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94446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质检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质检八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 广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与 1929 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 年=100)1934 1935 1936 1937 1938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

2、危机泥潭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答案 A解析 题干表格反映了“与 1929 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美国、法国受的损失最大,英国受到损失较少,恢复很快,德国损失很大,但恢复较快,苏联没有损失,增速加快。可见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故 A 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法在 1938 年没有恢复损失,故 B 项错误;“与 1929 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 年=100)”只是各自国家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无法体现国家间经济总量的对比,故 C 项错误;表格中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但无法得知其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3、故 D 项错误。2.(2018 广西桂林、贺州高三期末联考,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反映出“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了罗斯福通过新政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新政是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 B 项错误;新政加强

4、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故 C 项错误;新政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 D 项正确。3.(2018 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3)评 价 学 者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这个问题必然引起的政治问题也没有解决。霍华德津恩2续 表 评 价 学 者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洛克腾堡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5、桑托斯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A.最终以失败告终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具有阶级局限性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答案 C解析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成功的改革,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资产阶级对其不满,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故 D 项错误。4.(2018 辽宁沈阳一模,10)1921 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

6、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 )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C.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得出该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 A 项错误;材料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阶段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公有制,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换不符合市场规律,

7、逐步恢复了市场和货币关系,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市场贸易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说明苏俄政府已经承认了商品交易的作用,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和纠正,故 D 项错误。35.(2018 广东惠州二模,34)俄国理论家司徒卢威 1894 年指出,“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列宁当时极力反对这种观点,但十月革命后,列宁却多次肯定司徒卢威的话。这说明(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B.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俄国国情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D.苏俄遭遇到

8、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答案 D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如革命势在必行、阶级力量对比,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要求转向资本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并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措施,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遇到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可以向资本主义学习货币市场的经验,故 D 项正确。6.(2018 河北沧州质量监测,23)苏联解密档案显示,1921 年苏俄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当年共判处贪污贿赂罪 69 641 件,职务犯罪 32 177 件;19

9、22 年判处贪污贿赂罪 32 587 件。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B.苏俄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C.商品经济必然导致社会腐败D.新形势下经济领域犯罪严重答案 D解析 新经济政策存在诸多问题与材料的内容经济领域犯罪严重不符,故 A 项错误;苏俄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与材料的内容经济领域犯罪严重不符,故 B 项错误;商品经济必然导致社会腐败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1921 年到 1922 年苏俄的贪污贿赂严重,表明新形势下经济领域犯罪严重,故 D 项正确。7.(2018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4)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 800 人,其中约有

10、1 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90%。这说明 (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答案 A解析 1932 年正是苏联的“一五”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大量人才、技术设备,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故 A 项正确;苏联的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 B 项错误;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太过绝对化,明显错误,故 C 项错误;材料

11、中没有涉及资本输出,故 D 项错误。8.(2018 湖北荆州质检,23)20 世纪 80 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4A.世界能源出现危机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C.凯恩斯主义的缺陷D.全球冷战的影响答案 C解析 世界能源出现危机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当时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无法体现市场作用发挥失灵,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的失灵,故 C项正确;冷战并不是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故 D 项

12、错误。9.(2018 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答案 B解析 划分标准的变化应该与经济发展有关,与材料中“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不符,故 A 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材料中“这与制造业

13、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相符,故 B 项正确;经营者革命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使企业的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劳动者与材料中“新中产阶级”的经营者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 D 项错误。10.(2018 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21)里根提出:“科学技术是美国竞争力的基础。”1983 年里根专门成立了工业竞争能力总统委员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信息革命过程中,美国捷足先登,成了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火车头。据此

14、可知( )A.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B.该政府政策推动了美国技术创新C.该政府政策加剧了企业恶性竞争D.该政府政策使传统产业纷纷倒闭答案 B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府减少了对于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故A 项错误;1983 年里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美国技术创新,故 B 项正确;美国里根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会加剧企业的恶性竞争,故 C项错误;里根政府的政策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故 D 项错误。511.(2018 山西临汾期末,17)有人说,“20 世纪 80 年代中

15、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而)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 年前”的苏联改革( )A.放弃工业化的方针B.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C.偏离社会主义道路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 D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未放弃工业化的方针,故 A 项错误;赫鲁晓夫玉米革命违背苏联国情,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故 C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 D 项正确。12.(2018 河北承德联校期末,23)下图反映了 19611985 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

16、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B.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即轻工业投资比重长期低于 5%,联系“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可知 A 项正确;19611985 年是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勃列日涅夫时期,1975 年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消费品工业投资的比重,看不出经济实力严重削弱,故 C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只是在“斯大林模式”基础上的局部调整,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7、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 山东滨州期中,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

18、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6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19、识,指出 20 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4 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1 分)参考答案 (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模式”。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

20、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导致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4.(2018 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21、,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12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观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世纪 20 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示例二7观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