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93338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林芝二高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君臣关系和地位的变化中,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君主的

2、地位越来越高,说明皇权不断加强和提高,相权不断削弱并下降,故 C 项符合题意。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内阁制度。A项错误,题干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六部。2. 19 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 国王是国家元首 B. 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 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

3、的突出特征是国王“统而不治” ,没有实权,故 B 正确。国王是国家元首,没有突出“统而不治”,故 A 排除。国王任命内阁首相,只是形式上的,故 C 排除。当时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 D 错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2【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

4、用。3.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分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注意时期限定词“秦朝” ,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分封制度属于西周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时期不符。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秦朝政治制度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推翻清朝统治

5、C. 掀起民主革命D. 寻求救国之路【答案】A【解析】3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直接反映反抗外来侵略,义和团战士是反帝运动,也是反抗外来侵略,反抗外来侵略才是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其他几个选项均和图片的主题无关,例如义和团战士并不推翻清朝统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抗外来侵略5.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 。其政治寓意是A. 民族工业受到中外

6、反动势力压制B. 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1907 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末期,民族危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维护的是列强在华利益,C 项符合题意,正确;漫画信息看不出民族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排除 A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影响,这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 D。故选 C

7、。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6.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 ”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4A. 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B.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C.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D.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斗争又勾结,斗争是因为分赃不均或是某些国家的侵略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殖民利益,所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统治者寄

8、希望于英美法德等国的调停和干涉,是因为清政府明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必然后损害西方列强的利益,清政府确信西方列强一定会出面干涉中日战争,但令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西方列强在日本侵华成功攫取大量侵略权益的情形下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答案选 D,B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甲午战争的国际背景史实当时的日本实力还没有达到如此的程度,A 项只是清政府寄希望列强干涉中日战争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7.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

9、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A. 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C. 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D. 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根据“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可知我国的政协制度主要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涉及到的方面进行有益的补充,题意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政协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现其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排除 A 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 B 项;根据题意可知,政协与人大并没

10、有很多重合的部分,故排除 C 项。故选 D。【点睛】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5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所以政协制度也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题意中未能体现。8.1790 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宣布:“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大人” 、 “老爷”等称呼,改用“同志” “先生”等。出现以上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 两国的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B. 启蒙思想都得到了广泛传播C. 两国革命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D. 两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发展充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法国大

11、革命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启蒙思想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故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排除 C 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并不充分,故排除 D 项。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以上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两国的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故选 A。9.2017 年 7 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 98:2 和419:3 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 ,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A. 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案B.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C. 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D.

12、 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一致【答案】B【解析】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参众两院的立法,但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通过,即为有效。材料中“分别以 98:2 和 419:3 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 ,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总统只能接受,说明了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B 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立法权,不是外交权,C 错误。由材料中的“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 ”,可知总统和参众两院的立场并不一致,D 错误。点睛:本题虽然没有提到宪法,但美国总统最后没有否决此法案,是因为宪法规定了国会6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通过,即为有效。因此总统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即可选出正确

13、答案。10.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D. 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C 项正确,A 选项不是主要依据;B 选项说法有误,明代的时候已经有倭寇打破;D 项不是主要依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鸦片战争11.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

14、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 1972 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答案】B【解析】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澳门属于被葡萄牙占领,属于殖民地问题,故 B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他表述均是正确说法。12.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7A. 实施群体不同B. 享受权利不同C. 社会制度不同D.

15、主要作用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图片1 涉及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片 2 涉及的是“一国两制” 。要注意题干“最主要的区别”要求,前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即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C 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最主要的区别”要求,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澳门回归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

16、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8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17、?(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答案】 (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2)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基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3)主要: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世界反法斯西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解析】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

18、中“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的信息归纳费正清的观点,依据“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的信息归纳张的观点;第二小问“评价” ,从鸦片战争发动实质的角度对二人观点进行评价。政治基础从抗日民族战线建立角度回答,军事基础从两个战场的角度回答。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回答;次要原因从世界反法斯西力量支持的角度思考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9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选取以上任意一则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材料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本质上是封建专制制

19、度;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上都是民主制度。所以对于本题,既可以从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发展的角度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的角度展开论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不同的国情和社会则造就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

20、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10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1、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案】 (1)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1)从材料一的来源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所体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 1949 年

22、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概括起来就是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事务少数民族自己来管理。(2)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1954 年。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指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6.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 年

23、10 月 25 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 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11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 “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 年 1 月30 日)(1)

24、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什么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3)据材料三说明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答案】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马关条约原因: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事例;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3)障碍: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189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可从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方面回答“众所周知的原因” 。(2)根据材料“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可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面回答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可从 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方面回答。(3)根据材料“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 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