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93389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 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表明, “王” “霸” “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 “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霸”基本是肯定的。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在

2、孔子眼里, “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其后, “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王道行礼,霸道行法。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认为“霸”是对“王”的破坏与否定。在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的主流观念。 法家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王”与“霸”相通,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 。 管子正世中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这里虽区分了“王”与“霸” 。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等次关系。 “争人”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

3、切实利益;反之,不考虑民利,一味盘剥,只会引起百姓的逆反。说到利,最重要的是赋役问题。对此, 正世篇和韩非子都有“齐”的说法,即不能“急” ,也不能“缓” ,要适中。这与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基本相同。 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 。同时,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 管子君臣上说:“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 ”所以从根本上说,法家所谓

4、法治其实是人治;法家所认定的是等级法,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2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 。 管子法法中说:“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 ”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也就是说,治国者讲爱民、利民等不过是手段,目的在于用民。法家是“力”的讴歌者,而力量藏于民间,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民间之力。其实孔子倡言道德,也是为了使民,正如他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 ”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可以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中包含的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摘编自刘泽华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5、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家思想中有“以人为本”的内容,而在一般人看来,儒家对这种思想的论述较多,而法家相关论述较少。B. 春秋时, “王” “霸” “霸王”等概念已经提出;战国时, “霸王”作为褒义词普遍使用,孔、墨对 “霸”基本持肯定态度。C. 法家认为霸王之道的目的在于“争人” ,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而利的核心是赋役,所以法家主张要适度徭赋,以收民心。D. 孔子以后, “王”与“霸”的所指分化,在孟子眼里,两者是对立的;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共同成为儒家主流观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法家把法作为察言

6、、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认为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规定,称其为事之“常” 。B. 法家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较多,因此,法家所谓的法治实为人治;法家主张要有等级,并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法家所说的“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间之力。这一点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D. 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 ,对法家思想不能全盘接纳,可以吸收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家、儒家都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相关论述,都认可爱民、利民、惠民、富民的主张,都有让百

7、姓获得利益的相关说法。B. 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其所谓法治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存在3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观点要批判性地继承。C. 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孔子倡言道德,是为“使民” ,儒家、法家在根本上是相通的。D. 儒家、法家对“王” “霸”含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对“王” “霸”目的的认识相通,均以利为纽带争得民众支持。【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根据原文是“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主流观念” ,不是“共同成为

8、” ,所以 D项错误。【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原文是“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 ,选项漏掉了限定成分表达不严密。【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原文是“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 ,并不是“在根本上是相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铜石象棋老 缺老石爱

9、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看不爱走。他是又爱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他可以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叫他走,他在板凳上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人家说,光看不走,不准你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4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他说

10、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吴副市长好棋很有名气,他棋下得好,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有名次,还是前十名呢。吴副市长爱棋,他还喜爱收藏象棋,据他秘书小毛讲,吴副市长的家真像个象棋博物馆,什么样的象棋都有。这几天,市政府门前的桥上,突然冒出个棋摊子,不少人围在那里下棋。吴副市长的车开过来开过去也没有在意,小毛却很好奇,还把头伸出窗外看过好几回,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叫门卫去赶过,门卫告诉他说,是摆棋摊子的。小毛就有点火了,竟有人敢在政府门前摆棋摊子,他挤进人群,当时眼睛就睁得像牛眼睛一般大,他棋见得多,从没见过这种棋,就更来气了,快走快走快走,这里不是你摆棋的地方。老石看了毛秘书一眼,不恼也不火,

11、笑眯眯地收棋走了。老石一走,小毛就后悔不迭,眼看到手的棋叫他轰走了,他每天看着大桥,桥上再也没有老石的影子。小毛心里不是滋味,跟市长这么多年了,知道市长爱棋如命,他要是把这副棋搞到手,他觉得他的地位和生活一定会改变。小毛到处打听老石的下落,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有人告诉小毛说,那个臭棋篓子是山背石头湾的。石头湾吴副市长去过,是哪一年就记不清了,小毛也记不大清楚,因为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开得往左边倒,再往前走就往右边倒,去了一回小毛就不敢去了,生怕翻车掉进山沟。老石住在石头湾,小毛要想得到这副棋,就得去石头湾。小毛去过三回,老石总是笑,什么话也不说,小毛嘴皮说破了,老石也不理,还幽默地说,

