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区域的含义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1)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图26-2),归纳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图26-1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6-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单位。如,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 区域内部
2、的特定性质 。 区域既是 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区域。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方法,指标,空间,区位特征,边界,相对一致,上一级区域,下一级,地理环境,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图26-3),完成表格内容。,图26-3 长江三角洲,图26-4 松嫩平原,(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水田,低于,旱地,高于,石油,(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水稻,春小麦,综合性,重化,发达,(续表),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图26-5)
3、,完成表格内容。,图26-5 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缓慢,下降,丰富,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1.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 (1)自然地理要素构成,(2)人文地理要素构成,2.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图26-6,命题点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1. 2017全国卷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26-7)。据此完成(1)(3)题。,命题探究,图26-7,(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A.无
4、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出来的;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不与自然河道一致;在洪泽湖以东,该地理分界线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该地理分界线不明确,具有过渡性,故其两侧地理差异不明显。,(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对两岸之间交通的阻隔,导致两岸之间交通不便、联系较少,
5、故习惯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长江为界。,(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了多座长江大桥,两岸之间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具体区域,顺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图26-8,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
6、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续表),命题点一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命题探究,图26-9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26-10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答案 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解析 古“丝绸之路”主要是东、西方商品交换的交通通道。古“丝绸之路”衰落,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应是自然环境恶化,无法提供商旅往来所必需的食、住、行等基本
7、条件,并且自然环境恶化导致沿线古文明中心衰落,商品交换市场萎缩,对商旅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小。,(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答案 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古“丝绸之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服务功能和市场功能衰退,故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应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市场吸引力;新“丝绸之路”的定位中有对外开放、发展国际交流功能,故还应发展外向型经济。,(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命题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
8、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 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读图26-11,完成(1)(2)题。,图26-11,(1)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B 解析由题干材料“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可知,此时波士顿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发展比较快,故处于工业化阶段。,(2)下列对波士
9、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资源,D 解析由题干材料“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可知,依托高等学府说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军事订货说明市场条件好,沿高速公路说明交通条件好。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资源条件要求比较低,故选D项。,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题。,图B26-1,1. “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A 解析
10、陕西关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便于收集,即“肥水不流外人田”。,B 解析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门前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阔叶树,夏季枝叶茂盛,有利于遮阴纳凉;冬季树叶掉落,可以获得较好的光照。,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A 解析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房屋大门朝南有利于采光。该地冬季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
11、东南方向。,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 A.东南 C.东北 B.西北 D.西南,图B26-2,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B26-2。1848年美国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制造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46题。,D 解析根据题干中“1848年美国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
12、哥的位置可知,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该地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A 解析根据题干中“这段时期(1848年后至20世纪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制造等生产部门”,判断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周边的农村地区。,5.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B 解析读图可知,芝加哥本地并没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和煤炭资源,而附近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芝加哥运输条件不断改善,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所以,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6.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