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 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所谓“羁旅” ,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
2、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 、猿声、孤灯、酒等.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杜鹃(子规):
3、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 ,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2 -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李白静夜思. 自己途中的愁苦寂寞、内心的孤独凄凉,天地广阔而自身渺小的感慨。 例:张继枫桥夜泊. 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4、寞、幽怨愤慨之情。 例:杜甫登高. 对国事艰难的感慨。例:杜甫登高. 有的作品中可能也有其他情感出现,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想象、虚实结合: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细节描写 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张籍). 比喻、拟人、双关。专项训练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
5、山水。(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 ,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3 -【答案】C【解析】
6、C “动” ,意为“动不动” ;“书” ,指书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结合诗句分析,每点 2 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 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联提挈
7、全篇,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 (春望 )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朝廷” 、 “寇盗” ,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 ,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 ,含有
8、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答案】B【解析】上下句内容反了,上句是写空间,下句是写时间。(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 ,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 分)【答案】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 分) ;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2- 4 -分) ;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 分) ;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2 分) 。 (任答 3 点,每点 2 分) 【解析】本诗是典型的将自身情感与对国家的担忧结合的作品,诗人前两联写自己
9、,后两联联系国家,表达了对国事艰难的感慨与担忧。而“刘备诸葛亮”是古诗中常见的“明君贤臣”的代表。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9 分)浪淘沙感事明 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漂泊凄凉的基调。B、 “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C、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D、全诗
10、明写秋实写“感事” ,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答案】C【解析】 “孤高”判断无据。(2) “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 分)【答案】 (2)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解说略。每点 2 分,三点即可)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 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5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
11、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生日祝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答案】A(2)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
12、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 分)【答案】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解析】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在节日思念故乡的作品,作品通过描述眼前羁旅在途、回忆往昔,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注意辨别此诗中的实写与虚写。可通过题目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事件来帮助判断。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 分)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唐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6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
13、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秦城: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 “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 “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B、 “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C、 “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答案】C【解析】C 项解读错误, “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