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94026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中图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 ,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 。 (2)原因。 自然原因:20多亿年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有一定的周期。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影响。 直接后果:冰川消融 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作用:强烈

2、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 (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 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 (3)原因:氟氯烃化合物 的大量使用。 (4)影响。 影响人类健康 。 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 的生长繁殖。,-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污染源:我国城市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还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 (2)酸雨。 定义:pH值小于5.6 的降水。 成因: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主要分布: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

3、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据此完成第13题。,-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 3.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4、,答案,解析,-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大气环境问题,-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其他环境问题,-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3大纲全国卷,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第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

5、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答案,解析,-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3全国卷,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第4题。 4.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B. C. D.,答案,解析,-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7-,知识梳

6、理,能力突破,-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全球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演变,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 接连不断;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主要内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 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 的发展,即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

7、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 原则: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 、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 (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调整、市场行为 调整、公众行为调整。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 关系。,-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 (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考试)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多山少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

8、耕作方法不使用农药、化肥。下图示意“稻鱼鸭”农事安排。据此完成第12题。,-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对“稻鱼鸭”耕作方法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稻鱼鸭”系统产生的效益有( ) 农产品品质优良 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一年三熟产量大 增加了土壤肥力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A. B. C. D.,答案,解析,-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

9、是目的。 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圈箭头表示)。 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箭头表示)。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被充分认识。,-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循环经济。,-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

10、)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2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8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

11、,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答案,-3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思维流程,增加,下降,不断增长,增速增大,-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之18 循环经济关联图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循环经济生产联系的示意图。 典型图示,-3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图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 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3 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 生产流程图,-3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判读方法 1.阅读图名,确定主题 阅读图名及图文材料,确定关联图所表达的主题。如图1中体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关

12、系的关联;图2体现某地农业科技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相互联系的关系;图3体现了某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3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顺藤摸瓜,补全空格 根据关联图表达的核心内容,观察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对图中各环节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判断,理清逻辑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尝试确定图中空格的内容;然后重新梳理一遍,验证判读是否准确。如图1中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图2中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图3中a、b、c、

13、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3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抓住联系,分析意义 抓住循环经济关联图中生产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其意义、影响。如图2中某地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和图3中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体现的意义有:生态意义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意义综合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社会意义扩大就业,增加收入。,-39-,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十) 环境类问题(成因、措施、意义),-40-,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2016全国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

14、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41-,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42-,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套用模型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分三个阶段来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注意从面积大小 、碎片化和分布范围 等角度概括其变化。第(2)题,结合上题的结论

15、分别分析两次栖息地变化的人为原因。要将图文中的有用信息与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对应起来。第一次变化:大规模伐木 使栖息地面积退缩;修建108国道 使栖息地碎片化。第二次变化: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使植被得到恢复,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 ;108国道隧道通车后人类活动 干扰减少,碎片化趋势减弱。第(3)题,注意“道路建设”的限定条件。从尽量避开、预留生态通道 ,减少植被破坏 ,修复已破坏的植被等角度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43-,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2015全国卷,37(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答案,-44-,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迁移,迁移应用第(1)题,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其实质是以“污染严重”为落脚点,综合各影响因素按照“污染物排入多 (人为)、排出少 (自然)”的线索推导论证、描述阐释乌梁素海污染的形成过程。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措施从减污 、治污、管理 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