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93198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省石家庄二中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第卷本卷共 4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 ,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答案】D【解析】从商朝商王是“盟主”到西周周王权威至高无上,说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周与商比较,王权的权威性,不能体现对地方是否间接管理,故 A 项错误;分封

2、制都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统治,故 B 项错误;分封制都扩大了王朝的统治疆域,故 C 项错误。2.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 740 前690 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A. 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 B. 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 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 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楚国敢于兼并小国且设置县,这表明分封制瓦解,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D 项正确;A 项“率先发动” 、B 项“各诸侯国攻伐不断” 、C 项“北方稳定”材料均无法推断。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

3、“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的理解,可以得出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在局部地区出现。2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 ;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A. 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 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 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 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说明孔子试图通过社会变革,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周公

4、的民本思想,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 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 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 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 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可知商鞅提出的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措施符合秦孝公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故 C 正确;ABD 三项都是外因,不是关键因素,故 ABD 错误。【点睛】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继位,各诸侯国会

5、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是莫大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向秦孝公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建议秦孝公及早下决心进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引起秦孝公的共鸣。5.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A. 均主张社会变型 B. 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3C. 否定了传统观念 D.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自由讲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均主张社会转型”不符合史实;B 项“各国支持”.说法绝对;C 项“否定了传统观念” 结论,仅

6、靠材料无法推知。6.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 旨在削弱国王势力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重在整肃地方吏治D. 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的目的是监察地方官和王侯,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B 项正确;刺史是监督王侯,不是削弱王国实力,故 A 项错误;整顿地方吏治不是主要目的,故C 项错误;监察制度趋于完善属于中央政府管制完善,故 D 项错误。7.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

7、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A. 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B. 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C. 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D. 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来看,官营经济退出某些领域,即由膨胀转向收敛。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发生异变”说法夸张,排除;D 项说法绝对,排除。8.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4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

8、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A.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 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重视水利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获得更好收成,是注重精耕细作的表现。故答案为 B 项。AC 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耕作技术的提高,排除 D 项。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的发展、耕作方法和田间管理等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兴修水利重视农田灌溉和改善土壤环境等,总体来看就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粮食产量。9.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

9、根,枣无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 ,“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据此可知A. 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B. 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 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政府提供土地供农民使用,农户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即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说明农民收获的农产品大量销往城镇,排除 C 项;实行均田制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材料不能反映政府土地政策趋向宽松,排除 D 项。点睛: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10、材料所述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了小农经济的特点。10.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5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避免了决策失误D. 平衡了中央权力【答案】A【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特别是政事堂的设立使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故答案为 A 项。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B 项;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C 项说法绝对,排除;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难以平衡中央权力,排除 D 项。11.终元一代,行省

11、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此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 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 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元朝只发生三次叛乱,说明大多数情况下,地方都比较安定,故 D 正确;题干中“终元一代,行省发生三次叛乱” ,次数少,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很严密,故 A 错误;材料中的三次叛乱,都是“皇位空虚之际” ,即叛乱与争夺皇位有关,而非割据,故 B错误;题干中“皇位空虚”导致叛乱,而非行省引发皇族内部纷

12、争,故 C 错误。12.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是由于A. 国家的积贫积弱B. 理学思想的影响C. 民族融合的加强D. 战乱的频繁发生【答案】B6【解析】宋代理学思想兴盛,文人不再是“奢华、艳丽、裸露” ,而是受到理学清高思想影响,强调气节、高雅的风度,故 B 正确;国家的积贫积弱不会影响知识分子风度,故 A 错误;民族融合的加强主要是少数民族影响,故 C 错误;战乱的频繁发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13.明朝正德、嘉靖年间, “苏微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 ,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

13、贾之产” ,扬州大盐商,既“腰万贯” ,也“坐拥一县之田” “安然衣食租税”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店限C. 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D. 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虽然商人腰缠万贯,仍然回家购买田地,主要是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措施导致人们心里的依赖,故 A 正确;商人买田置地显然不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故 B 错误;商帮和会馆和买田置地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商业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错误。14.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 。据此可知朝代 科数

14、 八旗举人人数顺治朝 2 112康熙朝 16 635乾隆朝 27 1090A. 儒学影响得以扩展B. 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7C. 选官注意地域平衡D. 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答案】A【解析】清代沿用明代八股取士,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在录取总名额稳定的情况下,八旗子弟中举人数逐渐增加,表明儒学对满洲贵族的影响不断增强。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均不能体现,排除 B、C、D 项。15.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 ,估计有织机 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 超过官营手工业B. 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 专业化特征明显D. 推动了海外贸易

