、棘:树的名字。鸨:鸟名,性不喜欢栖息

16、树上。靡盬:无停息的时候。16. 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试结合手法分析诗歌主题(6 分)五、现代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7怀念一种树晓东离开故乡近 30 年了。时常怀念那个生我养我的偏远山村,怀念村外田塍上一种名叫茶叶树的小树。它们在春天爆着绿芽,在冬天吐着白花,装点着我清苦而快乐的童年。那时,故乡没有专门的茶园。山上长的几乎都是松树和油茶树,田里也只栽水稻。留给茶叶树的生存空间,便是村外那一条条田塍。远望去,田塍上的一排排茶叶树,就像一道道绿色的篱笆,将一口口稻田分隔开来,成为故乡一种标志性的风景。茶叶树四季常青,但长得慢,似乎总也长不大,长

17、到人头高后,几乎就停止向上长了,更多的是从根部斜生出不少细枝,环抱在主干周围,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家族。每年清明前后,母亲总带我和弟弟去自家田塍上采摘茶叶。采茶叶,最需要耐心,得一个嫩芽接一个嫩芽去掐断,不能漏掉,更不能一会儿到这棵树上采采,一会儿又到那棵树上掐掐;母亲能双手采茶叶,频率也快,像麻雀啄食一样。而我只会用右手,笨手笨脚,大半天仍站在一棵树前,站得腿脚发麻,往往一个上午也采不完几棵树。我时不时望着被茶叶汁染绿的手指发呆,嗅着手上的苦涩的清香。看到我泄气的模样,母亲总笑着说:“顶个人头活命不容易,你真要好好读书!”在采来的茶叶中,清明茶最佳,嫩而香。不过,老叶也不是毫无用处,可以制作擂

18、茶。老茶叶用井水洗净,晾干,连同芝麻、甘草、食盐等一起放进大擂钵,再用擂棍慢慢捣烂,最后装入陶罐密封。待到暑天,冲碗擂茶喝,咸而不齁,清凉解暑。如果说采茶是对耐心的莫大考验,那么,烤制茶叶则是对细心的强烈挑战。茶叶太娇了,烤茶叶得用文火。一般烧稻草,把锅慢慢烧红,然后把当天采来的茶叶分批倒入锅中,一次不能倒太多,半锅就够。母亲用锅铲不停地翻炒,动作极快,紧接着,她将双手插入茶叶中,上下翻动,反复摩挲,直到茶叶被烫得发蔫,打卷,缩成团粒状,茶香飘满一屋,才将茶叶从锅中盛出,放进团箕里,最后装进热水瓶的胆芯封存起来。母亲一天要炒几锅茶叶,连衣服上都薰透了茶香。然而,茶叶很不经炒,看到大半锅嫩叶最后

19、缩成一二两茶叶干,我打心里惋惜。想起当年母亲烤制茶叶的活计,我至今感到心疼和辛酸啊。冬天,家里的农活少了。母亲逢集便去街上卖茶叶,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平时,我家里不舍得泡茶叶,但春节和端午节例外。正月,家里来客,母亲便热情地泡茶待客,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并包些茶叶赠给客人。端午节,母亲常把年前剩下的陈茶叶用来煮茶蛋,茶香直渗入到蛋黄里,那口味才正宗地道呢。8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数十寒暑过去。我不知道故乡的村妇们从何时起都不再手工烤制茶叶了。但我可以肯定,母亲是在十几年前放弃那门手工制茶的手艺的。一是因为子女先后考上了大学,相继参加工作;二是因为市场上的茶叶应有尽有,手工制茶效益太低。从此,手

20、工制茶的技艺,就这样在故乡这个小山村里永远失传了。我感到欣慰,又感到惋惜。古人曾说,茶可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这自是人生的高远境界。故乡的村民可望不可及。如今,值得庆幸的是,故乡村外的田塍上的茶叶树仍被保存着,尽管它们早已丧失了实用价值,没有人在意其枯荣。它们一如既往地站在村外的田塍上,像一排排篱笆一样。它们照样在春天萌芽,在冬天开花,依旧散发出苦涩的清香,还会结出造型优美的果实,像一个个微型南瓜。它们年复一年地守望着那方遥远而宁静的田园,像在回忆如烟的往事,又仿佛在期盼远方的游子。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文中用“我”采茶叶时的笨手笨脚反衬“母亲”的心灵手巧,又

