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3879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04 人口、城市与交通,人口、城市与交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的不平衡,促进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交通既是人类相互联系的需要,也是架起城市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复习过程中着重把握三个重点:人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交通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及其意义。,【高考考情分析】,网络构建,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

2、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一、人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

3、”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

4、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

5、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5.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

6、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方法技巧,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下图分析:,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 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二、城市,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

7、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三、交通,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5.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要点 (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8、 (1)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合理布局交通网。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2)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3)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部分不利条件的制约。,方法技巧,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四、人口

9、、城市与环境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人口与城市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每年必定涉及的考查内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考查角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思路为:,(3)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4)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考向1 经济转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2016全国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

10、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高频考点突破】,(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 B. C. D.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11、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命题立意 本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引起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要求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答题思维 (1),(2)(3),答案 (1)A (2)C (3)D 答题反思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本题重点考查了城市产业转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等。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总结考点之间的关系。比如,工业发展带动人口迁移,影响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城市化问题为了解决城

12、市化问题,城市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改变人口就业分布,影响人口迁移。,考向2 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2017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

13、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城市的地铁站点分布及等级切入,考查服务等级的影响因素,并由地铁站点的分布推测沿线的功能分区,最后由城市综合交通分布确定城市空间形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考生身临其境,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答题思维 (1),(2)(3),答案 (1)B (2)A (3)C 答题反思 本题实质是通过城市人口的分布与流动考查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所以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探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习惯,比如城市人口的分布与流动会影响公交站点、共享单车停放点的分布。,

14、考向3 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城市化的影响,2016全国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

15、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命题立意 本题以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及其实施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区域城市等级、结构、功能,人口,产业,城乡用地与人地关系协调的理解,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答题思维 (1),(2)(3),答案 (1)A (2)B (3)D 答题反思 本题选取某科学城市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

16、的差异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对知识的考查比较浅显,更注重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解答时要提取关键文字信息,并加以分析。复习中要强化提取有效信息的系统化训练,有效信息既包括文字信息,又包括地图信息;强化审题训练,尤其要充分解读设问的前提条件,锁定答题范围和答题方向。,2015新课标全国卷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考向4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条件分析,(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经济 C.地

17、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命题立意 本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以甘德国际机场位置图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发展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行业的变化对某地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影响。试题侧重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答题思维 (1),(2),答案 (1)A (2)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补充燃料”进行理解,进而分析出当时航班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的原因。,答题反思,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

18、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考向5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分析,(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命题立意 本题以某区域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

19、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题以交通为主线,用发展中的地理事象来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答题思维 (1),(2),(3),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答题反思 分析大型工程建设难度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等方面进行。

20、一般而言,气候恶劣或多变、地形地质复杂、河湖众多、生态环境脆弱等,都会加大工程建设的难度。第(3)题,考生在作答时,不容易想到崎岖的地形条件,需要逐个考虑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当地所处的板块位置进行分析。,2015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考向6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

21、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命题立意 本题以与我国有经济合作关系的尼日利亚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工业联系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象分布特征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侧重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答题思维 (1),(2),(3),答案 (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答题反思 第(3)题主要考查与某工业活动有工业联系的工业部门,考查的视角很新颖,强化解决地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这是当前的一个命题趋势。与之类似的问题有很多,如智能手机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相关产业?提示:智能手机生产本身属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但智能手机的发展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如下游零配件的供应、上游通信服务,而且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会带动互联网销售和金融产业发展。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如下:以该工业生产活动为中心,分析其涉及的工业产品,追溯与其有工业联系的工业部门。,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