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质检十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 )A.早期纸的原料与丝有关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其初丝絮为之”“平滑如砥”,可知早期纸的原料与丝有关,故 A项正确;西汉前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纸与丝有关,没有反映纸价廉物美,故 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产量大大增加,逐渐超过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故 D项错
2、误。2.(2018河北邯郸一模,27)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 述 出 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 (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答案 B解析 材料中仅有“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能够反映
3、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故 A项错误;由材料“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可知雕版印刷出现,由材料“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推动佛教发展,由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可知需求众多从而出现雕版印刷,三则材料都反映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故 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而非印刷术的意义,故 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雕版印刷而非印刷术的技术革新,故 D项错误。3.(2018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 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 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 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 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
4、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2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答案 C解析 主要服务于农业与材料“关于用兵的 124条”不符,故 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星占的内容、范围,与天象观测手段无直接关联,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 “关于用兵的 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 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 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可知星占的政治、经济、军事占总数三分之二,表明当时的天文学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故 C项正确;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4.(2018湖北咸宁重点高中高三 11月联考题,5)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
5、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得出国家政策对科技发展影响大,故 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国家的政策对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故 A、C 两项错误;“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强调政策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没有说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故 D项错误。5.(2018河南洛阳二模,27)下表所述的历史事实,能够被推定
6、的是明朝( )记 述 出 处(明孝宗)弘治三年三月,庆阳雨石无数,大小不一,大者如鹅卵,小者如芡实。三月己未,免陕西被灾秋粮三分之二。明史五行志一(明孝宗)弘治三年二月,陕西庆阳县陨石如雨,大者四五斤,小者二三斤。击死人数万。十一月,彗见。五年四月,彗又见,又有异鸟三鸣于禁中。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九(明英宗)天顺四年二月,“陕西庆阳陨石,大者四五斤,小者二三斤,击死人以万计,又有传石能言,可骇。”明通鉴卷二十八“陕西庆阳县陨石如雨,大者四五斤,小者二三斤,击死人以万计,一城之人,皆窜他所。” 寓园杂记A.政府积极进行灾害救助B.庆阳陨石造成严重灾害C.有较系统的天文学记录D.天人感应与灾异说盛行答
7、案 B解析 材料仅阐述了陨石给庆阳县造成的灾难,没有涉及政府灾后的救助情况,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庆阳雨石无数”“陕西庆阳县陨石如雨”“陕西庆阳陨石”等可以得出庆阳县遭遇了严重的陨石灾害,故 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了陨石这一单一的天文现象,且描述仅为只言片语,所以无法得出系统记录天文现象的结论,故 C项错误;材料的描述是单纯的自然现象,没有涉及天人感应的内容,故 D项错误。36.(2018山东青岛一模,27)“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C.
8、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可知,传统中医并不具备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故 A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医和医生地位的相关提及,故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医发展受到阻碍以及作用,故 D项错误。7.(2018山东、安徽名校高三 10月大联考,7)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
9、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答案 B解析 道德观念依附于政治早于诗词出现,故 A项错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进取精神,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入诗词,融入社会生活,故 B项正确;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故 C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8.(2018河南安阳一模,3)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由此可知,唐代文学
10、人才( )旧唐书文苑传(115 位)河南 22人,河北 22人,陕西 13人,山西 12人,江苏 10人,浙江 6人,湖北 5人,山东 4人,四川 2人,不著籍贯者 19人 新唐书文艺传(77 位)河南 22人,河北 17人,陕西 9人,山西 8人,江苏 4人,浙江 4人,湖北 3人,山东 2人,甘肃 2人,福建 1人,安徽 1人,籍贯不明者 3人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答案 C解析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二者所涉及的都是唐代史实,通过材料我们无法得出人才迁移,故 A项错误;根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唐代文学家创作题
11、材的范围,故 B项错误;无论是在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中,北方文学家在数量上占有着较大的优势,唐代文学人才在这一时期呈现4出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故 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学创作区域的相关提及,故 D项错误。9.(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2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通俗小说具有曲艺传播(看书、听戏)和版籍传播(购买、转借、租赁)等多种形式
12、,故 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间接和直接阅读究竟哪种才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故B项错误;“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这种说法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C项错误;通俗小说是材料中所唯一提及的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无法判断小说在明清时期文学中所占的比重,故 D项错误。10.(2018河北保定高三摸底,2)下图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 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B.图 3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C.图 4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D.图 5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答案 A解析 图 2字体是先秦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故 A项正确;字体整齐安
13、定,平衡对称是隶书的特点,而非图 3小篆,故 B项错误;图 4楷书形成于汉末,故 C项错误;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的是行书,故 D项错误。11.(2018山西晋中适应性调研,26)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答案 C5解析 材料中“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作为故事的情节,不能反映科举制发展的情况,故 A项错误;材料中“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
14、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无法体现主流思想,故 B项错误;材料中“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反映了普通市民的价值取向,故 C项正确;材料中“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不是读书做官的题材,故 D项错误。12.(2018福建龙岩二模,26)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 D解析 市场成熟
15、含义广,而材料中“书画创作”只是一个方面,故 A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和富民”说明不是同一阶层,故 B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对“通俗画”不感兴趣,没有表明其影响力巨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精神生活丰富,故 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2018辽宁沈阳一模,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 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
16、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
17、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 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思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摘编自英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8、,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 (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4.(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
19、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算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学的土壤。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上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科举考试忽视实际应用的学问;明清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儒家正统思想视科技为“淫巧奇技”。外交上的闭关锁国。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实用技术发达。阐述:中央集权的社会体制,为早期实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耕经济发达,为确保政府财政收入,政府重视土地丈量等方面的数学知识的研究;为稳固统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政府重视天文历法的研究;人地矛盾尖锐,促使农业精耕细作与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