12、不见鬼子不挂弦。他要见的是吴副市长,不是秘书小毛。小毛没有办法,想要得到这副棋,只好请吴副市长出马了。石头湾是个穷村,市长听过石头湾的治贫方案,开完会,说去,但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去。听了小毛的汇报后,就很想去石头湾看看,到了石头湾,小毛带着吴副市长直接去了老石的家。老石很热情,烧茶倒水,递烟搬凳,就是不提象棋的事。小毛又是眨眼又是做手势,老石只说石头湾处处都是宝,完全不理小毛。吴副市长听得很仔细,不时地点点头。老石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说,他想跟市长走盘棋,不知市长敢不敢走。小毛笑起来说,你要和市长走棋,我和你打个赌,你要是输了,就把棋子交出来。老石说,我要是赢了呢?小毛说,这怎么可能呢?吴副市长

13、笑笑说,那我就向你请教了。老5石起身就向山里走。小毛急着喊起来,你往哪去,不是说走棋的吗?老石笑着说,棋在山上。路不好走,又窄又陡,一段石子路、一段泥巴路,走得市长浑身冒汗,小毛气喘吁吁。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个石料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刻,目不暇接,吴副市长解开衣服,喘着粗气说,原来这里全是宝哇。老石站在一副石头象棋前说,吴市长,咱俩杀一盘?吴副市长看着巨大的象棋,很惊讶,一个棋子足有四五十斤,棋盘有四五十米,他大脑里闪过很多画面,笑起来说,我输了。吴副市长再也不下棋了,三天后,石头湾开始修路了吴副市长铲了第一锹。三年后,不少人到山里来下巨石象棋,石头湾人开心地笑了。一天,吴副市长意外地收到一个包

14、裹,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副铜石象棋,吴副市长拿着一个棋子,眼睛湿润润的(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设计精巧,善于铺垫。 “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 ,表明人们对老石棋艺的评价,这种普遍的说法让老石难以承受,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B. 小说情节个别地方设计不严谨。 “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 ,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C. 小说善用俗语,增强了生活色彩、趣味。 “不见鬼子不挂弦” ,借广泛流传的电影中的台词来表明老石做事的底线,又使对方不至于难堪。D. 小说中人物多次用激将法但目的不同。小

15、毛用激将法,是想得到老石的象棋;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5. 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酷爱象棋,棋艺低下: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随和幽默,小有心计: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等。一心为民: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知恩图报: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 6. 吸引读者:材质特殊、珍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有机组织材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 “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

16、、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突出主题: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姓的主题。6【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项因果关系错误, “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和“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没有因果关系;B 项, “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错误,根据前后文,无论是从地位、目的,还是与领导的关系或对领导的了解等,小毛都有可能做成此事;D 项, “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不全面,还有其它目的,如展

17、示村民技艺、让领导体验、使领导为村民修路、为民办实事等作用。故选 C。【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等进行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 “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 “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 “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等情节概括其“酷爱象棋,棋艺低下” “随和幽默,小有心计” “一心为民” “知恩图报”等性格特征。【6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的好处,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

18、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结构看, “铜石象棋”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从塑造人物形象看, “铜石象棋”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从主旨看,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

19、姓的主题。【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小题,12 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翻译奇人许渊冲邓 郁“杨振宁 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 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 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 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 月 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

20、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 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 诗经 西厢记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 ,既觉得痛快

21、,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 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 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 ,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

22、,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 ,刘文典讲史通 ,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 ,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 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8书架

23、。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 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 ,午睡后看看报纸,晚 7点收看新闻联播 ,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 ,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

24、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节选自人物周刊 ,有删改)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1999 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 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 年 8月 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

25、译家。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 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B. 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C. 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D. 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

