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94528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议论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跟踪突破 10 议论文阅读A 卷 名校模拟(郑州一模)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万事皆“蓝瘦” 青春岂能“香菇”作为“新晋网红” , “蓝瘦香菇”近日大受追捧。网络新兴词语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语恰是社会现实和心态的一面镜子。南宁小哥失恋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的“蓝瘦香菇” ,是爱情遭遇不顺后的情感宣泄,而网络青年们更是由此引申出花样的版本:“压上积蓄买房,蓝瘦,香菇!”“上了那么多天班今天居然还是礼拜二,蓝瘦,香菇!” “论文还没开始写,学校又急着让我交,估计又要熬夜了,蓝瘦,香菇!” “没有时间找对象,妈妈也催,蓝瘦,香菇!”这看似调侃的背后,也都或多或少透露着青年

2、难以突破的社会现实。残酷且倍感压力的各类现实真实地存在着。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在就业压力本就很大的情况下,一个工作岗位里饱含着许多人的竞争、欢喜和失落;而高房价给青年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加直接,持续攀升的价钱,不仅让一部分青年消磨了斗志,更让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逃离了大城市,这背后也不免有放弃梦想的无限失落;基于现实压力和情感疏离,大龄单身青年群体正越来越庞大,建立美好家庭的愿望在很多青年看来变得遥不可及,心情急躁、精神不振也成为不少青年的常态。这些亲身体验的社会现实,不免让年轻人难受。但正处于奋斗时期的青年,应当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工作需要投入精力,住房需要

3、打拼奋斗,爱情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哪怕是 201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今日这般万众瞩目,也忽略不了背后他几十年的坚守和辛勤耕耘;而演绎一段传世的美好爱情,必少不了背后两人相濡以沫的相知相扶、宽容大度。凡灿烂的果实,显然取得的不会那么轻松自在。令人难过的事情何其多,深陷“蓝瘦”情绪的控制之下,自我就会显得被动。与其遇到挫折时反复叨念什么“蓝瘦香菇”的负面情绪,倒不如多花点时间从精神上到技能上全方位提升自己,去寻求更好的未来。一个温暖的房子,虽然让很多人在房价之下望而却步,但多努力一下即便不能在这座城市如愿以偿,却也一定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生活不就是解决一个个困难,然后不停地取得

4、进步和突破吗?“万事皆难,诸事皆行”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借用当下最流行的说法, “万事皆2蓝瘦 ,青春岂能香菇?”不畏惧困难,不抛弃放弃,不停滞不前,身体力行,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姿态。(中国青年网 杨丽)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从全文来看,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3. 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请写出第段的论证思路。B 卷 仿真集训一、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对于乡愁而言,还乡是唯一的解药。 ”年关日近,很多人的思乡情愫也愈发滚烫。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

5、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

6、分的整体。3“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 “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

7、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

8、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洪流,有了它的滋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业。(李斌/文,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 月 20 日,有改动)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家国情怀。3. 请谈谈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4.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二、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封寿炎“中

9、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在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缺乏生命力的“木乃伊”而复兴为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蚕食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

10、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甲)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

11、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乙)但同时,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5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丙)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因脱离大众而失去了活力的“木乃伊” 。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

12、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有删改)1.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2. 文中所说的“双重的悖论”具体指的是哪两重悖论?请分点简要概括。3. 下面句子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例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4. 请根据本文的思想观点,对“链接材料”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链接材料中国诗词大会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在娱乐至上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

13、何能获得大众如此追捧?“中国人诗心不死!” 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蒙曼认为, “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幼儿过鬼节是在转基因10 月 31 日,农历十月初一,万圣节最嗨,寒衣节最伤。同为传统节日,却冰火两重6天。洋节日又一次“成功”占据国人视野,成为当天“主流” 。中小学校、幼儿园也趋之若鹜大张旗鼓地欢度,本土节日却鲜有人问。 幼儿过鬼节,美其名曰文化体验交流,实则是在转基因。 作为一种文化建构,传统节日并不单纯是为了满足人们娱乐需要,更是为了进行深度文化整合。在表达人们共同情感的同时,进行的是一套完整的文化

