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3305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5课时现代中国政治、祖国统一和外交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5 课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主线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从曲折发展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体现:1954 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完善,并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主线二新中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并取得重大成就。20 世纪 50 年代:在两极格局下,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7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2、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主线三为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并取得巨大成就。主要表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港、澳回归,洗刷了国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使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二、真题再现1.(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

3、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命题立意】本题主要是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解题思路】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参加筹备新政协,”和“1948 年 8 月至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可知,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目的是筹建新中国。答案:D2.(2015安徽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

4、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 “它”是指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 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期间由国共双方签署,故 A 项错误。 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都是毛泽东所写的文章,不能体现参与的广泛性,故 B、D 两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中“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表明该文献是由社会各阶层参与制定,且得到了“全国各方

5、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在当时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故选 C。答案:C3.(2016全国卷T31) 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是时间的限定,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调整了外交政策,因此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得以上升。A

6、项是 70 年代后伴随着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才实现的。C 项是改革开放后推行的外交政策;D 项是在 70 年代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后出现的。答案:B三、考纲解读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脉络,准确理解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联系中国古代、中国近代政治体制以及西方近代政治体制,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和影响。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把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实践等内容,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3.现代中国的外交结合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核心考点】考点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堂演练 1.根据我国

7、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法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力与义务相统一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过程 时期 具体表现创立 新中国成立初 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4)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曲折 “文化大革命”时期(1)民主法制遭践踏,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被中断(2)出现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

8、去了保障健全与完善 改革开放后(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2)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3解析:由材料可知,依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应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而实行,可见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 A 项正确。B、C 两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故 D 项错误。答案:A考点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在社会主义

9、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国际背景下,建国初期外交成就非凡:(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1949 年,中苏建交。(3)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1954 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5)1955 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课堂演练 2.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比利时外交部长、老外交家斯巴克为周总理的诚意所感动,说:“周总

10、理的意见有合理成分,可以研究。周恩来外交部长的建议和十六国宣言精神不矛盾。希望以后恢复对朝鲜问题的讨论。 ”这主要表明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努力凸显B. 新中国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C. 新中国已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D.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环境已大为改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外交部长的建议和十六国宣言精神不矛盾。希望以后恢复对朝鲜问题的讨论”说明此次会议与朝鲜问题有关,故应为日内瓦会议。材料反映了斯巴克十分赞同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的建议,说明新中国的外交努力较为突出,故 A 项正确。比利时是发达国家,且材料没涉及发展中国家,故 B 项错误。C、D

11、 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答案:A考点三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课堂演练 3.“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张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

12、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 ”此次中美“会谈”A加快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描述的“会谈”是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会谈。A 项早于该会谈时间,故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故 B 项正确。C 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合,中美建交是在1979 年,故排除。答案:B考点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

13、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课堂演练 4.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

14、香港的利益。 ”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个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都放弃了,损害香港利益” ,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 ”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 D

15、项错误。答案:B四、典例精析1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他的、任何或一切” , “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解析:1954 年宪法中的助词由文言到白话的变化不影响宪法表述的准确性,故 A 错误;1954 年宪法的新表述方法便于人民理解,故 B 正确;文字表述更加平实,与权威性无关,故 C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故 D 错误。答案 B2.德国法兰克福报2007 年在评价香港回归

16、10 周年时说:“十年前,中英两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它既是邓小平的智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法兰克福报主要是在强调A “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B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C邓小平对香港回归做出了贡献D香港回归给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解析:注意材料强调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上肯定了香港回归模式给国际社会解决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故选 D答案 D3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

17、“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 “从后门接纳中国的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即两个代表权方案,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故 B 项正确。答案 B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到”的外交政策。20 世纪 50 年代,又提出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解析:根据所学可

18、知,中苏关系恶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没有任何关联,故 A项错误。在两极对峙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故 B 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于 20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充分表明新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制约,故 D 项正确。答案 D变式提升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中

19、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 A2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了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 ,说明中央政府为了统一大业,给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20、,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故 B 项正确。答案 B3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对抗无法根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强化军事优势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材料反映出A中国将放弃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C淡化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 D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解析:根据“坚持用和平手段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 ,可知新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D 项正确;中国并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地位,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中

21、国淡化意识形态,C 项错误。答案 D41969 年 3 月,中苏之间在两国边界乌苏里江珍宝岛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使原本不平静的边界形势更加紧张,欧美各国在国际上多次支持中国。此局势的直接影响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出台 B中国调整对西方的外交政策C亚非各国加强了团结合作 D中日两国开始谈判恢复邦交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出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 1969 年中苏武装冲突,中国得到欧美各国的支持,于是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方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向中国示好,不是亚非各国,故 C 项错误。中日开始谈判恢