15、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将民间丝织业与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不能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故 B 错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说明苏州民间丝织业专业化特征明显,故 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间丝织业推动海外贸易繁荣,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紧扣材料信息,不能擅自扩大材料内容,同时,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南宋建康府所属各县计有十六个市镇,其中有十二个市镇位于距县城六十里以内的地方

16、。会稽府有十个市镇,其中的八个距离县城在六十里以内。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据此可知,南宋市镇的兴起A. 直接受限于交通条件的限制B. 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C. 集中分布于经济富庶的地区D. 均由于政治中心的带动【答案】B8【解析】市镇大都距离县城较近,市镇的兴起推动了以县为单位的一定区域市场的发展,故答案为B 项正确。A、D 两项说法绝对,且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市镇分布于县治附近,由于这些县不一定都是富庶地区,因此 C 项说法错误,排除。17.“江南铺网阔, 市晚鬻蔬迟”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庭树纯栽橘, 园畦半种茶” 。这些诗句反映了A. 文人具有重农思想 B. 农产品商

17、品化的趋势C. 区域农业特色明显 D.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鬻蔬” 、 “卖菱藕” 、 “纯栽橘”等信息可以看出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加强,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思想,故排除 A;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并不是题干中每个材料都体现的,故排除 C;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的情况,而不是城市的情况,故排除 D。18.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 “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 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 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C. 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 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答

18、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太阳黑子的记录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将天象附会于人事,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问题,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也没有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科技的理论研究属于近代西方科学的特点,故 D 项错误。故选 C。19.据统计,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 8.4%,1867 年上升为 21%,到了1885 年就以 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A. 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 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9

19、C. 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答案】A【解析】材料“据统计,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 8.4%,1867 年上升为 21%,到了 1885 年就以 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并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着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等,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从而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必然会加速小农经济解体,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收支情况,C 项错误;材料反

20、映了棉织品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变化,没有反映人们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求,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中数据变化的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结合鸦片战争以来的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和解答即可。20.综合下表可知,近代中国时期 粮食进口情况1867-1921 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 276 亿担。年均进口 502 万担。1921-1937 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 52 亿担。年均进口 3250 万担。A. 人地矛盾始终突出B. 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C. 农村经济普遍凋敝D. 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剧增【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 19211937 年相对于

21、 18671921 年进口粮食大量增加,体现出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强,故 B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地关系,且粮食进口增多并不一定是由于人地矛盾引起的,故 A 错误;材料未反映农村经济发展,且粮食进口增多不一定是由农村经济凋敝引起的,故 C 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口剧增,故 D 错误。1021.慈禧在 1862 年 11 月 17 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 ”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 ”据此可知当时A. 洋务派已掌握地方大权B. 清政府统治危机依然严重C. 清政

22、府正筹建近代海军D. 慈禧认识到“制夷”的关键【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慈禧积极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及军事技术,不能反映洋务派是否掌握地方大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可知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是因为传统士兵不得力,由“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可知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是为了“攻剿”太平天国,联系时间可知清政府统治此时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故 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慈禧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操练,并非创建近代海军,故 C 项错误;“制夷”的关键应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根本的变革,慈禧不可能认

23、识到这一点,故 D 项错误。22.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 100 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 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 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 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 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发的上谕就是维新变法的内容,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表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D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故 A 错误;君主立宪制不符合国情未体现,故 B 错误;材料未反映光绪帝的变法决心,故 C 错误。23.

24、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11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 ”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 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B. 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 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 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答案】A【解析】从“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 ”可以看出,传教士提出镇压义和团的目的是基于扩展本国势力,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此时列强已经完成了势力范围的划分;C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错误,此时早已经深入传教。24

25、.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C.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认为“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 ,日伪政府认为“清国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26、 ,根据地教科书认为“推翻了满12清政府” 。据此可知,三者均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C 选项正确。A、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不是三者的共性认识,无法作为能够被认定的史实。25.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 、 “无敌牌国货牙粉” 、 “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B. 实业救国深入人心C. 政府提倡消费国货D.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答案】D【解析】我国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中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 二字是甲午战后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体现,抵制外国货恰恰反映了外国货在华过

27、多,所以是列强经济侵略加深的原因所致,故选 D;实业救国思潮是导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发展是提倡国货运动的前提条件,AB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C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6.20 世纪前期,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封建包办婚姻表示不满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与此同时,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文化革新推动了思想解放 B. 西方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 封建伦理观念已荡然无存 D. 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变【答案】A【解析】从女权主义的兴起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女性的思想也随着整个中国思想的萌发而不断地发展,所以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在无法看出启蒙运

