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93972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2、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37 年 8 月 12 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各组总机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A强化对思想的引

3、导B促进电影产业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巩固抗日统一战线2下面是 1912 年刊登于太平洋报上的漫画乞食工。它反映了A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动荡B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C封建陋习仍有深厚的社会土壤D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3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身份词语传统保守知识分子传统开明知识分子中西之间的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夷 22 10 5 1洋 0 38 12 86西 0 6 15 88其他中性词 0 5 2 20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4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

4、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A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B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D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2519 世纪 30 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 19 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社会变迁影响服饰变化C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科技的进步与发展6申报自 1873 年 6 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

5、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 1875 年 3 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 3 月 9 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A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在全国设立代销处7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8下图是对某报 1890 年至 1912 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

6、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D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91900 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10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

7、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3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11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B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C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D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122009 年 6 月 1 日,在“限塑令”走过整一年之际。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调査结果显示,77.8%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实施后对减轻白色污染有帮助

8、,82.2%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应继续实施。而如今,很多人认为“限塑令”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呼吁进一步修改这一法令。这说明A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B国家大力扶植商品零售业C注重环保成为新的社会时尚D塑料购物袋不方便人们的生活13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如申报登载杨勋的别琴竹枝词:“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肆,如何密四叫先生。”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这种近代上海中英夹杂的“洋泾浜”英语主要反映出A上海英语教

9、育落后B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C中国人崇洋媚外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14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 4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C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D人们文化水平提升1520 世纪初年,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计总数约在 150 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日本东京和上海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 46 种,东京有杂志 34种。这反映了A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

10、信息的权利B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C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6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近代科技 铁路 天气预报 电话 电灯 汽车 无线电欧美技术发明年份 1825 1856 1876 1881 1883 1896上海使用年份 1876 1873 1882 1882 1901 1909武汉使用年份 1906 1910 1902 1900 1911 1915A近代科技在我国普遍使用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成果C两地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D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417下图是 1907 年

11、1 月 14 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18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191903 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抚上折称“湘省女

12、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1905 年,朱剑凡以办“家塾”之名偷办女校,为周南女校的缘起。这主要反映出清末A地方守旧势力与官府勾结 B新政推行在地方举步维艰C女学社会基础尚不广泛D女权兴盛已成滚滚潮流20“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如图为其商标)。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材料表明该企业在当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C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13、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 主要热词1949 年 10 月至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5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80年代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

14、高考、银河-号、喇叭裤20 世纪 90 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 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

15、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是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租界”的消极影响。(13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12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下 学 期 第 五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一 ) 答 案第 卷1【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时间可知,1937 年正值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 年中日战端既起,电影界人士不无骚动,材料中的国民政府的规定旨在强化对思想的引导,使电影为抗战服务,A 项正确;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不

17、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同材料规定无关,排除 C;材料是国民党的措施,同巩固统一战线无关,排除 D。故选 A。【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漫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漫画是一年老的乞食者牵着一条狗,狗正在往前跑,嘴里叼着的讨饭碗已突破了画框,这是一幅洋溢着现实生活情趣的漫画,反映了作者对 1912 年中国剧变的关注,D 项符合题意;漫画不是反映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动荡,排除 A;漫画不是反映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排除 B;材料漫画未涉及封建陋习,C 项错误。故选 D。【答案】D3【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发

18、现部分知识分子对夷的使用频次大大低于洋、西,上海是五口通商之重镇,处于中外冲突交汇的前沿,知识分子对中国之外世界的理解增强,表明夷夏大防观念在逐步消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 C 正确;A 不符合“传统保守知识分子”,排除;B 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无法体现上海“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排除 D。【答案】C4【解析】材料“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说明是辛亥革命时期,此时剪辫子是与清政府的决裂,具有革命的政治色彩,故 D 项正确;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不是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故 A 项错误;剪辫子这一举措也不能破

19、除封建守旧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剪辫子不能说明是人人平等的观念体现,故 C 项错误。【答案】D5【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女性服装面料以传统的棉纱为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出现化工面料,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对生活的影响,而不是女性审美情趣变化的表现,A 错误;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反映了材料前半部分的信息,不能反映出后一部分的信息,B 错误;女性服饰的变化看不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C 错误;19 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人造衣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D 正确。【答案】D6【解析】“大张旗效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 3 月 9 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说明申报头版刊

20、发具有拓宽市场的意识,属于现代商业市场信息,B 正确;A 中饥饿营销策略不符合材料主旨;C 中推动广告说法错误;D 中全国说法范围广。【答案】B7【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 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故 C 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 D 项正确。【答案】D8【解析】这线图体现出报业发展同戊戌变法有关,1898 年政治事件是戊戌变法,B 正确;