22、复邦交是在 1972 年,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B五、课堂检测11953 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6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B 解析:1953 年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A 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 年下半年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1954 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 B 项正确。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的

23、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并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故 C 项错误。 “一五计划”于1957 年完善,故 D 项与史实不符合。2、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际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A 解析:根据“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可知, 上海精神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故 A 项正确。31979

24、 年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宣称:“我们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统一如何以和平方式达成要靠双方进行两岸对话。如果大陆企图以武力而非对话来达成,美国将提供军事物资使它无法成功。 ”这说明美国A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 B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C推行“一中一台”的政策 D遵循了国际法的原则B 解析:材料中美国的做法与中美联合公报的精神背道而驰,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干预海峡两岸的交流与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由海峡两岸自主协商解决,因此美国的行为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故B 项正确。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我们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可知,C 项说法错误。美国的做法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违

25、背了国际法的原则,故 D 项错误。4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轩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你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可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B 解析: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1987 年,而港、澳回归是 1997 年、1999 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是在 1992 年,故 A、D 两项时间不符合,排除。从当时实际分析,台湾同胞对于“一国两制”仍存在猜疑,对其前景还需要观望,说“普遍认同”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中只是提及了部分台湾同胞,不能说“普遍认同” ,故排除 A。 “想家”表达了台湾同胞急于“回家看看”的迫切愿望,故 B 项最贴近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9241-6-2001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 - Part 6 Guidance on the work environment (ISO 9241-6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pdf DIN EN ISO 9241-6-2001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 - Part 6 Guidance on the work environment (ISO 9241-6 1999) German version EN ISO.pdf
  • DIN EN ISO 9241-910-2011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910 Framework for tactile and haptic interaction (ISO 9241-910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41-910 2011《人机交互.pdf DIN EN ISO 9241-910-2011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910 Framework for tactile and haptic interaction (ISO 9241-910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41-910 2011《人机交互.pdf
  • DIN EN ISO 9241-920-2016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920 Guidance on tactile and haptic interactions (ISO 9241-920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41-920 2016《人-机交互.pdf DIN EN ISO 9241-920-2016 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920 Guidance on tactile and haptic interactions (ISO 9241-920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41-920 2016《人-机交互.pdf
  • DIN EN ISO 9251-1996 Thermal insulation - Heat transfer cond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 Vocabulary (ISO 9251 1987)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51 1995《绝热 材料的热传导状态和性能 术语》.pdf DIN EN ISO 9251-1996 Thermal insulation - Heat transfer cond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 Vocabulary (ISO 9251 1987)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51 1995《绝热 材料的热传导状态和性能 术语》.pdf
  • DIN EN ISO 9261-2010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equipment - Emitters and emitting pipe -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ISO 9261 2004)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61 2010《农业灌溉设备 发射器和喷射管 .pdf DIN EN ISO 9261-2010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equipment - Emitters and emitting pipe -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ISO 9261 2004)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61 2010《农业灌溉设备 发射器和喷射管 .pdf
  • DIN EN ISO 927-2010 Spices and condiments - Determination of extraneous matter and foreign matter content (ISO 927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7 2009《香料和调味品 外来杂质和杂质含量的测定》.pdf DIN EN ISO 927-2010 Spices and condiments - Determination of extraneous matter and foreign matter content (ISO 927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7 2009《香料和调味品 外来杂质和杂质含量的测定》.pdf
  • DIN EN ISO 9288-1996 Thermal insulation - Heat transfer by radiation -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definitions (ISO 9288 198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88 1996《绝热 辐射热传导 物理量值和定义》.pdf DIN EN ISO 9288-1996 Thermal insulation - Heat transfer by radiation -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definitions (ISO 9288 1989)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88 1996《绝热 辐射热传导 物理量值和定义》.pdf
  • DIN EN ISO 9289-1995 Oilseed residues - Determination of free residual hexane (ISO 9289 1991)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89 1995《油料种子残渣 游离残留乙烷测定 (ISO 9289 1991) 德文版本 EN ISO 9289 1995》.pdf DIN EN ISO 9289-1995 Oilseed residues - Determination of free residual hexane (ISO 9289 1991)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89 1995《油料种子残渣 游离残留乙烷测定 (ISO 9289 1991) 德文版本 EN ISO 9289 1995》.pdf
  • DIN EN ISO 9295-2015 Acoustics - Determination of high-frequency sound power levels emitted b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SO 9295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95 2015《声学 机械和设备高频声功率.pdf DIN EN ISO 9295-2015 Acoustics - Determination of high-frequency sound power levels emitted b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SO 9295 2015) German version EN ISO 9295 2015《声学 机械和设备高频声功率.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