28、动对其影响;C 选项错在“荡然无存”上;D 选项错在“质变”二字。27.1921 年 1 月 1 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 3 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 18 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13D.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长少新民学会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 (马克思主义) ,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 A。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

29、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排除 B。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中共的问题,排除 C。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 项正确,所以选 D。2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 ,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孙中山A. 节制资本的思想B. 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 关注工农的利益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答案】A【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

30、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无法得出;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曲解材料含义。29.1929 年,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 ”这表明周恩来A. 重视推广井冈山经验B. 抵制党内泛滥的“左”倾错误C. 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D. 党内普遍认可毛泽东的做法【答案】A【解析】14【详解】由材料“湘鄂西前委要注意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可知这些均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故 A 正确;党

31、内“左”倾错误泛滥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表明当时党内存在城市革命道路和农村革命道路之争,D 项错误。30.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 、 “东北抗日救国军” 、 “抗日义勇军” 、 “军民自卫义勇军” 、 “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A. 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B. 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C. 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D. 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因此东北涌现的抗日武装基本都是民众自发抗日行为,故 A 正确;B 项“得

32、到广泛支持”说法绝对,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故 C 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 1937 年洛川会议提出的,时间不符,故 D 错误。31.由左图到右图反映了A. 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 民众渴望结束内战C. 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 中美关系发生转折【答案】A【解析】15【详解】左图“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指的是争取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右图人物的合影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所以两图反映的是从争取抗战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的时局变化,故 A 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众的愿望,故 B 错误;材料两幅图都体现了国共合作,故 C 错误;材料未体现中美关系的转折,故 D 错误。32.抗战时,国民政府首迁内地的企

33、业有:山海炼钢厂 1937 年 9 月迁汉阳,济南兵工厂1937 年 9 月迁西安,金陵兵工厂 1937 年 11 月迁重庆。这些企业内迁主要是因为A. 东南沿海国土沦陷B. 受到日寇的直接威胁C.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D. 政府工业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淞沪会战发生后,东南沿海地区部分企业面临日军的直接威胁,所以内迁,故 B 正确;东南国土沦陷是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在 1937 年 11 月,山海炼钢厂和济南兵工厂的迁移与此时间不符,故 C 错误;企业内迁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与政府工业结构调整无关

34、,故 D错误。3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应是建国以后国内的“基本矛盾”即整个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论断A. 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B. 基本符合中国的国情C. 否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事业的贡献D. 具有一定“左”倾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 1949 年 3 月七届二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是对建国后几年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分析,基本符合建国后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情,故 B 正确;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材

35、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否定民族资产阶级的贡献,故16C 错误;七届二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比较全面客观的,不是“左”倾,故 D 错误。34.1953 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 ,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A. 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B. 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C. 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上海作为

36、一个老工业基地而存在,故 C正确;材料未涉及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故 A 错误;材料“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 ,不是新工业基地,故 B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建设的预期,没有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故 D 错误。35.1954 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民主主体的定义上是包含资产阶级的,这说明在当时中

37、国的民主具有很宽广的范围,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在此时是被团结的对象;C 选项与事实相悖;D 选项错在本题与政治协商无关。3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征收祠堂、庙宇、寺院、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这一规定的实施A.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 推动了土地公有制的确立C. 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17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

38、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故 A 正确;土地改革建立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故 B 错误;三大改造是 1953 年开始实施的,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 C 错误;土地改革调动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说法不全面,故 D 错误。【点睛】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

39、化开辟道路。37.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 10 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与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 C 正确;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材料

40、体现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坚持遏制中国的政策,故 B 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不代表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1949 年新中国成立,此时国际上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18新生的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就是清除

41、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8.1959 年 8 ,9 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 2/3;1960 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 3/4;1960 年,全国城镇工矿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 1957 年的 2450 万人猛增到 5044 万人。这表明当时A. 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 B. 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减少轻工业用电、全国城镇工矿人日猛增

42、等,这表明国家依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而是强调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 A。一五计划的内容与材料时间“1960 年”不符,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是强调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 D。39.1961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 1961 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A. 纠正党内右倾错误B.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C. 放缓农业发展速度D. 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答案】B

43、【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961 年毛泽东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实际上指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 B 正确;1961 年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故 A 错误;放缓农业发展速度是“八字方针”的一方面影响,不全面,故 C 错误;“八字方针”是纠正国民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 ,不是推动工业快速发展,故 D 错误。19【点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0.1980 年 9 月,中央下发关于进

44、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文件,明确了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 1983 年底,全国实行包干到户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 9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A. 农村改革需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生产责任制切合中国国情C. 生产责任制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D. 包干到户促进了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我国普遍实行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故 B 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A 错误;生产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并未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农民只是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 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包