14、认同仪式。 正如人类拥有遗传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中华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文化、历史,彰显着国家的精神。正是借助传统节日特有习俗仪式的从小熏陶,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精神基因才能代代相传。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人生的第一份教育,一切的细节,都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从小就嵌在脑子里,将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大张旗鼓过鬼节,让幼儿过早淹没在西方文化氛围里,在基础教育中被人为地侵蚀甚至是隔断了传统文化滋养。本土文化无所依附,失去滋养,外来文化逐渐侵蚀并与

15、之对垒,就必然会产生文化惶惑甚至自卑。如此,怎能激发年轻一代对对本土文化的狂喜和热爱?文化自信又从何谈起?没有了文化自信,又何谈文化安全?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禁令中提出,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 ”“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 ”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颠覆之心昭然若揭。幼儿过鬼节,坠入彀里而不自觉,必须警惕!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专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16、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教育内容明文规定,细化到类,可谓用心良苦。但有规定更须有严格落实。幼儿过鬼节,明知其道而反行之,必须警醒! 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深铸,就必须从小学习,使其成为深刻的文化记忆,并助推形成一个人基本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根深才能叶茂,深种基因,才能代代传承,从小浸润,未来才能够携载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奋斗前行。正如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幼儿的课堂里,必须把传统文化留住。传统文化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7(选自中国青年网2016 年 11 月 3 日)1. 在作者看来,幼儿过鬼节有哪

17、些弊端?请根据文意概括。2.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同为传统节日,却冰火两重天。(2)幼儿过鬼节,美其名曰文化体验交流,实则是在转基因。3. 作者引用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禁令中的内容有什么作用?4. 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思想观点。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诗是什么陈鹏举诗是什么?这是个难题。写下这个问题,感觉很为难。只是,很想试着回答一下,因为这问题,无论有关中国文化还是时下的文化复兴,都是避不开的问题。当然,我的回答只能是很感性的那一种。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以回答,是因为诗本身的原因。已经是诗了,还能说清楚吗?能说清楚,还是诗吗?中国太伟大了,生来就是诗的国

18、度,生来就是以诗开启自己文化的河流和江海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读起来,好像前言不搭后语。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可它就是中国人心里有关爱情的好诗。人遭遇了爱情,自然语无伦次。心里想的,变成语言,怎么说,总觉得没说好、没说对。再变成文字,自然更不知如何是好了。而这正是最真切和最真情的。这就是诗,中国人血液里的8文字。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科学。说太阳升起来了,是文学。而诗,是文学中最文学的东西。还是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看上去,是写来去时的季节。可大凡中国人,都知道这里的季节,是人心的季节。这首诗好像什么都没

19、讲,可心里的哀愁、痛快,感染到每一个读它的人了。杨柳和雨雪,谁也不会去探究是不是真的出现过。这就是诗。诗是极其内心的,诗是天、地、人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博大的人文心胸。这也就是,先秦时候的诗文,后人很难企及的原因。因为那是天、地、人很直白地相互照耀。而后人只是从那时的诗文里,寻觅这种伟大的照耀。还应注意,诗文,诗文,诗是在前面的。所谓的好文,其实也因为放射着诗的光辉。说了以上两点,即:_,_。诗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明白几分了。又譬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写的对春色中燕子的伤感,和晏殊的那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心情是一样的。都不知道,眼前的燕子是不是去年的那一只。又都不愿

20、意知道,燕子不是去年那一只。燕子和曹、晏无关,而因为燕子,曹和晏有关了。这就是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只是李白的诗。在客地的夜里,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一颗月亮,一颗同时和同样照耀着故乡的月亮,李白的心会多温暖。这首诗,有人说是打油诗。这是小看月亮和李白了。这里,姑且不论打油诗。只是想说,在仅有舟马,没有电,故乡和游子无比遥远,月亮和人无比亲近的年代,李白这首写在天地之间的诗,是极其内心,又是天、地、人浑然一体的。还可以补上一句的是:这首诗的文字是属于文言文体系的。中国文言文天赋的诗意,是无与伦比的。看上去这么直白的四句诗,哪一句也不能安置在白话文字里。为什么?因

21、为这里的每一句,因为极其内心,因为有关天、地和人,都闪耀着月亮,都站立着李白。应该称之为“国诗”的中国文言文体系里的诗,到了唐代,所谓格律才开始严谨起来的。诸如平仄、对仗等等。这是诗的成熟或者说极其成熟的时代。只是,所谓格律,诸如平仄、对仗,都不是决定是不是诗的必要前提。阅读国诗,应该从唐代上溯到先前去。诗是什么?最后,想这样回答:诗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到了自己,那就是诗。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9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请根据上文内容补写出第段横线处的内容。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成功离不开积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

