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3501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 年中考文言类阅读与理解(2017安徽中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 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斯是陋室 斯: 这 (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16、翻译下列句子。 (4

2、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或曰:“陋,如之何?”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 【甲】 【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 。 (用原文语句填空) (2 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 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2017北京中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3、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C. 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 分)委而去之 翻译:_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

4、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2分)【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

5、节矣,请报之。 ”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制。“劝”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答:_4.答案:C【解析】4 题中 A 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 。B 项中分别为“和睦” “和煦” 。C 项中同为“胜利” 。D 中分别为“护城河” “池塘” 。5.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6.答案:乙【解析

6、】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7.答案:得道多助【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 ,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二字的含义。(2017泉州中考)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 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7、。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 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 ,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注: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不售:不中。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8、。(4 分)四时俱备 俱 夕日欲颓 颓 3或好作诗古文 或 恐因愤激之久 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分)(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 分)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 分)答案:5(2 分)B6.(4 分)(1)全,都 (2)坠落 (3)有的人 (4)担忧,恐怕7(6 分)(3 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自”、“复”“与”各 0.5 分) (3 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

9、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务”、“省”各 0.5 分)8.(4 分)(4 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附:【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

10、,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2017福建中考)【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

11、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沿溯阻绝 溯:_ (2)属引凄异 引:_(3)不及返顾 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4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

12、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 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 分)答案:6.(4 分)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7.(3 分)A8.(4 分)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9.(5 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

13、: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说明:意思答对即可。(2017 甘肃兰州中考)【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 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14、。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厚币:丰厚礼品。饰非:作假骗人。(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有时候 自子之居即墨也 任职 封之万家。 封赐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15、。(标两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4)回答下面问题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生活琐事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自己的受蒙蔽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先概括作答。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2017庆阳中考)【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16、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

17、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

18、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肉食者鄙小惠未徧再鼓之,必走势如疾雷不及掩耳(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4) 【甲】 【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6通“遍” ,遍及、普遍。击鼓进军。 快,急速。(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

19、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4) 【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 (1 分)略写战争过程;(1 分) 【乙】文详写战争过程。(2017广州中考)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20、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

21、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答案:9.B 10.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

22、乱,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711.A(2017广东中考)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分)(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1)躬:亲自(2)夙:早晨(3)慢:怠慢】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 分)关注点:苟全、闻达、两个“于” 、句子通顺;错漏 1 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2)这就是

24、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2 分)关注点:所以、报、职分、句子通顺;错漏 1 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 分)A 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 ,指“五月渡泸” 、 “北定中原” 、 “庶竭驽钝” 、 “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25、(二) (9 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 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

26、他,而且特别受8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 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3 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 4

27、 条以上“/”的,给 0 分;其他情况,对 1处给 1 分。 )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 分)【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 ;博古通今(通究古今) ;辅佐朝政。 (每对 1 处给1 分。 ) 】(2017广西贵港中考)(一)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二)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

29、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9B “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

30、心上人的痛苦之情。C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B环面攻之而不胜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满目萧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锦鳞游泳 鳞斜晖脉脉水悠悠 脉脉亲戚畔之 亲戚(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

31、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理由是什么?答案:(1)D(2)A(3)通“嘱” ,嘱托、嘱咐 代指鱼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父母兄弟(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5)指出滕子京为“谪守” ,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6) “得道”即“施行仁政” 理由:得道者多助(2017柳州中考)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

32、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

33、未之有也。”(选自刘向说苑)【注】上:君王10.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道不通,度已失期 上使外将兵10A.度 B.将先自度其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或闻无罪 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C.或 D.亡而或长烟一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2.下列对【甲】 【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B.【乙】文通过齐桓

34、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 【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第卷(非选择题,共 96 分)13.把“文言文阅读” 【甲】 【乙】两文种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 分)。(2)王者何贵?。答案:10.D(A.估计/量长短;B.统领/将领;C.有人/有时;D 灭亡)11.C(A.介词,把;B.介词,凭借;D.顺接连词,不译;C.因为,连词)1

35、2.A(B.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 “为天下唱” ,并非怀念、报仇)13.(1)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亡” “等死” “死国”各一分,大意 1 分)(2)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贵”译为“以为贵”1 分,大意 1分)(2017六盘水中考)【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36、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中(zh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11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不知其旨也( )然后能自强也( )学不可以已( )故木受绳则直(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3 翻译下列句子(4 分)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4甲文运用

37、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 分)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 分)答案:11(4 分,每小题 1 分)甘美勉励停止所以,因此12(2 分)C13(4 分,每小题 2 分)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14(2 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5(4 分)(2017黔东南州中考)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38、,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下列句

39、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B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C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2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A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 ,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

40、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 ,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 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

41、 分)答案:8、B;9、C;10、A;11.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候;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就接受了。(2017海南中考)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 (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 。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阅读岳阳楼记 (选段) ,完成第 912 题。 (12 分)岳阳楼记(选段)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42、,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浊浪排空(zhu) B虎啸猿啼(xio)C郁郁青青(y) D宠辱偕忘(lng)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连月不开( ) (2)春和景明(3)静影沉璧 (4)把酒临风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2.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2 分)13阅读桃花源记 (选段)

43、,完成第 912 题。 (12 分)桃花源记(选段)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44、A林尽水源(yun) B黄发垂髫(tio)C遂与外人间隔(jin) D辞去(c)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复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3)便要还家( ) (4)此中人语云(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2 分)答案:. 岳阳楼记 (12 分)9.(2 分) D10.(4 分) 放晴(出太阳) 日光(阳光) 圆形的玉(玉、碧玉、玉璧) 持、执(拿) 【 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1.(4 分)答案示例:离开国都,

45、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给分点:去 馋 讥) 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给分点:天光 万顷) 【 评分标准:每题 2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1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1 分】12.(2 分)第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 【评分标准:能答出“阴和晴,悲与喜”且表意正确即可给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桃花源记 (12 分)9.(2 分)C10.(4 分) 又、再 整齐的样子 同“邀” ,邀请 告诉(对说) 【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

46、分】11.(4 分)答案示例: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给分点:阡陌 交通)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给分点:妻子 邑人 绝境)评分标准:每题 2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1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1 分】12.(2 分)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 评分标准:2 分。围绕“幽美宁静” 、“和乐富足”来描述且表意正确即可给分,有欠缺酌情扣分】14(2017河北中考)复儿子书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47、?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命题人为了让考生读通原文,给出了近 20 条注释,诸如:悉:知道。(2)兹:现在。(3)汝:你。(4)业:已经。(5)资:钱财,费用。(6)即:就,便。(7)告罄:财物用尽。(8)苟:假如。(9)特:不过。(10)恃:依仗,依赖。(11)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12)固:本来。(13)稼穑(se):泛指农业劳动。(14)致:给予。(15)函:信件。(16)毋:不要,不可。(17)负:辜负。(18)训:教诲,教导。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4 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