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 08 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 6261 首,其中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晚唐 3556 首。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2、, “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
3、是应当明白的。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2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二、经典赏析1、卜算子咏梅
4、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 )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 ,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
5、词说 )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 “只有香如故” ,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
6、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2、咏柳 3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 “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 ,其中“碧
7、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 ,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
8、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3、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 “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
9、,说它“知时节” ,懂得满足客观需要。4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 ,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浦起龙读杜心解 )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 ,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 ,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
10、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4、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11、,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 “日渐斜” ,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
12、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5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 ,陈子昂的感遇 ,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
13、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5、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
14、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 ,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三、鉴赏方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 ,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 ,又要
15、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6昏” ,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
16、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17、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
18、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7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司春之神) ,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
19、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 “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 “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
20、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慷慨激昂。专项训练一、 【2019 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12 分)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 ,升君白玉堂。【注】1晋书罗含传:“及致住还家,阶庭忽兰有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1、诗的前四句从哪几
21、方面描写了菊花的特点?怎样写的?(6 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主要用了那种表现手法?(6 分)【答案】1、特点: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8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3 分)手法:视觉嗅觉结合(1 分) ,以叠词突出其颜色的美(1 分) 。用典故写出其香味,以及神韵的美(1 分) 。 (3 分)2、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 分) ;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 分) 。托物言志(2 分) 。【试题解读】菊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
22、诗。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二、 【2018 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2 分)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 ,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9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
23、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B.上阙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 “剑气”寄寓着壮志。C.下阙“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2、上阙“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3 分)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曹雪芹红楼梦)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24、范仲淹岳阳楼记)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词风。(6 分)【答案】1、D(3 分) (错在“挽留友人醉在今宵”,结尾和前面的“不知今夜几人愁”形成呼应,表达了作者的痛苦之重,愁思之深。) 2、B(3 分) (A 项,须眉:男子,以特征代本体。B 项,干戈:战争,以工具代本体。C项,骚:诗,以专名代泛称。D 项,帆:船,以部分代整体。)3、参考及赋分建议:同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词风是不同的。苏词旷达,多表现在开朗豁达的胸怀上,(1 分)定风波中的“
2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出苏轼无论是面对自然的阴晴还是人生的荣辱,都泰然处之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2 分)辛词豪放,多表现在豪迈放纵的气势(象)上,(1 分)本词中的“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折射出了词人冲天的豪气,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豪壮之情。(2 分)(评分建议:举两词中其它词句为例合理赏析亦可。)【试题解读】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即景抒情,重在写景,10三、 【2018 届河南省登封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9 分)凝香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
26、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注】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 1071 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 1072 年游大明湖而作。黄卷:书籍。香炉:香炉峰。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 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C. 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
27、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D. 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11【答案】1、B 2、景幽-深。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湖水清幽,寒流激荡。人幽-闲。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情幽-雅。作者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试题解读】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连自己地方长官的身份仿佛都
28、忘记了,故说“不知”。这也正见出西斋景致“最幽”,使诗人俯仰其间,心神愉悦。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具体化。齐州境内,庄稼茁壮,丰收可望,人心安定,诗人身闲无事,饮酒赏月,生活轻闲。第三联笔力集中写幽雅景致。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云水醒心鸣好鸟”,白云一样纯洁的湖水,使珍异的水鸟惬意地嘤嘤和鸣。 “清耳”,意指静心倾听,这里兼有使耳边清幽之意。静听水激砂石的潺潺之音,诗人倍觉清爽。泉流本无纤尘,却又为玉砂磨洗,愈使人觉其清澈可鉴。末联归结全诗,意思是在此潜心书史,是置身于最令人向往的境界。抒发了诗人于邑政之暇优游湖山、沉心书史的高雅情趣,意境清幽隽洁,沁人心脾。四、 【2019 届 9 月份河北
29、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9 分)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足( )(3 分)A. 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B. 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C. 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D. 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 分)12【答案】1、D 2、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寓含高风亮节(高洁)之意。烘托出一个孤傲高洁的诗人形象。【试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