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93956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名师导学,1. 背景解读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召,又拒绝同刘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名师导学,2. 整体感知,景色优美,风俗淳朴,名师导练,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缘 溪行 _ (2)芳草鲜美_ (3)渔人甚异

2、之_ (4)欲穷其林_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 (6)阡陌交通_ (7)悉如外人_ (8)具答之_,沿着,顺着。,新鲜美好。,对感到惊异。,尽。,类。,交错相通。,全,都。,详细。,名师导练,(9)便要还家_ (10)咸来问讯_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12)乃不知有汉_ (13)无论魏晋_ (14)不足为外人道也_ (15)处处志之_ (16)寻向所志_ (17)欣然规往_ (18)寻病终_,同“邀”,邀请。,全,都。,妻子儿女。,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值得。,做记号。,标记。,高兴的样子。,随即,不久。,名师导练,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3、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飞漱其间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D,名师导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谓从属车骑曰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帝感其诚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名师导练,二、句子翻译题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 有别的树木,花和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桃花林

4、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看 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名师导练,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 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名师导练,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 7.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_,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访太守,(向太守)报告

5、了这番经历。,名师导练,三、内容理解题 1.内容理解默写题。 (1)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_ (2)交代桃花源人来历的句子是: _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_,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名师导练,(4)表现桃花源人生活恬适的句子是: _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_,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名师导练,2. 内容理解简答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没有

6、直接写桃源之美,而是先写了桃源外的桃林美景,这有什么作用? _ (2)文中第2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进行描写的?_ _,写桃源外的桃林美景来正面烘托桃源之美。,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名师导练,(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刘子骥找桃源未果一事? _,增添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更令读者向往。,名师导练,3. 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末段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刘子骥的“规往未 果”,印证了当时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是真实可信

7、的。 B. 桃花源中民风淳朴,主要从热情好客、辛勤劳作等描写可见。 C. “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不仅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珍惜,也为下文人们找不到桃花 源埋下伏笔,看似闲笔却匠心独运。 D. 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名师导练,(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 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断可知,他们叹惋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

8、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B,名师导练,(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也自知是一种空想,故在头尾对此都有暗示:桃花源虽然有具体地点,人们再访也不可得。 B. 进桃源的路给读者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作者层层设伏层层解,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C. 具体形象的理想“桃源”,艺术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乱”和“苦”;设计“桃源”,实际也是艺术地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方法广大

9、人民希望过的就是这种安定美好的生活。 D. 作者描绘桃源景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无一句多余;且不事雕琢,近乎口语,令人倍感清新诗意,实在是言简意深,这和作者的田园诗风一脉相承。,A,课外延伸,书黄筌画雀 苏轼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颈足皆展/不足为外人道也 B. 或 曰/或王命急宣 C. 乃知/乃不知有汉 D.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夫学须静也,课外延伸,D,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验 之 信 然 乃 知 观 物 不 审 者 虽 画 师 且 不 能 况 其 大 者 乎? 3. 请根据你的理解,概括出本文揭示的一个艺术创作规律。(3分) _,课外延伸,要深入、仔细地观察生活和万物,要勤学好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