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93480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质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质检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 福建泉州质检,13)1951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 年 10 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 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 ( )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成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 D解析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而不是“规范”,

2、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对公私生产的管理,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实行统购统销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所需原料的问题,故 D 项正确。2.20 世纪 50 年代,杭州农产品公司根据公司营运情况,对股息红利和单位股值进行了调整:杭州农产品公司股息红利与单位股值调整表时 间 股息红利(元) 单位股值(元)1953 年 12 月 1 日 0.03 110 980.271955 年 4 月 1 日 0.03 268 980.40以上股息红利与单位股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开展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

3、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答案 B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是指 19611965 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信息和时间可知主要原因是 19531957 年“一五”计划的开展,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 1956 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在 1952 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3.“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

4、展B.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2答案 A解析 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材料“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 A 项正确;“从根本上改变了”与材料“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 B 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与材料“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不符,故 C 项错误;“完全没有考虑”与材料“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8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16)1950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 19511955 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

5、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B.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答案 A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中央将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化的主要基地,因此“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适应了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故 A 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是随着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而形成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业布局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转移无关,故 C 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与材料中工业布局的变化无关

6、,故 D 项错误。5.(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0)1962 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答案 A解析 材料中“重点检查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反映出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故 A 项正确;这一调整并没有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故 B 项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

7、设道路中的挫折,而非失败,故 C 项错误;1960 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故D 项错误。6.(2018 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3)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答案 B3解析 材料“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与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民公社实行高度公有化、平均主义,与当时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不能说明农村劳

8、动力缺乏,故 C 项错误;材料“出勤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映不出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故 D 项错误。7.(2018 湖北荆州期中,29)从新中国成立到 1964 年,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 2/3 以上是在 1958 年至 1960 年间开工兴建的,形成的炼钢能力占 1950 年至 1979 年新增炼钢能力的 36.2%,炼铁能力占 32.7%,采煤能力占 6%。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B.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C.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D.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曲折中发展答案 C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不能说明工业化

9、建设的全面展开,故 A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工业布局比较合理,故 B 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发展的曲折,故 D 项错误。8.1984 年底,全国 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离,建立了 9.1 万个乡(镇)政府,同时设立了 92.6 万个村民委员会。发生这一变革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广泛实行答案 C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 2005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的

10、,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84 年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村人民公社完成政社分离,建立村民委员会,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关,故C 项正确;政企分开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D 项错误。9.(2018 江苏南京学情调研,10)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件针对的是( )A.农村经营方式变革B.首批经济特区创建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体系完善答案 C4解析 农村经营方式变革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涉及扩大外资权限,故 A 项错误;经济特区利用的是外资进行建设,不是扩大外资权限,故 B

11、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可以适当利用外资,扩大外资权限,扩大地方自主权,故 C 项正确;对外开放体系完善是指形成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10.(2018 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6)据下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粮食总产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A.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不前C.受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D.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答案 D解析 从题表可知粮食总产量没有稳步增长,故 A 项错误;从题表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故 B 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是在 2001 年,故 C 项错误;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如受“大跃进”的影响,1960 年产量比较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显著增加,故 D 项正确。11.(2018 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13)1986 年 6 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本溪关广梅在改革过程中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致富,但在改革中也面临各种阻力和困惑。随后通过多篇深度系列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终在全党上下达成共识是在( )A.中共十四大后 B.邓小平“南方谈话”后C.中共十三大后 D.上海浦东开放后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中共

13、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场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达成了共识,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12.(2017 江苏扬州三模,12)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道:“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 2 个直辖市、25 个省辖市、67 个县、约 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答案 C5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对外开放,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

14、“此后”不符,故 A 项错误;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中“十年实践”“此后”不符,故 B 项错误;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与材料中“十年实践”“此后”相符,故 C 项正确;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此后”不符,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 山东滨州期中,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 年 6

15、 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1 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1952 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6 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8 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 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 年 3 月,党的

16、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7 月 30 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摘编自“一五”计划编制始末材料二 1953 年 9 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摘编自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6 分)(2)根据

17、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9 分)参考答案 (1)特点:国家高度重视,着手比较早;不断修改完善;边制订边实施;得到苏联的帮助。原因: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经验不足;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2)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

18、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62.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经济的困境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理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示例二: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经济困难”。理由: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示例三:在“四”中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