45、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干到户促进农业发展说法片面,故 D 错误。41.2016 年以来, 纽约时报 、 华盛顿邮报 、 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达到 275517 条,同比增长 133%,互联网涉及深圳检索数量超过 7 亿条。这主要是因为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C. 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D.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国外媒体和互联网对深圳的关注度高,原因是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故 D 正确;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不是深圳获得世界关注的原

46、因,故 A 错误;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故 B 错误;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于美国,与国际媒体和互联网报道深圳无关,故 C 错误。20【点睛】深圳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深圳速度”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42.1992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 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 40 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这表明当时中国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C. 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 D. 粮

47、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答案】C【解析】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定购为辅的格局,还取消了粮定量办法,这表明国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控制放开,逐步走向市场化,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C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 21 世纪初期,A 项错误;BD 两项仅凭材料无法推断。43.至 2011 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 239 件,行政法规 70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600 多件。这表明A. 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B. 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C. 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D. 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大量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

48、一定的成果,依法治国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法可依,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情况;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 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基层民主的内容。44.据统计,仅 2013 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 22 个国家,接待了 64 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 300 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 800 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A. 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B. 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C. 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D. 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答案】C21【解析】从“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 22 个国家”可以看出外交面的广阔,A

49、 选项错误,非洲国家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B 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C 选项说法正确,体现出平衡性;D 选项没有体现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特点。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5 题、第 4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 47 题、第 48 题、第 4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 。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 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人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 “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 “君亦一民也” ,民本君末, “非君择民,而民择君” ,民可“共举之” ,当然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D-STAN PREN 3469-2000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M1802 (X5CrNiCu15-5)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lution Treated and Precipitation Treated Forgings a or D Less than or Equal .pdf ASD-STAN PREN 3469-2000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M1802 (X5CrNiCu15-5)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lution Treated and Precipitation Treated Forgings a or D Less than or Equal .pdf
  • ASD-STAN PREN 3470-1998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M1503 (X3CrNiMoAI13-8-2)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lution Treated and Precipitation Treated For.pdf ASD-STAN PREN 3470-1998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M1503 (X3CrNiMoAI13-8-2) Vacuum Induction Melted and Consumable Electrode Remelted Solution Treated and Precipitation Treated For.pdf
  • ASD-STAN PREN 3471-1988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A18 Quenched and Cold Drawn Strip for Spring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4 0 mm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弹簧用a≤4 0mm的钢FE-PA18制淬火和冷拉带材 第P1版》.pdf ASD-STAN PREN 3471-1988 Aerospace Series Steel FE-PA18 Quenched and Cold Drawn Strip for Spring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4 0 mm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弹簧用a≤4 0mm的钢FE-PA18制淬火和冷拉带材 第P1版》.pdf
  • ASD-STAN PREN 3474-2003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P2024-T81 Sheet and Strip 0 25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6 mm (Issue P 3)《航空航天系列 0 25mm≤a≤6mm的铝合金.pdf ASD-STAN PREN 3474-2003 Aerospace Series Aluminium Alloy AL-P2024-T81 Sheet and Strip 0 25 mm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Less Than or equal to 6 mm (Issue P 3)《航空航天系列 0 25mm≤a≤6mm的铝合金.pdf
  • ASD-STAN PREN 3475-100-2009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100 General (Edition P 4)《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100部分 一般要求 第P4版》.pdf ASD-STAN PREN 3475-100-2009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100 General (Edition P 4)《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100部分 一般要求 第P4版》.pdf
  • ASD-STAN PREN 3475-201-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1 - Visual Examination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1部分 目视检查 第P1版》.pdf ASD-STAN PREN 3475-201-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1 - Visual Examination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1部分 目视检查 第P1版》.pdf
  • ASD-STAN PREN 3475-202-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2 - Mas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2部分 重量 第P1版》.pdf ASD-STAN PREN 3475-202-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2 - Mass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2部分 重量 第P1版》.pdf
  • ASD-STAN PREN 3475-203-2005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3 - Dimensions (Edition P 3)《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3部分 尺寸 第P3版》.pdf ASD-STAN PREN 3475-203-2005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203 - Dimensions (Edition P 3)《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203部分 尺寸 第P3版》.pdf
  • ASD-STAN PREN 3475-301-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301 - Electrical Resistance Per Unit Length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301部分 单位长度.pdf ASD-STAN PREN 3475-301-1992 Aerospace Series Cables Electrical Aircraft Use Test Methods Part 301 - Electrical Resistance Per Unit Length (Issue P 1)《航空航天系列 航空器用电缆的试验方法 第301部分 单位长度.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