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93531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戌变法9_2百日维新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 百日维新,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百日新政 1背景(1)1897年11月,德国军队强占_,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2)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历陈_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终于引起了光绪帝的重视。(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 _,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_,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胶州湾,民族危机,应诏统筹全局折,定国是诏,3新政内容,冗员,报纸,士民,绿营,八股,专业学堂,4. 猛进政策(1)屡颁_,限期执行。(2)训诫各省_不得掩饰支吾。(3)裁撤_,革职阻挠变法的官员。(4)委派_参与新政事宜。 知识点二 戊戌政变

2、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_的利益。 2准备(1)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罢黜支持变法的“帝党”首领翁同龢,并控制朝廷的_。(2)慈禧太后大力提拔_担任重要职务。,严旨,督抚,冗官,维新派人物,顽固派,用人大权,荣禄,3经过(1)1898年9月19日,慈禧太后命令_节制的部队向北京、天津集中。(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重新“_”,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3)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制造了“_”事件。 4结果:新政措施中唯有_等得以保留,其他措施被废止,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历史认识 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

3、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荣禄,训政,戊戌六君子,京师大学堂,知识点三 戊戌余音 1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与_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 2积极影响(1)广泛传播了维新思想,_成为社会时尚。(2)“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_。(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_时代的迅速到来。,西方先进,学习西学,思想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思维导图 百日维新,主题一 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探究】史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

4、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史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2)根据

5、史料二,概括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及其弊端,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所积极作用? 答案 (1)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 (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等。弊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史论归纳】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 (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

6、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主题二 戊戌变法的结果及意义【史料探究】史料一 改革之初,康有为等进步人士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

7、没有周全的设计。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史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思考 (1)史料一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史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

8、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对改革缺乏周全的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2)近(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论归纳】 戊戌变法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

9、民的觉醒。(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2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改革的国内、国际环境不利。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而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维新派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脱离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军队支持,导致自己在顽固势力反攻的情况下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维新派尽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一度曾向英、日、美寻求援助,希望他们干涉“后党”政变,支持中国变法,结果落空。,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3)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

10、发展不充分,领导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学习思考】 1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教材第126页) 提示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军事改革方面有哪些差异?(教材第127页) 提示 差异:重点不同,中国着力改革军队,没有从根本上去建立一支新的军队,而日本却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队;结果不同,中国的军事改革基本上失败,军队战斗力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日本却

11、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近代化常备军;范围不同,中国军事改革局限于军队人员、地方部队方面,日本则精心构建,从军事机构、人才培养、军队装备、思想动员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3慈禧太后和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戊戌变法?(教材第128页) 提示 维新变法的一系列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4“戊戌六君子”的慷慨就义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教材第128页) 提示 主要从其甘愿牺牲、唤醒民众等角度分析。,5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教材第129页) 提示 (1)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 (2)要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 (3)

12、要重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4)要乐于接受和消化外来先进文明。 (5)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自我测评】(教材第130页) 请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类别,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提示 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有利于保护农工商业,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可以增强军事实力,以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校,创

13、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综上所述,戊戌变法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30页) 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本中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史实? 2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 1.反映了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的措施。吸引了众多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变法,使新思想得以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2)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有局限性: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改革步骤冒进,急于求成,没有群众基础。 (3)直接原因:维新派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PD CLC TR 50506-2-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n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 nprocessing systems — Application nguide for EN 50129《轨道交通 通信 信号和处理系统 EN 50129使用指南》.pdf BS PD CLC TR 50506-2-2009 Railway applications — n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 nprocessing systems — Application nguide for EN 50129《轨道交通 通信 信号和处理系统 EN 50129使用指南》.pdf
  • BS PD CLC TR 50510-2007 Fibre optic access to nend-user — A guideline nto building of FTTX nfibre optic network《用户终端的纤维光学通路 FTTX纤维光学网络的建设指南》.pdf BS PD CLC TR 50510-2007 Fibre optic access to nend-user — A guideline nto building of FTTX nfibre optic network《用户终端的纤维光学通路 FTTX纤维光学网络的建设指南》.pdf
  • BS PD CLC TR 50511-2007 Railway applications — nCommunications nsignalling and nprocessing systems — nERTMS ETCS — nExternal signalling for nlines equipped with nERTMS ETCS Level 2.pdf BS PD CLC TR 50511-2007 Railway applications — nCommunications nsignalling and nprocessing systems — nERTMS ETCS — nExternal signalling for nlines equipped with nERTMS ETCS Level 2.pdf
  • BS PD CLC TR 50531-2009 Alarm systems – Terms and ndefinitions《报警系统 – 术语和定义》.pdf BS PD CLC TR 50531-2009 Alarm systems – Terms and ndefinitions《报警系统 – 术语和定义》.pdf
  • BS PD CLC TR 50627-2015 Study Report o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Electrical Equipment System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Below 150 kHz《150 kHz以下频率范围内电气设备 系统间电磁干扰的研究报告》.pdf BS PD CLC TR 50627-2015 Study Report o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etween Electrical Equipment System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Below 150 kHz《150 kHz以下频率范围内电气设备 系统间电磁干扰的研究报告》.pdf
  • BS PD CLC TR 61800-6-2007 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6 Guide for determination of types of load duty and corresponding current ratings《可调速电力驱动系统 第6部分 负载.pdf BS PD CLC TR 61800-6-2007 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6 Guide for determination of types of load duty and corresponding current ratings《可调速电力驱动系统 第6部分 负载.pdf
  • BS PD CLC TR 62102-2006 Electrical safety — Classification of interfaces for equipment to be nconnected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etworks《电气安全性 连接至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的设备接.pdf BS PD CLC TR 62102-2006 Electrical safety — Classification of interfaces for equipment to be nconnected to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etworks《电气安全性 连接至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的设备接.pdf
  • BS PD CLC TR 62258-3-2007 Semiconductor die nproducts — nPart 3 Recommendations for good npractice in handling packing and nstorage《半导体压模产品 第3部分 搬运、包装和储存的良好规范建议》.pdf BS PD CLC TR 62258-3-2007 Semiconductor die nproducts — nPart 3 Recommendations for good npractice in handling packing and nstorage《半导体压模产品 第3部分 搬运、包装和储存的良好规范建议》.pdf
  • BS PD CLC TR 62271-208-2010 High-voltage switchgear nand controlgear nPart 208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steady nstate power-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nfields generated by HV switchg.pdf BS PD CLC TR 62271-208-2010 High-voltage switchgear nand controlgear nPart 208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steady nstate power-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nfields generated by HV switchg.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