22、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记下了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为的是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能看到,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依靠对语言和生活素材的不断积累,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 、 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杰克伦敦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离不开积累。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点一点地学,才能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道得更多一些。想要在学习上一蹴而就,一下子变成一个大学问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既然要一点一点地学,那就

23、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积少能成多,聚沙能成塔,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成果的获得,是离不开积累的。有的同学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一点,丢一点,今天学,明天忘。这样,虽然也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收获却很少,到用时,捉襟见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这是很可惜的。注重积累,就要求在学习时用笔多记,用心多思。拿语文学习来说,就应该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可以将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圈出,或抄记在笔记本上,用心思索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为什么写成这样的句子?这样10表达的好处在哪儿?在课外阅读时也应注意积累语言,可摘抄精美的词语和句子,包括名言、格言、警句等;还可借助词典积累一些

24、成语。经常作摘记和思考,就能提高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时就能从容地遣词造句,不仅能大大减少病句的产生,而且能写出优美的语句,进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大学问家邓拓说得好:前引号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后引号注重积累,不断积累,就能扎下深厚的学问之根。杰克伦敦在创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我们也必将在学习上获得丰硕的成果。1文章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第段主要运用了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删去本文最后“杰克伦敦在创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我们也必将在学习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一句好不好?为什么?六、阅读下文,完成 14

25、 题。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璞 石当我们在谈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其实,就是在谈行云流水的日子,阅读正用两个维度帮我们建立人生坐标系:一个是审视自身和环境的坐标,一个是前行延伸的坐标。我们从未离开过阅读,而且不同阶段的差异选择也让阅读有了时序幼年的童话、青年的咏志、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情。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建构,如茨威格所言, “一个11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 ”复化来自于读书能帮我们指出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它是平凡的世界的人性温暖、是简爱冲破偏见的勇气、是资治通鉴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最终让我们“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我们通过

26、阅读镜鉴自身,阅读也邀请和带领我们不断前行。边走路边听书、书送到家门口、五花八门的书单、成百上千本书浓缩于薄薄的电子书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伸手即可阅读、唾手可得知识;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对读书学习的需求如此迫切,对高速更新的知识和讯息略感焦虑。焦虑的不是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快捷便利,而是在海量知识和内容面前无从选择;焦虑的也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微阅读”的盛行,而是没有沉潜之心和缜密逻辑将其融会贯通;焦虑的更不是所谓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别,而是没有完善科学的阅读链条来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其焦虑,不如培养定力。乐于在浅阅读中快速捕捉讯息,也必须从深阅读里体味思维深度。林语堂说, “读书的意义是使

27、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阅读能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读书在人生的象限里没有极值,用阅读注解平凡的日子,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的最佳途径。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苏东坡“立志读尽人间书” ;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和学习,被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评价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有人说, “读过的书迟早都会忘” ,也许吧?如同我们早已忘记儿时吃过了什么,然而那些食物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茁壮了我们的骨骼,强健着我们的肌肉,让身体有朝气、精神不缺钙。更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常怀感悟之心,在生活中,读高山、读流水、读人生。(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04 月

28、 20 日)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23. 请给第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4. 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七、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知止常安人常说“知足常乐” ,我倒觉得知止比知足更重要,知止常安,安与乐,在人的需求层次,安显然要排在乐的前面。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 ;

29、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清代学者周希陶修订增广贤文 释其言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这里的止,就是停止的意思。知止,即“有悖道德之事应知而即止” ,这句话是教育人们凡事要知足,要经常调整自己的心态,防止人性贪婪的弱点迸发,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要适可而止,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一生无辱、不耻。 “止” ,是人性善与恶的警戒线,知止而退到线内,明哲保身;知而不止,滑出线外,则其祸无穷。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它在里面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老鼠也曾想跳出米缸,但终究没有抵挡住