21、用“母亲”放弃手工制茶的手艺,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B.文章表面上写的是对故乡茶叶树的怀念之情,实际上表达了对手工制茶这种工艺失传的深刻反思和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感喟。C.文章运用从容散淡的语言,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作者清苦而快乐的童年,表达了对阔别 30 年的故乡的思念之情。D.“茶可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这两句诗在文中旨在说明故乡的村民有着人生的高远境界。E.故乡标志性的风景就是茶叶树,这种树四季常青,春天萌芽,冬天开花,能散发苦涩的清香,可结出造型优美的果实,因而作者时常怀念它。18.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欣慰,又感到惋惜”?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 分)答: 19.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22、,并作简要分析。(6 分)答: 六、 (6 分)20.下面这段话有几处常识性错误,请指出 3 处并修改。(6 分)92018 年 12 月 13 日,即戊亥年冬月初七,是我国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清晨 7:00(鸡鸣)整,为遇难同胞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上午 10:01 10:02(隅中)南京城市上空拉响防空警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与活动的人们为受祭同胞集体默哀一分钟。冬月,即我们常说的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有祭祖的习俗,古人祭祖,我们公祭。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国家的纪念。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

23、,“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同为初七,虽然距离每月二十九日的“下九”还有几十天,若他们身处现世,必然不会在这样的日子嬉戏。国行公祭,祀我国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七、作文(60 分)21、以“有这样一位同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要求:(1)结构完整,详略得当。(2)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3)字迹工整清楚。(书写 5 分)1011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A 梵 C 腓 D 靡珰鲑)2C(A 湲襦暧 B 蹑 C 绎还 D 俜)3 B 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目不暇接:形容东西

24、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素,富有节奏或章法。不合语境。历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历久弥坚:经历的时间长久,更加坚定不移。不合语境。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多用于贬义。对象、感情色彩不当。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依次填写正确的是:俯拾即是、惟妙惟肖、历久不衰、情有独钟 4 A(“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天神”与下句“神乌圣禽”衔接紧密)5.D6B 7C8B(需考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9.D10.B(卿、大夫、士)11D(A 叮嘱 B 被小人

25、迷惑,不辨是非 C 被郑袖迷惑)12.(1)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2)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13(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4)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6)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14.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体诗)15A(B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主题。C 凌厉二句为想象 D 没有正面写)16“兴” (比兴) )的手法, (2 分)先写不喜栖于木的野雁,飞

26、来聚在树上不得其所, (1 分)接着感叹徭役繁重,人民离开家乡不得供养父母,也不得其所。 (1 分)反映奴隶时代农民生活徭役繁重,不能耕种以养父母,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2 分)17.AB(C 文中没有具体描写作者快乐的童年。D 理解错误,文中引用那两句诗是想说明村民们并非有着人生的高远境界,却淡忘了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茶叶树)。E12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田塍上的一排排茶叶树成为故乡一种标志性的风景”;另外,作者时常怀念故乡的茶叶树的原因分析也比较单一而浅薄,应该有更深层的因素18.欣慰的是:母亲不用再那么辛苦操劳了,儿女们都长大成人了;(2 分)时代进步了,社会物质丰富

27、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2 分)惋惜的是:代表着人们勤劳智慧的手工制茶的技艺在故乡永远失传了。(2 分)19.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 分)第段总写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茶叶树的怀念(1 分)。第段分写:(共 3 分)其中段主要写儿时与母亲一起去采摘茶叶的往事;(分 1 分)第段写母亲手工制作茶叶的情形;(分 1 分)第段补写有关茶叶的其他事情。(分 1 分)两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抒发忧思。(1 分)(6 分)20.(1)戊亥(戊戌) (2) 鸡鸣)(食时) (3)冬月,十一月 (4) 初七,古时指七月初七 (5) 下九,每月十九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

28、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 ,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

29、骚 。 “离骚” ,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令尹子兰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13”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