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规范练 38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和挑战教皇的权威1.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答案 D解析 A 项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错误;终极目标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 B 项错误;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中“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相符,故正确。2.(
2、2018 河北冲刺模拟,3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答案 C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的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 B 项错误;根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 C 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
3、理性主义,故 D 项错误。3.(2018 四川泸州三模,33)下表是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答案 C解析 从表中可知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
4、较弱小,封建实力比较强大,A、B 两项是形成这一2特点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4.(2018 百校联盟全国联考卷,33)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 ( )A.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先河D.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答案 D解析 从材料中“在上帝的创造物中”可看出彼特拉克并不反宗教,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反映了文艺复兴
5、提倡人文主义,是关注人性而非哲学化,故 B 项错误;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故 C 项错误;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与材料中“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相符,故 D 项正确。5.(2018 广东茂名二模,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答案 A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兴
6、起的时代,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信仰没有发生变化,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教权与世俗政权的权力区分,故 D 项错误。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脱离社会现实的需求B.忽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C.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答案 C解析 人文主义作品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天主教教皇势力,启蒙运动对贵
7、族封建特权进行批判,故 B 项错误;材料“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说明文艺复兴受众群体范围小,主要集中在贵族和商贾之家,缺乏群众基础,故 C 项正确;宗教改革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教,这些新教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故 D 项错误。37.(2018 河南林州一中调研,9)圣经只能由神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然而在 1456 年古腾堡(Johann Gutenberg)在美茵兹(Mainz)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据此可知( )A.宗教改革后不再需要神职人员B.印刷圣经的出现导致宗教改革C.印刷术推动了宗教
8、改革的进行D.美茵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中心答案 C解析 宗教改革后依旧有神职人员的需求,故 A 项错误;印刷圣经的出现是宗教改革的前提,但不是导致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可知,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故 C 项正确;美茵兹印刷圣经不能表明它就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故 D 项错误。8.马丁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马丁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马丁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
9、.认为王权高于教权答案 B解析 维护上帝权威忽视了材料中“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故 A 项错误;因信称义与材料中“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相符,故 B 项正确;信仰自由与材料中“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故 D 项错误。9.(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3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
10、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宗教要服从世俗统治者,即体现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督徒在内心有信仰得救的自由,但在世俗方面要服从世俗统治者,这两方面都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故 B 项错误;信仰即可得救只是材料一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基督徒的内心自由,无法说明材料中“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基督徒内心自由和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两方面,不涉及简化宗教礼仪方面,故 D 项错误。10.(2018 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8)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 16 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
11、可以得救。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4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答案 B解析 “到了 16 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故 A 项错误;根据“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故 B 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 C 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指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 D 项错误。11.(2018 河南郑州三模,34)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
12、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建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 A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 C 项错误;从题干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和社会转型而不是阻碍,故 D 项错误。12.(2018 福建福州一中 5 月模拟,32)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
13、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答案 B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 A 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社会对于子女婚姻的规定,故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人文主义,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 河北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典人文思想
14、究天人之际,立意其高远而又不偏不倚。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往往会转换不同的角度来综合性地观照同一种事物,以求更加完满地把握其中的内蕴,不会将其中某个方面加以无限放大来挤占其他的方面。对于人性的开展与实现,他们给出的人性空间既有超凡出世的神圣维度,也有食色性这些与动物性接壤的维度;既有与众人合作组成和睦家庭社会的内涵,也有与自然万物达成一片的内涵;既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知性的层面,更有感知意识所不能及的玄妙的层面。这种上下左右都没有封畛的全方位开放的人性对于生活在不同境地的人都有一种普适性。5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图景中,人性与神性、人性与物性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填不平的鸿沟。从人
15、本出发,则会将神本、物本遮蔽;从神本出发,也会将人本遮蔽;从物本出发,就会反过来与人本、神本相冲。因其不能兼容,自然彼此间存在着排异反应,总是处于相冲相克之中。它对人存在的理解中,向上的一极没有包含神圣的维度,向下的一极没有包容自然万物,因此势必将人生神圣的维度让渡于宗教,将自然的和谐割让给科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见从三点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对各自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参考答案 (1)同: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了探究精
16、神。异:中国强调天、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贯通与和谐;西方将神、人、自然对立。中国重视纵横的联系与包容;西方缺乏和谐包容精神。中国着眼于普适性;西方着眼于彼此之间的斗争性。(2)中国: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育了内在精神的融合贯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为不同境遇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西方:形成了众多流派的人文主义思想;使西方近代社会不断出现思想发展的高峰;为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4.(2018 云南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 世纪 2030 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波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
17、利八世(14911547)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改革伊始,亨利八世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 年2 月,亨利八世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 年颁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颁布法案,禁止主教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十一税上交教廷,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
18、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路德等外来的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这种改革。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 (1)原因:教皇权力影响了英国王权;天主教对英国经济上的剥削和压榨;罗马教廷不肯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2)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势力;加强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教会从属于国王;加强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英国民族的独立性;改革不彻底引发了之后进一步的清教运动。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得出教皇权力影响了英国王权;根据材料“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6皇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得出天主教对英国经济上的剥削和压榨;根据材料“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利八世(14911547)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得出罗马教廷不肯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第(2)问,从打击天主教会及对英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