30、大米香喷喷的诱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它才发现想跳出去已经无能为力。米缸里的老鼠警示我们:面对诱惑,当保持清醒头脑,懂得适可而止;如果任欲望滋长,最终将会在欲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人生之所以朝秦暮楚,往往是因为不能“知止” ,既无定向,又无坚守,不懂得人生目标,不知道内心归宿。“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一生功勋卓著,1996 年,朱光亚获得一笔 100 万港币的13奖金,随即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 年,他又将积攒的 4 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知止而不争,是他做人的境界。知止,就是知进退,守底线。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

31、,亦不大格。 ”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生命不在于一路狂奔,而在于有走有停。功成名就固然重要,但不要舍本逐末,过度追求某些东西,而忽视了其他的人生环节。如果懂得知止,将熬夜的时间用来休息,或许年轻的生命就不会被病魔夺走;如果懂得知止,将寻求刺激的热情多放在家庭上,或许家庭就不会支离破碎;如果懂得知止,将拼命赚钱的精力多放在“常回家看看”上,或许就不会“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 。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谓“时代病” ,也无

32、非是我们拥堵的欲念无法实现而显露出的症状。这是一个高度膨胀的年代,包括我们的抱怨和谩骂都高度雷同,毫无节制的发泄或大打出手时有发生。无论正面或负面的信息都一泻千里,让人有刹车失灵之感。所以我们要研究的不仅是出发、奋斗、成功、拥有,还有反思、内敛、节制和知止。(选自 2017 年 2 月 15 日辽宁日报第 12 版)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下面哪个材料能作为第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A.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B.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4. 请简要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14八、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这

33、么好玩 在一次国际数学大会上,陈省身教授给广大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他的题词只有四个字“数学好玩” 。在我们看来,篮球好玩,街舞好玩,网络游戏好玩,而陈省身教授却说“数学好玩” 。他认为中国的数学其实是很好的。像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竞赛中,中国就连续多年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中国古代的数学也很发达,比如祖冲之就很了不起,那时候他就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 7 位,比欧洲人早了很多年,被外国人称做作“祖率” 。他更没有欺骗我们。因为,从阿基米德在屠刀下对罗马士兵怒斥“不要弄坏我的圆” ,到被称作“美国的国家财富”的马丁加德纳的“趣味数学狂欢节” ,我们领会到了数学带给人的无限乐趣。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是历

34、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讲的。他说,胡适先生曾经说红楼梦不是好小说,因为它没有主题。唐德刚问他:“红楼梦不是好小说,你为什么还要研究 它呢?”胡适先生回答了两个字:“好玩。 ”又是好玩。是的,除却“好玩” ,我们又该如何恰切地评价这部人间奇书呢? “好玩” ,是一个能够达到俯瞰风景高度的人才能说出的一句妙语。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某种高度,我们所体察到的多是“不好玩” 。长期以来,我们喜欢标榜“苦”苦读苦学,苦研苦干。仿佛只有苦才可以跟鲜花和掌声约会。其实, “趣”的含金量远远高于苦。孔子也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苦”字当头,也许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我们身边的有些同学就是没有体悟到

35、学习的好玩,所以就随便地舍弃学习某门学科。因此苦,只是一时的自律,难以长久。试想,从事文学创作的那些作家们,一年 365天,守着一方案几,笔耕不辍,如果是在 “忍受写作”的话,那么他们早就撂笔了。他们其实是在“享受写作” ,是把写作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他们喜欢欣赏写作中的自己,喜欢看到那个自己欣然剥开心上的茧,在文字中粲然绽放生命,喜欢看到那个自己从光阴里撷来点滴绿意,兴致勃勃地编织春天。 同学们,人生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人生快乐,快乐人生。生活的动力就是不断寻找和发现乐趣。生命是否有意义,包括事业、家庭生活、健康长寿等等,都和快乐有关。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些事。 从

36、“不好玩”到“好玩” ,是一颗心的修行。掂量你手头的拥有,叩问自己,它究竟好不好玩?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远! 151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的含金量远远高于苦”这句话?2.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第段的写作特点之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比喻义并说说它们共同的作用。(1)仿佛只有苦才可以跟鲜花和掌声约会。 (2)喜欢看到那个自己欣然剥开心上的茧。 4. 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九、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浮躁要被扎实所替代浮躁,是因为灵魂的栖息地没有建设好,是过度自负或极端不自信的心理造成的。表现在心态上,就是急功近

