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唐诗二首,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作者简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
2、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n,俄 顷,广 厦,sh,qng,xin,sng,丧 乱,见 此屋,ho,jun,chng,b,w,chng,qn,o,活动一:读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
3、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的情形。,感叹“群童抱茅”。,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写诗人推己及人,发出忧国忧民的呐喊。,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
4、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出偷窃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口干唇燥喝止不住,只好回到家中,拄着拐杖自己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床头(因为)屋顶漏雨没有一处是干的,密集的雨点像麻线一样没有停歇。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好觉,在漫漫长夜和湿淋淋的屋里,我如何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再大的风雨都摇撼不动安稳如大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
5、愿!,活动二:读通,活动三:读透,1.请从用词上赏析第一节。 2.“归来倚仗自叹息”,联系上下文,说说杜甫叹息什么。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与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4.从情感的角度,对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1.请从用词上赏析第一节。“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四处飘飞的情状,表达了诗人焦灼、痛苦之情。2.“归来倚仗自叹息”,联系上下文,说说杜甫叹息什么。一叹老天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楚;三叹黎民生活困苦。,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与墨色,秋天
6、漠漠向昏黑”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暗淡、凄惨的心境。 4.从情感的角度,对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与“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 “安得俱欢颜”:诗人由自己的困境推及他人(推己及人),虽居漏雨之屋仍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此句为文章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何时冻死亦足”: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考点链接,(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_ _!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_,_。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3.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_,_!4.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_。5.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和“_,_。_,_”两处表现了作者衰老困窘之态。7.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 _”的呼喊。,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8、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_,_。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_,_。,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小结,卖炭翁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
9、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原作题下有题注“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简介及背景,读准字音,鬓 辗 辙骑 敕 叱将 系,ch,bn,j,ch,j,zh,nin,jing,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10、?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多方面描写,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卖炭翁的炭被宫使掠夺。,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熏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赶路。牛和人又困又饿,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于是(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
11、监和差役。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大声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从修辞、描写、用词等,选一个角度品析原文的好处。
12、2.展开想象,从下列内容中任选其一,写一段50字左右的特写镜头: (1)关于卖炭翁外貌的特写镜头 (2)关于卖炭翁清晨于大雪下拼命拉车赶车的特写镜头; (3)关于卖炭翁被抢之后心情的特写镜头,设问,写出卖炭目的为吃和穿,侧面写出卖炭所得微薄,生活不易,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行为做了有力的铺垫。,对比,“衣正单”“愿天寒”形成强烈的矛盾与反差,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和生活的艰辛。,考点链接,(二)卖炭翁1.“_ _,_”一句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2.“_,_”一句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3.“_,_”一句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4.“_,_”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5.“_,_,_”一句写出了卖炭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6.“_,_”一句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