21、总体上呈上升趋势,A 错误;政府并没有支持报刊业,C 错误;戊戌变法时期并不是高峰时期,D 错误。【答案】B29【解析】1900 年由于列强入侵导致中国被迫开放,材料中不同阶层消费方式的变化表明与开放程度有关,C 正确;A 中开始变化说法不符材料时间;B 中逐渐淡化错误;D 中根本变化不符合事实。【答案】C10【解析】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 C 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 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 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22、,故 A 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 D 项错误。【答案】A11【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中国的轮船、铁路等重要的交通设备都是与列强有关,都丧失主权控制,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错在“近代”二字,并不是整个近代;C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错误,外国侵略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交通的发展。【答案】B12【解析】A、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表述不符合现实,错误;根据调查结果多数人认为“实施后对减轻白色污染有帮助”“应继续实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呼吁进一步修改这一法令”,说明“限塑令”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甚至要求进一步修改加强,表明注重环保

23、成为新的社会时尚,故 C 正确。【答案】C13【解析】A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文化、饮食、建筑等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不能由此说明中国人崇洋媚外,可以说英语为汉语增加了新的因素,丰富了汉语,故 C 错误,D 正确。【答案】D14【解析】报纸的发展说明社会消息被民众广泛的需求,也就表明武昌起义深受国民重视,人民关心改革,希望了解世界的变化,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本质。【答案】B15【解析】20 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国人纷纷

24、东渡日本学习救国措施。办报纸宣传民主思想成为主要手段,说明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 正确;此时并不是自由传播信息,A 错误;B 中根本性巨变说法绝对;D 中民主化进程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C16【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看出,对于铁路、天气预报等科技成就的使用,和后来的汽车、无线电的使用,越往后与欧美国家技术发明的年份更加接近,即两地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年缩短。故答案为 C 项。A 项“普遍使用”说法绝对,排除;此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展,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排除 D 项。【答案】C17【解析】图片中“解放妇女,走向世界,反对包办婚姻”等说明报刊宣传思想有利于

25、妇女地位的提高,C 正确;辛亥革命是 1911 年,A 错误;新文化运动是 1915 年,B 错误;D 中第一人错误。【答案】C18【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 A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 C 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和“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 D 项。【答案】A31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女学的查封和“偷办”可知,

26、此时女学的兴办尚未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故 C正确;AB 不符合材料信息;D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依据题中的“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政府统治掀起一股“断发易服”的潮流,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故答案选择 B 项。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A 项不符合题意。广大人民群众凡帝爱国运动和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题文中没有提及。【答案】B第 II 卷21(15 分)【解析】根据不同时期的相关习俗的热词:“中山 装”“票证”“绿军装”“喇叭裤”“上网、休闲装”“网购”等

27、等可以提炼一个论题: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最后总结说明: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也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

28、”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 21 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说明:若学生以“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22 (25 分)【解析】(1)原因

29、:根据“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得出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根据“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分析得出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根据“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衣履难将贵贱分”分析得出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分析得出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答案】(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凸显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PD IEC TS 62763-2013_5284 Pilot function through a control pilot circuit using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a control pilot wire《通过控制导向线使用PWM (脉冲宽度调制) 的导向功能和控制导向线》.pdf BS PD IEC TS 62763-2013_5284 Pilot function through a control pilot circuit using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a control pilot wire《通过控制导向线使用PWM (脉冲宽度调制) 的导向功能和控制导向线》.pdf
  • BS ISO 8070-2007 Milk and milk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牛奶和奶制品 钙、钠、钾和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pdf BS ISO 8070-2007 Milk and milk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牛奶和奶制品 钙、钠、钾和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pdf
  • BS ISO 8082-1-2009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 General machines《林业用自推进机械 防倾.pdf BS ISO 8082-1-2009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 General machines《林业用自推进机械 防倾.pdf
  • BS ISO 8082-2-2011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Machines having a rotating platf.pdf BS ISO 8082-2-2011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Machines having a rotating platf.pdf
  • BS ISO 8083-2006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Falling-object protective structures (FOPS)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林业机械 落体防护装置(FOPS) 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pdf BS ISO 8083-2006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Falling-object protective structures (FOPS)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林业机械 落体防护装置(FOPS) 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pdf
  • BS ISO 8086-2004 Dairy plant - Hygiene conditions - General guidance on inspection and sampling procedures《乳品厂 卫生条件 检验和取样程序通用指南》.pdf BS ISO 8086-2004 Dairy plant - Hygiene conditions - General guidance on inspection and sampling procedures《乳品厂 卫生条件 检验和取样程序通用指南》.pdf
  • BS ISO 8096-2005 Rubber- 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 for water resistant clothing - Specification《雨衣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规范》.pdf BS ISO 8096-2005 Rubber- 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 for water resistant clothing - Specification《雨衣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规范》.pdf
  • BS ISO 8097-2001 Aircraft Minimum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and test conditions for certified air cargo unit load devices《航空器 经认证的航空货运集装单元装置最低适航性要求和试验条件》.pdf BS ISO 8097-2001 Aircraft Minimum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and test conditions for certified air cargo unit load devices《航空器 经认证的航空货运集装单元装置最低适航性要求和试验条件》.pdf
  • BS ISO 8114-1993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Spindles for ring-spinning and doubling machines - List of equivalent terms《纺织机械和附件 环锭纺纱机和并线机用锭子 同义术语表》.pdf BS ISO 8114-1993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Spindles for ring-spinning and doubling machines - List of equivalent terms《纺织机械和附件 环锭纺纱机和并线机用锭子 同义术语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