37、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一举成功;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学不进去,急学现用,不求甚解;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做决策主观臆断、凭想当然,定措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抓工作浮光掠影、深不下去,甚至热衷钻营。“一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 。现实生活中,恰是那些浅薄者总凭借一星半点的见识大肆喧嚣,被功利绊住了前行的脚步,而素养丰厚的人在书海中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更见谦和与沉静。浮躁的人往往等不起,如同挖井一般,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最后到哪里也挖不出水。春秋时期,晋国一个叫赵襄子的大夫向名驭手王子期学驾车,掌握了一些技术后便迫不及待地与王子期比赛,结果是“三易马而三后” 。赵襄子埋怨

38、:“你没有把你的技术全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我的技术确实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您,但驾车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指挥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而您却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个高低上了,求胜心切,心浮气躁,所以才屡屡落后。 ”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收到一时之效,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衰减了前行的后劲。因而,浮16躁是发展的大敌,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天燥有雨,人躁有祸。 ”浮躁是失败者的墓志铭。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成长的硬道理。(人民日报2017.04)1. 请

39、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 文章第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浮躁为什么需要被扎实代替” 。4. 下列哪一则名言适合做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A.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D.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

40、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17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

41、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

42、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缘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一个有教养的人,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亲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他知道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建筑在这些功能灵敏的感知上和健全的完整上的。他在尊重自己

43、身体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身体。在尊重自我的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一个有教养的人, 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 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18跪在泥里,但你不

44、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作者:毕淑敏。有删改)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放错了位置,请把它找出来,说说它应该在什么位置,并说明理由。19考点跟踪突破 10 参考答案A 卷

45、 名校模拟1. 在压力面前,青年人要不畏惧困难,打拼奋斗,才能取得进步和突破。2. 用社会上流行的网络新词和青年人的各种调侃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强调青年人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现实压力;引出“青年人该如何面对现实压力”这一议论的话题。3. 举例论证,列举鲍勃迪伦的例子具体论述奋斗中的青年,工作上需要投入精力,才能有所收获。比喻论证,把奋斗的收获比作果实,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成功的获得不是轻松的。4. 首先第段列举青年人面临种种令人难受的压力;接着第段论述世上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然后第段进一步论述不想被难受的负面情绪控制,就要从精神上到技能上全方位提升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和突破;第段告诫青年人该有的姿

46、态是不抛弃不放弃。B 卷 仿真集训一、1.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2. 家国情怀,即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3.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国情怀比作川流不息的江河,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4. 举例论证。列举了毛泽东、赵一曼、焦裕禄三人的事例,具体论述了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1. 文章第段通过写对有声的音像档案的抢救整理的事例引出在数字时代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论题,接着第段指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挑战,第段写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第段指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47、的方法。2.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第二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3. 放在(丙)处。理由:因为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这个论据恰好可以用于论证“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这一观点。4. 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大众追捧,是因为节目借助央视这一平台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及其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诗词这一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得以展示,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 三、1. 让幼

48、儿过早淹没在西方文化氛围里,人为地侵蚀基础教育,隔断传统文化滋养;使本土文化无所依附,失去滋养,外来文化逐渐侵蚀并与之对垒,容易让人产生文化惶惑甚20至自卑;不能激发年轻一代对对本土文化的狂喜和热爱,使国家丧失文化自信甚至文化安全。2. (1)本土节日鲜有人问、洋节日成为当天“主流”的社会现象。(2)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占据年轻一代的头脑,失去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3. 引用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禁令中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颠覆之心昭然若揭,表明幼儿大张旗鼓过鬼节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 幼儿园大张旗鼓地欢度洋节日不利于年轻

49、一代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的形成,在幼儿的课堂里,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留住传统文化之根。四、1.诗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到了自己,那就是诗。2. 提出“诗是什么” ,引起下文。从“这是个难题”谈起,并说这是个避不开的问题。最后问句结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 先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提出论点,接着举诗经的例子阐述什么是诗,又进一步指出诗的本质中国人博大的人文心胸,并进一步阐述后人只是从先秦的诗文里去寻觅,最后指出好的文也放射着诗的光辉。4. 一是极其内心的,一是天、地、人合一的五、1.杰克伦敦对语言和生活素材的不断积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引出中心论点,作为论据,引起读者兴趣。 2. 成功离不开积累3. 举例论证。以语文学习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如何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