26、,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E.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8. 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9【答案】7. BE 8. 有忘我的精神,专注而执着。 (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良好教育和大师教导,奠定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译准则。(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淡泊名利,热爱并执着于自己的翻译事业。(“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工作投入而有规律。作息像钟表一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关注参考

27、消息和海峡两岸 ,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项,“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 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错误,早已得到公认;C项, “并不在乎”说法不严谨,表明其淡泊名利,并不是不在乎;D 项, “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错误,是“写信”请教。故选 BE。【8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

28、情节“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 “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 “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 “作息像钟表一样” “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 ,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分析其原因。【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29、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10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30、。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B.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C.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D. 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10

31、.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A. B. C. D.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B. 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C. 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

32、会中刘邦阵营的11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D. 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1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答案】9. D 10. D 11. B 12. (1)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将怎么办呢?”(2)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入关呢?现在人家有大功,您却要攻打他,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啊。【解析】【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

33、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项,遇:对待。故选 D。【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要求选出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分别是刘邦和张良说的话,和项伯“重义气,少谋略”无关。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34、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项, “处变不惊“错误,这四问也显示出刘邦有些慌乱。故选 B。【12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固:本来;且:将;为之奈何:怎么办呢;岂:怎么;而:12却;第二句判断句。【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

35、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36、。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

37、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二)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 分)阅读下

38、面的一首诗,回答各题。桃 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1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国风)注 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3.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桃之夭夭” ,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 “有 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 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

39、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D. 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E. 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14.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13. AC 14. 以 “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

40、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A 项, “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错,是以丰富缤纷的比喻意蕴开篇;C 项, “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全诗内容赏析,结合比兴手法分析。首先,需要理解“比兴”手法你,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如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联想巧妙。点睛: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 宋代 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通俗地讲, “比”就是比喻,14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 比喻,使其特

41、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 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 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决绝而不留恋的心态和刚烈性格特点是_,_。(2) 诗经.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_, _。(3) 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答案】 (1). 反是不思 (2). 亦已焉哉 (3). 今我来思 (4). 雨雪霏霏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

42、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霏“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

43、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A. B. 15C. D.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和“跑”矛盾。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

44、的故事十分熟悉。 “家珍”望文生义。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和“战友”矛盾。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故选D。17.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 “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B.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C.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D. 关于红楼梦后 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

45、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语义重复,去掉“尤其”或“更” ; C、成分赘余,去掉“等项”的“项” ; D、句式杂糅,去掉“以-为准”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视频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字) 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们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16必然的,但基因通过基因库_,维持种群的存在。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_,本身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所以黄石公园才会引入狼来控制鹿的数量,来淘汰老弱病残。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在

46、自然界_。我们经常用人类的眼光去看野生动物,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客观差异。【答案】可以长存下去(前面讲“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 ,用“但”字一转讲到基因,当然是“长存” ,这样也就衔接下文“维持种群的存在” 。是一种保护种群的手段(这句后面说保护个体动物本身不是最主要的目的,那么更多就应是“保护种群” ,这就接上了前面的“维持种群的存在” 。却是完全正常合理的(只说“正常”或“合理”也可以。前面说“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 ,后面又说两者间的“客观差异” ,所以空缺处就当是“正常合理”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

47、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19.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解释“端午节” 。(不超过 50字)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 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

48、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_【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下定义,题干要求“整合材料” “一个单句” ,需要通读材料,抓住每个句子的关键部分,综合成句。如关键内容: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事件为纪念屈原,17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整合即可,注意字数要求。四 作文(60 分)20.根据下述情景, 以“致我的前辈”为题作文。在翻捡家里的老照片时突然发现了一帧发黄的小照片非常像我, 便拿去问爸爸。 爸爸说:“这是我的祖父(或祖母) ,连我也没有见过。 ”我盯着这帧小照片看了很久,相隔那么遥远, 外貌那么相近,真是奇怪。终于,我决定对这位前辈说点话。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答案】致我的前辈在翻检家里的老照片时突然发现有一帧发黄的小照片非常像我,便拿着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我的祖母,连我也没有见过。 ”我盯着这帧小照片看了很久,相隔那么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